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出身楚国贵族,少年勤奋好学,才华出众,年纪轻轻就步入仕途,青云直上,官至左徒、三闾大夫(大约相当于副宰相),早年深受怀王信任。按理说,这样的一个屈原应该前途无量,大有作为。可是,历史却给我们开了一个本不该开的玩笑,这个玩笑使得那个旷世奇才数度被流放,最终落得个抱石投江的悲惨下场;这个玩笑使楚国失去了挽救自身的最后希望,让楚王君臣留下了千古笑柄;当然,这个玩笑也成就了一位风华绝代的诗人,成就了中华文学一段辉煌的过往。今天,当我再来探寻屈原的人生轨迹,触摸他的性格,感受他的情操,仍然免不了唏嘘叹息。
鲁迅认为,把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就是悲剧。在屈原身上,才情与智慧齐飞,情操共品格一色。他留下来的《离骚》《九章》《九歌》等华美辞章穿越两千多年依旧熠熠生辉;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的政治家风采至今仍然让无数人为之倾倒;尤其是他博大的胸襟,高标的人格,美好的品性,关心民生疾苦的悲悯情怀,不同流俗的人生境界,对国家忠诚热爱的高尚情操,绵延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爱国家爱民族追求卓越仰慕崇高。可就是这样一位光耀千秋的巨星,却因为小人的构陷、昏君的排挤而陨落在山野草泽,这是怎样的悲剧啊!
屈原首先是一个政治家,恐怕他最愿意做的也是政治家。这一方面是因为家庭的影响。据考证,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他在《离骚》开篇就这么写道“帝高阳之苗裔兮”(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后代啊),可见屈氏家族曾经有着多么辉煌的历史。可是到屈原时代,他的家族开始没落了。所以,政治血统的传承,光大家族的愿望,对屈原的政治理想肯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他对楚国的责任感。那是一个纷乱的时代,西秦虎视眈眈,一直在做着吞并天下的准备,而其余各国大多浑然不觉。政治嗅觉敏锐的屈原已经看到了楚国繁华表象下隐藏的深深危机,有着强烈爱国心的他当然不能坐视国家的沦落。因此,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怀王的信任,积极向君王建言献策,亲自参与法律制定,提倡“美政”,即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在屈原不懈努力下,楚国呈现出了复兴的势头(楚庄王曾是春秋五霸之一,那个时期的楚国非常强大),国力也有所增强。从屈原的政治生涯不难看出,他的确有着非凡的政治才能,如果楚王一直能够按照屈原的思想治理国家,那么偌大的楚国是不可能轻易在秦国面前俯首称臣的,甚至再次雄霸天下也不是没有可能。
可惜的是,历史不能假设。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才华横溢而又深受老百姓拥戴的屈原和以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怀王宠姬郑袖为代表的腐败官僚集团形成了尖锐的冲突。贪腐的权贵们置国家前途于不顾,一心一意为自己谋取私利,甚至收受秦国特使张仪送来的巨额贿赂而暗中出卖国家利益,陷楚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不仅忌妒屈原的才华,更是担心如果屈原获得更高的地位拥有更大权力会使自己受到清算。于是正直无私的屈原自然就成了腐败分子、卖国贼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联起手来陷害屈原,污其挟民意以自重,将威胁到君王的地位。可恨的是,昏庸的楚怀王竟然听信谗言,将屈原流放到了楚国西南的穷山恶水,起用,再流放。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一代政治家就这样被昏君奸臣联手戕害了。而楚国随着屈原的放逐而没落,最终为强秦所灭。楚怀王亦沦落为丧家之犬而客死他乡。
楚国灰飞烟灭了,楚怀王、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这样的昏君奸臣也早已湮没在了历史的尘埃里。然而,“举世混浊唯我独清,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那个孤独的屈原却一直屹立不倒。千百年来,无数人还在景仰他,用各种方式纪念他,吟诵他的诗章,颂扬他的品格,传承他的精神。“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这是一种怎样的生命高度啊!
英才盖世而壮志难酬,无论怎么说都是悲剧,而更可悲的是,他们的悲剧牵连着的往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悲剧。毫无疑问,屈原的悲剧也是楚国的悲剧,但更是历史的悲剧。因为在我们看得到的文明史中,那些才华卓异、品格高尚、心系国家人民的高洁之士常常有着和屈原相似的命运,有些还罹受了坐牢、杀头、株连九族等更悲惨的遭遇,像这样的悲剧人物,我们还可以数出一列长长的名字——司马迁、辛弃疾、岳飞、袁崇焕……
但是,古往今来有一个事实不容否定,那就是宵小们可以猖獗于一时,但历史终究会将他们嘲弄和唾弃;而那些伟大的人物或许会困窘于当世,但他们的精神必定流芳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