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教材文言文教学阅读设计 [教材篇目]——《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考点知识巩固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兰亭集序》 (1)悟言一室之内 通 , 《赤壁赋》 (2)举酒属客 通 , (3)冯虚御风 通 , 《游褒禅山记》 (4)长乐王回深父 通 , “晤” 面对面 “嘱” 劝人饮酒 “凭” 乘 “甫” 古代男子名字后加的美称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兰亭集序》 (1)列坐其次: (2)足以极视听之娱: (3)信可乐也: (4)向之所欣: 《赤壁赋》 (5)凌万顷之茫然: (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7)山川相缪: (8)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旁边 乐趣 实在 以前,过去 越过 驾 缭、盘绕 享有 (9)苟非吾之所有: (10)纵一苇之所如: (11)知不可乎骤得: (12)而卒莫消长也: (1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游褒禅山记》 (14)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15)其文漫灭: (16)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17)有碑仆道: (18)夫夷以近: 如果 任 屡次 到底 “曾”和“不”连用译为“连……都……” 称、叫 模糊、磨灭 持、拿 倒 平坦 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兰亭集序》 (1)是日也 古义: 今义:判断词。 (2)有感于斯文 古义: 今义:常指“文化”“文人”。 《赤壁赋》 (3)七月既望 古义: 今义:希望,远望。 代词,这。 代词,这次集会的诗文。 农历每月十五。 (4)冯虚御风 古义: 今义:空虚,虚假。 (5)纵一苇之所如 古义: 今义:表列举,如同、适合。 (6)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 今义:容颜漂亮的女子。 名词,太空。 动词,往。 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 想的象征。 《游褒禅山记》 (7)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 今义:数字。 (8)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 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 (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 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表分数,十分之一。 不平常。 动词+介词,“至”意为“到达”;“于”, 介词,引出后面的处所。 4.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兰亭集序》 (1)引 (2)一 引以为流觞曲水: 将军夜引弓: 一觞一咏: 俯仰一世: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动词,把……看做一样 引导 拉 数量词,一些 数词,一 (3)临 (4)致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居高临下: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动词,面对、迎 动词,面对,引申为阅读 动词,从高处往低处看 副词,将要 情趣 达到 招致 《赤壁赋》 (5)危 (6)属 《游褒禅山记》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言耸听: 举酒属客: 序属三秋: 动词,观察 名词,景观,景象 端正 吓人 劝酒 属于、为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7)观 (8)道 (9)文 (10)名 有碑仆道: 何可胜道也: 策之不以其道: 独其为文犹可识: 皆披发文身: 莫能名者: 有仙则名: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名词,道路 动词,说 名词,规律 名词,文字 动词,刻花纹或文字 动词,识名 动词,出名 动词,命名 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兰亭集序》 (1)群贤毕至: (2)少长咸集: (3)映带左右: (4)一觞一咏: 形容词用作名词,贤才。 形容词用作名词,年轻的人、年长的人。 名词用作动词,围绕。 名词用作动词,饮酒。 (5)引以为流觞曲水: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赤壁赋》 (7)歌窈窕之章: (8)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9)下江陵: (10)顺流而东也: (1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 都作动词用, “一”,把……看做一样;“齐”,把……看做相等。 名词用作动词,歌咏。 均为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发。 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12)侣鱼虾而友麋鹿: (1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游褒禅山记》 (1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15)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16)火尚足以明也: (17)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18)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 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名词用作动词,筑舍定居。 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形容词用作动词,弄错,使……错。 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19)则其至又加少矣: (2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①当其欣于所遇: 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④月出于东山之上: 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于 介词,对 介词,在 介词,被 介词,从 介词,引出处所(2)其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③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⑤其孰能讥之乎: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②可以无悔矣: 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3)以 代词,它(石碑) 代词,自己 代词,那、那些 代词,他们 副词,难道 介词,因为 介词,凭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并列 连词,来(4)虽 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②虽一毫而莫取: 连词,虽然 连词,即使 7.重点虚词系列练 将下面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句子归类 ①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②侣鱼虾而友麋鹿 ③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④耳得之而为声 ⑤扣舷而 歌之 ⑥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⑦穷山之高而止 ⑧箕踞而遨 ⑨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⑩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 者已少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A.表示修饰关系的: B.表示承接关系的: C.表示并列关系的: D.表示转折关系的: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8.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3)当其欣于所遇: (4)不能喻之于怀: ③⑤⑧ ④⑥⑦ ② ①⑨⑩ “之盛”,定语后置句 “之大”“之盛”,定语后置句 “于所遇”,介宾短语后置句 “于怀”,介宾短语后置句 9.