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届高考文科附加题主观题答题指导 |
|
上传:火树银花 |
审核发布:火树银花 |
更新时间:2011-1-18 13:54:45 |
点击次数:1706 |
|
2011届高考文科附加题主观题答题指导 江苏省洪泽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沈良先 一、名著阅读简答题答题技巧 1、情节(场面)概述题 要求: 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关键事件。 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主要人物。 明晰事件来龙去脉,突出重要细节。 用书面语言表述,条理清晰。 示例1:简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情节 曹操大军南下,孙权手下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背景)(1分)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起因)(1分)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经过)(2分)最后孙权终于下定决心跟刘备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曹操。(结果)(1分) 示例2:简述诸葛亮草船借箭 在曹操进攻荆州的时候,刘备孙权两家结成了抗曹联盟。(背景)孙权大将周瑜十分嫉妒刘备军师诸葛亮的才能,想把他置于死地。(起因)他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若误期造不出便以军法从事。诸葛亮巧妙地利用长江的大雾,在夜里用数十只绑满稻草人的船只在曹营前击鼓呐喊。曹军用箭射击,结果全都射在稻草人身上。(经过)诸葛亮在三天之内不费吹灰之力便得箭十多万支。(结果) 2、人物概述题 要求: 点明身份(性格) 简述经历 交代结局 示例1:哈姆雷特 ①丹麦王子。(身份)优柔寡断,机智、果敢、勇敢与软弱、妥协、鲁莽交织。(性格)②为父王的鬼魂所困扰,要对杀父凶手复仇。经历了痛苦的挣扎之后他达成了目的,整个王宫也陷入了死亡的恐怖之中。(经历)③他最后也中了致命的毒剑死去。(结局) 示例2:梅表姐 高家的亲戚。(身份)温顺驯良,有才华。(性格)与觉新两小无猜。因为两家母亲牌桌之上的小小过节,有情人不能成眷属,被母亲嫁与别人,不久即青年孀居。(经历)封建婚姻给她带来的是不幸、痛苦,最终抑郁而死。(结局) 3、人物性格分析题 要求: 扣紧题干要求,抓住思想性格特征。 准确筛选、提取典型情节、事例。 过程完整,条理清楚,细节突出。 示例:曹禺说,繁漪是《雷雨》中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结合戏剧情节,谈谈你的理解。 繁漪是追求解放,争取独立与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不屈服命运,敢于大胆追求,在极端的压抑下敢于爆发,具有鲜明的“雷雨”性格。(主要性格)被强迫吃药的压抑,幽灵般跟踪周萍到四凤家,这一切都积蓄着近乎疯狂的“雷雨式”的感情力量。雷雨般迅疾的爆发。绝望境地的孤注一掷,最后的不顾一切的“报复”,一种“雷雨”式的渲泄,与作品的氛围融为一体。她的痛苦最深,渴望最强,爆发最疾,就像雷雨。(典型情节) 4、名著标题内涵分析题 要求: 联系名著全书的内容,揭示标题的含义。 抓住作品主题,语言简明扼要。 示例1:《呐喊》文题的含义 ①为了惊醒精神麻木的人们,使他们起来抗争,而发出的战斗的呐喊; ②为勇猛的革命前躯助威帮阵的呼喊。(出于鲁迅的谦虚) 示例2:《雷雨》文题的含义 ①戏剧矛盾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酝酿、展开、激化趋向高潮,最终在雷电交加的雨夜终结。 ②周朴园家庭内部酝酿着并终于爆发了一场毁灭性的“雷雨”; ③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一场天翻地覆的社会大变革即将像雷雨一样到来。 5、艺术技巧分析题 要求: 联系名著内容,抓住作品主题,。 紧扣艺术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 示例: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将富有艺术魅力的形象刻画同抽象深远的象征意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请你就其象征手法的运用举两个例子,略加说明。(100字以内) ①桑提亚哥是现代社会人类的象征,他象征了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的强者,作者通过他歌颂了人类的勇敢和坚毅。②桑提亚哥在斗争中失败,却没有屈服.作者以这种象征表现出:在强大凶残的社会力量面前,人注定要失败,但面对死亡、厄运时无所畏惧,保持精神上的自强与自信,是人的唯一价值和出路,是人类最可贵的精神。③自然场景象征不可理喻、充满暴力的世界,神秘无常的大海和凶猛残暴的鲨鱼是邪恶与暴虐的外部世界的表现形式。④鲨鱼的围攻,寓含着作家对西方社会的理解。—人类发展现阶段充满种种暴力与苦难,人生活在凶险中。 二、材料概括分析题题型演变及应对策略 1、材料概括分析题最大的变化时选材的变化,从08高考到09高考,再到10届江苏各大市的模拟题,我们可以判断,该题的选材已经基本涵盖了实用类和文学类常见的文体,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文学类素材里甚至还涉及到小小说和童话寓言,命题的视野极宽,自由度极大。 