一、背景
1、政治因素— 甲午战后遭瓜分,民族危亡终来临。
民族危机 资产阶级维新派,救亡图存去抗争。
2、经济因素 戊戌变法多原因,民资发展为根本。
①民资发展 民资壮大初登台,阶级基础已奠定。
②发展因素 民资发展两原因,列强侵略双面刃。
自然经济又分解,民族危机达峰顶。
清朝政策亦变更,民间设厂财税增。
3、理论因素— 维新思想早产生,代表王韬郑观应。
早期维新思想 发展工商又商战,倡导西学学校兴。
君主立宪废旧制,民资利益全反映。
4、思想宣传 康梁宣传方式频,万木草堂说维新。
①著书办学 东西思想巧结合①,著书“二考” ②新理论。
封建理论遭冲击,维新思想入人心。
《变法通议》梁启超,宣传变法为生存。
②上书办报 “公车上书”反日本③,爱国救亡运动兴。
《中外纪闻》强学会,报馆学会似春笋。
③两派论战 封建势力反维新,两派论战大辩论。
君主立宪要变法,倡导西学利维新。
西方思想广传播,思想解放民觉醒。
5、组织因素 《应诏统筹全局折》,变法施政有纲领。
①保国会 领导机构保国会,百日维新用新人。
②变法结构 总理衙门上行走,南海④参政拟法令。
大学译书⑤梁担任。起草诏书四章京⑥。
皇帝重用维新派,光绪下诏⑦举措新。
二、概况(1898、6、11-9、21)
1、举措 ①政治 官民上书机构精,旗人寄生特权禁。
②工 商 保护工商⑧奖发明,改革财政设邮政。
③军 事 精练陆军裁绿营,实行征兵添海军。
④文 化 新式学堂⑨废八股⑩,译书报馆留学生。
2、评价 ①进步性 百日维新影响深,维新志士得参政。
民资发展倡西学,封建官僚一度惊。
②局限性 政治主张⑾未施行,策略妥协未可论。
3、失败原因①主观方面 变法失败多原因,民资局限为根本。
脱离民众靠帝君,基础薄弱事难成。
②客观方面 人事任免由慈禧,直隶总督⑿控京津。
各省官员⒀反变法,世凯出卖祸降临。
太后政变害六君⒁,封建势大根基深。
4、教 训 阶级时代局限性,改良之路难通行。
三、影响
1、性质 民资上层来领导,改革运动最典型。
2、功绩①政治上 逐步改变封建制,君主立宪目标明。
②经济上 资本主义要发展,与时俱进要肯定。
③对外上 国难当头图存亡,激发国人爱国心。
④思想上 倡导西学兴民权,思想启蒙促觉醒。
[注释]
①东西思想巧结合:指康有为将西方政治学说和东方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②“二考”:指康有为代表作《新学内经考》、《孔子改制考》。③反日本:1895年“公车上书”,反对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提出改革迁都等主张。④南海:康有为,广东南海人,百日维新期间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准许专折奏事。⑤大学译书:指光绪帝委任梁启超办理大学堂和译书局的事务。⑥四章京:指光绪帝任命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为军机章京。⑦下诏:指1898年6月,光绪帝颁有《定国是诏》。⑧保护工商:指百日维新期间在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⑨新式学堂:指京师大学堂和各地中小学堂。⑩废八股: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内容为中国史事、清朝政治)。⑾政治主张:指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主张。⑿直隶总督:指慈禧亲信荣禄。⒀官员: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在百日维新期间支持变法。⒁六君:指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史称“戊戌六君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