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间的考查始终是高考的一个重点,新高考也不例外,只不过形式有些变化——更多的表现为隐性时间记忆或推断。下面辑录一组2007年高考历史试题,供同学们参考。
例1 (2007年海南,5)图2为“胡人执犁俑”。该陶俑可能最早制作于()
A.汉代
B.唐代
C. 宋代
D.元代
解析:此题关键在于读出图片内含信息,胡人所背负的是“曲辕犁”,为唐代所出现。答案:B
例2 (2007年海南,16)《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
A.1915年 B.1917年 C.1920年 D.1924年
解析:从时间上判断,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俄十月革命爆发后开始传入中国,所以与题意较适合的是C。
例3(2007年江苏,12)下图是台湾回归的重要场景,它表明被日本占领了50年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是在()
A.1943年 B.1945年
C.1997年 D.1999年
解析: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在被日本占领了50年后回归祖国怀抱。答案:B
例4(2007宁夏文综,34)2007年是美国宪法制定220周年、十月革命胜利90周年和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下列各项中,2007年为其签订60周年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A。布雷顿森林协定 B。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C。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解析:从时间上看,布雷顿森林协定是194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是1994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是1951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1947年,符合题干中的60周年。从作用上看,由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发展而来的世界贸易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对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答案:D
例5(2007年广东,10)“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 解析:本题属于新课程新增加的考点“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内容。关键的一点是注意限定词“最早”。题中的“西洋风味”、“ 刀叉”等说明当时的上海的生活习俗在发生变化。而这一变化最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了,因此答案要选择清朝(清末),即B项。
例6(2007年山东,15)15.一个英国人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来到中国,这一年他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看到机户和机工因工资纠纷到衙门打官司
B.邀请中国朋友去他乘坐的船上参观蒸汽机
C.北京的朋友邀请他看京剧演出
D.收到国内来信说英王解散了议会
解析:清朝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所以会看到机户和机工之间的纠纷;最早以蒸汽作动力的汽船是1807年由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所以排除B项;京剧那个时代根本就没有形成,所以排除C;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英王不能解散议会,这位英国人根本不能收到英王解散议会的消息,故排除D。答案:A
记忆历史时间有妙招
记忆年代、时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好历史的保证。中外历史绵延几千年(若从原始人群算起则有两三百万年),其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年代也有一两百个。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相当部分同学感觉最头疼的又恰恰是历史年代的记忆,他们大都觉得历史年代太多、太杂。这种感觉又直接影响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书上也曾看到过有关记忆历史时间的方法,如历史分期法、年代推移法、对比记忆法等。但我更喜欢的是我们老师介绍的一些趣味记忆法。
一、谐音法 所谓谐音记忆,就是通过读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记内容与已经掌握的内容联系起来记忆。例1.李渊618年建立唐朝,可记作:“李渊见糖(建唐)搂一把(618)”。 例2、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是1644年,可记作:“一路死死”。因为清军入关尸横遍野,明朝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 例3、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可用谐音记作:“一拔就死”。
二、比喻法
如1900年是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时期,可把数字的形状比成义和团群众拿着各种武器,长矛像"1"字,钢叉像"9",盾牌像"00",从而记住1900年这个历史年代。
三、口诀法(也叫顺口溜法)
例1.抗战过程中的几件大事,1937年平型关大捷,1938年台儿庄战役,1940年百团大战,1940年汪精卫成立伪国民政府,1941年皖南事变。可分别编为“37、9 林彪吼,38、3 拉锯战,40春 汪伪成,40下半 百团战,41九千(人)死皖南”。
例2.在古代史中,有人把朝代和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简便易记,效果很好。如"从夏至今四千年,公元前后各两千,后汉以后公元后,后汉似前公元前。"这就是把我国历史分成两大段,虽不十分准确,却也大致差不多。又如"夏商周秦前后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继两宋,下接元明和清朝。"这一口诀记述了我国朝代兴衰次序,二十八个字活画中国史长河的大体轮廓,再经过具体填充,朝代兴衰演变史的全过程就显得更清楚了。
四、联想法
联想记忆,是利用识记对象与客观现实的联系、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材料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来记忆。
例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可用联想法记作:“前鸭子下蛋后鸭子看,刘邦定都于长安”。这是因为2像鸭子0像蛋。
例2.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定都于洛阳,需记的内容有:“220”、“曹丕”、“建魏”、“洛阳”等项,可用联想加串联法记作:“曹丕喂(魏)洛羊(阳),一天二两(22)饼(0)”。同理可记:“刘备守(蜀)成都,一天二两(22)药(1)”;“孙权建吴业(建业),养了三只鸭(222)”。 因为刘备建蜀时已风烛残年,故一天二两药;而孙权的吴国在长江边上,故与养鸭联系。
五、年代特征法
有些年代的数字很特殊,若将它编排在一起,就容易记住。
1.自然数排列:1234年蒙古灭金,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2.两位数字相同的: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818年马克思诞生,1919年五四运动。
3.首尾数字相同的: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取得合法地位,383年淝水之战,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646年日本大化改新,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979年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4.间隔时间相同的:在中国史和世界史中都有相隔时间1年、2年、10年、100年、200年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我们可借助它来推算年代或事件,便于记忆。
相隔1年的有:中共会议一大、二大、三大,分别召开于1921年、1922年、1923年;红军长征前后相连贯的重大事件有:1933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长征开始、1935年遵义会议、1936年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相隔2年的有: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1917年护法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 成立。
相隔10年的有:1884年中法战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904年日俄战争,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24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34年红军长征;1901年《辛丑条约》,1911年辛亥革命,1921年 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变,1941年“皖南事变”,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61年三年困难期结束,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1981年我国正走向改革开放之路,1991年海湾战争、苏联解体,2001年中国加入WTO等等。
总之,历史事件的时间记忆方法是多样的,而且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我们在学习中能找出它们之间的相的联系与规律,并能灵活地运用这些联系与规律,去理解记忆历史事件的时间,就可以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