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烛之武退秦师 |
|
上传:火树银花 |
审核发布:火树银花 |
更新时间:2011-3-24 13:09:37 |
点击次数:1679 |
|
烛之武退秦师 基础巩固·站起来,拿得到! 1.下列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氾南(fn) 佚之狐(y) 秦伯说(yu) 夜缒而出(zhu) B.戍边(sh) 烛之武(zh) 朝济而夕设版(zhāo) 共其乏困(gng) C.若不阙秦(ju) 杞人忧天(qǐ) 夫晋,何厌之有(f) 失其所与(yǔ) D.逢孙(png) 亡郑以陪邻(pi) 越国以鄙远(bǐ) 吾其还也(hun) 答案:B 解析:B项“共”应读“gōng”; “朝”跟“夕”对举,读“zhāo”是对的。A项“说”通“悦”,读“yu”。C项“阙”作名词读“qu”,作动词读“ju”;“与”是多音字,表亲附之意时读“yǔ”,表参与时读“y”,通语气助词“欤”则读“y”。D项“逢”,古音人名、地名的读音均读“png”;“还”作动词表归去时,读“hun”,作副词,表仍然、更加,或表程度上还过得去时,读“hi”,不过在文言文中一般都读“hun”,有时通“旋”,读“xun”,如“还风(旋风)”“还踵”。 2.下列各项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共其乏困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无能为也已 ④秦伯说 ⑤是寡人之过也 ⑥失其所与,不知 ⑦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⑧何厌之有 ⑨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⑩且贰于楚也 A.②④⑤⑧⑩ B.③⑤⑦⑨⑩ C.①③⑤⑦⑨ D.①③④⑥⑨ 答案:D 解析:①“共”通“供”,③“已”通“矣”,④“说”通“悦”,⑥“知”通“智”,⑨“微”通“非”。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行李之往来。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答案:C 解析:A项“夫人”,即那个人,今指有一定地位者的妻子。B项“行李”指使者。今指外出所带物品。D项“东道主”是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现已演变为负责主办某事的人。C项中的“有益”在句中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均是“对……有好处”。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既”字相同,两个“若”字不同。 B.两个“既”字不同,两个“若”字也不同。 C.两个“既”字不同,两个“若”字相同。 D.两个“既”字相同,两个“若”字也相同。 答案:D 解析:两个“既”意为“已经”;两个“若”字都表假设,意为“如果”。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B.晋军/函陵 C.君/知其难也 D.又欲/肆其西封 答案:B 解析:B项,“军”作动词用,前后都应停顿。 能力提升·踮起脚,抓得住! 6.从烛之武“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到“夜缒而出,见秦伯”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答案: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得失,以国家利益为重。 7.烛之武的机智善辩主要体现在哪里? 答案:①胸怀全局,看出秦国的出兵,一是跟晋国有同盟关系,二是秦穆公想借此捞一把,以扩张自己的势力。烛之武正是看准了这一点,紧紧抓住了秦穆公这一心理,晓之以利害,以退为进。②分化敌人。他奉命说秦君,详细分析秦国攻打郑国的弊端,使秦君幡然省悟。 8.从课文结构看,第1段“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起怎样的作用? 答案:伏笔,为下文秦晋联军的瓦解作铺垫。两军驻扎地点相去甚远,缺乏统一指挥,烛之武一番说辞,秦晋联军即分崩离析。 9.烛之武见秦伯后,主要从哪些方面讲了秦不该围郑的理由? 答案:①反面:亡郑无益于秦。②正面:舍郑以为东道主,可供秦使者乏困。③侧面:晋国强大起来,会成为秦国的隐患。 10.如晋文公听从了子犯的话,可能会有怎样的后果? 答案:如果晋文公听了子犯的话,进攻秦军,结果可能有多种。或者打垮秦军,乘胜追击,攻城略地,“扬眉吐气”;或者秦军反戈一击,郑国也出师击晋,晋师败绩,割地求和;或者一场乱仗中秦晋谁也没有占到便宜,倒是郑国解除了危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1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 夜:在夜间。 B.敢以烦执事 敢:敬词,此处也可译为“冒昧地”。 C.夫晋,何厌之有 厌:讨厌。 D.与郑人盟 盟:建立同盟。 答案:C 解析:C项,“厌”通“餍”,满足。 12.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晋国)不阙秦,将焉取之? B.