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体把握,庖丁解牛 |
|
上传:火树银花 |
审核发布:火树银花 |
更新时间:2011-3-14 12:22:08 |
点击次数:1219 |
|
整体把握,庖丁解牛 ——文言文翻译题实战技巧 准确解答文言文阅读题的根本是夯实基础,关键是细读文本,但高三后期,实战技巧更重要,比如文言文翻译题,不少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也常因不知道前后关联而出现低级错误,如果老师在试卷讲评或学生答题过程中,能注意培养整体阅读的意识进而总结一点方法技巧,往往能将大问题变成小问题,小问题变成没有问题。 下面用几个实例说明这一点: 例一: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积聚。为人妇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其子所以反者,倍所以嫁。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今人臣处官者,皆是类也。(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上面语段中划线的“子”和“姑”如果不联系上下文,很难准确翻译,如能从整体上加以把握我们很快就发现,“子”并不是“儿子”而是“女儿”(如“嫁其子”、“为人妇”、“其子所以反者,倍所以嫁”),“姑”也不是现代汉语中通常指的“姑母”或“姑娘”,而是指“婆婆”(封建社会公婆有权力“出”其媳妇)。 例二:博鸡者,袁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一日,博鸡者遨于市。众知有为,因让之曰:“若素民勇,徒能凌藉贫孱者耳!彼豪民恃其资,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博鸡者曰:“诺。”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节选自高启《书博鸡者事》) 划线句是要求翻译的句子,其中的“下”可以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出是动词,但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把它理解为“看不起,轻视”之类的意思,就说明没有从整体出发,割裂了这句话与下文的关联。因为从下文中可以知道,博鸡者在“闾左”的“子弟”中威信是很高的(如“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怎么可能出现“里侠者”既看不起他却又臣服于他的情况呢?从而分析出此处的“下”应该是“服从、退让”之类的意思。 例三: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於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节选自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 以上语段中要求翻译的语句中“归就武平侯国”并不是最难的,但如果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同样很可能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如译成“归顺武平侯(或武平侯国)”,如果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能注意联系下文“……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即使对这段历史并不熟悉,也可以推知武平其实是曹操的封地。从而推知原来此句中“就”与“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中的“就”同义,是“靠近、趋向”的意思。 作者 唐庆吉 男 中学高级职称 目前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 作者单位 湖南省花垣边城高级中学 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 湖南省花垣县 416400 电话 13762104320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