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主题阅读 ---福兴中学 心灯 【文题亮相】: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他乡山也绿,他乡水也清,他乡情也真,但是我们却无法把他乡作为故乡。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云、故乡的月……几度山花开,几度潮水平,故乡总有让我魂牵梦绕的话题。 正所谓“亲不够的故乡土,恋不够的家乡水”。每个人对自己的故乡都有一种深深的依恋之情。异乡的那一轮明月承载了我们对故乡太多的思念。面对曾经生活过或正在生活着的故乡,你肯定有许多许多的话要说,请以“月是故乡明”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角度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这是一个“虚”题,“虚则实之”。我们可以写故乡的风物人情,把乡土情结具体化到具体的对象上,注意选择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故乡特点的人、事、景、物。如故乡的景物:老槐树、老街、小楼阁、老房子,故乡的屋檐、外婆桥、庭院门前的小池塘,房屋后面的菜畦,那一塘的荷花,老屋角落的米酒香;故乡的人和事如:那童年的风筝;郊外的野炊,深巷的迷藏,少年宫的朗诵;或者是爷爷奶奶的神奇的故事,父亲母亲的亲密“疼爱”,亲戚邻里的无尽帮助;那些生活片段即便只是流年碎影,也足以温暖游子的心…… 写作技巧的运用上,第一,要写出真情实感,做到情景交融,记叙、议论和抒情三结合;第二,可以选取某种景象或某种情感作为线索,将对故乡的记忆和情感串联起来,做到以情绘景,以情串事;第三,立意要有时代气息,要用深邃的眼光看待故乡的发展,不应只停留在对故乡的回忆与眷恋上,要通过写故乡的风土人情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对故乡发展、社会发展的关注,对世间生命的解读与参悟,这样的文章才有文化感。 【素材必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余光中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席慕容 海外华侨的乡井土 18-19世纪,在闽奥沿海港口常常可以见到一艘艘用朱砂油头,头部两旁画上两个鱼眼睛似的小圈的红头船,乘着信风,它把一批批被逼得走投无路的破产的中国农民送到海外各地。去前他们都习惯从井中取出一撮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边。他们把这撮泥土叫乡井土。直到现在,海外华侨的床头箱里,还有人藏着这样的乡井土。在这一撮撮看似平凡的泥土里,寄托了人们多少丰富深厚的感情啊! 老人的赤子心 为了祖国的崛起,祖国的一切忠诚儿女把满腔的爱国之情注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为祖国争光。 1981年的一天,一位老人到储蓄柜前,将500元现金连同1500元定期存折,请银行汇给国务院办公室。经办同志知道他是将私人储蓄献给国家,深表钦佩,就询问他的身份。他不肯说,汇款单上也不写地址、姓名,只写了16个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杯水车薪,赤子之心。经查证,老人原在地质部第一物探队工作。十年动乱期间,因家庭历史问题,被遣送回原籍。1979年10月落实政策,被发了一笔钱,仅买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其余全部存入银行。当他从报上得知国家财政有赤字时,便毅然决定,把全部积攒献给国家。 一位旅美画家的遗嘱 1973年,侨居美国近半个世纪的中国旅美画家杨令弗,已是87岁了,她深深地思念着祖国,一连写了两封信,托章行严先生和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转交给我国领导人,流露出对故土故国的无限深情。她立下遗嘱,希望骨灰埋葬在故乡无锡太湖之滨;把她历经艰辛带到美国的一批文物书画和玉器,悉数送回祖国,交给人民政府,以报答祖国大地哺育之恩。