(晋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晋国)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烛之武)见秦伯。 答案:B 解析:B项,“越国以鄙远”,这句话是烛之武跟秦伯说的,对象是指“秦国”。 13.烛之武不去劝说晋侯,而去劝说秦伯的主要原因是( ) A.秦国远晋国近,故用远交近攻的策略。 B.秦国强大,如被说服,晋国就无能为力了。 C.晋文公侵略野心大,还是秦穆公宽宏大量。 D.主要矛盾在晋、郑之间,而不在秦、郑之间。 答案:D 解析:整个危机是晋侯纠集秦伯挑起的。 14.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见秦伯,拯救郑于危难之中的义勇精神。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说明不灭郑对秦国有利。 C.“朝济而夕设版焉”,是说晋文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设计好了防御工事。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说明秦、晋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利益冲突。 答案:C 解析:C项,据课本注释可知,“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是晋惠公。 拓展应用·跳一跳,够得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刘赞传 刘赞,魏州人也。父玭为县令,赞始就学,衣以青布衫襦,每食则玭自肉食,而别以蔬食食赞于床下,谓之曰:“肉食,君之禄也,尔欲之,则勤学问以干禄;吾肉非尔之食也。”由是赞益力学,举进士,为罗绍威判官;去为租庸使赵岩巡官,又为孔谦盐铁判官。明宗时,累迁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守官以法,权豪不可干以私。 是时,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大臣畏王,不敢决其事,因请王得自择,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为秦王傅。赞泣曰:“祸将至矣!”秦王所请王府元帅官属十余人,类多浮薄倾险之徒,日献谀谄以骄王,独赞从容讽谏,率以正道。秦王尝命宾客作文于坐中,赞自以师傅,耻与群小比伍,虽操笔勉强,有不悦之色。秦王恶之,后戒左右赞来不得通,赞亦不往,月一至府而已,退则杜门不交人事。 已而秦王果败死,唐大臣议王属官当坐者,冯道曰:“元帅判官刘赞与秦王非素好,而在职不逾月,詹事王居敏及刘赞皆以正直为王所恶,河南府判官司徒诩病告家居久,皆宜不与其谋。而谘议参军高辇与王最厚,辇法当死,其余可次第原减。”硃弘昭曰:“法有首从,今秦王夫妇男女皆死,而赞等止其一身幸矣!”道等难之。而冯赟亦争不可,赞等乃免死。于是论高辇死,而刘赞等十七人皆长流。 初,赞闻秦王败,即白衣驾驴以俟,人有告赞夺官而已,赞曰:“岂有天子冢嗣见杀,而宾僚夺官者乎,不死幸矣!”已而赞长流岚州。清泰二年,诏归田里,行至石会关,病卒。 (摘自《新五代史》)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别以蔬食食赞于床下 食:给……吃。 B.权豪不可干以私 干:冒犯、冲撞。 C.虽操笔勉强 虽:虽然。 D.唐大臣议王属官当坐者 坐:论罪、定罪。 答案:B 解析:B项,干:求取。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B项第一个“封”是动词,意思是“做疆界”;第二个“封”是名词,意思是“疆界”。A项,都是表示目的。C项,因为。D项,于是,就。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刘赞品行高洁,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一组是( ) ①守官以法,权豪不可干以私 ②赞泣曰:“祸将至矣!” ③独赞从容讽谏,率以正道 ④初,赞闻秦王败,即白衣驾驴以俟 ⑤虽操笔勉强,有不悦之色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 答案:A 解析:②句说刘赞有远见。④句说刘赞遵守礼法。用排除法。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赞的父亲刘玭虽然只是个县令,却懂得教导孩子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取得相应的俸禄,刘赞做官以后奉公守法的高尚品质与刘玭从小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B.秦王府中的官员,都是一些阴险奸猾的人,秦王与他们臭味相投,却疏远正直的刘赞,刘赞终于招来了杀身之祸。 C.秦王败死之后,虽然有很多人为刘赞求情,但是根据国家的法律,刘赞还是被流放了。 D.当时朝廷中虽然有秦王这样祸害国家的人,但也有很多直言敢谏的大臣,冯道、硃弘昭、冯赟都站出来为刘赞说话。 答案:D 解析:D项,硃弘昭主张要处死刘赞。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