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现代诗三首 |
|
上传:火树银花 |
审核发布:火树银花 |
更新时间:2011-3-24 13:08:06 |
点击次数:1724 |
|
中国现代诗三首 基础巩固·站起来,拿得到!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青荇(xnɡ) 佝偻(jū) 漫溯(s) 朔风(shu) B.蜘蛛(zhī) 踟蹰(zhī) 罗绮(qǐ) 倚仗(yǐ) C.笙箫(shēnɡ) 粗糙(cāo) 斑斓(ln) 谰言(ln) D.残羹(ɡēnɡ) 咆哮(xio) 发酵(xio) 倾圮(pǐ) 答案:C 解析:A项“佝”读“ɡōu”;B项“踟”读“ch”;D项“酵”读“jio”。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B.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脊背向前弯曲) C.我要以一切拥抱你(“一切”包括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骡子车等,可以概括为一切苦难和不幸) D.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丑恶的东西不会创造新生,它只会招致、加速覆灭) 答案:A 解析:“招摇”带有欢迎、惜别的思想感情。 3.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B.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C.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D.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 鸡鸣/和/狗吠 答案:B 解析:B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应当是: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准确的一项是( ) (1)那______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2)在康河的______里,我______做一条水草! (3)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______里放歌。 (4)当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在______的天际爬行。 A.河曲 柔波 甘愿 烂漫 遥远 B.河曲 碧波 甘心 烂漫 邈远 C.河畔 柔波 甘心 斑斓 遥远 D.河畔 碧波 甘愿 斑斓 邈远 答案:C 解析:(1)句中,“河曲”指“河湾”,河流弯曲的地方。不可能只有弯曲处才种有“金柳”,应当用“河畔”才对。同样,对于康桥,诗人突出描写的是它的柔情,故应当选用“柔波”。 5.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是运用现代白话。 D.“新诗”不讲究格律,不讲究押韵。 答案:D 解析:D项表述过于绝对化,具有片面性。 6.填空。 (1)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___________社,加入__________会。代表作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____________、《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等。 (2)闻一多,是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诗人,为建设新格律诗,提出了著名的“三美”说,即______美、______美、______美。其代表作是诗集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_________是自由体,而________则是新格律诗,结构严谨,形式整齐,音节和谐。 (3)穆旦,原名查良铮,著名诗人和诗歌翻译家。1947年参加后来被称为____________诗派的创作活动。主要著作有:诗集《探险队》(1945)、《穆旦诗集(1939—1945)》(1947)、《旗》(1948)等,以及《欧根·奥涅金》(1957)、《唐璜》(1980)等大量译作。 答案:(1)新月 文学研究 《猛虎集》 (2)建筑 绘画 音乐 《红烛》 《死水》 《红烛》 《死水》 (3)九叶 能力提升·踮起脚,抓得住! 7.对《再别康桥》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康桥”,现在通译“剑桥”,即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徐志摩年轻时曾在此读书、生活过,结识了许多英国朋友,故对此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B.第二节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的情景,写得甜蜜而美好,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C.第三节运用拟人的手法,借“水草”的“招摇”,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他的热烈欢迎;同时用“甘心做一条水草”表达了诗人对康桥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D.第五节的“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是回忆往昔在康河上尽兴游览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 E.这首诗笼罩着一种寂静的氛围,绘幽静之景色,状宁静之心情。但“放歌”和“沉默”却又展示了诗人强烈的感情冲突,感情上的依恋和不得不离去的痛苦造成了第六节诗的思路逆转。 答案:DE 解析:D项并非回忆,而是写设想中的“寻梦”;E项诗中没有表现感情冲突。“放歌”的原因是爱康桥的景色之美;“沉默”是不想破坏周围的宁静,这也是爱。离别康桥是惆怅的,但绝不是痛苦的。 8.下列对《死水》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写《红烛》《死水》时的闻一多在艺术上的主导倾向是现实主义,他认为“诗是被热烈的感情蒸发了水气之凝结”,诗人主张暗示,反对赤裸。 