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留言 | 网站帮助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取回密码>>
首页 | 幽默笑话 | 雷人雷语 | 魔鬼辞典 | 脑筋急转弯 | 精美短信 | 故事新编 | 励志美文 | 历史秘闻 | 中考文本阅读 | 高考文阅读 | 热点阅读 | 快乐问吧
  快乐阅读 - 开心话吧 - 热点话题 - 文章内容
《永州八记》的禅意

上传:admin 审核发布:admin 更新时间:2012-5-29 17:00:52 点击次数:854
易先根
 (永州市《湘南文艺》编辑部,湖南 永州 425000)
摘  要:《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山水散文的代表作,蕴涵了幽邈的禅意,具有深邃的哲理思辨与人生感悟,是关于宇宙与心灵的诠释,是天人合一境界的尽情展放。
关键词:柳宗元;《永州八记》;禅意
    柳宗元谪居永州十年(805—815)。在这十年中,他身为员外司马,无半点实权,只是被政敌作为“系囚”而羁罪异地,因此不能高居衙署,只好流寓寺庙,与和尚道士为伍,参禅论道,援笔为文,闲时携同伴游山玩水,释放心中积愤,以寻求精神解脱。逆境激起了他思辨热浪与悲壮情怀,为他广辟了创作空间,因而写下了大量的作品。现今传世的《柳河东集》基本上是他在永州写成的。他的创作成就极高,不仅数量多,而且影响很大,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的哲学、政论思想性强,富有逻辑力量,笔锋犀利,具有很强的战斗性,如《天说》、《封建论》等。他的寓言,对现实作了有力的讽刺,具有深刻含义,如《三戒》等。他的传记文,刻划人物,描写气氛,有着高度的艺术成就,如《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等。此外,他还写了揭露封建统治罪恶的文章,如《捕蛇者说》等。至于他放情山水的游记篇章,抓住永州山水的特征,作细致生动的刻划,情景交融,禅意深纳,富有诗情画意,回味无穷,如《永州八记》。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继汉魏六朝以降郦道元《水经注》的又一高峰。他的山水游记于清丽中见峭拔,于简洁中见深沉,于淡雅中见富蕴,成为山水散文写作的典范。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山水散文的代表作,蕴涵了幽邈的禅意,具有深邃的哲理思辨与人生感悟,是关于宇宙与心灵的诠释,是天人合一境界的尽情展放。
一、静境与禅意
《永州八记》营造了一个深层的静境。
   《始得西山游记》写的是山静: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遯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钴鉧潭记》写的是溪静: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出,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十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钴鉧潭西小丘记》写的是石静: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 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写的是潭静: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袁家渴记》写的是树静:
   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 、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
   《石渠记》写了风静: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石涧记》写了林静:
   ……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小石城山记》写了山静:
