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留言 | 网站帮助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取回密码>>
首页 | 幽默笑话 | 雷人雷语 | 魔鬼辞典 | 脑筋急转弯 | 精美短信 | 故事新编 | 励志美文 | 历史秘闻 | 中考文本阅读 | 高考文阅读 | 热点阅读 | 快乐问吧
  快乐阅读 - 开心话吧 - 热点话题 - 文章内容
韩、柳教育思想大“PK”

上传:admin 审核发布:admin 更新时间:2012-5-29 16:23:47 点击次数:511

“PK”是英文“Play Kill”的简称,来源于网络游戏中杀人的玩法,在游戏玩家中使用较多,是两人对决,杀个你死我活的意思。随着超级女声的热播,该节目中一个叫“PK”的环节使这个词也家喻户晓了。“PK”就是两名实力相当的选手进行比拼,最后只有一人胜出,另一人淘汰出局。例如:随着《超级女声》比赛的日益白热化,每次比赛中的PK环节都让人看得心惊肉跳。能不能不PK”成了观众中的一种声音,且越来越响亮。现在,“PK”一词的使用率急剧上升,甚至出现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

韩、柳教育思想大“PK”,即韩愈和柳宗元教育思想的大比拼。怎样“PK”?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进行:

一、从网上与韩、柳教育思想相关的研究情况来看

在百度网上输入“韩愈教育思想”后,搜索一下,用时0.232秒,可以找到相关网页约189,000篇;其中,重要的篇目不少,如李石贤的《韩愈教育思想初探》指出:“韩愈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学为道’,并提出‘上教、中导、下制’的教育思想;认为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提出把‘道’与‘业’作为衡量教师的标准,进而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师生观念;在教学与治学思想方面,认为学业的精进在于‘勤’与‘思’,应在博的基础上求精,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1]

刘南平的《韩愈教育思想初探》一文认为:“韩愈是古代除孔子之外,对中国教育影响最大的教育家之一。既要充分肯定其人才观和教师职责论的积极影响,更要认真清理其教育思想的根本缺陷——道统观的消极影响,这就是教以载道使教育本质和功能发生异化的历史教训,和‘师道尊严’使教师职责、师生关系有悖‘以人为本’。这些探讨为思考当代中国教育的某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参照系。”[2]

《韩愈<师说>与后现代主义师生观》一文指出:“韩愈教育思想最突出之点就在于他作《师说》,提倡尊师重道。尽管他力图重振儒学以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封建大一统,这在本质上有消极作用。但其尊师重道的思想又是针对中唐以来教育事业中出现的种种流弊而提出的,这种思想不仅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而且至今仍闪耀着光芒。《师说》中有关师生关系的论述更是透露出一代教育大家非凡的洞察力和开放的视野。”[3]

<马说>之教育思想对高等教育的现实意义》认为:“《马说》是作者韩愈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心情寄托,证明了一个人的成才不仅需要个人的实力,而且需要独具慧眼的‘伯乐’。这种思想对今天的高等教育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这篇文章从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几方面对高等教育活动及高校师生关系进行了论述,指出“高等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制度环境、活动机制、管理方式、课程设置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行有效改革,要把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与构建合理的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问题相结合,提出微观层次上培养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的可能渠道,从而为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管理的质量与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4]

在百度网上输入“柳宗元教育思想”后,搜索一下,用时0.063秒,可以找到相关网页约73,800篇;其中,重要的篇目同样不少,如《柳宗元教育思想新探》的作者认为:“柳宗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在长期的社会斗争实践中,以社会教育为己任,以文章为武器,启迪学者,教育后生,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辉煌成就,而且在教育上也做出了不朽业绩,形成他完整丰富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应当认真研究,以资借鉴。”[5]

赵新国的《论柳宗元的教育思想及影响》认为:“柳宗元作为一个思想家、文学家,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荀况,王充等人的思想,强调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他的一生不但重视教育理论,更重视教育实践,注重教育的施教方法,主张儒、佛调和,教育要培养忠君、孝亲,符合公之大者和具有生人之意政治理想的人才;提出顺天致性教育方法和交以为师的师生关系主张,对现代教育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6]

