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留言 | 网站帮助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取回密码>>
资料速查首页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生物 | 政治 | 历史 | 地理 | 综合 | 资源下载
  资料速查 - 课标考纲 - 初中 - 文章内容
2009年福建省中考数学考试大纲及题样

上传:天涯客 审核发布:admin 更新时间:2010-12-17 18:06:51 点击次数:1756

2009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

(数  学)

一、命题依据

省教育厅制订的2009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数学)》。

二、命题原则

    ⒈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综合有效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状况。

    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双基”的结果与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性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认识水平的评价。

    ⒊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命题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⒋试题的考查内容、素材选取、试卷形式对每个学生而言要体现其公平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尊重不同的解答方式和表现形式。

    ⒌试题背景具有现实性。试题背景应来自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所具有的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

    ⒍试卷的有效性。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结果与过程的考查,加强对学生思维水平与思维特征的考查。

    中考试卷要有效发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求解)题、证明题、开放性问题、应用性问题、阅读分析题、探索性问题及其它各种题型的功能,试题设计必须与其评价的目标相一致。

    试题的求解思考过程力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活动方式,如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等。

三、适用范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学生初中数学学业考试。

四、考试范围

    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79年级)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四个部分的内容。

五、内容和目标要求

⒈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考试的主要考查方面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对数学的基本认识等。

⑴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考查的主要内容

了解数产生的意义,理解代数运算的意义、算理,能够合理地进行基本运算与估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有效地应用代数运算、代数模型及相关概念解决问题;能够借助不同的方法探索几何对象的有关性质;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几何对象的大小、位置与特征;能够在头脑里构建几何对象,进行几何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对某些图形进行简单的变换;能够借助数学证明的方法确认数学命题的正确性;正确理解数据的含义,能够结合实际需要有效地表达数据特征,会根据数据结果作合理的预测;了解概率的涵义,能够借助概率模型、或通过设计活动解释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⑵“数学活动过程”考查的主要方面

  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事探究与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

⑶“数学思考”方面的考查应当关注的主要内容

学生在数感与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意识、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其内容主要包括:

    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够使用符号表达数量关系,并借助符号转换获得对事物的理解;能够观察到现实生活中的基本几何现象;能够运用图形形象来表达问题、借助直观进行思考与推理;能意识到作一个合理的决策需要借助统计活动去收集信息;面对数据时能对它的来源、处理方法和由此而得到的推测性结论作合理的质疑;面对现实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能合乎逻辑地与他人交流等等。

    ⑷“解决问题能力”考查的主要方面:

    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⑸“对数学的基本认识”考查的主要方面:

对数学内部统一性的认识(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同数学方法之间的相似性等);对数学与现实、或其他学科知识之间联系的认识等等。

  ⒉依据数学课程标准,考试要求的知识技能目标分为四个不同层次: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具体涵义如下:

了解(认识):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理解: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灵活运用: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具体涵义如下:

    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

    体验(体会):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探索: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它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以下对《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四个领域的具体考试内容与要求分述如下:

 

(一)数与式

⒈有理数

    考试内容:

    有理数,数轴,相反数,数的绝对值,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加法运算律,乘法运算律,简单的混合运算。

    考试要求: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以及简单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4)能用有理数的运算律简化有关运算,能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⒉实数

    考试内容:

    无理数,实数,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简单的实数四则运算。

    考试要求:

   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科学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5)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会按要求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6)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运算法则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⒊代数式

    考试内容:

    代数式,代数式的值,合并同类项,去括号。

    考试要求:

   1)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能解析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4)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5)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⒋整式与分式

    考试内容:

    整式,整式加减,整式乘除,整数指数幂,科学记数法。

    乘法公式:

    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公式法。

    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考试要求:

   1)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

   2)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

   3)会推导乘法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4会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5)了解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二)方程与不等式

    ⒈方程与方程组

    考试内容:

    方程和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考试要求:

   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会用观察、画图或计算器等手段估计方程的解。

   3)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4)理解配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5)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的合理性。

    ⒉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考试内容:

    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

    考试要求:

