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
物 理
一、考试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物理学业考试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学科的终结性考试。考试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中学物理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初中毕业物理学业考试应考查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业考试的试题应注重与学生社会实践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是在具体物理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把握运用规律的能力,积极引导初中物理教学朝着全面落实物理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整体提高学生物理科学素养的方向推进,杜绝偏题、怪题。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1.考试范围
《物理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所要求的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
2.内容和目标要求
考查的内容分科学探究及科学内容(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两部分。把科学探究与科学内容融合在试题中,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渗透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对科学探究的能力要求如表一所示;对科学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二中用字母A、B、C标出。字母A、B、C的含义如下:
A:了解和认识所列的知识内容。能描述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举出例子,在有关问题中再认或识别它们。
B:理解所列的知识内容。能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能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能运用知识对相关问题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会收集、整理信息,并能用来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如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区分不同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等。
C:能独立操作实验仪器;会实验探究。
表一 科学探究与能力要求
科学探究要素 |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
提出问题 |
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2.能表述相关问题。 |
猜想与假设 |
3.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4.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
制定计划
与设计实验 |
5.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6.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7.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
进行实验
与收集证据 |
8.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
9.尝试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
10.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书面说明操作。
11.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12.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
分析与论证 |
13.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
14.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并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15.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16.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
评 估 |
17.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18.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
19.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
20.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
交流与合作 |
21.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22.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
23.能参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有团队精神
24.能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 |
表二 科学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 试 内 容 |
要求 |
质 |
物质
的形
态和
变化 |
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
A
A |
2.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
A |
3.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用液体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
A
C |
4.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
C
A |
5.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懂得节约用水。 |
A |
物质
属性 |
6.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
A |
7.认识质量的概念。
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
A
C |
8.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答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概念有关的物理现象。 |
B |
9.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
A |
物质的结构和尺度 |
10.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 |
A |
11.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
A |
12.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
A |
1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
A |
新材料及其应用 |
14.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
A |
15.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
A |
16.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
A |
运
动
和
相
互
作
用 |
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
17.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
A |
18.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
A |
19.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
能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C
A |
20.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
A |
机械
运动
和力 |
21.能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
A
C |
2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
A
B |
23.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会用示意图描述力。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
A
C
A |
24.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惯性。
理解物体的惯性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
C
B
A |
25.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
C |
26.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
C
B
A |
27.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
C
A |
28.通过实验,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初步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
C
A |
声
和
光 |
29.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
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
C
A
|
30.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和光的反射、折射的规律。
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
C
A |
31.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所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和凸透镜成像规律。
认识凸透镜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会画简单的光路图。 |
C
A
B |
32.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
A |
3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
A |
电
和
磁 |
34.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
C |
35.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 |
A |
36.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
C |
37.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
A |
38.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
A |
能
量
|
能量、能量的转化和
转移 |
39.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
A |
40.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不同形式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
A |
41.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
A |
4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
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
B
A |
机
械
能 |
43.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 |
A |
44.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的概念。
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
A
B |
45.理解机械效率。 |
B |
46.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
A |
内
能 |
47.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
A
|
48.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
A |
49.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
A |
50.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
A |
51.了解热量的概念。 |
A |
