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俄罗斯 (第二课时 简案)
山口铺中学 文正平
教学目标:掌握俄罗斯的地形特点、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几大地形区的界线
理解俄罗斯的气候类型、主要气候的特点
了解俄罗斯丰富的资源
能力目标:通过看示意图、剖面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利用图表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俄罗斯的地形特点、主要气候类型特点
教学难点:东西跨经度广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 追忆旧知、导入新课
1、 复习俄罗斯工业区、农业区的分布,首都及重要海港等
2、 通过在简图上标注地理事物引入新课
二、 出导学题、公示目标
1、 俄罗斯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2、 自西向东说出俄罗斯四大地形区及界线的名称?
3、 俄罗斯的气候类型有哪些,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怎样?
4、 俄罗斯的主要资源有哪些?
三、 问题驱使、探究点拨
1、 师生共同点评各小组完成导学题的情况并给出评价。(根据答题情况打分)
2、 共同讨论俄罗斯地形特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示意图
3、 在剖面图上填注四大地形区名称及界线名称。
(抽两个小组的2号学生到黑板上展示,填注完后师生共同点评)
4、 共同讨论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在黑板上的简图中标注各气候类型的大致范围。
(抽一个小组的1号学生到黑板上展示,填注完后师生共同点评)
5、 分析78页上扬斯克、莫斯科气候资料,引导学生总结俄罗斯气候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
讨论俩地气候特征为什么不同?
(当学生思维受阻时,可联系欧洲西部气候予以引导)
【教师点拨:俄罗斯东西绵延10000多千米,地形东高西低,其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的水汽,且自西向东逐渐减少,越向东受大西洋暖流影响越少。所以上扬斯克冬季更冷,降水少,而莫斯科降水较均匀,冬季较上扬斯克温度高】
6、 我们进行分类,看俄罗斯有哪些重要的资源。
学生讨论后总结
淡水资源:河川径流量世界第2位,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淡水最多
森林资源:有世界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矿产资源:石油开采量世界第三,黄金产量世界第二,很多矿物储量居世界前列
四、 归纳小结、成果展示
1、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师生共同完成)
2、 小试身手
(1)、俄罗斯的地形特点是 、 自西向东四大地形区是 、 、 、 。
(2)、俄罗斯的气候类型有 、 、 ,主要气候的特点是 、 。
(3)、俄罗斯河川径流量居世界第 位,石油、黄金开采量分别居世界第 位、 位。
(4)、俄罗斯淡水资源丰富, 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
(5)、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有世界最大的 带。
(6)、下列关于俄罗斯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俄罗斯的亚洲部分是平原、山地、高原
B、 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地势较高
C、 乌拉尔山脉以东是东欧平原
D、 乌拉尔山脉以西是西西伯利亚平原
(7)下列关于俄罗斯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 俄罗斯东西较长,但纬度相当,气候差异小
B 、 乌拉尔山脉以西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C 、 位于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有“北半球寒极”之称
D 、 冬季在西伯利亚地区形成寒冷的低气压中心
第三节 《俄罗斯》说课材料
一、 教材处理
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一节共有六个知识点。第一课时我讲了第1、5、6三个问题,第五个问题 “改革中的经济”,讲了俄罗斯的工业区、农业区及主要城市。第六个问题讲“西伯利亚的开发”。把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了,就便于学生理解“俄罗斯亚洲部分大于欧洲部分,但为什么又说俄罗斯是一个欧洲国家”这个问题了。第二课时主要讲俄罗斯的地形、气候与资源三个方面问题。我认为根据实际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是必要的。
二、 说教学目的
1、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俄罗斯地形特点和四大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以及它们的界线。
2、通过读图学生能在图上知道俄罗斯三种主要气候类型的大致分布,其中主要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要了解它的特点。
3、了解俄罗斯淡水资源、森林资源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三、 说能力培养目标
了解一个国家的地形、气候分布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应该通过剖面图、示意图等形式了解它们的分布,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气候资料的分析来了解一种气候的特点,同时让学生明白,同一气候类型由于地域不同,其内部也存在着巨大差异,进而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
四、 说重点难点
理解俄罗斯地形、气候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的一个重点。要让学生明白了解一个国家,必须了解它们的地形、气候、经济、城市分布等方面的知识,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对气候图表的分析,同一气候类型的内在差异是初中学生学习气候的难点,也是这节课需教师重点点拨的地方。同时要使学生明白,俄罗斯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更像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五、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导学题在小组内部完成,兵教兵,兵练兵。课堂采用各小组竞赛形式,学生自己先按成绩编号,1、2号学生答对得1分,3、4号学生答对得2分,5、6、7号学生答对得3分。鼓励成绩靠后的学生答题。学生根据老师课前布置的预习内容设问质疑,提出一般问题给小组加1—3分,有创意其他同学不能回答的加5分,老师不能马上回答加10分。
六、说教学过程 (我每节课的教学流程都一样,可以用四步32个字来概括)
1、 追忆旧知、导入新课
对上节课一些重点知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通过各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重温,一是督促学生复习,二是便于教师了解自己教的效果。不检查,学生的学习永远是猴子扒苞谷,扒一个丢一个。再说新旧知识的联系是必然的,这也便于教学中从旧知到新知的自然过渡。
2、 出导学题,公示目标
导学题就是这节课教学任务的一个缩影,也是学生这节课的学习任务,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导学题,进而理解了 这些问题,一堂课的知识点就掌握了80%。这也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完成导学题时一定要强调全员参与,可以几个人同时在小黑板上写,完成后集体讨论答案。在时间上也要做出规定,否则会影响教学内容的完成。
3、 问题驱使、探究点拨
这一环节是课堂的主体部分,首先师生要对导学题的完成情况予以点评,给出评价(打分)。其次导学题的问题学生做了但不一定就理解了。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点拨,并加以知识拓展,我认为课改提倡教师少讲,并不是不讲,而是要精讲。若一点都不讲,那还要教师做什么。重点难点问题不但要讲,并且要讲解清楚。(有的老师说课改了,教师不要讲了,那是钻牛角尖。)我这节课关于上扬克斯与莫斯科的气候差异就一定要点拨的,并提出北大西洋暖流这一名词,以便与高中知识进行联系。
4、 归纳小结、成果展示
一节课学到了什么,学得怎样,教师心里要有底。先让学生小结一下,再出几个题目让学生去练习。也只有这样做了,才能体现一节课的完整性。而让学生“小试身手”,也能使学生体会到本节课学习的成就感。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