   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函数

    ⒈函数

    考试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常量,变量,函数及其表示法。

    考试要求:

   1)会从具体问题中寻找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了解常量、变量、函数的意义,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会用描点法画出函数的图象,能举出函数的实际例子。

   3)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4)能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

   5)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6)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

    ⒉一次函数

    考试内容: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考试要求:

   1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意义,会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2)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解析式,理解其性质(k0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3)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4)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⒊反比例函数

考试内容:

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及其性质

    考试要求: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解析式理解其性质(k0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3)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⒋二次函数

    考试内容:

    二次函数及其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考试要求:

   1)理解二次函数和抛物线的有关概念,能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结合图象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3)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推导和记忆),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一)图形的认识

   ⒈点、线、面,角。

    考试内容:

    点、线、面、角、角平分线及其性质。

    考试要求:

   1)在实际背景中认识,理解点、线、面、角的概念。

   2)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换算。

   3)掌握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⒉相交线与平行线

    考试内容:

    补角,余角,对顶角,垂线,点到直线的距离,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平行线,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及性质。

    考试要求:

   1)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2)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

   3)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4)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5)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及平行线基本性质,

   6)掌握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及性质。

   7)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8)体会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⒊三角形

    考试内容:

    三角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中位线,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考试要求:

1)了解三角形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2)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3)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4)了解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5)掌握勾股定理,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⒋四边形

    考试内容:

    多边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正多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和性质,平面图形的镶嵌。

    考试要求:

    1)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和性质,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3)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定定理。

    4)了解线段、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重心及物理意义(如一根均匀木棒、一块均匀的矩形木板的重心)。

5)通过探索平面图形的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这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

    ⒌圆

    考试内容:

    圆,弧、弦、圆心角的关系,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切线的性质和判定,弧长,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全面积。

    考试要求:

1)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了解弧、弦、圆心角的关系,了解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了解圆的性质,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

    3)了解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

    4)了解切线的概念、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5)会计算弧长及扇形的面积,会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⒍尺规作图

    考试内容:

    基本作图,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考试要求:

    1)能完成以下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的平分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能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

    3)能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4)了解尺规作图的步骤,对于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不要求证明)。

    ⒎视图与投影

    考试内容:

    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视点、视角,盲区,投影。

    考试要求:

    1)会画简单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示意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2)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3)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球除外)之间的关系;知道这种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物体的包装)。

    4)了解并欣赏一些有趣的图形(如雪花曲线、莫比乌斯带)。

    5)知道物体阴影的形成,并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认实物的阴影(如在阳光或灯光下,观察手的阴影或人的身影)。

    6)了解视点、视角及盲区的含义,能在简单的平面图和立体图中表示。

    7)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二)图形与变换

    ⒈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

    考试内容:

    轴对称、平移、旋转。

    考试要求: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或平移、旋转),探索它们的基本性质;

    2)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旋转)后的图形,能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

    3)探索基本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或平移、旋转)的性质及其相关性质。

    4)利用轴对称(或平移、旋转)及其组合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轴对称(或平移、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⒉图形的相似

    考试内容:

    比例的基本性质,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图形的相似及性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图形的位似,锐角三角函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考试要求:

    1)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通过实例了解黄金分割。

    2)通过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了解相似图形的性质,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比的平方。

    3)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4)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5)通过实例了解物体的相似,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利用相似测量旗杆的高度)。

    6)通过实例认识锐角三角函数(sinAcosA tanA),知道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会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对应的锐角。

    7)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图形与坐标

    考试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

    考试要求:

    1)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2)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

    4)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四)图形与证明

    ⒈了解证明的含义

    考试内容:

    定义、命题、逆命题、定理,定理的证明,反证法。

    考试要求:

    1)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2)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3)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4)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证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5)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6)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体会证明的过程要步步有据。

    ⒉掌握证明的依据

    考试内容:

    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若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考试要求:

    运用以上6条“基本事实”作为证明命题的依据。

    ⒊利用2中的基本事实证明下列命题

考试内容:

1)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和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则两直线平行)。

