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型小说欣赏》教案及阅读训练汇编第十一课时 |
|
上传:火树银花 |
审核发布:火树银花 |
更新时间:2011-3-10 6:44:07 |
点击次数:3381 |
|
《微型小说欣赏》教案及阅读训练汇编第十一课时 微型小说欣赏 第十一课时 学习目的:揣摩微型小说创作技巧的特点。 重点:同时体会微型小说的精妙技巧。 研习新课: 二、鉴赏技巧 1微型小说写得好,关键在于构思的精巧别致。巧妙的构思首先表现在新颖、独特,有悬念、有起伏,结构精巧,尤其以出人意料的结尾而见长。所以阅读微型小说时,应该注意鉴赏其表现技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捕捉微型小说的精妙技巧: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倒叙、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先抑后扬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如《永远的蝴蝶》,直到作品的结尾处才告诉读者信的内容,这个结尾可以说出人意料。为什么要特意点一笔年轻的樱子不知道所寄信的内容呢?为什么不让樱子在寄信时知道这个情况呢?这样构思,无疑加重了作品的悲剧色彩,让人哀痛欲绝,心不堪受。 总之,阅读微型小说,抓住其文体特征,以文体特征为突破口,是提高阅读微型小说的有效途径。 2、忽略 刘柳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 孩子跪坐在椅子里,痴痴地望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不吝啬地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几分美好。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几根嫩嫩绿绿的小瓜苗。这是孩子几天前吃西瓜时好玩似的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会长出瓜苗来。 孩子满心欢喜地看着,不禁叫出了声:“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接着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的憧憬。 孩子的母亲见了,走过来,“看什么呢?” 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结小西瓜给我吃的。” 母亲皱了皱眉头,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不过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 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着明亮的眼睛说:“会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好它们的。” 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忽略了孩子表现出来的坚定与信心。 一天下午,孩子从学前班回来后,照例跑向阳台,奔向花盆。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地炫耀着。孩子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嫩绿绿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哇”的一声哭了。 之后,孩子哽咽着问母亲,“妈妈,小瓜苗怎么没了?” “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哭的,那些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那些个小东西,别管了。你也是,就知道哭。乖,别哭了。”母亲笑着责备孩子的淘气,拿出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 此后,孩子的眼睛总爱往花盆里瞟,并且想过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但终究没拔。这也是一个生命呀,孩子想。 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里有一枝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写了一行小字:“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啊,真厉害,得了个满分。妈妈待会儿带你去上街,给你买冰淇淋。”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 孩子呆呆地望着花,觉得心里空空的。 1文章开头和倒数第二段都描写了同一景物,这样描写有何作用?(2分) 2.文中几次描写紫罗兰,作者描写紫罗兰有何作用?(1分) 3.怎样理解小说的题目“忽略”?它的含意是什么?(2分) 4对孩子的心理,作者作了多次描写,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孩子的心理变化过程。(每条不超过4个字。)(4分) 参考答案: 1解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三:一是烘托人物的心情,二是烘托周围的气氛,三是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写的是一个孩子由注意一个小瓜苗开始到小瓜苗被母亲拔去之后的心理变化,显然这里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就应是“烘托人物的心情”了。虽是一样的景物描写,但写小孩的心情却是不一样的。然后再作答。 答案:开头的景物描写,衬托了孩子心目中美好的憧憬;结尾的景物描写,反衬了孩子内心的失落。 2解析:紫罗兰是美丽的,引人注目的,按照大人的逻辑孩子也应该关注紫罗兰,但恰恰相反,孩子关心的是不起眼的小瓜苗而并不太在意紫罗兰。文中多次出现紫罗兰,很显然用的是反衬手法。如果分不出是正衬和反衬,说成是衬托当然也可以。 答案:用紫罗兰的美、引人注目来反衬小瓜苗的不被人注意。 3解析: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不必分开回答。“忽略”有其表面的意思,就是妈妈只注意到了紫罗兰的美,而忽略了小瓜苗的美,所以把小瓜苗拔掉了;而深一层的含意是妈妈没有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忽略了孩子的情感。 答案:双重意义:一是妈妈只看到了紫罗兰的美,却忽略了小小的瓜苗;二是妈妈忽略了孩子心中美好的梦想与憧憬。 4解析:回答此类问题就要去分析文章的结构,一开始孩子看到小瓜苗非常高兴,“满眼的憧憬”,接着妈妈把小瓜苗拔掉了,大哭起来,接下来孩子画了一幅画,把小瓜苗画进去,还写道“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但还没有让妈妈认识到,“孩子呆呆地望着花,觉得心里空空的”,故事结束。把孩子的四种心理变化用合适的词表达出来即可。 答案:憧憬,心痛,补偿,失落。 3、实例鉴赏:烛心 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 笃、笃、笃 " ,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 " 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 怎么 ? 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 ! 真是欺负新来,这怎么行 ? 今天借给他 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不,不行 ! 小薇的脑筋急速地转着。 " 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 " 说完就准备关门。 " 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 " 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粗粗的蜡烛。 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小薇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面 …… ( 李丰春/文 ) 1 .本文所设置的悬念是什么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第四段是什么描写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文主要表现的人物是谁 ? 其性格特点是什么 y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写出主人公小薇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根据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展开想象,续写小薇复杂的心理活动及如何接待了小男孩,等等,想象要入情入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烛心 1 .是第三自然段内容。 2 .心理描写。 3 .小薇和小男孩妈妈,小薇的性格特点是:处世冷漠,多疑,以致误解。小男孩的妈妈:热心肠,与人为善。 4 .其变化过程是:猜疑、反感、拒绝、顿悟、惊服、愧疚。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