张官妹教授在《试论柳宗元周敦颐教育思想的联系》中说:“柳宗元、周敦颐都是古代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有一些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在教育宗旨上,都重视对人的教育,柳宗元是重在成‘君子’,周敦颐则更多地侧重于普通人能为‘善人’;在教育内容上,都以六经为主,杂以各家学说,但柳宗元主张学习这些内容的目的是‘决科求仕’,周敦颐则是对人的素质教育,以诚信立志为主要内容;在教育方法上,柳宗元是‘顺天致性’,周敦颐是‘思’、‘内省’探疑;在师道观上,都强调尊师重道,柳宗元主张‘交以为师’,周敦颐是‘先觉觉后觉’。他们对中国古代的教育都作出了重要贡献。”[7]

闫瑞云在《简述柳宗元的教育思想》一文中提出:“柳宗元是唐朝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他和韩愈一样,除了提倡、实践古文运动以外,还广泛地培养青年一代,担负起教育青年的责任。柳宗元提倡的‘文以载道’的道是以儒家为本体,‘综合儒释’,归流儒道。他的三教合一的哲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教育思想。”[8]

从以上所引的内容来看,韩愈和柳宗元的教育思想不仅内涵深厚,而且涉及面很广,真可谓旗鼓相当,的确值得当代的学者和专家们去认真地研究与探讨。

二、从韩、柳生平的教育活动情况来看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昌黎(今辽宁锦州市东),人称昌黎先生,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韩愈有着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他三十五岁任四门博士,其后两次做国子博士。唐穆宗时被征为国子祭酒。他对地方教育也很重视,曾作《子产不毁乡校颂》,歌颂了郑子产的不毁乡校。在潮州为刺史时,他曾拿出自己的薪俸来兴办州学。他热心授徒讲学,在教学中总是“讲评孜孜,以磨诸生,恐不完美,游以诙笑啸歌,使其醉义忘归”。思想来源于实践,在韩愈的一生当中,教育活动所占的比重非同小可,因此,在他传世的著作《韩昌黎集》中,有不少《师说》那样闪烁着其教育哲学智慧的文献。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唐蒲州解县(今山西运城市西南解州镇)。21岁中进士,26岁考中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即校书郎,在京师任官期间诚恳地指导过许多后学者。参加过王叔文等人发起永贞“革新”活动,“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被贬到更远的柳州。中唐时期的湖南永州,虽然位于偏远的“蛮荒之地”,但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兴”局面的影响下,教育成果特别丰硕。据史志对当时科举取士的统计,终唐一代湖南进士25人,其中衡湘以南16人,经考证基本上是中唐以后考取的进士。他们的成名,与柳宗元的教育、指导及影响,是分不开的。韩愈曾经在《柳子厚墓志铭》中说:“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9]。由此可见,在柳宗元短暂的一生中,尽管没有担任过教职,但他的教育实践仍然结下了丰硕的果实,其著作《柳宗元全集》中,同样有不少关于教育方面的真知灼见。

陈雁谷老先生在他的《柳宗元教育思想刍议》一文中,曾经指出:“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也是一个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政治思想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政治学说,而他最推崇的还是‘孔子之道’。他的教育观点,基本上也与孔子的一脉相承。柳宗元在教育实践中,避师名,原因固然有多种,但孔子所说的‘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对他也不无影响。”[10]

王炳照等编撰的《简明中国教育史(修订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3-13)的第五章第五节,小标题为“韩愈和柳宗元的教育思想”。《中国教育学家简介》(二)中,也明确指出:柳宗元是“唐代中期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学家”;并且认为:“柳宗元一生重视教育,认为君子不是天生的,强调后天学习,提倡博览群书、博采众长。他的师生观具有一定的民主平等精神。柳宗元多次对当时腐败的教育制度进行批判,反对科举制度。他的一生不但重视教育理论,也非常重视教育实践。认为君子应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学到利人济世的实用知识。柳宗元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河先生集》。”[11]

