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鉴赏专题——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7) |
|
上传:火树银花 |
审核发布:火树银花 |
更新时间:2011-3-17 11:23:59 |
点击次数:2087 |
|
诗歌鉴赏专题——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7) 七、思考探究性 诗歌鉴赏中的探究题,是围绕一定的诗词内容,要求考生挖掘意蕴、探究问题,进而得出结论的一种题型。 示例16: 2010·江西卷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 【思维轨迹】解答这一问题,需要把握“子规”这一意象的延伸意义。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在高中课文中经常提及“子规”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窦娥冤》)。 【参考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 __ 【思维轨迹】解答这一问题,需要把握诗人的情感轨迹。门外子规鸟叫个不停,日落时分在山村中幽梦不断。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诗中有寄托、感慨、讽喻之意,有伤离感乱之情,对于现实表现了强烈的不满。分析评价时要具体地分析,给出客观的评价和历史的评价。 【参考答案】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方法技巧】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中,分析和理解是评价的前提与基础,评价则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来进行评论。因此在评价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具体的分析。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或是把自己的一些猜测和没有证据的材料无限夸大。 客观的评价。对于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和作家的观点态度,应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即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辨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在具体评价时,社会时代背景、作家生平思想、作品创作实际,都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历史的评价。分析和评价还要从社会历史的实际出发,而不能用今天的观点去强求古人。 示例17: 2010·天津卷 比较鉴赏 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问: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沙场点兵】 2010·重庆卷 菩萨蛮•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 (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 诗歌鉴赏专题之五——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沙场点兵参考答案 一、(2010福建卷) 《访隐者》 答案: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 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二10新课标全国卷)《雨雪曲》 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寒冬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 “别路”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三、《三江小渡》 参考答案:①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采用对比、比喻、象征等手法(步骤一), ②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步骤二) ③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步骤三)。 四、《望江东》 【思维轨迹】词语一般有表面义和深层义,表面义即诗句字面的意思,很好理解,深层义往往要结合整首诗所表现的诗人的情感来考虑。从这个角度思考此题,答案很容易组织。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②(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参考答案】“隔”字一语双关(解释),表面是写茫茫江水、迷蒙江树阻隔了抒情主人公极目远眺的视线,实际上传达出抒情主人公无法与亲人团聚的失望惆怅的心境。 五、(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答案一: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孤独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 答案二: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错过大雁传信时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 六、《菩萨蛮•北固题壁》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 【思维轨迹】简析“住”字的含义。因为本题后面没有标注,也没有对作者的身世进行介绍,所以我们只能从原诗中把握作者由“愁”而“喜”的感情变化。“住”字的含义也就被理解为它在原诗中所表达出的具体意思或它写出了什么。联系上下语境,我们可以“还原”出当时情景:远处的帆船就像飞鸟一样一样停落下来,作者的船只停泊却让作者感到江水停止了流动,实际上写出水流平缓之状。 【参考答案】 “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 【思维轨迹】要结合全词的内容来理解。作者“愁”的是“青山欲截江流”且“山山不到头”,连绵的山峰阻拦让作者为江流而愁。最后作者情感发生了变化,他笑山的孤弱无力,一个反问“能留侬住无?”借江水不能留住自己表达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感情由“愁”而“喜”。 【参考答案】不矛盾。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