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留言 | 网站帮助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取回密码>>
资料速查首页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生物 | 政治 | 历史 | 地理 | 综合 | 资源下载
  资料速查 - 公式概念巧记巧用 - 初中 - 文章内容
初中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初中物理实验大全

上传:admin 审核发布:admin 更新时间:2010-12-14 16:14:26 点击次数:1486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求速度:v=s/t
  求路程:s=vt
  求时间:t=s/v
  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
  3、物体的物重与质量的关系:G=mg (g=9.8N/kg)
  4、密度的定义式
  求物质的密度:ρ=m/V
  求物质的质量:m=ρV
  求物质的体积:V=m/ρ
  4、压强的计算。
  定义式:p=F/S(物质处于任何状态下都能适用)
  液体压强:p=ρgh(h为深度)
  求压力:F=pS
  求受力面积:S=F/p
  5、浮力的计算
  称量法:F浮=G—F
  公式法:F浮=G排=ρ排V排g
  漂浮法:F浮=G物(V排<V物)
  悬浮法:F浮=G物(V排=V物)
  6、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7、功的定义式:W=Fs
  8、功率定义式:P=W/t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情况来说:P=Fv (F为动力)
  9、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
  对于提升物体来说:
  W有用=Gh(h为高度)
  W总=Fs
  10、斜面公式:FL=Gh
  11、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热放热情况
  Q吸=cmΔt (Δt=t-t0)
  Q放=cmΔt (Δt=t0-t)
  1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Q放=qm
  13、热平衡方程:Q吸=Q放
  14、热机效率:η=W有用/ Q放( Q放=qm)
  15、电流定义式:I=Q/t ( Q为电量,单位是库仑)
  16、欧姆定律:I=U/R
  变形求电压:U=IR
  变形求电阻:R=U/I
  17、串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串联为例)
  电压的关系:U=U1+U2
  电流的关系:I=I1=I2
  电阻的关系:R=R1+R2
  18、并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并联为例)
  电压的关系:U=U1=U2
  电流的关系:I=I1+I2
  电阻的关系:1/R=1/R1+1/R2
  19、电功的计算:W=UIt
  20、电功率的定义式:P=W/t
  常用公式:P=UI
  21、焦耳定律:Q放=I2Rt
  对于纯电阻电路而言:Q放=I2Rt =U2t/R=UIt=Pt=UQ=W
  初二
  第一章 声现象
  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zhendong)而产生的,没有振动(zhendong),就没有声音。人们说话的声音,唱歌的声音是咽喉处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各种乐器传出来的美妙的乐曲声,是弦或簧的振动产生的;许多昆虫(如蝉、蟋蟀等)的鸣叫声,也是发声器官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声音都来源于振动。能发出声的那部分物体叫声源。
  2.声音是一种波,叫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媒介(物),即介质。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空气就是一种介质。声音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同一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速度。声速除跟介质种类有关外,还跟介质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它的意思是:声音在15℃的空气中1s 内传播340m。
  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外界传来的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耳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再带动听小鼓振动并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就产生了听到声音的感觉。即,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外界声波—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声音感。另外,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时,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外界声波—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声音感。
  由此可见,耳朵虽是人类唯一的听觉器官,但不是感受声音的唯一途径。耳聋患者听不到声音的原因有两类:一类是由于听觉神经损坏;另一类是由于耳传导障碍,如鼓膜破损。如果属于后者,声音通过骨导的方式传到听觉神经也能感知声音。
  2.人的双耳对听到的声音由于距声源距离不同,在三个方面形成差异:一是感受到声音的强度不同;二是感受到声音有先有后,即有时间差;三是感受到的声音振动的步调有差异。这些差异使我们能判断声源位置,这就是双耳效应。双耳效应也使我们感觉声音是立体的。
  1.3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在合唱时若起调高了,我们常说调高了,唱不上去。这就是指高音调。在音阶中1比1音调高八度,2比2低八度,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的振动决定的。频率是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显然,每秒振动次数越多,振动就越快,频率就越大。物体振动得快,频率大,音调就高;振动得慢,频率小,音调就低。
  频率()的单位是赫,符号是HZ。常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HZ至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人不能听见超声波和次声波。一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与人类不同。
  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说话时声音大,洪亮,就是响度大。发声体振动时,振动的幅度叫振幅。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声音响度也越大。