马周周在《从<种树郭橐驼传>看柳宗元的教育思想》中提出:“柳宗元虽然不是教育家,但他的传记《种树郭橐驼传》却蕴涵着丰富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从教育绩效、教育原则、教育技术、教育管理,到‘顺天’、‘致性’、‘天全’、‘官戒’,处处闪烁着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光辉,富有教育研究价值。”[12]

由上可见,尽管有个别学者对“柳宗元究竟是否算教育家”还心存疑问,但大家都一致充分肯定了他的教育思想,“富有教育研究的价值”。因此,韩、柳一生的教育活动,可谓丰富而多彩,的确值得我们去认真地探究和总结;他们的教育智慧与结晶,的确是我国教育领域亟待开发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三、从韩、柳的“师道观”来看

韩愈的《师说》,是我国关于教师论的名作。《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古之学者必有师”。他认为只要不是生而知之者,谁都会有不解的问题,如果不从师学习,就永远不会弄懂。基于上述认识,韩愈对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指出连圣人都虚心求师,结果是更加提高。而愚者反倒不求师,结果只会更愚。为此,韩愈自己挺身而出,公开招收门徒,试图纠正当时的不良风气。

韩愈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认为,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传道”。韩愈所谓的“道”,就是儒家之道,是探讨自然与社会规律、法则的本质所在。“师”掌握“道”,学生从师,就是从师之“道”,而不是为了别的什么。如果教师只是从事简单的文字的教学,“习其句读”而已,不考虑“传道”的首要任务,那就不成其为师。“道”总是要体现于一定的学业之中,因此教师“授业”是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是要讲授《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在韩愈看来,这些经书是载“道”的工具,“授业”和“传道”是密切相连的,“授业”是“传道”的重要途径,是为“传道”服务的。只习句读是“小学”,不传道是“大遗”。在“传道”和“授业”的过程中,学生会有疑惑不解之处,需要教师去解释,这就是“解惑”,是解决所传之“道”和所授之“业”中的“惑”。这样,韩愈就将教师的基本任务用最精练的词语概括出来了,而且突出地体现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主导作用。

既然从师是为了学“道”,那么其它与此无关的条件都不应该成为择师考虑的因素。韩愈指出,无论其出身高贵或低贱,无论其年龄比自己大,还是比自己小,只要他掌握“道”在自己之前,就可以拜他为师。认为有道者即可为师,“道”是择师的根本标准。而且人各有长处和短处,如果要求教师在一切方面都比学生强的话,那就很难找到合适的老师了。因此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论断。结成师生关系的唯一条件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以是否有“道”,是否先于学生掌握了某些专业,作为教师的基本标准,以鼓励人们抛弃各种顾虑和成见,勇于拜师求学。

柳宗元则提出了“交以为师”的师道观,他非常赞赏韩愈的《师说》之论,也钦佩韩愈不顾流俗、勇于为师的精神,对当时社会上层士大夫“耻于相师”的风气感到痛心。他说:“举世不师,故道益离。”但他在师道观上又有自己的见解和实施方式。他写下了《师友箴》、《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等文章,来详细阐述自己的师道观。

柳宗元充分肯定教师的作用,认为无师便无以明道,要“明道”必从师。他在《师友箴》(并序)一文中说:“不师如之何,吾何以成?不友如之何,吾何以增?……中焉可师,耻焉可友,谨是二物,用惕尔后。道苟在焉,佣丐为偶;道之反是,公侯以走。”他认为,不师从老师会怎样呢?我靠什么成就自己!没有真正的朋友会怎样呢?我靠什么提高自己!……忠信之人可以作为老师,知耻之人可以结为朋友,谨慎地记住这两条从师取友的标准,时时警惕勿失。假如所信奉的道相同,那么佣人、乞丐也能够结为朋友;假如所信奉的道不同,那么即使对方是公侯也应分手。