2)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4)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

    5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干一点(外心)。

    6)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7)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8)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考试要求:

    1)会利用2中的基本事实证明上述命题。

    2)会利用上述定理证明新的命题。

    3)练习和考试中与证明有关的题目难度,应与上述所列的命题的论证难度相当。

    ⒋通过对欧几里得《原本》的介绍,感受几何的演绎体系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⒈统计

    考试内容:

    数据,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抽样,总体,个体,样本。   

    扇形统计图。

    加权平均数,数据的集中程度与离散程度,极差和方差。

    频数、频率,频数分布,频数分布表、直方图、折线图。

    样本估计总体,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总体的平均数、方差。

    统计与决策,数据信息,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考试要求:

    1)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

    2)了解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知道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3)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4)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5)会探索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会计算极差与方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6)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

    8)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

    9)能根据问题查找相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会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发表自己的看法。

    10)能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⒉概率

    考试内容:

    事件、事件的概率,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实验与事件发生的频率、大量重复实验与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

    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考试要求: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2)通过实验,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3)能运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

    课题的提出、数学模型、问题解决。

    数学知识的应用、研究问题的方法。

    考试要求:

    1)结合实际,会提出、探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进而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2)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

    3)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初步掌握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与经验。

六、考试形式

    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各地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考试形式改革的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考试形式。

七、试题难度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档题和稍难题。难度值为0.70以上的试题为容易题,难度值为0.50~0.70之间的试题为中档题,难度值为0.30~0.50之间的试题为稍难题。全卷总体难度值为0.8左右。

八、试卷结构

    试卷包含有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三种题型的占分比例约为:填空题占25%,选择题占12.5%,解答题占62.5%。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作图题等,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推证过程或按题目要求正确作图。应设计结合现实情境的开放性、探索性问题,杜绝人为编造的繁难计算题和证明题。

    全卷总题量(含小题)控制在25~30题,较为适宜。

九、试题示例

(一)填空题:

1.计算:|3|_______.(容易题)

2.太阳半径大约是696000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_.(容易题)

3.因式分解:__________.(容易题)

4.如图,AB∥CDAC⊥BC∠BAC65°,则∠BCD________.(容易题)

5.“明天会下雨”是          事件.(填“必然”或“不可能”或“可能”) (容易题)

6如图,正方形ABCD是⊙O的内接正方形,点P在劣弧上不同于点C得到任意一点,则∠BPC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容易题)

7.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_____________.(中档题)

8.如图,已知ABBDEDBDC是线段BD的中点,且ACCEED1BD4,那么AB__________.(中档题)

9.如图所示,课外活动中,小明在与旗杆AB距离为米的C处,用测角仪测得旗杆顶部A的仰角为,已知测角仪器的高CD米,则旗杆AB的高是___________米.(精确到)(中档题)

10.如图,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有点,它们的横坐标依次为1234.分别过这些点作轴与轴的垂线,图中所构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从左到右依次为,则      .(稍难题)

(二)选择题:(ABCD四个答案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1.下列各选项中,最小的实数是(    ).

A.3      B.1     C.0     D. (容易题)

1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x2x32x5        B(2x)2·x34x5  

C(xy)2x2y2    Dx3y2÷x2y3xy(容易题)

13. 下列几何体,正()视图是三角形的是 (    ).


     

      A           B            C           D.(容易题)

14.已知关于x的方程x2pxq0的两个根分别是0和-2,则pq的值分别是(    .

Ap=-2,q0          Bp2,q0 

Cp,q0          Dp=-,q0  (中档题)

15.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得到菱形AECF.若AB3,则BC的长为(    ).

A1             B2  

C          D(中档题)

16.如图,一个小球从A点沿制定的轨道下落,在每个交叉口都有向左或向右两种机会均相等的结果,那么,小球最终到达H点的概率是(    .

A                 B

C                 D(中档题)

17. 以边长为2厘米的正三角形的高为边长作第二个正三角形,以第二个正三角形的高为边长作第三个正三角形,以此类推,则第十个正三角形的边长是(    .

