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二) |
|
上传:火树银花 |
审核发布:火树银花 |
更新时间:2011-1-13 10:50:38 |
点击次数:1585 |
|
2011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节气 许俊文 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增长吧,我对二十四节气越来越在意了。对,在意。春夏的几个节气感觉还好些。秋天就不同了,立秋、处暑、白露、秋分、霜降,像坐滑梯似的,止都止不住;况且它们的手一个比一个凉,表情也一个比一个冷漠、生硬,但又不得不跟着它们一步步地往岁月深处去,哪怕后退半步也是不可能的。走着走着,一场铺天盖地的白霜便突然降临了。 其实,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突然的。但我们还是喜欢用“突然”来表述那些出乎意料的现象。就说惊蛰吧,也不是陡然的一声响雷这么简单。据我多年的观察,惊蛰也有着怀柔的一面,在它到来之前,常常会有几个暄透的好日头,笑容可掬的样子,把藏匿于瓦砾、枯草里星星点点的残雪悄悄消融掉,再把僵硬的泥土弄得酥软了,然后是一记重雷。 乡村就有这么个好处,它使你觉得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有根有脉、有因有果的。比如霜降,它的威严是由立秋、处暑、白露、秋分一点一点铺垫起来的,只有当这些“法律程序”走完了之后,它才冷下面孔说“不”。而它一旦说“不”时,就是铁板钉钉的事了。节气就是这样有规矩,也守规矩,该冷的时候冷,该热的时候热,该立的时候立,该废的时候废。然而冷与热,立与废,都使你心服口服。 对于草木、庄稼和一些小生灵,惊蛰是一道关,霜降也是一道关。这两道关,一个主兴,一个主衰,可谓一阴一阳,一魔一道,它们配合得是那么默契!在我看来,惊蛰的那一记霹雳(即使雷神消极怠工,懒洋洋地打个喷嚏),无疑都是春天提炼出的一颗灵丹。那些沉睡的草木、庄稼和小生灵们,就着甜丝丝的雨水服下去,嘴巴咂呀咂的,一个个如灵魂附体,仿佛刹那间,一切该醒的都醒了,就连落在房顶瓦沟里的小小草籽也不肯错过机会。此时沉寂已久的村庄和田野,到处眨动着惺忪的小眼睛,到处弥漫着慵懒的呵欠声。 至于霜降,我想它更像是秋天念出的一句黑色的咒语,对,咒语。无论你的家族多么兴旺,也无论你还有多少未尽的心愿,统统收收叠叠搁置起来吧,一语既出,该谢的,得谢,该落的,得落,没有什么好通融和商量的,即使心怀不满与怨恨,也不得不委曲求全,姑且抱着“留得青山在”的态度,暂时蛰伏下来,或者远走他乡吧。 不知你留意过没有,霜降之夜总是出奇的静,有月没月都是一样的静。是那种旷世的大静。是的,大地是该静一静了,天空是该静一静了,草木、庄稼和一切生灵也该静一静了。伫立在霜降之夜无涯的寂静里,呼吸着清冽的空气,我们不难从这大静大美之中,隐隐感到天道的伟大。小时候,我和祖父在豆青河畔看管生产队里窖藏的红薯,霜降那天晚上,我半夜起来解手时吓了一跳,乖乖,满地的银霜!当我呲呲呵呵重新回到窝棚里,祖父自言自语地说,落霜了。说着抓起那把小酒壶晃了晃,脖子一仰喝个透干,然后醉眼蒙目龙地说:“世上最伟大的,是时令。”我一时没听明白,感到祖父的话有些不可思议。而他显然也没有让我彻底明白的意思。他说,睡吧,到了我这把岁数你就会明白了。 祖父对时令是敬若神明的。他常常因为播种的时间问题与生产队长发生争执。每次他总会说,二十四节气虽然不会张口说话,但它心里比什么都清楚,人是糊弄不了它的。不信你瞧瞧! (选自《散文》有删改) 4.结合语境,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但又不得不跟着它们一步步地往岁月深处去,哪怕后退半步也是不可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沉寂已久的村庄和田野,到处眨动着惺忪的小眼睛,到处弥漫着慵懒的呵欠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理解词语的表达效果是理解词语的高要求,即揣摩词语的情味、色彩等附加意义及在文中的修饰作用。回答第(1)问要注意结合对“又不得不”“也是不可能”等的理解,第(2)问要抓住语句的拟人修辞特点。 [答案] (1)“岁月深处”反映出人们随着一个个节气的飞速逝去而老去,有一种无可奈何的苍凉之感。 (2)“惺忪”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田野和村庄刚刚复苏的样子;“弥漫”则写范围之广。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突出了惊蛰对大地复苏的巨大作用。 5.文章结尾两段写到了祖父关于霜降和二十四节气的议论,这样写对表现文章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结尾的语句大多有卒章显志作用,作答本题时应结合具体内容阐释。 [答案] 这是突现文章主旨的重要一笔,是作者艺术匠心的重要体现。作者借祖父之口,阐释自然规律乃至一切规律不容违背、不可抗拒的道理。由饱经沧桑的祖父说出,也显得自然妥帖,水到渠成。 6.本文的语言富有特色。请结合实例,概括出不少于两点的语言特色。你喜欢这样的语言风格吗?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鉴赏语言运用的技巧,一是要懂得语言的基本含义和用法,二是要了解不同句式的不同作用,三是要结合文章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通过横向、纵向的比较,体会其用法和意义,进而总结出语言运用的技巧和所呈现的语言风格。 [答案] 本文语言特色可以概括为:①质朴、平实,不事夸饰。例如:“春夏的几个节气感觉还好些。秋天就不同了,立秋、处暑、白露、秋分、霜降,像坐滑梯似的,止都止不住……”“不知你留意过没有,霜降之夜总是出奇的静,有月没月都是一样的静。是那种旷世的大静。是的,大地是该静一静了,天空是该静一静了,草木、庄稼和一切生灵也该静一静了。”②口语化,亲切、自然。例如:“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增长吧,我对二十四节气越来越在意了。对,在意”“至于霜降,我想它更像是秋天念出的一句黑色的咒语,对,咒语。无论你的家族多么兴旺,也无论你还有多少未尽的心愿,统统收收叠叠搁置起来吧,一语既出,该谢的,得谢,该落的,得落,没有什么好通融和商量的。”喜欢本文语言的理由:①本文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有清新平实之美。②本文的语言风格和表现对象和谐一致。(言之成理即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