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会实验中学高一级语文科导学稿(9) |
|
上传:火树银花 |
审核发布:火树银花 |
更新时间:2011-3-24 6:43:43 |
点击次数:1779 |
|
新会实验中学高一级语文科导学稿(9) 班级: 姓名: 学号: 教学内容:必修1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课型:新授 时间:2009.10 执笔:梁浓艳 审核:高一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1.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2. 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3.学习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目标的1、3。 学习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认真阅读课文,完成《全线突破》P43“积累整合”。 二、课堂研讨: 1. 文章开头一段概括介绍梁任公先生,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何只谈其学术造诣而不谈其政治作为? 明确: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从这些简略的文字中,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高师。文章只涉其一,是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意谓此等能人、高师演讲,必定是有分量的。此处为下文具体描写演讲情景张目。 2. 通览全文,找出体现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评价的句子并概括。 明确:①“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②“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演讲,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③“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④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⑤“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可见,作者对于梁启超先生深含了一份敬仰和崇拜,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而梁启超先生却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3. 梁启超的演讲给作者留下了哪些印象?作者怎样突显这些印象的? (1)肖像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 神态特点——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 (2)独特的开场白——谦逊自负 (3)深情的朗诵《箜篌引》 ——活画出一出悲剧 (4)演讲时忽然忘记下文时敲头回忆——自然可爱,到紧张处 手舞足蹈、时悲时喜 ——自由洒脱 作者通过立外貌、描语言、举行动来突显这些印象的。 三、拓展延伸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 ) A.叱咤风云 讹诈骗取 姹紫嫣红 十分诧异 B.莅临指导 迤逦前行 霹雳行动 聪明伶俐 C.精悍淋漓 捍卫主权 浩瀚无垠 宵衣旰食 D.剽悍强壮 漂泊流浪 虚无缥缈 飘忽不定 明确:D.(A.“叱咤风云”的“咤”和“讹诈骗取”的“诈”都读“zhà”,其余均读“chà”。B.“迤逦前行”的“逦”读“lǐ”,其余均读“lì”。C.“宵衣旰食”的“旰”读“gàn”,其余均读“hàn”。D.都读“piā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谦逊 酣畅 哄烤 泪下沾襟 风和日丽 B.燥热 屏息 萤火 全神惯注 叱咤风云 C.蓟北 激亢 韵文 涕泗交流 风神潇洒 D.弥漫 合睦 机缘 博闻强记 起承转合 明确:C.(A.“哄烤”应为“烘烤”。B.“全神惯注”应为“全神贯注”D.“合睦”应为“和睦”。)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2008年首届华语传媒文学周开幕,李敬泽在开幕式上的讲话起承转合洋洋洒洒。 B.球场上的英雄未必总是叱咤风云的超级巨星,篮球是五个人的运动,每个人在场上的作用都不一样,各有各的贡献。美国“梦之队”在北京奥运会上的表现就说明了这一点。 C.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2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D.2008年中超联赛激战正酣,鲁能泰山和上海申花已成鼎足之势,陕西队也冲入前列。 明确:B.(A.起承转合:泛指文章做法,不能用来形容讲话。C.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了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此处不合语境。