52.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
A
B |
电
磁
能 |
5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
A |
54.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
C
B |
55.会读、会画简单电路图。
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
B
C
A |
56.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
C |
57.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
B |
58.通过实验,探究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电阻的关系。
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
C
A |
59.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 |
A |
能量
守恒 |
60.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能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 |
A
B |
61.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
A |
62.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
A |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
63.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
A |
64.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
A |
65.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的问题。 |
A |
66.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 |
A |
说明:①有关实验操作考查的内容,各市(州)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②行为动词前加有“初步”、“大致”的,其对应的要求比原有行为动词的水平低。
三、试卷结构
1.难度结构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的比例为7︰1.5︰1.5,整卷难度值控制在0.75左右。
2.内容结构
内容结构包含科学内容和科学探究。科学内容中物质约14%,运动和相互作用约42%,能量约44%;科学探究约占整卷分值的25%,必须渗透在科学内容中考查。
科学内容的覆盖面要求达到75%以上。
3.基本题型
基本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与探究题、综合题(包括简答题、计算题等多种题型,重点考查学生的迁移、发散与收敛等思维能力及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四、题型示例
下面所示例题中的大部分选自近两年各市(州)的中考试题,仅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
1.我国的“神州七号”飞船内部安装了各种仪器,可以用于科学实验及对地观测,下列仪器在飞船飞行过程中不能正常使用的是
A.刻度尺 B.天平 C.电子秒表 D.电流表
答案:B
2.下列体育用品的设计中能减小摩擦的是
A. 乒乓球拍上的胶粒 B. 登山鞋底的花纹 C. 旱冰鞋底的轮子 D. 赛车把手上的皮套
答案:C
3.某同学在探究“电阻中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发现通过电阻a、b的电流随电压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与图象相符的是
A.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B.电压相同时,阻值大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大
C.电流相同时,阻值小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大
D.两电阻阻值的关系是Ra>Rb
答案:D
4.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如图3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内是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 ① ,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 ② 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这是我国科技工作者为解决“千年冻土”的许多创新和发明之一。请问文中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A. 1汽化 2液化
B. 1液化 2汽化
C. 1升华 2液化
D. 1升华 2凝华
答案:A
(二)填空题
1.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级大地震,灾后疾病防控工作人员用药物对倒塌的废墟进行消毒,路过的行人会闻到一股浓浓的药味,这是由于药物___________现象造成的。救护人员在寻找埋在废墟中的生还者时用到的“生命探测仪”是根据___________来发现生还者的。
答案:扩散 红外线
2.如图4所示,是我们常见的订书机。订书机在构造上有许多地方应用到我们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请你指出两处,并把它填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示例: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使订书机及时复位。
(1) ;
(2) 。
答案:(1)压柄做得宽大有利于减小压强;
(2)钉书针(出针口)很尖细有利于增大压强;(或底座做得宽大有利于减小压强;订书机是以转轴为支点的杠杆)
3.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表明雪的密度 冰的密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丽利用冰的密度,使用如下方法来估测积雪的密度:利用平整地面上的积雪,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然后测量脚印的深度和 ,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答案: 小于 积雪的厚度或冰层的厚度
4.在干净、透明的塑料杯中倒入雪碧后,饮料中不断地产生一个个小气泡。将几粒葡萄干加入饮料中,葡萄干沉入杯底。不久,有些葡萄干由于吸附了足够多的小气泡,使得它们受到的浮力 重力,从而上升;上浮到液面后,由于小气泡破裂,导致它们受到的浮力 重力,于是又沉入杯底。
答案:大于 小于
5.在做“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丽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如图5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她主要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有关。小明同学则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6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有关。
答案: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表面积
(三)作图题
1.小明的乒乓球掉到沙发下,没有手电筒,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乒乓球。图7中已标示了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平面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2.请画出图9中力F的力臂L
答案:
3.通电螺线管上方有一静止的小磁针,如图11所示,根据图中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的方向,标出小磁针的N极和电源的正、负极。
答案:
(四)实验与探究题
1.根据下面各图中的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图13中物体的长度为 cm;
(2)如图14所示,电能表示数为 kW·h。观察此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请写出一条: ;
(3)如图15甲是小红同学测量体温时的示数,她的体温是 ℃。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柱体,横截面如图15乙所示,其正面呈圆弧形。读数时,若分别沿A、B方向观察,其中沿 方向观察易于读数,这是应用了 原理。
答案:(1)1.65(1.63~1.67) (2) 751.8 如:电能表额定电压是220V
(3)36.80 A 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2.小华总结两年来所做的物理探究实验发现
(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
甲 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乙 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如:图16甲实验是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间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图17乙实验中小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观察比较物块B 反映出来的。
(2)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时,都要采用 法。
如:甲实验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就要多次改变 ,同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乙实验研究小球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就要多次改变 的大小,同时控制小球的 不变。
答案:(1)匀速直线 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的大小(或s的大小)
(2)控制变量法 压力大小(或砝码的个数) 速度(或小球释放时的高度或h的大小) 质量
3.小强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时,所用器材有电压为6V的电源,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以及符合实验要求的滑动变阻器、电表、开关和导线。图18是小强没有连接完的实物电路。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小强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小强连好电路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滑片P,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但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3)小强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处,电压表的示数为2.2V,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P向 端滑动(选填“左”或“右”);
(4)小强通过移动滑片P,分别记下了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并绘制成了图19所示的U-I图像。根据U-I图像提供的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___ W,
当加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1.5V时,小灯泡的电阻是_______Ω。
答案: (1)见图20 (2)小灯泡处开路(或小灯泡灯丝断了、灯座接触不良、灯座接线柱接触不良、连接小灯泡的导线断路) (3)右 (4)0.5;10
4.张明在电视中看到:在抗震救灾中,新闻工作者为了拍摄到更多清晰的现场照片,冒着生命危险打开飞机的舱门进行拍摄,助手紧抱着他的腰,他的领带和袖口都向舱外飘动着……
(1)根据张明看到的上述现象可知:机舱内的气压比机舱外的气压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明根据厚塑料膜比薄塑料膜透光性能差的生活经验猜想:玻璃对摄像效果的影响的大小与玻璃的厚薄有关,于是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用照相机拍摄出某个物体清晰的像后,将此时的照相机和物体的位置固定下来。
A.在照相机和物体间的某一位置放一块2mm厚的玻璃板,拍摄一张照片Ⅰ。
B.在同一位置换放一块4mm厚的玻璃板,拍摄一张照片Ⅱ。
C.比较照片Ⅰ、Ⅱ的清晰度,得出结论。
请你对张明以上的实验探究过程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 气体流速越大气体压强越小,而机舱内的空气流速比机舱外的空气流速小。
(2)没有很好的控制变量,如玻璃材料、两面平滑程度、颜色(注:写出某个或几个具体没被控制的变量均可)
(五)综合题
1.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地震,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部队官兵积极抢险,空降了挖掘机等大型工程机械,为确保这些工程机械燃油的供应,部队用质量为5t的运输直升飞机,将一个装满柴油、容积为15m3的油灌运到堰塞湖抢险工地,已知空油灌的质量为2000kg,挖掘机满负荷工作时,平均每天消耗柴油500kg,(g=10N/kg,ρ柴油=0.8×103kg/m3)那么:
(1)这一油灌柴油可供上述挖掘机满负荷工作多少天?