   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其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古人云,境由心造。心态是境界的构造与凝聚的张扬力。柳宗元竭力营造静境,表明他超然物外的旷达,他要从大自然的静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柳宗元用冲淡平和的心境与丰厚强劲的心力抵御政治风雨的酷烈。这是隐藏在心灵深处的战场,他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进行自我保护,但《永州八记》的意义重要之处不仅在于自我保护,而且还在于文学艺术创作上获得了成功,创造了丰厚的美学价值,为永州,为后代创造了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静,蕴藏着内在美。因此,努力创造静境,是美的追求,是一切文学艺术家花费毕生精力去探索的课题。静,是把握客体的重要条件,性灵往往在静里产生。天地间真滋味,唯静者能尝得出;宇宙间真机抒,唯静者能悟得透。静能制偏,静能启明。静往往与“深”、“远”相联。静,往往又和“闲”相近,静境给人以灵魂的安闲,给人以精神的超脱,给人以自我本性的清净。这“灵魂的安闲”、“精神的超脱”、“自我本性的清净”便是一种禅意,即所谓“明心见性”。这种禅意就是洞察人的生命本性的艺术,也是从被奴役到自由的必由道路。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便是由静入禅。按照佛学的说法,任何人若想解脱尘世的烦恼,都必须修炼自己的心灵,检束自己的行为,改恶从善,以静制动。这种修炼与检束便是持戒。如果连戒律都不愿守持的话,要想解脱是很困难的。而持了戒后要修定,即静观默察,因为平时我们的心很散乱,散乱的心使我们迷失,迷失就不能清楚地观察世间的真相。有了静境,就可以冷静而深入地观察世间的真相。所以静境即是禅定。
   禅定是梵文(Dhyana)翻译过来的,音译是禅那,意思是静虑;即是心定下来观察思维,也就以所观的境,令心专注不散,称为“定”;“观”即是作种种的观行。唐朝是佛教盛行的时代。柳宗元所经历的代宗、德宗、顺宗和宪宗没有一个皇帝不崇佛。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因此,举国上下寺庙林立,佛徒众多。就拿当时的永州来说,仅州府所在地就有法华寺、开远寺、龙兴寺等。柳宗元在永州交往过的和尚,有名有姓的竟达十余人。龙兴寺净土院的重巽和尚就与柳宗元结成好友,他们朝夕相处,经常在一起参禅论道。柳宗元的父母都信佛,他的岳父杨凭,好友刘禹锡等也都信佛。这么一来,柳宗元也难免不信佛了。对佛教的信仰,对佛学的修养,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他思想上的宗教观念。因此他立言为文,察人观景,无不染上佛教的色彩。加之他遭受政治上的打击,生活上的不幸,也自然而然地去佛学境界寻求避难所。所以在《永州八记》中,柳宗元以禅心为意,处处静观默察,营造一个静境。在静境中本来是流动的景物,也都注入了“定”的意念,形成了入定的状态。譬如流动的溪水与渠,波动的潭水,飘动的风云,摇动的树木等,统统都披上了静的外衣,点化为静物,构筑为静境。真所谓“万籁不在耳,寂寥心境清”。读者在品味这些作品时,从优美的静境中领略到作者朴素自然的风格和淡雅超脱的情愫,从而获得美的享受。静境是泳涵禅意的深潭,是打坐入定的莲台,它能陶冶人们的性情,净洁读者的心灵。静境与禅意可以理解为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从这种意义上看,《永州八记》无疑是诗情美与禅意美的高度统一了,完全称得上艺术精品,因而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二、诗境与禅意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世所公认的山水散文的名篇,它的成功在于它是作者经受灵魂洗礼的记录,是灵魂深处涌动的情波意浪。因此它处处都是诗的浸渍与诗的感染,充满了诗意的流淌,奔突着诗韵的清响,构筑一个清新而优雅的诗境。
    别看那只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石一径的错迭层架,可那字里行间却全是作者心灵的寄托与展放。“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小石城山记》关于这个造物者,柳宗元并不相信其有无,而是故意这样说的,使文章生出波澜,无非是说大美无言,大象无形,之所以觉得美与不美,完全是人的心灵投影,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正是这种浓情厚意才构成了他山水游记的诗境。