A2× 厘米     B2×厘米

C2×厘米     D2×厘米(稍难题)

(三)解答题:

18.计算: |-2| + (4 - 7 )÷ .(容易题)

19.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容易题)

20.如图,请在下列四个等式中,选出两个作为条件,推出是等腰三角形,并予以证明.(写出一种即可)

等式:

已知:

求证: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容易题)

21.有100名学生参加两次科技知识测试,条形图显示两次测试的分数分布情况.

请你根据条形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⑴两次测试最低分在第______次测试中;

⑵第_______次测试成绩较好;

⑶第一次测试中,中位数在_____分数段,第二次测试中,中位数在_____分数段.(容易题)

22.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如下表:

⑴将下表补充完整,并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A/B/C/

⑵观察△ABC与△A/B/C/,写出有关这两个三角形关系的一个正确结论.(容易题)

x , y

( 2x , 2y )

A ( 2 , 1 )

A/ ( 4 , 2 )

B ( 4 , 3 )

B/ (   ,   )

C ( 5 , 1 )

C/ (   ,   )

23.某商店购进一种商品,单价30元.试销中发现这种商品每天的销售量(件)与每件的销售价(元)满足关系:.若商店每天销售这种商品要获得200元的利润,那么每件商品的售价应定为多少元?每天要售出这种商品多少件?(中档题)

2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90°,∠ABC与∠ADC互补.

⑴求∠C的度数;

⑵若BC>CDABAD,请在图上画出一条线段,把四边形ABCD分成两部分,使得这两部分能够重新拼成一个正方形,并说明理由;

⑶若CD6,BC8,S四边形ABCD49,求AB的值.  (中档题)

25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在⊙O上,∠BOC108°,过点C作直线CD分别交直线AB和⊙O于点DE,连接OEDEABOD2 .

⑴求∠CDB的度数;

⑵我们把有一个内角等于36°的等腰三角形称为黄金三角形.它的腰长与底边长的比(或者底边长与腰长的比)等于黄金分割比.

①求弦CE的长;

②在直线ABCD上是否存在点P(点CD除外),使△POE是黄金三角形?若存在,画出点P,简要说明画出点P的方法(不要求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稍难题)

26.如图1,在RtABC中,∠C90°,BC8厘米,点DAC上,CD3厘米.点PQ分别由AC两点同时出发,点P沿AC方向向点C匀速移动,速度为每秒k厘米,行完AC全程用时8秒;点Q沿CB方向向点B匀速移动,速度为每秒1厘米.设运动的时间为x,△DCQ的面积为y1平方厘米,△PCQ的面积为y2平方厘米.

⑴求y1x的函数关系,并在图2中画出y1的图象;

⑵如图2y2的图象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其顶点坐标是(412),求点P的速度及AC的长;

⑶在图2中,点Gx轴正半轴上一点,过GEF垂直于x轴,分别交y1y2的图象于点EF

①说出线段EF的长在图1中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②当0x6时,求线段EF长的最大值.(稍难题)



参考答案

一、13 26.96×108 3(x+2)2 425 5.可能;

645 7x2 84 99.9 10

二、11A12B13C14A15D16B17D

三、18

19解:原式=x1,

20.已知:①③(或①④,或②③,或②④(3)

证明:在中,

.

.

是等腰三角形.

21. 解:(1)一;(2)二;(320394059

22解:1B/(8,6),C/(10,2),图略;

2)如:△ABC∽△A/B/C/.

23.解:根据题意得:,

整理得:

(元)

(件)

答:每件商品的售价应定为40元,每天要销售这种商品20件.

24.解:(1)∵∠ABC与∠ADC互补,

∴∠ABC+∠ADC180°.

∵∠A90°,

∴∠C360°-90°-180°=90°.

(2)过点AAEBC,垂足为E.

则线段AE把四边形ABCD分成△ABE和四边形AECD两部分,把△ABEA点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90°,则被分成的两部分重新拼成一个正方形.

过点AAFBCCD的延长线于F

∵∠ABC+∠ADC180°,又∠ADF+∠ADC180°,

∴∠ABC=∠ADF.

