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析形象内涵(3) |
|
上传:火树银花 |
审核发布:火树银花 |
更新时间:2011-3-15 12:09:21 |
点击次数:1460 |
|
赏析形象内涵(3) 现场点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父亲和玉米 任林举 每当我看见那一望无际的玉米地,就会想起多年前,曾有一位重要人物穿着雪白的衬衫站在翠绿的玉米地里拍下的一张照片。那种情绪上的和谐与色彩上的反差,总是让我忘记照片的原始题名。有好几次都激情澎湃地想为其重新命名:在人民中间。 然而,父亲站在玉米地里的时候,却从来都没有给过我那种视觉上的愉快。在土地的眼里,父亲可能就是一棵会走路的玉米,他和他的玉米站在一起,有一种不分彼此的和谐。在那些干旱的日子里,太阳如粘满汽油的火球照亮大地,照亮庄稼,也照亮父亲如泥土一样厚实的身躯。此时,如果父亲略微地皱一下饱经沧桑的眉头,坚毅的目光投向远方,那形象也会很伟岸吧!但父亲却总是头也不抬地继续他毫无美学意义的劳作。而那些从他身体上流下的汗水,却如他的存在一样,无声无息地溶入泥土,暗淡而没有一点神圣和新意。 从春到夏,从夏到秋,父亲一年年地默默地耕种着几乎唯一的一种庄稼——玉米。那也是我所知道的最粗糙、最廉价的粮食。父亲谙熟了土地的性格,他把金色的玉米撒进黑色的土地,也把希望和寄托交付给了土地,把自己也抵押给土地,做土地的奴仆,以耐心以汗水以虔敬,守候在土地之上,一个日子一个日子地期盼秋天的来临。直到收获季节,父亲再一次向土地弯下他的身躯,带着庄严而凝重的情绪,但此时他的脸上是难得一见的笑容,他坚信土地和玉米不会如多变的人一样言而无信。 在每一个耕种及收获的季节里,父辈们躬身而作。这常常会让我想起那种信徒对自己的神灵的膜拜的姿态。几千年来,在土地上耕作的农民,插秧、播种、间苗、薅草、收割……一直都无法放弃他们这种姿势或者说姿态,对于这些向土地求生存的人来说,不仅以身体,同时也要以心灵向土地朝拜。 玉米是父亲唯一的信仰。除了玉米,父亲似乎对其他品种的庄稼全都不屑一顾,他从来不认为除了玉米还会有哪一种庄稼能让他体会那么多收获的喜悦。在父亲的心里,对于粮食,不能用价值来衡量,而只能以产量来衡量,唯有让人咂舌的产量才是庄稼的本分。玉米的价格很低廉,种玉米的人付出的劳动也和玉米一样低廉。正是由于父亲对玉米的迷恋,我家虽然粮仓里堆满了玉米,但我们从来没有富裕过。日子亦如玉米一样清苦、单调而乏味。有时候我甚至认为,父亲对玉米的热爱及执著是一种固执甚至愚昧的行为。后来,当我偶尔在一份资料上看见,我的家乡的土质只适合玉米等少数种类的庄稼生长时,才认 识到,父辈的行为和情感只是适于环境的一种表现。实际上,是土地选择了庄稼,是庄稼选择了耕种者,而耕种者不得不面对别无选择的命运。 不管风从哪里来,吹到哪里去,也不管别人的说法如何,寡言少语的父亲,从来不用言语相对,就像玉米从来不用叶子说话,而是用秋天的“棒子”说话一样。有年大旱,庄稼绝收,第二年出现了大面积饥荒。我们家靠前些年存储的玉米度过了荒年,父亲愁苦的脸上也时常会显出自豪的神色,我们也感觉他要比我们一直认为的父亲要高大得多。 秋天又来了,白云悠悠地飘上高空。玉米在凉风的吹拂中一天天变黄。阳光把劳作的父亲的身影印在田野上,他的腰背好像有点弯曲了。父亲开始老了吗?应该不会吧。生命并不是用老与不老来形容的,也不是用长短来计量的,在一切的度量之外,还应该有其他秘密的尺子。 秋草连天。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的玉米像一个庞大的军阵,从脚边一直延伸到无限的远方。它们在父亲的陪伴下,一茬茬地收获,又一茬茬地生长。父亲的玉米没有老,父亲也不会老。 (选自《长城》,有删改) 1.文章的题目是“父亲和玉米”,在作者的眼中父亲与玉米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简要回答。 (6分) 【现场答案】 ①父亲与玉米有不分彼此的和谐。②都活得粗糙、低廉。③都有沉默而奉献的精神。 【评分分析】 该题考查的是对作品形象的赏析,要求抓住人物形象和物象的共同特征。该答案能从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品质(内在形象)两方面找出共同特征,答出三点,可得4分,但它遗漏一个很重要的可得2分的得分点——他和它对环境的态度。信息点在第五段。 【正确答案】 父亲的形象与玉米有不分彼此的和谐;父亲和玉米一样朴实,平凡,但有价值;父亲与玉米一样不用言辞,用默默的奉献精神说话;父亲和玉米一样适应土地和环境。(答出前三点得4分,再答出后一点得满分) 【增分提示】 鉴赏作品形象一般抓住两个方面,一个是形象特征,包括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性格、精神品质);一个是他(它)与环境的关系,而后一点常被忽略却不能忽略。 2.文章倒数第二段说:“生命并不是用老与不老来形容的,也不是用长短来计量的,在一切的度量之外,还应该有其他秘密的尺子。”你认为“秘密的尺子”还有哪些?(6分) 【现场答案】 这个“尺子”是:自己的艰辛和对他人、社会的奉献。 【评分分析】 该题考查作品的内涵。“尺子”是个比喻,既然是“秘密的”,那么这个标准就隐含在文中叙述和抒情文字中。该答案只答出一个要点,故得2分。其实,抓住文中“坚毅的目光投向远方”“他坚信”和“除了玉米,父亲……”及“我们也感觉……”等文字,还是能挖掘出其内涵的。 【正确答案】 人的自我感觉,别人对他的期望和评价,他在别人眼里的价值,他对社会的贡献。 【增分提示】 对作品内涵的赏析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高层级。解答此类试题,尤其对富有深刻内涵的标题、句子和其他物象,一定要细读深悟。要知道内涵总是隐藏在文字后面的,不挖掘,不细心的思考和探究性的思考,是不可能感悟到文题的深刻内涵的。另外,特别对文中“浓墨重彩”的议论或抒情语句或语段,要反复品读,充分挖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