    宗元曾经被儒教文化塑造成一位兼济天下的志士仁人,追求人生价值,捕捉社会理想,终于从唐王朝的祭坛上跌落下来,贬谪至蛮荒之野的永州,做为员外司马,羁罪异地。从此,他的宏图大志被摧折了,通往人生辉煌殿堂的阶梯倒塌了,他的精神几乎为之崩溃。他举目四顾,尽是凶恶的眼神与阴险的嘴脸;他举步维艰,到处是陷阱结成的网,网住了他生存的空间。每日每夜,他都在烦躁与焦虑中度过,恶梦醒来是恶境,恶境磨过是恶梦,层层迭迭堆积起来,压在他的身上,叫他透不过气来。于是他不敢面对社会,不敢面对世人,不敢面对周围的生存环境。他只有逃跑,逃跑到深山老林中去,逃跑到大自然中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他得到了安憩,受伤的心灵得到了抚慰。大自然收容了他这个命运的弃儿,荒僻的永州山水漱涤了他蒙受垢污的灵魂。纯洁而宁静的永州山水向他展开了静美的诗境,引他漫游,容他栖身,他找到了此身此命此心此魂的归宿。他成了大自然的宠儿,成了诗美的画师,成了永州山水的讴歌者。
    《永州八记》中所描绘的山水皆为永州城外的荒山野水,均属竹林之间的深藏。它们不知岁月不知天地,人迹不到,尘纷不惊,无一俗物,无一俗声,只有“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只有“诡石、怪木、奇卉、美箭”(《石渠记》);只有“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为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阴之木,龙鳞之后,均荫其上”(《石涧记》);只有“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勃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飏葳蕤,与时推移”(《袁家渴记》)。这些平时鲜为人见知的深藏野景皆为优美而宁静的诗境,也是洞彻作者肺腑的风月宝鉴。柳宗元是深深地爱上了它们,并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在里面,让其发酵,终于酿造而为酒。酒有芬芳,酒能醉人。这芬芳与醉力便是诗美,便是令人陶醉的诗美缤纷。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这两句诗便是抒的世外之语,写了他超然物外的禅意。这是他隐居田园后,在大自然中体悟到人生的真正意义,可是还不能用语言来描绘。这种感悟当然是一种禅境。有人提出“诗乃真禅也”的论断,是很有道理的。因为禅与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禅与诗的境界不能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虽然禅与诗不离语言文字,但不是文字禅。诗的境界,虽然借助语言文字来对事物加以刻绘,但它是不能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还要借助读者的艺术想象去体验和领悟,禅即“冷暖自知”,其真正意义,是要靠自己用心灵智慧去体验和领悟的,禅的这一特点,正与诗相似。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正是诗意与禅意的默契,形成了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故言少意多,言近旨远,蒙上了浓重的诗意与禅意的色彩。就以《小石谭记》为例:那竹树翠蔓围护下的一泓清潭,日光透澈澄潭,鱼影静布石上,一派清空虚灵。柳宗元与朋友们寻幽探胜,伐竹取道,与潭水相对,与鱼群相乐,不为尘氛所染,不为杂物所扰,不为俗物所侵,不为市声所惊,完全解脱了精神桎梏,超越了影象时空,回归叛离日久的生命本源。在这一回归过程中,心灵感情像突如其来的膨化开来,觉得肉体骤然消释散尽,只留下精神的无穷空间,其深无渊,其广无涯。在那个清空虚灵的精神大宇宙间,无所羁碍也无所凭依,可以随意翔泳往复自适,逍遥自在,俯仰自得,赏心自乐。这时潭水——心灵——诗境——禅意通感共悟而成为了一体,潭水中的鱼儿与心灵中的意趣绾结在一起,构筑为物我皆忘的大化境界。这个大化境界即是诗境与禅意高度弥合的产物。在这个大化境界里,人即是鱼,鱼即是人,人是鱼之形,鱼是人之灵,影即鱼之神,亦人亦鱼亦影,亦形亦神亦灵,忽来忽去,骤存骤逝,即隐即现,时生时灭,无往而不在,无往而非我,与大化合一与大化同永,进入绝对自由的境界。只有这样境界里,柳宗元才会荣辱皆忘,物我同春,从而获得生命的深层意义,完成自我超越,找到寄托此身此命此心此魂的归宿,实现生命的再生。可见小石潭就是柳宗元的心灵之潭。其实《永州八记》中的其他篇章也无不如此。永州山水也就是柳宗元心灵的物化,具有别一样的美韵。
三、化境与禅意