(2)因地形复杂,直升飞机不能着陆,只能停在空中匀速往下吊放油灌,此时的直升飞机受到的升力是多大?
(3)装满柴油的油灌在地面放好后,油灌底部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7m2,求该油灌对地面产生的压强是多大?
答案:(1)24天 (2)1.9×105N
(3)2×105Pa
2.冬天,小林的爷爷和奶奶分别穿上了羽绒衣和棉衣,他们都说自己的衣服很保暖。小林想知道羽绒和棉絮比较,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要好。于是她找来了两只相同的密闭烧瓶,各盛80℃的热水1.5kg,瓶内各插入一只温度计,瓶外分别用大小和厚度都相同的羽绒和棉絮包好,放在同一地点使其自然冷却,然后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水温于下表中 [ c水=4.2×103J/(kg·℃) ]
时间t/min |
0 |
10 |
20 |
30 |
… |
140 |
150 |
160 |
包羽绒的瓶内水温T1/℃ |
80 |
70 |
64 |
59 |
… |
12 |
11 |
10 |
包棉絮的瓶内水温T2/℃ |
80 |
67 |
59 |
52 |
… |
10 |
10 |
10 |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保温性能较好的是 ;
(2)经过160min,包羽绒瓶中的热水向外界放出了 J的热量;
(3)从表中水温变化的快慢情况分析,瓶中热水放热的规律是 。
答案:(1)羽绒 (2)4.41×105
(3)热水与外界温差越大时,放热速度越快。(或热水放热先快后慢)
3.2008年5月12日下午,S市的王敏及他的同学突然感觉到教学楼在微微晃动,立即意识到有地震发生了,这时他看到教室里的石英钟指针如图22甲所示。不多久,王敏和同学们便知道是四川省汶川县在14时28分4秒发生了特大地震。以后的几天里,大家为了表达自己的爱心,把自己所有的零花钱捐献给了灾区人民,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探讨地震的相关知识。物理老师提示,地震发生时会产生很强的地震波,从发生区沿地壳向周围传播,传播的性质与声波在岩石中传播类似。老师要求王敏所在的兴趣小组根据自己得来的数据,粗略测算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兴趣小组在探究过程中经历了以下步骤,请你根据这些步骤回答相关问题。
(1)地震波从汶川县传到S市所用的时间为多少?
(2)从中国地图上用直尺测量汶川县到S市的直线距离(如图乙所示)是多少?
(3)该地图的比例为1:2.4×107,则汶川县城到S市的实际距离为多少?
(4)求地震波沿地壳传播的速度?
答案:(1)480 s (2)74 mm (3)1.776×103 km (4)3.7 km/s
4.图23所示用电器是家庭常用的电热水壶。一个星期天,小军陪妈妈去商店购买电热水壶,售货员给了他们一份××牌电热水壶的宣传资料,其内容如下:
宣传资料的内容是否都可靠呢?
请你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计算:
(1)电热水壶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多少?
(2)电热水壶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多少?
(3)当电热水壶装满水时,水的质量是多少?(1L=1×10-3m3)
(4)小军估计当时的自来水温度为20℃,当电热水壶装满水时,将水从20℃烧开需要吸收多少热量?〔c水=4.2×103J/(kg·℃),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电热水壶吸收的热量忽略不计〕
(5)如果电热水壶正常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几分钟能将水烧开?
(6)根据上述计算结果,请你对上述宣传资料中有关“电热水壶的优点”的内容作出评价。并给消费者提一条有益的建议。
答案:(1)4.54A (2)48.4Ω (3)3kg (4)1.008×106J (5)16.8min
(6)宣传资料的内容不一定真实可靠,要利用所学的知识科学判断,理智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