  3.音色又叫音品。同一首乐曲(音调相同)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它们发出的乐音是不同的。例如,用二胡和小提琴分别演奏《二泉映月》,常人一般能区分出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这就是因为两种乐器发出的乐音的另一个特征——音色不同。在波形上,不同乐器若发出相同音调的音,可看到主要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反映音调同),但附加振动不同,反映音色不同。
  1.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发音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是与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共同构成环境污染的四大公害之一。
  工厂里各种机器的运转声,交通工具如汽车、飞机等的轰鸣声,都是噪声。用金属汤勺刮碗时发出的刺耳的尖叫声,令人难受,这也是生活中的一种噪音。当我们正在专心学习或工作时,其他人旁若无人的谈笑声,甚至平时听来优美的乐曲声,由于干扰了学习或工作,都是噪声。
  2.声音的强弱用分贝(dB)表示。0dB是人能听到最弱音;30dB~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要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3.控制噪音从三个途径着手:一是从声源处,如摩托车加装消声器;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如工厂的围墙和树木都能起到吸收和阻挡声音的作用;三是在人耳处,如双手捂住或戴防噪声耳罩。
  1.5 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人类利用谈话、唱歌等声音来进行交流,大象利用次声波进行交流,而蝙蝠则是利用超声波来感知周围的一切。
  人们通过声音来了解自然或研究对象的一些信息。比如,用次声波接收器接收火山爆发、地震以及火箭发射、核爆炸等发出的次声波,了解这些现象或事件的情况。
  2.声音还可传递能量。医院用超声波震碎人体内的结石,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物体的污垢。据说,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登山队员不敢在山上大声说话,是担心声音太大会招致雪崩。
  3.回声是声音再传播过程中被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由于人耳对于传来的原声和回声时间间隔要大于0.1s以上才能区分,所以在教室听课时,一般两次声音相差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只是使原声加强,因而在教室内听课很难听到回声。
  八、光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 U=2f时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光路图 应用
  u>2f f<v<2f 倒缩小实照相机
  f<u<2f v>2f 倒放大实幻灯机
  u<f 放大正虚 放大镜
  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和技巧
  初中同学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实,就初中物理而言难度并不大,很多同学觉得难学,多是没有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技巧,另外还有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薄和惧怕的心理因素;如果我们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减轻学习的负担,提高学习质量.
  一,学好物理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熟记一些概念,公式及推论
  基础知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基本概念(定义),基本规律(定律),基本方法.
  要理解和掌握好物理概念,就要研究和思考这个概念是怎样引入的?定义如何?有什么物理意义? 学习物理,应该弄清所学的知识的确切含义和道理.学到什么程度才能称为真正理解呢理解的标准是对每个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 是我们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分清一些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使它们不会混淆起来,从而正确地理解这些概念和规律的一种好方法。
  反对在对物理概念、规律、公式不理解的情况下,把它们硬背下来的死记硬背的方法,我们必须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把学过的大量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单位记忆下来,成为自己知识信息库中的信息。前面学过的知识,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学过的东西记住了,到时才能从大脑信息库中将信息提取出来。
  理解是正确、完整、巩固的记忆的基础,要通过分析综合,将知识的理解强化和深入,记忆才能深刻。对一个概念的分析,要突出它的要素,抓住关键。
  反复自我检查,反复应用,是巩固记忆的必要步骤。有人以为,理解了就一定能记住,这是对人的思维和记忆规律的误解。一个人的一生见过、理解过无数的事物,但只有那极少数(有人统计认为不足5%)经常反复作用在我们头脑中,而且反复应用的事物,我们才能记住。所以每次课后的复习,单元复习,解题应用,实验操作,学期学年复习等,都应有计划做好安排,才能不断巩固自己的记忆。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物理思维的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物理概念以抽象,概括为主,建立物理规律以演绎,归纳,概括为主,而分析,综合与比较的方法渗透到整个物理思维之中,特别是解决物理问题时,分析,综合方法应用更为普遍,如下面介绍的顺藤摸瓜法,发散思维法和逆推法就是这些方法的具体体现:
  (1)顺藤摸瓜法,即正向推理法,它是从已知条件推论其结果的方法.
  (2)发散思维法,即从某条物理规律出发,找出规律的多种表述.这是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的重要方法.例如,从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出发,推出如下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串联电路中,阻值大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大,阻值小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小;并联电路中,阻值大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小,阻值小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大.
  (3) 逆推法,即根据所求问题逆推需要哪些条件,再看题目给出哪些条件,找出隐含条件或过度条件,最后解决问题.
