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封二年(667年)十月,在辽东战场的军营中,一支唐军正在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迅速集结着,从他们整齐划一、严肃紧张的行动中,可以看出这是一支平日训练有素的善战之师。为首一人须发苍白,体格强健,身披白色战袍,端坐膘壮战马之上,手持方天画戟,表情凝重,若有所思,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此刻正密切关注着高句丽军的动向。他就是唐朝第一猛将薛仁贵。
这已是薛仁贵身负皇命,第二次率领金戈铁马踏进辽东这片土地了。第一次来的时候,是在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年),那时的他血气方刚、风华正茂,以单枪匹马取敌将首级而一战成名。
此刻,唐太宗已经带着生前未能平定高句丽的终身遗憾去了,而薛仁贵也由昔日的少年战士成为年迈将军。由于高句丽人的反复无常、恣意挑衅,这位年过五旬的老将军再次回到这片熟悉的战场上。
不久前的新城一战,唐军虽然取胜,却遭到了高句丽军的夜袭,若不是他早就有思想和战略准备,关键时刻率军神兵天降,把处于劣势的局势瞬间扭转过来,并杀敌数百人,解救了新城之围,后果真是不堪设想。眼下的金山战役,高句丽人会不会旧计重施,参与战斗的唐军会不会重蹈覆辙,这都让他多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未雨绸缪,绝对没有错。
果然,高句丽军又杀过来了。不过,这次遭遇的不是小股军队的袭击,而是10万高句丽大军的伏击。唐军将领庞同善和他率领的部队,突遇强敌,措手不及,全面崩溃,落荒而逃。高句丽军见形势大好,在后面穷追猛打,企图逆转整个辽东战局。危机时刻,薛仁贵率本部兵马像一把尖刀冲杀出来,将敌人大军拦腰截断,敌军顿时大乱。经过一番奋力厮杀斩敌首五万人,大败高句丽军,挽回了溃败的局势。唐军乘胜攻占南苏、木底、苍岩三城,最终赢得了金山之战的巨大胜利。
金山之战,可以说是唐初用兵辽东中罕见的大规模遭遇战,是平定高句丽四大战役中规模最大、最为关键的一次战役,此战基本消灭了高句丽精锐部队,为唐军彻底平定高句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高宗听到获胜的捷报后,亲笔写诏书慰劳薛仁贵:“金山大阵,凶党实繁。卿身先士卒,奋不顾命,左冲右击,所向无敌,诸军贾勇,致斯克捷。宜善建功业,全此令名也。”
“宜将剩勇追穷寇”,薛仁贵并没有陶醉在香浓的庆功酒和将士的欢呼声中,而是选择了继续进发,彻底平定高句丽。十一月底的辽东地区,北风凛冽,天寒地冻,四处白雪,万里冰封,薛仁贵命令全体将士身穿具有“保护色”的白衣,迅速出兵扶余(今吉林四平),仅用了14个小时,就斩杀俘虏敌人万余,剩余敌军四散溃逃,据考证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利用保护色的战役。乾封三年,素以坚固著称的扶余城被薛仁贵的2000人马攻下,其他40余座城池相继向薛仁贵投降。
薛仁贵的大军一路急行,兵不血刃地抵达平壤城下,与行军大总管李绩等诸路大军会师,并攻破平壤。薛仁贵亲自接受高句丽国王投降,史载,高句丽国王高藏在向薛仁贵投降签字的时候,连抬头看薛仁贵的勇气都没有。自此,自西汉王朝后期即立国于我国东北边疆的少数民族政权—高句丽被唐朝灭亡,唐王朝将高句丽活动地域纳入了直接管理的统治体系,高句丽正式成为中华版图和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这份来之不易的胜利,这种一统天下的硕果,也让薛仁贵老泪纵横,如释重负。因为平定高句丽,是隋唐四代帝王的梦想,如今终于在唐高宗这一代,在薛仁贵手里得到了实现。
二
那么,隋唐皇帝为什么要灭高句丽呢?