2、选材的变化随之而来也出现了题型的变化,最初的相对单一的内容概括和分析的题型现在更趋多元化,如理解词句的含义,文章技法(包括表达技巧和论证方法)的分析鉴赏等,这对我们文科考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3、万变不离其宗,不管选材以及题型有着怎样的变化,只要我们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下面就常考的几种文体以及相应的设题做些例举,希望能给同学们有个整体印象,力求在考前做到心中有数。 ★题型示例★ 【08江苏卷】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6、27题。 留存至今的古镇,是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活化石。古镇大多有独特的建筑风貌、街巷格局和有关的民间传说。古镇保留了旧时代的生活痕迹,徜徉在古镇老街,可以发思古之幽情。古镇延续着的城乡商品交流,构成了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一环。古镇往往是中国文化主要的传承所在,也是文人荟萃之地。古代著名书院和藏书楼大都位于宁静又不失文化氛围的集镇,许多著名学者文人也都生长在古镇的小巷中,名人故里成了世人瞻仰的胜地。中国民俗文化保留最多、展示最集中之地,也是介于城乡之间的集镇。古镇上逢年过节的祭祀,庙会和迎神赛灯的游行,婚丧喜事的筵宴,都反映了民俗传统的绵延赓续。随着人口增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一些古镇在改造中填河扩路,建设现代化住宅小区;有的为了大造商业街,扩建名人故居,而把居民搬迁一空;有的过度开发旅游,甚至建起了大型游乐场。这就造成一些古镇特有的情韵不复存在。 26.从材料看,古镇一般有什么样的特点?(6分) 【参考答案】有历史建筑(“独特的建筑风貌”、独特的建筑格局),城乡商品交流之地(城乡经济交流场所、城乡商品交流中心),文人遗迹(出过许多文人学者、有文化遗存、有“书院和藏书楼”),保留了民俗(有祭祀、庙会等民俗)。 27.结合材料,说说应当如何保护古镇。(9分) 【参考答案】要珍惜文化遗产,保留古镇原有的建筑风貌(不能改变建筑格局);保留古镇的居住功能(另建新镇,安置新增人口);修复名人故居宜修旧如旧;有序地适度发展旅游(防止过度商业化)。 【09江苏卷】 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怀 鲁 迅 郁达夫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22日上午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936年10月24日在上海 24.文中第三节所写的“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反映了青年男女什么样的心情?(3分) 【参考答案】(3分)“破裂似的心肺”:对鲁迅去世的悲痛。“紧捏的拳头”:决心继承鲁迅的遗志;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愤恨。(对鲁迅的价值没有得到普遍认同的悲愤;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恨。) 25.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参考答案】(6分)鲁迅逝世后,千万青年对他的爱戴和崇仰使人们更加认识到他的伟大,这表明了民族振兴的希望。但鲁迅之死与黑暗势力的迫害有关,鲁迅逝世后,还有相当一部分国民无动于衷、麻木不仁,这表明当时中国还处在黑暗、蒙昧之中。 26.结尾一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这句话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6分)①象征手法。②鲁迅虽然逝世了,但是他的精神不死。或作:鲁迅虽然逝世了,但新的力量必然产生。或作:表达了对民族和文化振兴的期盼。 【10届无锡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节选)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5—26题。 一条名叫“信念”的狗 李良旭 2008年末,美国著名杂志《人物》周刊破天荒地让一条狗登上了它的封面。这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狗? 严肃的《华盛顿邮报》对这条狗这样描述:“它是降临在浮躁的美国的一种力量;它是笃定而欢快地照耀在任何一位迷失者前方的一盏路灯;它是早就藏好了眼泪和悲伤,却只表露笑容的一种幸福。它的名字叫信念,它是一条只有两条腿的、像人类一样直立行走的狗。” 时间追溯到5年前。一天,一户人家的母狗产下一条雌狗,让主人和母狗吓了一大跳:它只有后面两条腿。 母狗见是一只“怪物”,于是拒绝哺乳。主人见状,也心生厌恶,狠心地将它丢弃了。冷清的街道上,这条小狗凄凉的吠叫声像婴儿啼哭。有人走近一看,是条奇丑无比的小狗,便侧身走开了。小狗的叫声渐渐弱下去,就要淹没在这尘世间了。这时,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发现了它。她弯下腰去看,小狗有着毛茸茸的身子,用一条后腿奋力地支撑着想站起来,一双眼睛还挂着泪珠。 小姑娘心生爱怜,将这条小狗紧紧地抱在怀里。小狗乖顺地依偎着她,很快安静下来。 在小姑娘的精心照料下,这只小狗不仅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而且学会了像人一样用仅有的两条腿直立行走,煞是可爱。