    既然认为柳宗元所写的《永州八记》是非客观的物境,而是主观的心境。而心境又是由物境化出来的,因此,其心境也就是化境了。所谓化境即是物我合一由我而出的禅意,或者说是神秘诡异的精灵。关于这一层意思,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有明确的说法:“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皆我有也”一句说的便是“物我合一,由我而出”的化境。在这种化境之中自然就“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这“化合”二字即是化境的最好注脚。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便是“物我”与“形神”化合的产物。“化物为我”,“化形为神”完成了审美中介的跨越,而上升至精神世界。这种“跨越”与“上升”是不可能完全脱离物质世界的,只能是一种精神活动,一种具有审美意义的精神活动,只不过有某种超脱感罢了。而且这种超脱感也只能属于自我体验,与旁人无关,这就决定了任何一种精神活动都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因此,柳宗元化永州山水为已有,仅仅是他个人的情感渲泄与精神寄托,而非世人皆然,也非永州山水的失态。但柳宗元毕竟无法以血肉之躯叛离人世,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功利的实现,最终无法超脱功利世界。这就是矛盾,这就是烦恼,这就是苦难。不管你为官、为工、为农、为商,都是在趋利近利获利。“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一针见血,透视了心底里的秘密。不管你说得如何美妙动听,打着多么美丽的旗号,其实都是为了攫取某种利益以肥自身。世界上没有不吃腥的猫,也没有不要钱的官。柳宗元作为世情中的人也不例外,只不过他曾经有过兼济天下的理想,有过经邦济世的鸿图大志,但后来,他从最高的朝堂跌落下来了,被贬斥在蛮荒之野的永州,他就只能按照那些失意的中国士大夫那样“独善其身”了,因为流放,归隐的生活只能与山林结伴同行同居,心灰意冷而消极颓废起来,最后默默地消失在大自然之中,完成人生的体验过程。因为生命就是一个过程,它应当是积极与消极、正面与反面、内心与外形的全方位的体验过程。从生命的意义上看,每个生命的本质大抵如此。但具体到生命的个别体现又有千差万别,其生命的价值也就大不相同,此所谓同本不同利吧。柳宗元在体验了失意之后,也就是失意到极点罢,便开始了物极必反,出现了生命的转机,即一种人生的追求又从失意的沼泽中拔出腿来,开始艰难的跋涉,尽管前途渺茫,也不停下自己蹒跚的脚步。这个转机从他的山水游记中透露了消息。即永州山水的美学价值:“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杜,则贵游之士争卖者,日益千金而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从永州山水的美学价值联想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只不过失其时、错其位罢了。这里就出了另一个化境,即化消极遁世的空落为积极谋世的进取。这是因为柳宗元毕竟尘缘未结、俗愿未了,在他心的渊薮里有所怀念,有所依恋,潜藏着魔根,生命之光还在凄然地闪烁,那种渴望建功立业的盛唐余热还温暖着他,生命的喧嚣,热血奔涌的声浪,还在他心血管的某一角落里,永远不宁地骚动,唤醒他埋没于荒野的枯木,浸漫他搁置在荒岸的残舟。每当这种生命的涌动,他都有几分躁热的欲望在蠢蠢而动。他终于耐不住“寂寥”、“悄怆”,自觉“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只好“记之而去”。这是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踟蹰的痛苦灵魂,为一曲清歌吟出深隐的变调。
    柳宗元的生命是一个由入世到出世,又由出世到入世这样一个演化的过程。在每个演化的环节中,他都经历了一场剧烈的痛苦,难忍的痛苦中他想到了唯一的止痛剂与解苦药就是禅。因为禅是心灵净化的系统工程,是以自己为对象,自修、自行、自静、自成佛道。这样就心安情静,绝无杂念的侵扰,达到妄心不生,我心所灭的最高境界。显然,对于柳宗元来说,他的心灵痛苦需要禅的医治,但不是禅的替代。因此,他在《永州八记》中寻找清幽寂静,是为了给受伤的心灵寻觅一个医疗所,让伤口能得以愈合。这就是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僻静的山水中发掘清寂幽邃的意趣之用心。他能够去寻求,而且不断地寻求下去,每一次寻求都能找到新的境界,都能给受伤的心灵找到医治的新药,他就觉得是一种安慰,是一种满足。特别是他可以对他政敌不断进攻,进行顽强的抵御,他甚至可以这样告诉自己的敌人:你们要把我流放到永州来受罪,可这地方太美了,我在这里活得很开心,过得很愉快。所以《永州八记》中的意境已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物境,而是经过作者美的心灵所演化的心境,也就是所谓的化境。作者还用禅意充填其间,使之空灵无际,美幻无边,产生了强劲的美学价值。至此,柳宗元用化境与禅意扭结为一种力量,为世人也为自己提供了救助,让生命与灵魂获得再生。
