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故事大智慧(十五) |
|
上传:火树银花 |
审核发布:火树银花 |
更新时间:2011-1-8 10:22:56 |
点击次数:1353 |
|
小故事大智慧(十五) (6)待人接物篇 前美国总统雷根 在一九二O年,有一位十一岁的孩子,玩足球时把别人的一大片玻璃打碎了,要花十二点五元美金。当时的十二点五元美金可以买一百二十五只可以生蛋的母鸡,所以这一笔钱也非同小可。他的父亲就跟他说:“这你要负全责,所以你要自己赚钱来还债。”这在中国的父母能否做得出来?很困难。依照统计,中国的小孩零用钱最多,然而做家事的时间最少,所以缺乏担当家务的能力和责任感。结果,确实这十一岁的孩子从那时起就开始打工,一点一滴把钱还给他父亲,后来他的事业也很有成就,他就是前美国总统雷根。所以,当你让孩子去经历种种困苦的磨炼,就会增长了他正确的态度和责任心,同时又增长了他做事的能力。 仁爱存心 有个小朋友中午刚睡醒,另外一个当值日生的小朋友就把他睡觉用的垫子抽出来,刚好他起来还没有站稳,这样一抽这个小孩子就倒到一边去了,头撞到了墙壁,不算很严重但也很痛。老师就批评了这个收床垫的小朋友。当天晚上回去,他的母亲打了一通电话到幼儿园来,她说:“孩子好像喊头痛,不知道今天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老师才警觉到孩子撞得有点严重,就赶快让她母亲带去检查一下,结果没什么事。时隔一天,老师就对这个小朋友说:“你撞了以后头痛,就一定要告诉老师,不然很可能撞得严重而没有医治,身体会受损伤。”这个小朋友就对老师说:“老师,因为我被撞倒,你们已经批评这个小朋友一次了,假如我又告诉你们我的头在痛,这个小朋友又要再接受一次批评,可能回家之后又要被他妈妈骂,所以我才不愿意讲。”一个孩子才五、六岁,他可以做到时时替人着想,我们这些老师听了也非常受感动。 仁爱待人 有个孩子自己的拖鞋坏了,就换了一双新拖鞋。可是有一点坏的拖鞋,他又舍不得丢,因为他学了“勿厌故,勿喜新”,对旧的拖鞋有感情,就把它放在床下。他同学的鞋子也坏了不能穿,老师就跟他说:“你去把你那一双旧拖鞋拿来给同学穿。”后来老师发现,那一双旧拖鞋是穿在他自己的脚上,而那一双新拖鞋居然是穿在他同学的脚上,老师被孩子的行为感动了。他真正做到了“财物轻,怨何生”,而那位同学一定会感受到他非常地关心,在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 我们当下就鼓励了这个孩子,你确实是孔夫子的好学生。接着我们进一步说,在这些同学中你是大哥哥,所以你往后一定要做好榜样。我们肯定孩子,称赞了孩子,还要让他立志,不忘让他提升自己的定位,鼓励他在品德方面能做大家的榜样。 助人为乐 助人就是亲民,就是利他。自利利他才能让生命得到快乐,助人为快乐之本。当我们真正能念念为众生,时时都会感到很充实、很快乐。要让孩子懂得助人,绝对不单只是言教,还要有身教,甚至于你要让他亲自去体验、去感受,形成一个环境的影响。 有一班学生,老师很认真教《弟子规》。去年的三八妇女节,学生就跟老师说:“老师,我们打算明天三八妇女节,每个同学带两朵花来。”老师很惊讶:“为什么带两朵?”他说:“一朵送给学校的女老师,一朵献给我们自己的母亲。”老师听完很高兴,孩子自己想到要付出,要表示感谢,他当然要随喜功德。隔天他的学生每个人都拿着花在校园里送给学校的女老师。