小姑娘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信念。 它的眼神如母亲一般慈祥贴心,它常和孩子们玩赛跑游戏,并为那些孤独寂寞的老人带去了久违的欢笑;它常和主人在少管所矜持而严肃地走路,把那些被管制的孩子感动得泪流满面;它还成为美国受伤士兵的“心理医生”——它身着迷彩服,就像一个坚强的战士,逗得人们开怀大笑;它还到电视台作为特殊嘉宾,接受主持人的采访。 它的故事感动着越来越多的人。正因为这样,从来只关注各界名流的《人物》周刊,竟然把封面的位置留给了这条叫“信念”的狗。 “信念”做到的,我们人类不一定能够做到,这就是“信念”给我们人类上的很好的一课:不能用四条腿行走也没关系,那就直立起来行走。这样,还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 25.本文叙述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有何作用?(6分) 【参考答案】倒叙(2分)。制造悬念(造成轰动效应)(2分),吸引读者,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分)。 26.结尾一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样,还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这句话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对比(对照)(2分)。缺陷不可怕,战胜它,并努力就能实现目标(2分);不自卑,坚定信念就能实现人生的价值(2分)。 【10届南京二模】 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花 大 姐 汪曾祺 ①瓢虫款款地落下来,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瓢虫就是做得最精致的昆虫。 ②“做”的?谁做的? ③上帝。 ④上帝? ⑤上帝做了一些小玩意儿,送给他的小外孙女儿玩儿。 ⑥上帝的外孙女儿? ⑦对。上帝说:“给你!好看吗?” ⑧“好看!” ⑨上帝的外孙女? ⑩对! ⑪瓢虫是昆虫里面最漂亮的。 ⑫北京人叫瓢虫为“花大姐”。好名字! ⑬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黑色的小圆点。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黑点叫做“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瓢虫就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吃蚜虫的,是益虫;一类是吃马铃薯嫩叶的,是害虫。我说吃马铃薯的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24.文章2----10语段语言表达有什么特色?为什么插叙这几段文字?(6分) 【参考答案】多用独词句,短句,灵动活泼;用连续问答的形式,层层推进。 把瓢虫想象成上帝送给他外孙女儿的小礼物,从侧面存托出瓢虫的精致漂亮。 25.为什么作者认为“花大姐”是个“好名字”? 请结合全文具体说明。(4分) 【参考答案】因为这个名字生动形象,带有童趣。“花”形象的体现了瓢虫的漂亮外形,红身子上有好多黑圆点;瓢虫形状端庄,举止稳重,“大姐”的称呼与此相吻合。 26.文章结尾画线句子有何妙处?(5分) 【参考答案】模拟孩子天真的口吻,使全文童趣盎然;运用第二人称,自然亲切,表达了对瓢虫真切喜爱之情。 【10届苏北四市一模】 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节选)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25题。 外行莫论曹操墓是一种学霸说法 王传涛 有关“真假曹操墓”,近日在社会上引起诸多讨论。对此,中科院某专家表示,安阳曹操墓的证据已经足够,如果是“业内人士”提出异议,就不能说外行话。 “真假曹操墓”的争论,本属正常的社会讨论。但是社科院专家的“外行论”,却一下子拔高到了话语权的层面。这就如小学生吵架,他们的争吵更多的是“以势压人”,而不是“以理服人”。事实上,在历史真相面前,没有哪一个人能称为真正的“内行”,所谓“内行”,也只是相对的。社科院专家说人家“外行”,其依据是那个时候不流行墓志铭,直到魏晋时期才偶尔出现。可是,万一哪天在另外一个地方出现了真正的曹陵墓志铭,那又作何解释?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应本着“论从史出”的方法。 做学问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对待曹操墓的问题上,我们“大胆假设”此墓为曹操墓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关键要落实到“小心求证”的层面。我们要允许别人找出反证,而不是嚷嚷“你无权质疑”,当一个“学霸”。 梁启超先生曾说,史学进步的特征之一是“观念之革新”,这“观念之革新”就是一种积极的学术心态,即允许质疑者发出质疑的声音。所以在“真假曹操墓”面前,人人都有质疑的权利。 (选自2010年1月3日《扬子晚报》,有删改) 25.联系全文,赏析“这就如小学生吵架,他们的争吵更多的是‘以势压人’,而不是‘以理服人’”这句话的妙处。(5分) 【参考答案】本句运用了类比的论证方法(1分)指出这种以“以势压人”的争论俨然变成了一场小学水平的争斗,只能使“真假曹操墓”的讨论失去了学术研究的高雅性(2分),揭示出社科院某专家的“外行论”的“以势压人”的本质(1分),通俗形象又不无讥讽意味(1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