B.《死水》这首诗是作者用象征、隐喻的手法写成的,它能诱发读者产生广泛的联想,但象征或暗示又不能太露,不然就会显得单薄、肤浅。 C.作为新格律诗,《死水》可算是代表作,它既具有音乐美(音节),又具有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D.在表现方法上,《死水》除第一、五节外,往往用美丽的词藻反衬事物的丑恶,愈显死水的腐朽和丑恶,又设想几声蛙叫“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以声音反衬沉寂,新颖别致,耐人寻味。 答案:A 解析:A项那时的闻一多在艺术上的主导倾向是浪漫主义,而非现实主义。 9.对《赞美》中诗句与词语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走不尽的山峦……河流和草原”——这是对祖国自然景观的赞美。“走不尽”即写祖国地域之辽阔,物华天宝。 B.“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这是正面赞美中国人民的和平安定的生活;“鸡鸣和狗吠”——这是以动衬静,更显土地的宁静和丰饶。 C.“接连在……亚洲的土地上”——诗句明确指出祖国的位置;隐含着对日寇的谴责:同在亚洲,日寇却欺凌近邻。 D.“仍在这广大的山河中等待,/等待着……”——诗篇一连用两个“等待”,但它不是消极的,而是蓄势待发,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答案:B 解析:B项解读不准确,“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诗句说的是人口众多。它既非正面赞美“中国人民的和平安定的生活”,“鸡鸣和狗吠”也非“更显土地的宁静和丰饶”。 10.《死水》一诗是作者主张新诗格律化的具体实践。阅读下面这一节,从句式、节奏、押韵三方面分别说明其特征。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参考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对闻一多诗歌的艺术特色的把握。句式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整齐;节奏上每句都由四顿组成,如“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押韵上是严格的双行押韵,如,“沫”与“破”,每节一韵,音调十分动听。这符合闻一多诗歌的“三美”主张。 拓展应用·跳一跳,够得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红 烛 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 (1)红烛啊!/这样的红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较,/可是一般颜色? (2)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制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出光?/一误再误;/矛盾!冲突! (3)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4)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5)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6)红烛啊!/世人造就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7)红烛啊!/流罢!你怎么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出快乐的果子! (8)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9)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11.全诗可分几层?写出每层大意。 答案:两层。第一层(1)—(4)节:紧扣“灰”字,表现了诗人的觉醒和崇高的爱国情感。第二层(5)—(9)节:紧扣“泪”字,写出了诗人冷静的思索,表现了诗人要牺牲自己,创造美好未来的愿望。 12.全诗的每节都以“红烛啊!”开头,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呼告。有力地倾诉了诗人的情感,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或为诗人的抒情作依托。 13.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较,/可是一般颜色?”这几句诗以问代答,表明诗人有一颗赤诚的心。一个“吐”字写出了诗人爱国的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 B.(2)、(3)两节诗用设问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觉悟,也有力地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 C.(5)—(7)节是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表明作者要牺牲自己,为世人创造光明的美好意愿。 D.第(4)节诗人以对红烛的寄语劝勉世人,迅速觉醒,冲破精神枷锁,走向光明。 答案:D 解析:该节内容仍是对“红烛”的歌颂,写出“红烛”的责任——烧破世人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 14.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完成这节小诗。(至少补充两句,字数可略有增减,可不考虑押韵。)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黄土高原 是我挺起的胸膛 黄河流水 是我沸腾的血液 答案:华北平原,是我膏腴的肌肤, 华山险峰,是我伸向空中的铁拳。 巍巍昆仑,是我不屈的脊梁, 蒙古草原,是我宽广的胸襟, 首都北京,是我跳动的心脏, 四川盆地,是我美丽的笑靥, 太湖西湖,是我善睐的明眸。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