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忌讽齐王纳谏 |
|
上传:火树银花 |
审核发布:火树银花 |
更新时间:2011-3-24 13:13:58 |
点击次数:2118 |
|
邹忌讽齐王纳谏 基础巩固·站起来,拿得到!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①形貌昳丽(y) ②朝服衣冠(cho) ③朝服衣冠(guān) ④窥镜(ku) ⑤孰与(sh) ⑥谤讥(bng) ⑦市朝(cho) ⑧数月之后(sh) ⑨期年之后(jī) ⑩时时而间进(jin) A.①②④⑦⑧ B.①③⑥⑦⑩ C.③⑤⑥⑨⑩ D.⑤⑥⑧⑨⑩ 答案:A 解析:②朝,指早上,应读“zhāo”;④窥,应读“kuī”。 2.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B.今齐地方千里 C.忌不自信 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答案:A 解析:A项,八尺,虽然其长度古今不一,但作为数量词的用法,古今是相同的。B项,“地方”,古义是土地纵横;今义是某一处所、地块或疆域。C项,“自信”,古义是宾语前置的一个短语,即“相信自己”;现在则是一个词,即“自我感觉好”。D项,“左右”,古义指近臣;今义指方位或表示约数。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与“吾妻之美我者”中“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登泰山而小天下 C.吾孰与徐公美 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答案:B 解析:B项中的“小”和例句中的“美”都是意动用法,意为“认为……小”和“认为……美”;A项中的“私”是“偏爱”的意思;C项和D项中的“美”都是“美丽”的意思。 4.下列各项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此则寡人之罪也。 答案:A 解析:A项是一般的陈述句,其他三句都是判断句。 5.下列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孰与徐公美 B.欲有求于/我也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答案: B 解析:B项,表示心态的动词“欲”应停顿,介宾结构“于我”之间不能停顿。 6.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所通的字。 (1)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邹忌修八尺有余。 答案:(1)“孰”通“熟”。 (2)“有”通“又”。 能力提升·踮起脚,抓得住! 7.课文中邹忌是怎样设喻说理的? 答案:邹忌抓住私事与国事之间的相似点,用私事比国事,说明“私”“畏”“有求”可以导致听话人受蒙蔽,所以不能轻信奉承话的道理。 8.上述的推理方法有什么特点? 答案:推理方法是类比。类比是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两个同类事物之间的相同点越多,推出的结论越可靠。 9.学完课文后,你认为比喻、设喻说理和类比说理(推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案:比喻是从修辞方法上说的;设喻说理也叫比喻论证,是从论证方法上说的;类比推理,是对比论证中的同类事物的对比(跟“正反对比论证”相对),是侧重于写作方法说的。 10.撇开“客”因“有求于我”而“美我”,也姑且不论“妾”因“畏我”而“美我”,请谈谈“妻”“美我”,是否完全是“私我”? 答案:美虽然是一种客观存在,但也从来没有科学的标准去衡量。美本来就是主观感受,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邹忌的妻子究竟“私”不“私”,偏爱不偏爱,现在虽无法考证,但邹忌的判断未免武断。可以推想一下,“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应该是美男子。加上他的气质学识,就整体而言,其“美丽”程度未必在“城北徐公”之下,假如“徐公”是位未出道的处士,那就更少可比性了。 11.课文中写邹忌的讽谏艺术有哪些精彩之处?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谈。 答案:①寓庄于谐。把深刻严肃的道理寄寓在诙谐的故事之中。②掌握心态。君王常国事缠身,他也需要调节,也喜欢轻松一点的话题。③类比贴切。类比故事和道理所具备的类比点要准确鲜明。④道理深刻。足以使君王幡然猛醒,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答案:D 解析:D项均为美丽。A项的前项:谁,哪一个;后项:通“熟”,仔细。B项的前项是通常用法,美丽;后项是意动用法,认为……美。C项的前项指早上;后项指朝廷。 13.对上述这段文字的内容说明准确的一项是( ) A.有私心就不能说实话。 B.人容易被主观色彩左右。 C.客观地评价自己不容易。 D.人应当有自知之明。 答案:B 解析:B项,妻、妾、客对邹忌的评价都受主观好恶的影响,就是邹忌自己一开始也“对镜自怜”。这层意思贯串整段。作为下文的基础,其所取的比喻义也在于此。其他三项都比较片面。 14.《古文观止》评本文时说:“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从上述文字看,“细细详勘”的内容有哪些?“闺房小语”有哪些? 答案:“细细详勘”:窥镜、问妻、问妾、问客,暮寝而思之。“闺房小语”:问妻、问妾。 15.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答案:我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漂亮? (2)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答案:第二天,有客人从外地来,邹忌跟他坐着说话。 拓展应用·跳一跳,够得着! (四川广安模拟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sho,同邵)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mǐ,消除)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yōng,堵塞)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gǔ,无眼珠的人)献典,史献书,师(乐师)箴(zhēn,一种富有劝谏意义的文辞),瞍(sǒu,无眸子的盲人)赋,矇(有眸子的盲人)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q,60岁以上的人)艾(i,指50岁以上的人,因艾草颜色苍白而借用之)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x,低下的湿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f,厚)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于彘(zh,古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东北)。 (摘自《古文观止·召公谏厉王止谤》) 16.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告,则杀之 ②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③是以事行而不悖 ④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也相同。 B.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③句不同,②句和④句相同。 D.①句和③句不同,②句和④句也不同。 答案:C 解析:①是“把”的意思,③是“因”的意思,②④都是“用”的意思。 17.下列叙述不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代周天子有献诗的事。公卿列士把从民间采集来的民歌或文人写的诗献给周天子,使之了解民情,改进统治。 B.乐官们给周天子献上乐典,国君与百姓一同欣赏音乐,说明国君能与民同乐。 C.古代有让盲人也来给国君诵读诗歌或规劝性的文辞的惯例。 D.史官把发现的古籍献给天子,使国王以古为镜,可以借鉴。 答案:B 解析:B项,乐官献上乐典,是为了国君享乐以及让国君了解民风。 18.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写作特色跟上文有什么相似点? 答案:都用了比喻说理。用川不可堵,“为川者决之使导”来比喻“为民者宣之使言”。 19.翻译下列语句。 (1)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 答:召公禀告厉王说:“人民百姓忍受不了您的政令了。” (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答案:堵百姓的嘴(不让说话),比堵河流还要严重。一时堵塞了河流,到决堤时,受害的人一定很多;堵百姓的嘴的结果也像这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