将下列句子按要求归类 ①固一世之雄也 ②而又何羡乎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 ④客有吹洞箫者 ⑤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⑥此 非曹孟德之诗乎 ⑦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⑧而今安 在哉 ⑨寄蜉蝣于天地 ⑩渺渺兮予怀 古人之观 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此所 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然力足以至焉 有志者,不随以止也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1)判断句: (2)宾语前置句: (3)状语后置句: (4)定语后置句: (5)被动句: (6)主谓倒装句: (7)省略句: ①⑤⑥⑦ ②⑧ ③⑨ ④ ⑤ ⑩ 四、重要语句翻译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兰亭集序》 10.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 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解析 “相与”“诸”“因”为关键词。 答案 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倾 吐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 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 放纵地生活。 11.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 解析 “一契”“临”“喻”为关键词。 答案 每当我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 (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未曾不面对 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 说明。 《赤壁赋》 1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解析 关键在后半句的翻译,除把“曾”译出外,一定 要译出“以一瞬”的意思。 答案 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 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1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解析 前半句为判断句,后半句中的“适”是关键词。 答案 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 同享受。 《游褒禅山记》 1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 之所罕至焉。 解析 瑰怪:珍贵奇特。非常之观:不平凡的景象。 答案 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 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又是人们 很少到达的地方。 1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解析 所以:……的缘故,判断句。慎取:谨慎地采取。 答案 这就是今天研究学问(或“治学”)的人不可不 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择的缘故了。 五、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6.群贤毕至, 。此地有崇山峻岭, , 又有 ,映带左右。 是日也, , 。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兰亭集序》) 少长咸集 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俯察品类之盛 不知老之将至 齐彭殇为妄作 17. ,水光接天。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 。 ,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赤壁赋》) 1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 (《游褒禅山记》) 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考点对应训练 课内语段精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 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 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 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 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 感于斯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殊:不同 B.修短随化 修短:长短,这里指寿命的长短 C.终期于尽 期:约定 D.虽趣舍万殊 趣:趋向,取向 解析 期:至,及。 C 2.下列虚词的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悟言一室之内(助词,的) B.不能喻之于怀(介词,在) C.及其所之既倦(句中语气词) 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的原因) 解析 其:代词,“他们”。 C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答案 (1)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人生的大事。” (2)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完全一样的说法是虚妄 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相等的说法是妄造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 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 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 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 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 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 悲风。”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子愀然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B.酾酒临江 酾酒:把酒洒在江中 C.哀吾生之须臾 须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 D.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指箫声 解析 应为“斟酒”。 B 5.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①知不可乎骤得 ②悠悠乎与颢气俱 ①挟飞仙以遨游 ②以为轮 ①渺沧海之一粟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 解析 A项介词,表被动/介词,比。B项均为词尾助词, ……的样子。C项连词,而/介词,把。D项结构助词, 的/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B 6.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答案 (1)何况我和你在江中小洲上打鱼砍柴,把鱼虾 作为伙伴,把麋鹿当做朋友。 (2)哀叹我们的生命如此短暂,羡慕长江无穷无尽。 课外达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游万柳堂记 (清)刘大櫆 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馆以自娱,穷极土木之 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 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 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 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临朐相国冯公,其在廷时无可訾,亦无可称。