在送的过程中,有个男同学就跑回来,笑得很开心,然后跟他的老师说:“老师,我把这朵花送给一位女老师。”老师就跟他说:“你在这种场合中有什么体会?”同学说:“施比受更有福。”当他真正常常施予别人,内心就会充满喜悦。当孩子能尝到这种法味,世间的欲望对他而言,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施比受更快乐 “物虽小,勿私藏”,一是不贪,二是虽然是自己的东西也不要占为己有,应该懂得付出,然后培养孩子要有慷慨的态度。不然,孩子得到东西,只希望自己吃,他的心胸就会愈来愈狭窄。 有几位孩子一起上课,他们也住在一起。其中有一位孩子的母亲,拿了几罐牛奶来给他的孩子。跑到房间里面,告诉儿子说:“这都是给你喝的。”唯恐其他的同学看到。于是孩子在喝这罐牛奶时,也偷偷摸摸地喝。而营养确实是补充了,但是对孩子的人格会形成不良的影响,他喝那几罐牛奶也不痛快,吸收状况也不会很好,因为要遮遮掩掩。 他们的老师很仔细观察到这一点,当天晚上就跟这位小朋友说:“你有这么多瓶牛奶,何不与众同乐,好东西要与好朋友一起分享,你愿不愿意拿出来给大家喝?”结果孩子说:“好!”其他的同学都很欢喜。此时一个很微妙的现象发生了,当我们很愿意付出时,就会唤醒很多人的欢喜心,所以大家都会替别人着想。当他牛奶倒得过多的时候,这些小朋友会说:“好了,好了,其他的同学还没有喝到。”因此,每个人都有牛奶喝。 这几个同学要喝的时候,都一起说谢谢这位同学,所以他也很高兴,施比受更有福。当天晚上他在日记中写:“今天请大家喝牛奶,觉得那一杯牛奶特别香,特别好喝。”他的妈妈看了日记,看到孩子这样慷慨,觉得请别人喝牛奶很欢喜,妈妈就觉得自己做得不恰当。 所谓“财散则人聚”,人若有慷慨的胸怀,才能赢得人和,人生与事业才会有所发展。我们的慷慨、不贪着都可以给孩子做很好的榜样。 教廉慎于始 古代为什么要提倡“举孝廉”?因为孝是德之本,有孝就有德行;而有廉洁之心,他替众人办事才不会贪婪。廉洁是办事能否成功的根本,所以做人做事的根本在孝、廉。有时,孩子拿东西并不是想偷,而是一个不了解的动作,他觉得好玩就拿起来,所以当父母的要很敏感。有个妈妈带着孩子到书局去逛,逛完出来的时候,才发现孩子拿了日记本上的小钥匙。妈妈就回过头来,跟书局的小姐说:“这个小钥匙不知道放哪里?”小姐就说:“小东西,没有关系,给他玩吧!”母亲也没有警觉,拿给孩子就回来了。后来孩子上幼儿园后,常常都带些小东西回来。所以,教育的关键是慎于开始,一开始没有教他,往后就很难教导。 另外有一位妈妈说,有一次带孩子去菜市场买菜。突然回头一看,孩子手上拿了一颗芭乐,她很警觉就回过头来,赶快去找这间商店。商店的老板讲:“没关系,给他,给他。”现在大人的教育观念敏感度不够,反而好心行了恶事。这位母亲立刻就拿了钱交给孩子,说你拿人家任何东西一定要给钱,还让孩子亲手把钱交给老板。这些机会点都要掌握住。 当父母的要常常观察孩子的脸色,因为他做了坏事会表现在脸上。可是现在很多孩子说谎都面不改色,为什么会这样?从小磨炼出来的。所以,只要你一开始能导正,一定都可以发现。有个孩子刚上了小学,有一天回来脸色怪怪的。妈妈看到孩子脸色怪怪的,就去翻孩子的书包,结果发现里面有两、三颗苹果。她就把孩子叫过来问:“苹果从哪里来的?”孩子也知道错了,很紧张!他说我们同学好玩就顺手在人家摊贩上把一些水果拿走。妈妈一听立刻带着孩子到水果店,恭恭敬敬给人家鞠躬,对他说:“对不起,我的孩子拿了你的水果,我跟你道歉,我没有把孩子教好,要多少钱,我现在马上付给你。”