四、悟境与禅意
    “悟”是一种心理活动,意为对客观事物的了解或领会。有“觉悟”一词,意为明白,佛教谓领悟真理为“觉悟”,所以有“悟道”之说。其实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与感知都是悟的过程,或称悟境。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无疑是对永州山水的探索与感知,从这个意义上说,对读者而言,自然是一个悟境,但这里所说的悟境却又不是这个含义。《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对永州山水的顶礼膜拜,将其作为宗教神灵的崇敬而作出的心祭。因此,它不像一般的山水游记,意在推介与解说,作表面的描绘,求其形似,而是心灵上的沟通,意在共鸣与相悦,作心底的倾诉,求其传神。因其神,才值得可悟,因其悟,才觉得深邈莫测,因其深邈莫测,才构筑为禅的意蕴,深泓而广袤。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说的便是由于宗教意识的渗透而使山水出神入化,具有了某种意念上的灵性,而被人顶礼膜拜,终于演变成了名山,而非生来就是名山。这便是刘禹锡所说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可见作为宗教禅意的文化潜力是何等地强劲。
   为了弄清《永州八记》的悟境与禅意,我们以《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为例,作一番认真的阅读,以便彻悟其意境,俯察其灵魂。
小石潭是生命之潭: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以出,为坻,为屿,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生气蒸腾,张扬生命的狂热。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一派盎然生机,激射生命的原力。
   小石潭是哲理之潭: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天地间的道理全在“可见”又“不可知”之间,让人作永恒的寻觅。
   小石潭是宗教之潭: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寒”、“幽邃”深藏着宗教的悲剧意味,永远让人得不到解答,却又感觉无穷的痛楚,企望从冥冥中寻求解脱。
   小石潭也是艺术之潭:
   全文一百九十四字,描绘出竹篁、水声、游鱼、石底、石岸、青树、翠蔓、日光、源流、游人,造形传神,物态跃然。包罗了一个深广博大的艺术世界,让人获得美的享受。
   小石潭更是诗之潭:
   字句任其长短,音韵铿锵,绝无雕凿修饰,自见纯真风流,饱绽无限天然恬淡的情致,充满诗情画意,让人感受生命的魅力。
   由生命的自由伸张,透射哲理的思辩,引发宗教的参悟,呈现艺术与诗的美象,构筑一个丰厚多姿的悟境,蕴涵深泓的禅意。从字里行间蒸腾出缤纷的诗美与灵慧的悟性:
“蒙络摇缀”,展现其生态之丰姿;“明灭可见”隐括其庋藏之神韵;“如鸣佩环”,状绘其清脆之声调;“参差披拂”,淡抹其颜容之丽色;“日光下彻”,清泻其光谱之斑烂;“影布石上”,临摩其形态之纹彩;“斗折蛇行”,远瞩其天放之象奇;“水龙清冽”,妙造其浅深之气润……气、象、形、神、光、影、声、色交织映照,处处生悟,层层入禅。全文由悟而禅,洋溢着一派清气:竹石鱼树……别无浊物,象清;如鸣佩环,……别无杂音,声清;青树翠蔓,……别无杂染,色清;同游诸君……别无俗子,人清;听水观鱼……别无恶念,心清;独坐寒潭……别无所求,神清……此情此境此趣此韵,何等澄澈清净呵,全是禅意的蕴结与积淀。人的精神世界在此获得了高度的净化,是意念的升华,是美象的雕塑。
   人世纷扰,社会喧嚣,尽是浮躁与纷乱的错综复杂。而大美无言大象无形,只有在无言无形的静境中才能感悟万物的天然灵动。小石潭无边虚静,万境空无,万念寂寥,于是心动,心动则鱼动、影动、光动、水动,万有具动,在无限的生机中涌动。而一潭寒泉,四围竹树,幽人独坐,忘情忘机,忘时忘空,人因潭而静,潭因人而动,主客遇合,天人合一,心物沟通,遂进入禅境妙悟到虚中之灵,静中之动,方寸之间即为宇宙宏观,刹那间悟入于永恒。
   因此,小石潭已不是一片山水竹石,而是一方心灵的祭坛,祭奠着柳宗元对大自然美的虔诚膜拜。至虚则盈,至小则大,小小的空间藏纳着大宇宙,远接无极而包容万象。小石潭贮一泓清水,澄明如镜,照彻柳宗元的所思所感人格灵魂以至整个精神世界,折射出中唐的社会面貌,渗透了东方知识阶层的哲学美学宗教情绪等文化心理,在高超的艺术中闪动着审美的奇光。