  第一章 声现象
  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人们说话的声音,唱歌的声音是咽喉处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各种乐器传出来的美妙的乐曲声,是弦或簧的振动产生的;许多昆虫(如蝉、蟋蟀等)的鸣叫声,也是发声器官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声音都来源于振动。能发出声的那部分物体叫声源。
  2.声音是一种波,叫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媒介(物),即介质。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空气就是一种介质。声音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同一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速度。声速除跟介质种类有关外,还跟介质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它的意思是:声音在15℃的空气中1s 内传播340m。
  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外界传来的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耳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再带动听小鼓振动并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就产生了听到声音的感觉。即,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外界声波—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声音感。另外,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时,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外界声波—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声音感。
  由此可见,耳朵虽是人类唯一的听觉器官,但不是感受声音的唯一途径。耳聋患者听不到声音的原因有两类:一类是由于听觉神经损坏;另一类是由于耳传导障碍,如鼓膜破损。如果属于后者,声音通过骨导的方式传到听觉神经也能感知声音。
  2.人的双耳对听到的声音由于距声源距离不同,在三个方面形成差异:一是感受到声音的强度不同;二是感受到声音有先有后,即有时间差;三是感受到的声音振动的步调有差异。这些差异使我们能判断声源位置,这就是双耳效应。双耳效应也使我们感觉声音是立体的。
  1.3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在合唱时若起调高了,我们常说调高了,唱不上去。这就是指高音调。在音阶中1比1音调高八度,2比2低八度,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的振动决定的。频率是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显然,每秒振动次数越多,振动就越快,频率就越大。物体振动得快,频率大,音调就高;振动得慢,频率小,音调就低。
  频率()的单位是赫,符号是HZ。常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HZ至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人不能听见超声波和次声波。一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与人类不同。
  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说话时声音大,洪亮,就是响度大。发声体振动时,振动的幅度叫振幅。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声音响度也越大。
  3.音色又叫音品。同一首乐曲(音调相同)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它们发出的乐音是不同的。例如,用二胡和小提琴分别演奏《二泉映月》,常人一般能区分出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这就是因为两种乐器发出的乐音的另一个特征——音色不同。在波形上,不同乐器若发出相同音调的音,可看到主要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反映音调同),但附加振动不同,反映音色不同。
  1.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发音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是与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共同构成环境污染的四大公害之一。
  工厂里各种机器的运转声,交通工具如汽车、飞机等的轰鸣声,都是噪声。用金属汤勺刮碗时发出的刺耳的尖叫声,令人难受,这也是生活中的一种噪音。当我们正在专心学习或工作时,其他人旁若无人的谈笑声,甚至平时听来优美的乐曲声,由于干扰了学习或工作,都是噪声。
  2.声音的强弱用分贝(dB)表示。0dB是人能听到最弱音;30dB~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要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3.控制噪音从三个途径着手:一是从声源处,如摩托车加装消声器;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如工厂的围墙和树木都能起到吸收和阻挡声音的作用;三是在人耳处,如双手捂住或戴防噪声耳罩。
  1.5 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人类利用谈话、唱歌等声音来进行交流,大象利用次声波进行交流,而蝙蝠则是利用超声波来感知周围的一切。
  人们通过声音来了解自然或研究对象的一些信息。比如,用次声波接收器接收火山爆发、地震以及火箭发射、核爆炸等发出的次声波,了解这些现象或事件的情况。
  2.声音还可传递能量。医院用超声波震碎人体内的结石,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物体的污垢。据说,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登山队员不敢在山上大声说话,是担心声音太大会招致雪崩。
  3.回声是声音再传播过程中被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由于人耳对于传来的原声和回声时间间隔要大于0.1s以上才能区分,所以在教室听课时,一般两次声音相差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只是使原声加强,因而在教室内听课很难听到回声。
  第二章 光现象
  2.1 光的传播
  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电灯、火、萤火虫等。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故月亮不是光源。
  2.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气体中、透明的液体和固体中都能传播。扫地时会看到射进教室的太阳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现象,小孔成像等也可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除用在开凿隧道时激光引导掘进机沿直线前进外,射击时要求“三点一线”,排队站直线,木匠检查工件是否平直等都要利用光的直线传播。