D.鼎足之势:局势像鼎的三个足一样。比喻势均力敌的三方面对立的局势。而此处是鲁能泰山和上海申花两方的对峙。) 4.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阿庆 丰子恺① 我的故乡石门湾虽然是一个人口不满一万的小镇,但是附近村落甚多,每日上午,农民出街做买卖,非常热闹,两条大街上肩摩踵接,推一步走一步,真是一个商贾辐辏的市场。我家住在后河,是农民出入的大道之一。多数农民都是乘航船来的,只有卖柴的人,不便乘船,跳着一担柴步行入市。 卖柴,要称斤两,要找买主。农民自己不带秤,又不熟悉哪家要买柴。于是必须有一个“柴主人”。他肩上扛着一支大秤,给每担柴称好分量,然后介绍他去卖给哪一家。柴主人熟悉情况,知道哪家要硬柴,哪家要软柴,分配各得其所。卖得的钱,农民九五扣到手,其余百分之五是柴主人的佣钱。农民情愿九五扣到手,因为方便得多,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入市去买物或喝酒了。 我家一带的柴主人,名叫阿庆。此人姓什么,一向不传,人都叫他阿庆。阿庆是一个独身汉,住在大井头的一间小屋里,上午忙着称柴,所得佣钱,足够一人衣食,下午空下来,就拉胡琴。他不喝酒,不吸烟,唯一的嗜好是拉胡琴。他拉胡琴手法纯熟,各种京戏他都会拉。当时留声机还不普遍流行,就有一种人背一架有喇叭的留声机来卖唱,听一出戏,收几个钱。商店里的人下午空闲,出几个钱买些精神享乐,都不吝惜。这是不能独享的,许多人旁听,在出钱的人并无损失。阿庆便是旁听者之一。但他的旁听,不仅是享乐,竟是学习。他听了几遍之后,就会在胡琴上拉出来。足见他在音乐方面,天赋独厚。 夏天晚上,许多人坐在河沿上乘凉。皓月当空,万籁无声。阿庆就在此时大显身手。琴声宛转悠扬,引人入胜。浔阳江头的琵琶,恐怕不及阿庆的胡琴。因为琵琶是弹弦乐器,胡琴是摩擦弦乐器。摩擦弦乐器接近于肉声,容易动人。钢琴不及小提琴好听,就是为此。中国的胡琴,构造比小提琴简单得多。但阿庆演奏起来,效果不亚于小提琴,这完全是心灵手巧之故。有一个青年羡慕阿庆的演奏,请他教授。阿庆只能把内外两弦上的字眼——上尺工凡六五乙仩② ——教给他。此人按字眼拉奏乐曲,生硬乖异,不成腔调。他怪怨胡琴不好,拿阿庆的胡琴来拉奏,依旧不成腔调,只得废然而罢。记得西洋音乐史上有一段插话:有一个非常高明的小提琴家,在一只皮鞋底上装四根弦线,照样会奏出美妙的音乐。阿庆的胡琴并非特制,他的心手是特制的。 笔者曰:阿庆孑然一身,无家庭之乐。他的生活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可见音乐感人之深,又可见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 (原载1983年2月9日《文汇报》 略有删减) 【注】①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漫画家、作家。 ②上尺工凡六五乙仩 :中国传统记谱方法“工尺谱”的记音符号。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阿庆对生活要求不高,做“柴主人”所得的百分之五的佣金,足够他一人衣食之用。 他没有其他嗜好,把生活的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 B.阿庆有空闲(半天工作),有学习条件(可免费听留声机),有表演舞台(夏夜的河沿),有崇拜者(一青年拜师),这些造就了他非凡的音乐才能。 C.作者先写琵琶不如胡琴动人,钢琴不如小提琴好听,再写阿庆用构造简单的胡琴演奏,效果不亚于小提琴,最后水到渠成,点明阿庆心灵手巧。 D.文章有很多对浙西乡土风情的描写,这些描写,除了交代主人公阿庆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展示了江南水乡风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E.文章语言别有风味,有典雅的文言,如“商贾辐辏的市场”、“值得废然而罢”,也有通俗的口语,如“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入市”。 明确:BD 【解析】B项“一青年拜师”“造就了他非凡的音乐才能”错,作者此处写一青年拜师,目的在于对比突出阿庆的心灵手巧。D项,“更重要的是展示了江南水乡风光”错,本文重要的目的并不在于展示江南水乡风光,何况文本中“风光”也少有提及。 (2)作者用哪几件事来表现阿庆的音乐天赋?请简要分析。(4分) 明确:①阿庆旁听留声机,听几遍就会在胡琴上拉出来,表明他的音乐悟性高于其他听众。 ②夏天晚上,阿庆在河沿为众人演奏,大显身手,很受欢迎,体现他的演奏技艺高。 ③用一青年学胡琴与阿庆拉胡琴比,突出阿庆心灵手巧,独具音乐天赋。 (如有其它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3)请结合阿庆这一形象,探究作者提出的“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的观 点。(6分) 明确:①精神生活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②在物质生活的基本要求之外,人们还有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 ③精神生活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是物质生活所不能代替的。 (需结合阿庆形象探究。如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