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的“当头炮”
2003年,央视10套的科教类栏目“百家讲坛”收视率一直在科教频道的末位徘徊,面临着被淘汰出局的危机。
2004年5月,阎崇年入主讲坛,主讲《清十二帝疑案》。在其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阎老先生疏淤理脉,用通俗生动而不失权威的语言,步步设疑、引人入胜的讲述方式,使清朝十二帝的形象真实而丰满的呈现在观众面前,受到观众热烈追捧,“百家讲坛”的收视率一路飙升,创下了央视10套收视率历史之最。日前,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推出的《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2008)》显示,“百家讲坛”在十大央视栏目中居于首位。阎崇年“正说”历史渐成一种现象。
很多观众对“百家讲坛”的关注始于阎崇年。在“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的口号中,阎老先生和他的《清十二帝疑案》被公认为“第一坛好酒”。
各界评价
崇名四海五洲同,年逾古稀文更雄。公道在心书在手,赞声常漾讲坛中。
阎崇年是“百家讲坛”推出的“当头炮”,刘心武是“拐腿马”,我是“过河卒”。
阎崇年的认真让我吃惊,为一期节目他能写上12页稿子,内容上万字。他能把学问当评书讲,而且每期节目录完,他都要看一遍,对自己表达不够准确的地方,甚至编辑过程中的错别字都一一挑出来。在来过“百家讲坛”的几百位演讲者里,像他这么认真的学者还没有过。
(“百家讲坛”制片人聂丛丛)
精彩语录
1.我觉得对历史首先是要敬,因为历史不是一两个人,是几千年人类经验的总结。所以要敬。为什么要畏呢?人类历史有很多的挫折,有很多的教训,甚至是血的教训。对于这些教训,不能掉以轻心,要有一个畏的态度。把这些教训吸取了,我们今天尽量避免那些教训,使我们国家更兴旺,民族更复兴。
2.人生道路上,那个道路是崎岖不平的,但是我有一条,磨难闯过来,坎坷战胜它,一直往前走。
3.我受了渔民、农民、商人的影响,在我的个人的文化呢,我受了渔业文化、农业文化、商业文化影响,我身上有这三种文化的影子:第一,有一点勇敢精神;第二,有一点务实的精神;第三,有一点通变的精神。
4.我觉得 袁崇焕这个人,他身上有一股气,就叫做正气,用 孟子的话来说,叫做“浩然正气”;袁崇焕身上有一种精神,叫爱国精神,他这个爱国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不是一般的说出来的。袁崇焕的这个浩然正气和爱国精神深深的震撼了我,我愿意把我受到的这个震撼传递给全国广大电视观众,也震撼他们。
( 百家讲坛 明亡清兴六十年 特别节目 对话阎崇年)
5.在我们中国历史上,仁者受到小人的攻讦,智者受到庸人的嫉妒,勇者受到敌人的仇恨,廉者受到贪人的不满,而袁崇焕以仁、智、勇、廉的高尚品格,虽为当世所不容,却为后世之楷模。
(百家讲坛 明亡清兴六十年 崇焕之死)
历史真是这样吗?
专家们说的这些历史是否完全正确呢?
古人曰: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对于历史,不能盲目相信一家之言,要有自己的判断。下面摘录“凤凰网”的另类言论,供大家参考:
曾几何时,学术走上了媒体,学者身后跟了一大群的粉丝,就连那显赫的头衔后面也挂上了明星二字,一场大众历史热悄然兴起。一场场讲坛,一本本书作,接踵而出,让平时漠不关心的人们突然发现,原来,历史也能这样讲!然而,当我们感慨于历史与现实、学术与传媒结合带来的巨大影响时,稍稍翻一翻史书,却发现讲坛上口若悬河的专家宣扬的东西,竟是错漏百出,而那观点倾向竟是如此耸人听闻,我们该怎么办? …… 套用网友的一句话来说:“你学术水平不够不是你的错,出来忽悠人就是你的不对了。”
杜车别语:
按照那些竭力妖魔化矿税者的说法,万历时期在矿税掠夺摧残之下真是商业残破,民生凋敝,经济萧条,一片凄凉景象。那些文官们向皇帝的上疏中的更是把情形描述的极端可怕。然而,根据大量的事实资料,万历时期不但不是所谓的商业残破经济萧条的时期,恰恰是明朝商业最为繁荣,经济最为活跃的时期。
再有就是说万历搜刮矿税、商税上交内帑,供他享乐。确实,万历在明朝皇帝里算是比较奢侈的,但这钱就只是花在他身上吗?事实是,万历的内帑有不少都用在了当时的对外战争上,自然算是用在了国事上。而这矿税本身,也是皇帝为了和文官所代表的商人集团争利所采取的无奈手段,而这也是明代皇权受到文官制度很大限制的大背景使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