自高句丽建国后,就一直与中原王朝保持着文化、贸易往来。北魏时期,高句丽曾“岁致黄金二百斤,白银四百斤”。北齐皇帝封高句丽统治者高汤为高丽王,高句丽将“句”字去掉,自称“高丽”(仍是高句丽,不同于三韩人王建于公元918年在朝鲜半岛建立的高丽王朝)。北周时期,武帝宇文邕封高汤为辽东郡公、辽东王。隋文帝即位后,仍封其为高丽王。作为藩属国,高汤在开皇初年不断遣使入隋,称臣纳贡。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写的四卷集《沙俄侵华史》的第一、二卷,现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部书的作者运用了中外的大量历史事实,无可辩驳地说明中俄关系史是一部沙俄侵华的罪恶史,是中国人民反抗沙俄侵略的斗争史。
《沙俄侵华史》共四卷。第一卷叙述早期沙皇俄国对中国的武装入侵和《尼布楚条约》、《布连斯奇条约》的订立;第二卷叙述十九世纪中叶沙皇俄国武力并吞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和逼签《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经过;第三卷叙述十九世纪下半叶沙皇俄国通过《勘分西北界约记》和《伊犁条约》割占中国西部大片领土,及违约侵占帕米尔的经过;第四卷叙述十九世纪末至一九一七年沙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侵略。
我们从《沙俄侵华史》第一卷和第二卷当中,清楚看到十七、十八、十九世纪中叶沙俄对中国进行了军事、政治、经济、宗教等各方面的侵略,中心目标是利用一切机会侵夺中国的领土。从早期沙俄侵华的急先锋波雅科夫、哈巴罗夫、斯捷潘诺夫武装入侵中国黑龙江地区开始,一直到一八五八年至一八六○年,沙皇政府先后使用巧取豪夺的卑劣手段强迫清政麻签订了中俄 《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共割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沙俄不断武装入侵中国蒙古地区,在勾结噶尔丹吞并蒙古的阴谋失败后,它把在欧洲推行的所谓“骑兵防哨制”搬到贝加尔湖以东地区,蚕食中国领土。到了一七二七年至一七二八年中俄签订《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后,沙俄又攫取了贝加尔湖一带和唐努乌梁海以北的叶尼塞河上游一带土地。特别要指出,沙俄比西方殖民者早一百年公然在中国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如一六九四年,俄国使臣义杰斯在归途中一次就贩运一百五十个蒙古族人充当奴隶,每个买价二十至三十卢布;十八世纪三十年代俄国人贩子公然认为有时买一个汉人“比买一匹马还便宜”。沙皇俄国还以传教为名推行殖民政策。从一七一五年到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先后共派遣十二届东正教传教士团来北京,他们挂着“汉学家”的招牌,到处刺探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机密情报。他们结交清政府官员,刺探清政府的重要机密,并偷送商业情报,直接为沙皇政府服务。他们起了沙俄的大炮所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在太平天国革命兴起时,沙俄还进行了武装干涉,疯狂地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沙俄就是用自己的血手,写下了侵华的罪恶史。在外国侵略中国过程中,沙俄侵吞中国领土最多、掠取的侵略权益最广,是疯狂镇压中国人民革命运动的刽子手。它给中国各族人民带来的灾难也最深重。沙俄确实是中国人民最凶恶、最危险的敌人。
在《沙俄侵华史》第一卷和第二卷当中,真实地记录了中国人民长期反抗沙俄斗争的英雄事迹。当波雅科夫率领第一批侵略军,刚刚踏进中国黑龙江地区时,就遭到中国达斡尔族人民迎头痛击,首先揭开了抗俄斗争的序幕。在东北各族人民坚决打击下,哈巴罗夫、斯杰潘诺夫之流,不是被打得狼狈逃窜,就是全部被消灭。当彼得·姆诺戈格列什内率领哥萨克武装入侵中国蒙古地区莫加河畔时,受到蒙古族人民反击,他本人也遭到击毙的可耻下场。一八六八年青岛(距海参崴东南一百里的一个小岛)的中国淘金工人,为了反抗沙俄吞并中国边疆领土,举起义旗,转战青岛、苏城等地誓“将俄人逐出边区”。除了中国东北、北部各族边疆人民近三个世纪反抗沙俄侵略和殖民统治的英勇斗争外,在上海附近王家寺等地,太平天国的英雄们也同有沙俄参加的中外反革命武装展开血战,狠狠地打击了来犯之敌……等等。中国人民的长期抗俄斗争,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粉碎了沙俄吞并中国一次又一次的侵略行动,充分表现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外国侵略的英雄气概。
《沙俄侵华史》第一卷和第二卷在书后附有四百多种的中文、俄文、西方的参考书目,为进一步探讨沙俄侵华罪恶方面,中国人民抗俄斗争方面,提供了大量线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