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式恋爱,也称为柏拉图式爱情,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异性间的精神恋爱。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老师就让他到麦田里去,摘一颗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结果他两手空空的走出了麦田。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期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觉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到树林里,砍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里做圣诞树的树,期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话做,这次他砍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再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幸福?苏格拉底就叫他到田园里去摘一朵最美的花,,期间同样只能摘一次,而且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照着苏格拉底的话去做了。这一次他带了一朵美丽的花回来了。苏格拉底又问了他同样的问题。这次柏拉图是这样回答的:他说我找到了一朵很美的花,但是在继续走的过程中,发现有更美的花,我没有动摇,也没有后悔,坚持认为自己的花是最美的,事实证明花至少在我的眼里是最美的。苏格拉底说:“这就是幸福”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柏拉图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的观念世界,在那里每个人都是男女合体的完整的人,到了这个世界我们都分裂为二。所以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企图找回自己的“另一半”(这个词也来自柏拉图的理论),柏拉图也用此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有“恋情”。在他的理论中,没有那一半是比较重要的,所以男女是平等的。而且在观念世界的你,你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最完美的对象。他/她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也正在寻找着你。柏拉图式的爱情,只是站在爱人的身边,静静地付出,默默地守候,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拥有。即便知道根本不会有结果,却仍然执迷不悔。也就是这种不求回报的原因,注定了悲剧的结局后,也只能是一条在远处守候的平行线,只留下回忆中,美好的片段,当做永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