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二○○九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大纲
历 史 科
Ⅰ.命题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部有关初中毕业考试改革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体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指导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改变学生历史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Ⅱ.命题原则
1.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考查,体现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和普及性。
2.符合学科特点,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题型、题意要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挥。
3.注重对学生分析和探究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情境注重反映经济全球化、学习社会化等时代特征,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充分体现学科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4.充分体现学科内综合,适度注意学科间相互渗透。
5.切实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既关注学习结果,也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
Ⅲ.能力考查目标
1.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再认再现历史的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
2.材料处理: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图表信息,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对相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
3.历史阐释:初步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正确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相关历史观点;初步掌握史论结合的基本方法。
4.文字表达:语言准确,逻辑严谨。
四、命题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及北师大版七~九年级历史教科书。
五、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开卷、笔试,政治、历史同场分卷考试。
2.考试时间:60分钟。
3.试题分值:满分50分。
4.试题结构:选择题占40%,非选择题占60%。其中选择题为单项选择题,共20题;非选择题含材料解析、问答题等。
5.试题难易度:试题难度与2008年中考历史试题相比,略有提高。试题易、中、难的比例为7∶2∶1,形成合理的区分度,适度增加试题的选拔性功能。
6.考查的知识比例:七年级约占25%、八年级约占40%、九年级约占35%。
附:列入泰州市2009年初中历史考查知识范围的教材知识要点
七年级上册
第1、3课:北京人 炎帝与黄帝
第6、9课:西周分封制 甲骨文 青铜器
第8、11课: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孔子 百家争鸣 都江堰
第13-14课:秦的统一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及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第15-16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张骞通西域 西域都护的设置 “丝绸之路”
第17-18课:纸的发明与改进 佛教东来与道教兴起 《史记》
第20-24课: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的形成 北魏孝文帝改革 祖冲之 《齐民要术》王羲之
七年级下册
第1-4课:隋的统一 大运河的开通 贞观之治 武则天的统治 开元盛世 科举制
第5-6课:“天可汗”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遣唐使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第7-8课:雕版印刷术 唐朝的诗歌 敦煌艺术
第10-13课:辽、宋、夏、金政权的建立 经济重心的南移 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
第14课:铁木真统一蒙古 忽必烈改制 文化趋同
第15-16课: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资治通鉴》 宋词 元曲
第18课:宰相制度的废除 军机处 八股取士 文字狱
第19课:戚继光抗倭 郑成功收复台湾 雅克萨之战 《尼布楚条约》
第20课:平定准部、回部叛乱 清对西藏管辖的加强 多伦会盟和避暑山庄
第21-22课:明清皇宫 长城 《本草纲目》 明清小说
第23-24课:郑和下西洋 “闭关锁国”政策 明清经济的发展 近代化因素的萌发 清末社会危机
八年级上册
第1-2课: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海国图志》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 左宗棠收复新疆 新疆行省的设立
第3-4课: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第5课:洋务运动
第7课:公车上书 戊戌变法
第8课: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第9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内容、影响
第13-14课: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 北伐战争
第15课: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长征
第17-20课:九一八事变 《义勇军进行曲》 西安事变 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 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中共七大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意义
第22-24课:重庆谈判 全面内战的爆发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八年级下册
第1-2课: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意义 西藏和平解放 土地改革及意义 抗美援朝
第3课: 1954年宪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
第4-5课: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三大改造及影响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第6-7课:中共八大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 文革的危害
第9课: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第11、14课: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局面的形成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邓小平理论
第8、12课:两弹一星 袁隆平 863计划
第13课:“一国两制”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第17-20课: 伯里克利改革 日本大化改新 佛教 伊斯兰教 基督教
九年级上册
第1-2课:文艺复兴 新航路的开辟
第3课: 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第4课:来克星顿枪声 《独立宣言》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及意义
第5-6课:攻占巴士底狱 《人权宣言》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法典》 拿破仑战争
第8课:珍妮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 汽船与火车 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11-12课: 《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革命 《国际歌》
第14-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美国内战 明治维新
第17-1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围绕“电”的发明 汽车和飞机 垄断的产生
第19-20课:同盟国与协约国 一战
第22-23课:启蒙运动 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 达尔文的进化论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九年级下册
第1-2课: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第3课:《凡尔赛和约》 《九国公约》 凡—华体系
第4-6课:世界经济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 德国法斯西政权的建立及恐怖政策 “731”部队 三国轴心的形成
第7-8课: 慕尼黑阴谋 二战的全面爆发与扩大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及影响
第10课:冷战政策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大西洋组织和华约条约组织
第12、16课:赫鲁晓夫的改革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苏东剧变
第13课: 欧洲的联合 日本的崛起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第18-19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经济全球化 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本篇文章来源于《考试中国》[www.kswchina.com] ;原文链接地址:http://xueli.kswchina.com/zk/dt/jiangsu/46605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