ADAB,∠AEC=∠AFD90°,∴△ABE≌△ADF.

AEAF.∴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

(3)解法1:连结BD

∵∠C90°,CD6BC8BCD中,.

又∵S四边形ABCD49,∴SABD492425.

过点AAMBD垂足为M

SABD×BD×AM25.AM5.

又∵∠BAD90°,∴△ABM∽△ABD.

.

BMx,则MD10x

.解得x5.

AB.

解法2:连结BD,∠A90°.

ABxBDy,则x2y2102,①

xy25,∴xy50.

由①,②得:(xy20.

xy.

2x2100.

x.

25解:(1)AB是⊙O的直径,DE=AB,

OA=OC=OE=DE.

则∠EOD=CDB, OCE=OEC.

设∠CDB=x,则∠EOD=x,∠OCE=OEC=2x.

又∠BOC=108°,∴∠CDB+OCD=108°.

x+2x=108,x=36°. ∴∠CDB=36°.

2)①∵∠COB=108°,∴∠COD=72°.

又∠OCD=2x=72°,

∴∠OCD=COD.OD=CD.

∴△COD是黄金三角形.

.

OD=2,OC=-1

CD=OD=2,DE=OC=-1,

CE=CD-DE=2-(-1)=3-.

②存在,有三个符合条件的点P1P2P3(如图所示).

ⅰ)以OE为底边的黄金三角形:作OE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直线ABCD得到点P1P2 .

ⅱ)以OE为腰的黄金三角形:点P3与点A重合.

26.解:⑴∵CD3CQx

图象如图所示.

⑵方法一:

CP8kxkCQx

∵抛物线顶点坐标是(412),

.解得

则点P的速度每秒厘米,AC12厘米.

方法二:

观察图象知,当x4时,△PCQ面积为12

此时PCACAP8k4k4kCQ4

∴由,得 .解得

则点P的速度每秒厘米,AC12厘米.

方法三:

y2的图象所在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图象过(00),(412),(80),

  解得  

   

CP8kxkCQx

  

比较①②得.

则点P的速度每秒厘米,AC12厘米.

⑶①观察图象,知

线段的长EFy2y1,表示△PCQ与△DCQ的面积差(或△PDQ面积).

②由⑵得 .(方法二,

EFy2y1

EF

∵二次项系数小于0

∴在范围,当时,最大.

评论区  
当前1/1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末页 直接到 页  共 0 条记录
 


最新信息
41111
高考地理选择题分类解析(九个专....
决战高考地理50个专题精题精练....
二轮历史16个专题名题详解汇编
历史三年高考与模拟答案详解(跟....
高考一轮19个专题高考真题+模....
高中历史六个选修高考真题+模拟....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分课名题精....
高中历史每课名题精解汇编
政治3年高考2年模拟分类汇编
高考生物最新3年高考2年模拟分....
高中生物考纲对点名题精解汇编
热门信息
2009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
2009年高考英语考试大纲
小学语文科导学案模板(1)
【高中生物记忆歌诀】减数分裂口....
政治3年高考2年模拟分类汇编
历史三年高考与模拟答案详解(跟....
历史歌曲视频:菊花台之中国历史....
高考一轮19个专题高考真题+模....
二轮历史16个专题名题详解汇编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分课名题精....
高考地理选择题分类解析(九个专....
高考生物最新3年高考2年模拟分....
[上一篇]2009年福建省中考考试语文大纲解析
[下一篇]2009年福建省中考考试大纲-物理
[关闭窗口]
 
 快乐新课程 快乐语文教学网 快乐数学教学网 快乐英语教学网  快乐物理教学网 快乐化学教学网 快乐生物教学网 | 快乐政治教学网 | 快乐历史教学网 
 快乐地理教学网 | 快乐大综合 快乐教学在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后台管理   |   在线联系
lxw863.com版权 东安县乐学互联网工作室 通讯地址: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白牙市镇文生路11号 425900
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备案信息:湘ICP备19025487号 
技术支持:广州市今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