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高考文言文专项训练(人物传记)之十五 |
|
上传:火树银花 |
审核发布:火树银花 |
更新时间:2011-2-23 16:40:03 |
点击次数:1170 |
|
2011高考文言文专项训练(人物传记)之十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 刘穆之,字道和,小字道民,东莞莒人,世居京口。少好《书》、《传》,博览多通,为济阳江敳所知。敳为建武将军、琅邪内史,以为府主簿。 及高祖克京城,问何无忌曰:“急须一府主簿,何由得之?”无忌曰:“无过刘道民。”高祖曰:“吾亦识之。”即驰信召焉。时穆之闻京城有叫噪之声,晨起出陌头,属与信会。穆之直视不言者久之。既而反室,坏布裳为绔,往见高祖。高祖谓之曰:“我始举大义,方造艰难,须一军吏甚急,卿谓谁堪其选?”穆之曰:“贵府始建,军吏实须其才,仓卒之际,当略无见逾者。”高祖笑曰:“卿能自屈,吾事济矣。”即于坐受署。 穆之常居幕中画策,决断众事。刘毅等疾穆之见亲,每从容言其权重,高祖愈信仗之。高祖举止施为,穆之皆下节度。高祖书素拙,穆之曰:“此虽小事,然宣彼四远,愿公小复留意。”高祖既不能厝意,又禀分有在。穆之乃曰:“便纵笔为大字,一字径尺,无嫌。大既足有所包,且其势亦美。”高祖从之,一纸不过六七字便满。 高祖西讨刘毅,以诸葛长民监留府,总摄后事。高祖疑长民难独任,留穆之以辅之。加建威将军,置佐吏,配给实力。长民果有异谋,而犹豫不能发,乃屏人谓穆之曰:“悠悠之言,皆云太尉与我不平,何以至此?”穆之曰:“公溯流远伐,而以老母稚子委节下,若一毫不尽,岂容如此邪?”意乃小安。高祖还,长民伏诛。 穆 之 内 总 朝 政 外 供 军 旅 决 断 如 流 事 无 拥 滞 宾 客 辐 辏 求 诉 百 端 内 外 咨 禀 盈 阶 满 室目 览 辞 讼 手 答 笺 书 耳 行 听 受 口 并 酬 应 不 相 参 涉 皆 悉 赡举。又数客昵宾,言谈赏笑,引日亘时,未尝倦苦。裁有闲暇,自手写书,寻览篇章,校定坟籍。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辄为十人馔。穆之既好宾客,未尝独餐,每至食时,客止十人以还者,帐下依常下食,以此为常。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瞻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十三年,疾笃;十一月卒,时年五十八。高祖在长安,闻问惊恸,哀惋者数日。 (选自《宋书》) 1.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能自屈,吾事济矣 屈:委屈 B.晨起出陌头,属与信会 属:恰逢 C.长民果有异谋 异谋:阴谋 D.穆之常居幕中画策 画策:谋划决策 2.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卿谓谁堪其选 / 贵府始建,军吏实须其才 B.刘毅等疾穆之见亲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高祖从之,一纸不过六七字便满 / 急须一府主簿,何由得之 D.以诸葛长民监留府,总摄后事 / 皆云太尉与我不平,何以至此 3.最能体现刘穆之“内端谋猷”的一组是 ①常居幕中画策,决断众事 ②少好《书》、《传》,博览多通 ③一毫不以负公 ④便纵笔为大字,一字径尺,无嫌。 ⑤仓卒之际,当略无见逾者 ⑥若一毫不尽,岂容如此邪?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攻下京城后,高祖急需一名府主簿来帮他,刘穆之听到后毛遂自荐,他极高的才华得到了高祖赏识,并立刻展开工作。 B.高祖限于天资,虽努力苦练书法,无奈效果不佳,刘穆之建议把字尽可能写得大些,这样可以掩盖某些缺陷,高祖接受了这一建议。 C.从诸葛长民意图谋反一事来看,高祖对刘穆之的才华是了然于胸的。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然证实了高祖的安排是非常有必要的。 D.刘穆之才华过人,学识造诣很深,但性格豪奢,动不动就喜欢大摆筵席,他自己也说,除了这一缺点外,他就再也没有什么地方对不住高祖了。 