对韩愈不顾世俗嘲骂而“抗颜为师”的做法,柳宗元明确无误地表示,自己没有勇气那样去做,但他又不是完全放弃为师,而是去为师之名,行为师之实。他在《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中明确提出,自己谢绝的是结成正式师生关系的名分,不敢受拜师之礼。但对于前来向他请教问道者,无不尽其所知给予详尽的解答,他诚恳地指导后学者,确有为师之实。

柳宗元提出“交以为师”的主张,即师生之间应和朋友之间一样,相互交流、切磋、帮助,在学术研讨上是平等的,而不是单纯的教导与被教导的关系。他的“师友”说是传统师道观中有很大影响的一种学说,尤其是在高层次的教学活动中,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柳宗元“交以为师”的“师道观”,是在韩愈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的思想上,所提炼和升华出来的。他强调“以师为友、以友为师、师友并称”的思想,包含着师生平等和教育民主的进步因素,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封建社会,确实是极其难能可贵。韩愈提出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性,柳宗元则师友并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从中可见其思想的渊源,虽然所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实乃一花双蒂,二者足以并存,同样能够为当代的教育起到极大的参考作用。

四、从韩、柳的“育才观”来看

韩愈在《说马》一文中,用伯乐识别千里马作比喻,来阐发识别和扶植人才的道理。他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才并不缺乏,关键在于要有慧眼发现人才的“伯乐”,否则,人才再多也会被湮没。他进一步指出,既然是千里马,饲养和驾驭必定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否则,“虽有千里之能”,但不以千里马待之,它就无法跑得快,可能还不如普通的马。韩愈认为,人才并不难得,关键在善于识别人才,而且要有相应的扶持和培养人才的措施,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柳宗元则在他的《种树郭橐驼传》中,提出了“顺天致性”的育人观,他认为天下万物的生长,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否则不仅徒劳无益,还会造成损害。文中所谈到郭橐驼,是一位种树能手,其经验诀窍却非常简单,就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也就是要顺应树木生长的天性,而“不害其长”。只要营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就可以“勿动勿虑,去不复顾”。一般人种不好树,往往是因为“爱之过殷,忧之过勤,旦视而暮抚”,“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这样,“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柳宗元认为,育人和种树的道理是一样的,育人同样要顺应人的发展规律,而不能凭着主观愿望和情感恣意干预和灌输。提供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动力是必要的,但又不能完全放任自流。他说:“善言天爵者,不必在道德忠信,明与志而已矣。”“明”就是明确方向,“志”就是坚定不移,有了这两点,人就可以“尽力于所及”,而使自己“备四德”,又何必要别人喋喋不休地向他灌输那些教条呢?

这种自然主义的教育观,具有强烈的启迪性。就好像种花一样,当它最需要水分的时候,才去浇水,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否则的话,不论时辰与自身的需求,而胡浇乱灌,往往会适得其反。

从韩、柳的“育才观”来看,前者更着重于“人才的识别与选拔”,而后者更为看重“人才的成长”,此是同一件事物的两个阶段,可以互为参照,同时吸纳。

五、从韩、柳的“教学观”来看

韩愈在《进学解》中指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即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嬉戏游乐必然导致学业荒废;品行的端正在于独立思考,随波逐流必将导致品行堕落。“勤”包括口勤(多吟诵),手勤(多翻阅),脑子勤(多咀嚼、多思考)。他认为,人在追求真理之时,其头脑和态度,绝对不能受到世俗陋习的干扰或支配。

韩愈在学习方法方面,也有很好的见解。他说:“论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阅读事项类的书,一定要抓住其要点;阅读言论类的书,一定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学业的精深,必须要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细大不捐”,“俱收并蓄,待用无遗”。无论知识面的宽窄,学术观点的大小,都要兼收并蓄,在广博的基础上求得精深,等到使用时才能随心所欲,而毫无遗漏。“沉浸浓郁,含英咀华”。学习时必须沉下心来,宁心静气,仔细地咀嚼和品味书中的精华。