而有 园在都城之东南隅。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 下,尽植以柳,而榜其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 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 其土以成山,池旁皆蒹葭,云水萧疏可爱。 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 胜。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则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 今欹(qī,倾斜)卧于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 斩焉无一株之存。 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然 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彼身在富贵之中 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朘(juān,剥削、搜刮) 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穷极土木之工 工:精巧 B.其在廷时无可訾 訾:指责,非议 C.累其土以成山 累:堆积 D.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胜 胜:尽,完 解析 胜:胜景、美景,名词。 D 解析 B项助词,的。A项①转折连词,却;②假设连词, 那么,就。C项①介词,随着;②连词,和、同。D项① 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因果。 答案 B 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万柳之堂”是临朐相国冯公为自娱而建,占地广, 清一色植柳,亭榭池塘与假山,点缀其间,足见冯 公建园用心之深。 B.文章以对比手法,写临朐相国冯公“万柳之堂”的 昔盛今衰,形象地揭示出“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 时升降”的道理。 C.通过对“万柳之堂”占地之广、植柳之多、亭榭池 塘与假山之互衬,流露出对冯公繁忙公务之余闲雅 情趣的欣赏,赞扬冯公富贵而能赏山乐水的可贵品质。 D.文章叙议结合,由议论引出游历“万柳之堂”一事, 因“游”而“记”,“记”而生发感慨,婉讽富贵而 淫乐者,劝诫士大夫不要羡慕富贵,富贵了更不要搜 刮民膏建园自乐。 解析 “欣赏”“赞扬”有误,是暗含讽喻。 答案 C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 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2)临朐相国冯公,其在廷时无可訾,亦无可称。 (3)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朘民 之膏以为苑囿也哉! 答案 (1)那些贤能的公卿大夫忙于国家事务,根本没 有时间顾及这种事,只有庸俗贪卑的人,大都想用建造 豪华别墅向家乡那些无知的人夸耀,使他们感到震惊。 (2)康熙朝的宰相、临朐人冯溥,他在朝任职时,所做 过的事既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也没有什么可以称赞的。 (3)那些已经置身在富贵之中的人,正应当深忧也来不 及,又怎么能搜刮百姓的脂膏来建造园林呢! 参考译文 过去的人富贵到了极点,就往往要建造别墅来供自 己享乐,竭尽建筑艺术的精巧,而不惜一切代价。等到 建成,却不能常常住在别墅中,只是偶然去一次而已, 甚至有的终生都没有去过。而能够常住在里面的人,却 又无力去建造别墅。那些贤能的公卿大夫忙于国家事务, 根本没有时间顾及这种事,只有庸俗贪卑的人,大都想 用建造豪华别墅向家乡那些无知的人夸耀,使他们感到 震惊。 康熙朝的宰相、临朐人冯溥,他在朝任职时,所做 过的事既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也没有什么可以称赞的。 只是他有座别墅园林在城的东南角。园的面积有三十亩, 园中没有一棵杂树,随着地势的高低,全部种的是柳树, 因而题写园中的堂名为“万柳之堂”。在矮墙的外面,骑 马经过的人可以望见。园中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深处,利 用园中低洼的沼地,建成了池塘,又堆积泥土,造出了假 山,池塘边都长满了芦荻,云彩和池水疏落映衬,可爱极 了。 雍正初年,我刚到京师,喜欢游玩的朋友都向我介 绍万柳堂的胜景。我第一次到万柳堂,还多少有些亭台 水阁。第二次到那里,以前凌空架在水上的高桥,现已 斜卧在水中了。第三次去,凡是园中所种的柳树,都像 斩过一样,没有一棵留存了。 人世间富贵的荣耀,它总是随着时间有升有降,大 概也和这个万柳堂一样。那么士大夫如果能够自己有所 领悟的话,就应该不再羡慕富贵这样的身外之物了。那 些已经置身在富贵之中的人,正应当深忧也来不及,又 怎么能搜刮百姓的脂膏来建造园林呢! 课本素材活用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 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兰亭集序》) 适用话题 自然、环境、环保、人与自然的和谐 精彩运用 人在面对眼前优美风景时,斟满一杯酒, “流觞曲水”,那份悠然和沉醉,是令无数文人雅士 追慕的个性释放,沉醉于酒中方能使人忘却世俗之累, 挣脱人生羁绊。很容易融入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中,感 悟有限的人生,从中领悟永恒的哲理,达到物我两忘 的境界。柳宗元在生之绝境时移情于山,“心凝形释, 与万化冥合”。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中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古代文人 多在逆境中因自然万物欣欣向荣而喜,使精神超脱外物 的羁绊,而在天地间获得永生!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适用话题 死亡、生命、人生 精彩运用 人总是要面对死亡的,任何生命都无法抗 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不可抗拒, 因而个体生命在它面前是如此渺小而脆弱。因此,谁 都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林语堂说:“能见到死亡 的人也能见到人类喜剧的意识,于是他很迅速地变成 诗人了。”王羲之是这样的诗人。他深知“一死生为虚 诞,齐彭殇为妄作”,忘生死,轻成败,是基于对生命 本质和人生真谛的感悟。因而他们对有限的生命更是倍 加珍惜,在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中书写出生命价值的箴言。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 适用话题 自由、个性 精彩运用 生活中,我们可以对所爱的事物寄托情怀, 不受约束,自由挥洒青春,谱写人生,“仰无愧于天, 俯无愧于地”。 4.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 适用话题 自然、永恒、变与不变 精彩运用 流水像这样不断地流淌,而并没有流去; 时圆时缺的月亮像那样不断地圆缺却终于没有增减。 从认识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 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 又何必羡慕江水、明月、天地呢? 这启示我们从多角度看问题而非把问题绝对化,即便 我们身处逆境中也应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 适的精神状态,并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 性地对待生活。我们要勇于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和挫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战胜和克服它们。 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 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 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 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游褒禅山记》) 适用话题 尽吾志,永无悔 精彩运用 作者提出了三个“不能至”:“非有志者不 能至也”;“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无物以相之, 亦不能至也”。这三个“不能至”表达了三层意思,提 出了达到目的的三个必要条件:“志”“物”“力”。 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有“志”,其 次要有“力”,再次要有“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