   《永州八记》其他各篇莫不泛漾着禅意的涟漪,引动读者的参悟,获得灵慧的美学享受。
    禅有禅理、禅法、禅趣。柳宗元在《永州八记》激射出来的不是禅理与禅法,而是禅趣。禅趣既是禅悟的境界,又是审美的境界,而且是最高的审美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说悟中有美,美中有悟,它们相互融通,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构成文学创作的全过程。一般来说,优秀的诗文都具备神妙的悟底与奇异的美象。这样才可能引起读者的联想与寻思,产生强列的吸引力而引人入胜。我以为《永州八记》在悟底的深藏与美象的纷呈上把握了恰到好处的分寸,深藏而有度,纷呈而有致,形成了人为的巧思与天然的巧象的有机结合,达到了文心与文理的浑然一体,铸造为妙手偶得的神来之笔。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能臻于此境,也就是难能可贵的妙手了。我们平时所称的大手笔或生花妙笔,大抵不出于此境。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都是感悟在心,援笔在意,这样就胸有成竹而出手不凡了。古往今来,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作品是不多的。无疑地,《永州八记》应该是柳宗元创作中的精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品。它是柳宗元馈赠给永州人民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珍藏与重视。
文学从心理的亲和力与支撑力来看要超过宗教,因此大家都愿意从文学的天地中找一个属于自我的祭坛,寄托自我的灵魂,祭奠自我的命运之神,获得人生追求的力量,找到生存的理由。这样他才不感到空虚,他才会心安理得生存下去,他才会安然自在地走过一生,不然的话,他就失去生活的勇气而感到绝望。关于这一层意思,就柳宗元本人来看也是如此,他作为文学家自然比一般人更觉得文学的强大生命力对自己精神的支撑和对自我命运的抗争所具有的后盾作用。他除《永州八记》之外,还写了那么多的诸如寓言、杂文、政论之类的作品,便是很大成份的缘于自我精神守持的需要。所以说柳宗元文学创作的原力来自他把文学当作宗教信仰的情结。这便是《永州八记》禅意的根源所在,透射悟的灵慧与美的情韵,给人享用不尽的审美意趣。

收稿日期:2003-12-17
作者简介:易先根(1938-),湖南东安人,高级讲师,湖南省民间文学专家。
评论区  
当前1/1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末页 直接到 页  共 0 条记录
 

   

最新信息
非连续文本阅读:习近平《加快....
非连续文本阅读:杨振宁《对称....
非连续文本阅读:杂交水稻培育....
《射雕英雄传》其实是一部教育真....
奥巴马演讲稿:我们为什么读书
人在世的时候,要对父母好点
11个笑话启迪夫妻关系
杰出人士的20个好习惯
聪明男人与愚蠢男人的区别
送您10句话,帮你悟透人与社会
永远都不要做的事
创业者与打工者的区别
热门信息
2011年中考记叙文阅读(附答....
2011年中考记叙文阅读(附答....
2011年中考记叙文阅读(附答....
2011年中考记叙文阅读(附答....
2011年中考记叙文阅读(附答....
刘三姐 (对山歌)歌词全文
《唐诗鉴赏大辞典》
2011年中考记叙文阅读(附答....
2011年中考记叙文阅读(附答....
圆通、申通、汇通、中通、联通笑....
王彦与八字军
2011年中考记叙文阅读(附答....
[上一篇]柳宗元寓言深刻警世的思想内容
[下一篇]柳宗元是如何成为神的
[关闭窗口]
 
 快乐新课程 快乐语文教学网 快乐数学教学网 快乐英语教学网  快乐物理教学网 快乐化学教学网 快乐生物教学网 | 快乐政治教学网 | 快乐历史教学网 
 快乐地理教学网 | 快乐大综合 快乐教学在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后台管理   |   在线联系
lxw863.com版权 东安县乐学互联网工作室 通讯地址: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白牙市镇文生路11号 425900
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备案信息:湘ICP备19025487号 
技术支持:广州市今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