韩愈以儒家的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是一篇回答青年学者韦中立有关师道问题的文章。他在文中除了阐明不敢为人师的原因外,着重谈了作文的要领。认为,要以五经来作为撰写文章的根本、根据或基础,对照《尚书》,来讲求文章的质量;对照《诗经》,来讲求文章的意境是否深远;对照《礼经》,来讲求文章是否合乎时宜;对照《春秋》,来讲求文章的立论与判断;对照《易经》,来讲求文章是否具有发展变化的一种动感、动态或运动的趋势。参考《谷梁春秋》以磨砺气势;参考《孟子》、《荀子》以使条理清楚;参考《庄子》、《老子》以生奔放的端绪;参考《国语》以扩大情趣;参考《离骚》以穷致幽邃;参考《史记》以展示精炼。

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虽然身处逆境,且健康状况也逐步下降,却把全部精力用于读书求识之上。他在给友人的信《与李翰林建书》中说:“求得经史诸子数百卷,常候战悖稍定,时即伏读。”已经病成战战兢兢、无法控制的状况了,稍稍安定还要伏案攻读,其精神是多么感人。他把诸子百家的学说,看成“与孔子同道”,取百家所长之精华,去掉歪理邪说之糟粕,融会贯通,全部用来匡时济世。

柳宗元认为,学习必须博采众长,读百家书,上下驰骋。而他本人就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大师,对儒道墨法和佛家思想等,都有着极为深刻的研究。他的论著中所涉及的典藉之多、学识之渊博,令人叹为观止。而他的论辩文章,纵横捭阖,严谨而周密,可见其积学之丰厚。

从上可见,韩愈力主以儒家经典教育学生,而柳宗元则强调学习儒家经典,不能株守儒家经典,应该兼习包括佛道在内的百家之言,“上下审视,纵横驰骋”。从这一方面来看,柳宗元的“教学观”,似乎要比韩愈更胜一筹。

   

总而言之,韩愈和柳宗元都不愧为当年那一代青年的良师和益友,他们著作中所蕴涵着的那些师道观、育才观和教学观等思想,基本上是结合自己人生经历和教训来谈的,因而更加令人信服,更加容易被青年才俊们所接受。直到21世纪的今天,对于我们提升办学指导思想、进行人才选拔和培养、指导教育与教学、造就当代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

(本文作者:骆正军  翟冰林)

评论区  
当前1/1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末页 直接到 页  共 0 条记录
 

   

最新信息
非连续文本阅读:习近平《加快....
非连续文本阅读:杨振宁《对称....
非连续文本阅读:杂交水稻培育....
《射雕英雄传》其实是一部教育真....
奥巴马演讲稿:我们为什么读书
人在世的时候,要对父母好点
11个笑话启迪夫妻关系
杰出人士的20个好习惯
聪明男人与愚蠢男人的区别
送您10句话,帮你悟透人与社会
永远都不要做的事
创业者与打工者的区别
热门信息
2011年中考记叙文阅读(附答....
2011年中考记叙文阅读(附答....
2011年中考记叙文阅读(附答....
2011年中考记叙文阅读(附答....
2011年中考记叙文阅读(附答....
刘三姐 (对山歌)歌词全文
《唐诗鉴赏大辞典》
2011年中考记叙文阅读(附答....
2011年中考记叙文阅读(附答....
圆通、申通、汇通、中通、联通笑....
王彦与八字军
2011年中考记叙文阅读(附答....
[上一篇]清明祭柳歌(歌词)
[下一篇]子厚为师 垂范千秋
[关闭窗口]
 
 快乐新课程 快乐语文教学网 快乐数学教学网 快乐英语教学网  快乐物理教学网 快乐化学教学网 快乐生物教学网 | 快乐政治教学网 | 快乐历史教学网 
 快乐地理教学网 | 快乐大综合 快乐教学在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后台管理   |   在线联系
lxw863.com版权 东安县乐学互联网工作室 通讯地址: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白牙市镇文生路11号 425900
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备案信息:湘ICP备19025487号 
技术支持:广州市今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