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3月21日,珠海市金湾区平沙世外桃源农场里热闹非凡,来自该市香洲区夏湾小学的1300名学生在这里开展以学习农耕知识为主的春游活动。学生们在农民阿姨的指导下,纷纷拿起锄头翻松泥土,或者在田里种下菜苗,有的还给菜苗浇水,忙得不亦乐乎。
笔者无意用“有色眼镜”审视当今青少年,可他们中的一些人精神弱化、意志软化和理想荒漠化却是不争的事实。于是,社会上就出现了“将脏衣服寄到家里,让母亲洗后邮寄回”的城市学生,就出现了“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回家的路”的生活低能儿,出现了“千里迢迢航空专递馄饨给儿子”的青岛母亲,还出现了“而立之年不愿独立的‘都市啃老族’”等。前段时间,有一家石油企业之所以拒绝聘用城镇家庭的学生,就是因为很多学生到户外、野外作业时不能吃苦,不能胜任。耐挫折能力差、协调生活能力差以及吃苦耐劳意识差已成为教育无法避免的痛。
与之相反,当今教育的精英含金量与日俱增,培养贵族气质成为流行主题,有学校还将“高尔夫”纳入了教育计划。教育用心虽然良苦,却忽视了孩子的四体不勤的“精神野草”,将孩子应具备的“草根情结”和服务于社会大众的基层意识冲淡了。重智育、轻德育,重智商、轻情商,重安逸、轻吃苦,孩子们只能品尝美味佳肴,而对于苦涩菜根,不愿咀嚼,拒绝品尝,难以承担未来生活中的沉重和挫折。大学毕业了,精神发展却远远不及格。
所以,看到珠海这家学校的农业课和农业实践,笔者眼前一亮。教育课程中终于有了精神发展的“除草机”。农业劳动是精神磨炼的最好机会。锄头能磨出吃苦,除掉弱不禁风;种地让孩子“浑身泥土,满身臭汗,吃苦耐劳”,不再骄娇二气;亲近土地更让孩子对农民、农业多一分敬重和理解,不再趾高气扬,面孔朝天。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在作秀,可如果这种作秀却能除掉精神弱化等“野草”,也是一种进步。由此,我联想到很多地方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举措——到农村接受锻炼,在基层跌打滚爬,接触错综复杂的矛盾,增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已经成为干部成长的必然途径。从这个角度上说,农业课和农活体验就是孩子们的“精神菜根”。“嚼得菜根,百事可为”。种得田地的孩子以后无疑能走得稳。
都知道应该让孩子精神成长和壮大,可对孩子的精神培养长期缺乏货真价实的“实践操作”,教育工作者没有进行脚踏实地的突破、落实和尝试。当更多教育者能切实重视对受教育者的精神培养,增多一些“除草机情结”,精神弱化现象才有望得到扭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