  3.光线是人们为描述光的传播方向而引入的带箭头的直线或曲线。箭头的方向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直线或曲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
  4.光速是光的传播速度。从现有理论和实践中知道,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用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c=3×108 m/s=3×105 km/s。一般空气中光速也取这么大。和声速不同的是,一般的,光在液体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小,而在固体中的速度又比液体中小。
  5.由于宇宙太大,人们用光传播一年的距离作为天文学长度的一个单位,叫光年。1光年=365×24×3600s×3×108m/s≈9.4605×1015m。
  2.2 光的反射
  1.光源发出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看到了光源。不发光的物体为什么也能被我们看到呢?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会发生反射,物体反射光源发出或被其他物体反射后射到物体上的光进入眼睛,我们就能看到这个物体。
  2.光射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会改变传播方向返回原来的介质中,这就叫光的反射。
  3.射向界面的光线叫入射光线,被界面反射回来的光线叫反射光线,过入射点垂直界面的直线叫法线。
  4.光的反射规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规律就是通过确立三线同面,两线异侧,两角相等来最终确定反射光线的唯一位置。由于光在反射时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若比较反射角与入射角有什么关系,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5.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推得光反射时光路可逆,即入射光线改为反射光线的位置入射时,新的反射光线在原来入射光线的位置。
  6.非常平滑的表面发生的反射是镜面反射,特点是:若入射光线是平行光线,反射光线也一定是平行的。而凸凹不平的表面发生的反射是漫反射,特点是即使入射光线是平行的,由于反射面各点法线不平行,各入射角不再相等,各反射角也不再相等,反射光线会射向四面八方。漫反射时每一条反射光同样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2.3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物等大,像距等于物距,像、物对应点的连接点的连接垂直于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像、物左右对称。
  2.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看见的像不能显现在光屏上。在课本上2.3-1中,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如白纸板),上面不会有像,是进入眼中的光线使人感觉在像的位置发出了光线。
  3.平面镜所成虚像可以用两种方法确定:一是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二是由光的反射规律作任意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的交点来确定。
  4.反射面是平面的叫平面镜,反射面是球面外表面的叫凸面镜,反射面是球面内表面的叫凹面镜。凸面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平行光经凹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会聚的点叫凹面镜的焦点。
  2.4 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在两种介质界面时,除一部分被反射回原来的介质外,进入另一种介质的光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游泳池看起来变浅,水杯中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等都是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如水或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向界面偏折。
  3.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4.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要发生折射,必须是斜着射入。如果垂直射在界面上,入射角为零,折射角也为零,则传播方向不改变。
  5.光在同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也会发生折射。早晨看到地平线上刚升起的太阳,实际上还在地平线下方。这是因为太阳发出的光在穿过逐渐稠密的大气层时向地面偏折而看到的。海市蜃楼也是由于空气疏密不均使光线发生折射造成的。
  6.水中看岸上的物体,由于光的折射,所看到的虚像在实物上方。空气中看水面下的物体,由于光的折射,所看到的虚像也在实物上方。

评论区  
当前1/1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末页 直接到 页  共 0 条记录
 


最新信息
41111
高考地理选择题分类解析(九个专....
决战高考地理50个专题精题精练....
二轮历史16个专题名题详解汇编
历史三年高考与模拟答案详解(跟....
高考一轮19个专题高考真题+模....
高中历史六个选修高考真题+模拟....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分课名题精....
高中历史每课名题精解汇编
政治3年高考2年模拟分类汇编
高考生物最新3年高考2年模拟分....
高中生物考纲对点名题精解汇编
热门信息
2009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
2009年高考英语考试大纲
小学语文科导学案模板(1)
【高中生物记忆歌诀】减数分裂口....
政治3年高考2年模拟分类汇编
历史三年高考与模拟答案详解(跟....
历史歌曲视频:菊花台之中国历史....
高考一轮19个专题高考真题+模....
二轮历史16个专题名题详解汇编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分课名题精....
高考地理选择题分类解析(九个专....
高考生物最新3年高考2年模拟分....
[上一篇]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按单元)
[下一篇]初中政治知识要点口诀
[关闭窗口]
 
 快乐新课程 快乐语文教学网 快乐数学教学网 快乐英语教学网  快乐物理教学网 快乐化学教学网 快乐生物教学网 | 快乐政治教学网 | 快乐历史教学网 
 快乐地理教学网 | 快乐大综合 快乐教学在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后台管理   |   在线联系
lxw863.com版权 东安县乐学互联网工作室 通讯地址: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白牙市镇文生路11号 425900
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备案信息:湘ICP备19025487号 
技术支持:广州市今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