她的孩子在一旁站着,相信妈妈的这种态度会唤醒孩子的惭愧之心,而孩子也会一辈子都记住这个教训。 用人物 须明求 有个小女孩才六岁,那天天气比较冷,老师就拿了其他同学的棉鞋给她穿,她就是不穿,她说因为这个同学没有同意给我穿,“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确实,小孩是学道的利器,很老实。这条教诲也可以成为家庭中的共同语言,建立共识。毕竟家里的人比较亲密,距离比较近,但是距离愈近,其礼愈不可失,不然久而久之怨就会积累,总有一天可能会爆发,就会吵架。 有一对姊妹,年纪都很小,有一天姊姊回来就骂了妹妹,妹妹很伤心哭着去找妈妈。妈妈在厨房里,看着女儿在哭,就问她:“为什么哭?”她说:“姊姊骂我。”当然妈妈并没有听到姊姊骂她就去骂姊姊,而是要仔细地把情况了解清楚。这一点是否重要?很多家长觉得哥哥不能骂妹妹,哥哥不能打弟弟,但这会让哥哥、姊姊心里不服气,还是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所以,她就继续问女儿:“姊姊为什么骂你?”女儿就说:“因为我拿了姊姊的玩具。”妈妈就说:“用人物。”小女孩就说:“须明求。”妈妈又说:“倘不问。”她说:“即为偷。”结果女儿自己讲完,就哭得更厉害,一边哭一边说:“妈妈,我不要当小偷。”藉由这个机会点,把道理融入她的心中,其实《弟子规》的每一句话都是很好的家庭规范。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处事有条不紊 小孩可能会发生一个现象,就是作业本忘了带,就打电话给你,希望你帮他送过去。这时你会不会帮他拿过去?离家只有三分钟就到学校。大部分的家长都会帮他拿,连爷爷、奶奶、所有长辈都听他使唤。当这个作业本帮他送过去,孩子接过来说:“好险!”有人帮我解决了。往后他会想到,假如把事情搞错了、忘记了,都有救兵源源不绝在帮助他。所以,在这件事中,他没有形成对事情的责任感跟警觉性,反而是形成了依赖性。 我们一直强调,教育必须“慎于始”,要掌握教育的重点,做父母的就不会那么辛苦。这个本子你从小要帮他送到什么时候为止?可能他有了小孩也要交给你抚养。现在年轻人的责任心不够,甚至于二十岁了,自己在家里看电视,还不自己去找工作。谁帮他找?爸爸、妈妈还要使出混身解数,通过很多关系去帮他找工作。找到以后,他还有点不耐烦,对父母说:“好!看你的面子,我去做一下。”他能否把工作做好?到时脾气来了又不愿意做了,你这辈子不知道要为他的事劳碌到什么时候? 卢叔叔的女儿第一次作业本忘记带,打电话回来请父亲帮她送去。他马上跟女儿说:“没有带作业是你自己造成的,自己做的事要自己承担,所以被老师处罚也是应该的。”说完,电话就挂下去,这是代表父母教育的一个原则,这是威严。电话一挂,女儿的心情会如何?很沮丧,但是印象也是很深刻。那天女儿放学回家,表情也很沮丧。女儿一进来,卢叔叔就把女儿叫过来:“今天有没有被老师处罚?”小女孩点点头。“爸爸告诉你一个方法,你这辈子就不会因为没带东西被老师处罚了。”女儿一听精神就来了。卢叔叔就告诉她,你只要运用联络簿,把明天该带的东西列好,睡觉以前检查书包,已经放进去的课本、作业本就在上面打勾,全部打勾了,就可以很安心去睡觉,也不会再有同样的过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