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830年11月初,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夕,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满装着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忘可爱的祖国。 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民族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不安定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我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它象征着肖邦对祖国的热烈的爱。 【学生文章】: 月是故乡明 江苏省东台市中学高三 杭子睿 梦中常常会出现那个苏北的那个安谧的小村落。 夏日的夜晚,井台咯吱咯吱地低吟,蛙鸣声声,蟋蟀浅唱,荧火虫忽亮忽熄,我们常常会打着电灯去村后的小河旁抓虾,水花常常溅在挽起的裤管上……我常常在梦中笑出声。有雨的日子,家乡的雨一样的会走入我的梦里。屋外的雨声,屋顶漏下来的水滴到脸盆的声音,还有那凹凸不平的墙面让我辗转难眠。儿时的故乡盛载着我的欢笑,盛载着我难以忘怀的童年。 又是星期五。城市的夜晚照例精彩,一片薄薄的矮墙挡不住都市的繁华。闪烁的霓虹灯,车水马龙的喧哗,悠扬的萨克斯,快节奏的列车……一切向我涌来,让我难以入眠。今晚月色独好。天空一片明净,好似一片深蓝色的海,没有一点涟渏,天空的一轮满月,孤独地挂在高远的天空。月光如水银一般,透过窗户洒落一地。我躺在床上,静静地欣赏着这窗外的那一弯新月,和那镶嵌着银月的夜空。家乡的月亮一定也是这么的圆吧,我那背已渐渐弯下的母亲是不是一样的无眠,算着儿子的归期?亦或是拖着疲惫的身躯已然沉沉睡去了,我那淳朴的乡亲,是不是也同样惦念着漂泊在外的游子…… 脑海中的故乡的点点滴滴,汇成涓涓细流,淌过记忆的河床…… 每到傍晚,炊烟的味道便弥漫了乡村的每个角落,土豆、红薯和自家腌制的麻萝卜透着清香。残阳如金黄的麦浪时,母亲便会背着凉帽,扛着锄头,踏着残阳,走在乡间回家的小路上,背影被斜阳拉得老长。那穿了几年的布鞋上沾着泥巴,裤脚上的露水和汗水与泥土混在一起,已僵便不堪。 母亲急急的赶着路,因为在路的尽头,就是她的家,两个孩子还在等着她回家做晚饭和洗澡呢,而此时的我正眼巴巴地站在家门口等着她回来。 等到月亮已经从东面升起来了的时候,母亲帮我们姐弟两个洗完了澡,放在用房门搭起来的床上乘凉,然后又去忙晚饭去了。夏天的晚餐非常的简单,不久,屋里便传出了蒜苗煮蚕豆的浓郁的香味,我们三个人在一起吃着,等到每个人的面前都堆着一堆蚕豆壳时,母亲便会望着月亮,自言自语地说,不知你爸现在有没有吃晚饭。从我记事时起,父亲便在外面走南闯北,我们姐弟都是母亲艰难地拉扯大的。那时,我还不能理解这句话的深意,现在我躺在异乡的陌生和床上时,终于能懂母亲当时的况味了。吃过晚饭后,母亲用扇子帮我们驱赶蚊子,我便问母亲,爸爸那里的月亮是不是我们头顶上的这个月亮呀?母亲便会笑着说,傻孩子,怎么会有两个月亮呢。说这个话时,母亲就会变得很沉默。我们便享受着母亲小扇轻摇的美好时光,在习习的微风中看着渐渐变得模糊的月亮,慢慢熟睡…… 家乡的屋后有一座小桥,夏天到了晚上,人们便会去桥上歇息。月亮在天上,月亮在水中。男人们光着背,摆着他们的龙门阵;女人们两三个人在一起,谈着他们悄悄话。孩子们则扎堆儿玩着他们的荧火虫。 曾几何时,我们已经长大,姐姐考上了大学,已经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我也就要高考了,我一定会不辜负母亲和故乡的那轮明月以及明光下的故乡。 时间改变了故乡的容颜,不老的是关于故乡的记忆。不离开家乡,不知何谓故乡。离开家乡,才知道,故乡,其实,一直在心中珍藏。 【点评】: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融情于景,把对故乡的思念寄托在明月上,以月亮为线索,引出对故乡景物的描写,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母亲和乡亲的思念。从对方入手写思念之情的写法被作者用得淋漓尽致。情感真挚,语言质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