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 ”给下列句子断句。(4分) 穆 之 内 总 朝 政 外 供 军 旅 决 断 如 流 事 无 拥 滞 宾 客 辐 辏 求 诉 百 端 内 外 咨 禀 盈 阶 满 室目 览 辞 讼 手 答 笺 书 耳 行 听 受 口 并 酬 应 不 相 参 涉 皆 悉 赡 举。 (2)翻译下列的句子。(6分) ①高祖举止施为,穆之皆下节度。 ②穆之既好宾客,未尝独餐,每至食时,客止十人以还者,帐下依常下食,以此为常。 答案:1.A.(应为“屈尊”,“降低身份”的意思。) 2.B.(B项都是表被动;A项,语气词,表婉商语气/代词,这;C项,代词,代“穆之的建议”/ 代词,代指“府主簿”;D项,介词,让 / 介词,凭) 3.C.(②体现穆之的才华过人;③穆之对自己“大宴宾客”的宾客;⑤穆之对自己才华的肯定) 4.A.(“刘穆之听到后毛遂自荐”表述有误,应是何无忌首先推荐了刘穆之,然后高祖“驰信召焉”) 5.(1)断句。 穆之内总朝政 / 外供军旅 / 决断如流 / 事无拥滞 / 宾客辐辏 / 求诉百端 / 内外咨禀 / 盈阶满室 / 目览辞讼 / 手答笺书 / 耳行听受 / 口并酬应 / 不相参涉 / 皆悉赡举。(每对3处得1分,共4分) (2)翻译。 ①高祖言行举止所作所为,刘穆之都都定下(严格的)法度。(大意1分,“举止施为”1分,“下”1分) ②刘穆之既喜欢大宴宾客,从不单独吃饭,每到吃饭时,(哪怕)只有十来个客人,家里依旧按平常(规格)摆宴,这种情况习以为常。(大意1分,“好宾客”1分,“依常下食”1分) [翻译]: 刘穆之,字道和,小字道民,是东莞莒人,世代居住京口。年少时喜欢《书》、《传》。刘穆之通览广博,被济阳江敳 知晓,江做建武将军、琅邪内史,任命刘穆之为琅琊府主簿。 等到高祖得裕攻克京城,问何无忌说:“我急需一个府主簿,从哪得到?”无忌:“没有超过刘穆之的。”武帝说:“我也认识他。”于是就立刻派信使快马征召他。刘穆之这天听到京口方向人声鼎沸,于是一大早起来,就到路边打听张望,正好和前来的信使相遇。他两眼直视前方,一句话也不说,呆立了很长时间,返回家以后,把一件衣服撕破,改作裤子,跟信使一道去见刘裕。刘裕说:“我刚刚举起大旗,发动这场符合道义的事变,正到了艰难的时候,急迫地需要一名在军中负责文秘工作的人才,你说谁最适合这种工作?”刘穆之说:“你的军府刚刚建立,所有的文官都必须有真才实学才行,在这种紧张仓促的情况之下,恐怕没有比我更合适的人了。”高祖笑着说:“你屈尊亲自担当这个职务,我的事业一定能成功。”于是当即任命刘穆之为主簿。 刘穆之常在元帅帐幕之中出谋画策,决断国事。刘毅等人嫉恨他,常常随口指责他权势太重,武帝却越来越信任并依赖他。武帝的举动作为,穆之都要定下严格的法度,加以监督。武帝的书法平常就比较拙笨,穆之说:“这虽然是小事,然而你所写的字将会传向遥远的四方,希望您稍微再注意一些。”武帝不能注意,又因为天生如此,一时改正不了。穆之就说:“您只管放开笔写大字,一个字写满一尺也没什么不妥。写大了以后有足够的包容,并且那气势也壮美。”武帝听从了他的话,一张纸写不到六七个字便满了。 武帝向西征讨刘毅,让诸葛长民留守府中,怀疑他难以独当大事,便留下穆之辅助他。授予穆之建威将军之职,并为他安排辅佐的官吏,给他一定的权力。长民果然有谋反之心,然而犹豫徘徊拿不定主意是否举事,穆之说:“皇上溯流而上,讨伐逆贼,把老母弱子托与你,如果有一点不尽心之处,怎么会容忍。”长民心中才稍稍安定,武帝回来,长民伏法。 穆之在内总揽朝政,对外能为军队提供帮助,能迅捷地做出决断,并无耽搁延误。四方的宾客聚拢而来,向他提出多样的申诉要求,来自于朝内外询问禀报的人,站满了台阶房屋。他能眼中看着文书,手中写着书笺,耳中听着话语,口中说着应酬之话,不会相互干扰,都能很好地处理好。一有空闲时间就亲手写文章,博览群书,校对审订典籍。刘穆之性情豪放奢侈,进餐时一定使用一丈见方的大饭桌,早晨就准备够十个人吃的饭食。刘穆之曾经告诉刘裕说:“我家本来贫苦卑贱,衣食不足,生活艰难。自从受到你的信任,虽然心里常常警告的自己注意节俭,但每天吃饭,仍稍微过于丰盛了些。除此之外,再没有一点辜负你的地方。”义熙十三年病重,十一月刘穆之去世了,当时,年仅五十八岁。高祖刘裕在长安,听说刘裕去世,惊谔悲痛,哀叹惋惜了好几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