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届高考作文素材集锦【热点篇】之三 |
|
上传:火树银花 |
审核发布:火树银花 |
更新时间:2011-1-12 13:40:37 |
点击次数:798 |
|
2011届高考作文素材集锦【热点篇】之三 3“食品安全”事件:尴尬的陈述,沉痛的思考 [小引] 由“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食品安全风暴,震动了全国,也波及了全世界。有关这一事件的陈述是尴尬的,思考是沉痛的。本文力求向历史深处推进,尽可能为读者提供相对集约的同类资料。本文的思考,或吉光片羽,电光石火;或回环往复,分层递推,但愿能给您以启发。 [焦点事件] (说明:为了节省篇幅。将根据需要在“[]”中进行简略的评点。表达笔者的情感态度,提示写作思考点等。) 2008年3月,南京儿童医院收治了数例因食用问题奶粉而导致的“肾结石”病婴,4月,经媒体事后报道,河北三鹿集团就发现其婴幼儿配方奶粉存在质量问题,却未积极行动。[消极回应,本想能避则避,谁知后来酿成大祸。]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9月11日,国务院决定成立“肾结石奶粉事件”联合调查组,“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并称已将事件有关情况向世界卫生组织(WHO)及有关国家通报。[中国政府在处理此事件的过程中不遮不掩不护短,公开透明,体现了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处理危机的高度自信。]9月11日晚,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产品召回声明称,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牌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三鹿集团决定封存问题奶粉2176吨,收回奶粉8210吨,大约还有700吨奶粉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收回。[三鹿集团的这一举措虽属被迫和被动的,但毕竟能够正视问题,知错即改,如此尚能赢得一定程度的原谅。] 9月12日中午12时许,三鹿集团公司的网站遭遇黑客攻击,首页的标志被改为“三聚氰胺集团”。[民愤极大,天怒人怨,但惩戒手法尚欠考虑。]北京市家乐福和沃尔玛等连锁业巨头12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撤柜三鹿问题奶粉产品。上海、天津宣布将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下架处理。[商家主动出击,宁愿经营受损,也不让不明真相者继续受害。虽属大势所趋,毕竟行动及时。]中国政府对此采取了三项紧急措施:彻底检查全部婴幼儿奶粉、液态奶、成人奶粉及其他各种奶制品,不留死角;发现有问题的奶制品,一律下架、封存、销毁,决不允许流入其他地方;对吃过问题奶粉的患者免费检查和治疗。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对严肃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作出部署,立即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响应,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综合整治,措施果断有力,维护了人们的利益和国家的尊严。] 三鹿牌部分批次奶粉中含有的三聚氰胺,是不法分子为增加原料奶或奶粉的蛋白含量而人为加入的。[大祸必有恶源]截至9月14日,河北省公安部门已依法传唤了涉嫌问题奶粉的78名人员,其中19人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刑事拘留。这19人中有18人是牧场、奶牛养殖小区、奶厅的经营人员,有1人涉嫌非法出售添加剂。河北省警方已于9月14日晚正式逮捕两名犯罪嫌疑人。[行不义者必遭法律严惩,可惜法律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平时悬得高,缺少应有的震慑力。] 9月15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称,甘谷、临洮两名婴幼儿死亡,确认与三鹿奶粉有关。随即,国家质检总局紧急在全国开展了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专项检查。全国目前共有175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其中66家企业已停止生产婴幼儿奶粉。此次专项检查对其余109家企业进行了排查,共检验了这些企业的491批次产品。阶段性检查结果显示:河北三鹿、山西雅士利、内蒙古伊利、蒙牛、青岛圣源、上海熊猫、山西古城、江西光明乳业英雄牌、宝鸡惠民、多加多乳业、湖南南山等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检出三聚氰胺,被要求立即下架。石家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三聚氰胺含量很高,其中最高的达2563mg/kg,其他在0.09-619mg/kg之间。[奶业生产集团大批违规,“洪洞县中好人少”,真是惊心动魄!]其他87家企业未检出。[这是一点小小的安慰,如果连这点安慰也不给,那就全完了。] 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其分子中含有大量氮元素,将其添加在食品中,可以提高检测时食品中蛋白质检测数值。用普通的全氮测定法测饲料和食品中的蛋白质数值时,根本不会区分这种伪蛋白氮。[争相添加三聚氰胺,玄机就在这里,恶性竞争采用的就是恶劣手法。]然而,婴幼儿食用这种奶粉后,有可能患上肾结石,严重的会致死。据统计,仅北京市,毒奶粉受害婴儿就超过5万人。2008年5~8月份,各地报告的死亡病例有3个,9月起至今,因毒奶粉导致肾结石死亡的婴儿有4人。[只顾降低成本,以获取最大利润,哪还管别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无良企业,就无良在利用普通人对食品安全标准的无知和对食品生产工艺的隔膜,最大限度地赚取昧心钱。] ●多层面思考● “三鹿事件”危害之分析 一是直接危害,危害国民的身体健康,威胁国民的生命安全。钟南山院士告诉我们:“由于近年来食品问题越来越突出,……现在男性的精子浓度比40年前下降了将近一半。如果不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再过50年,很多人将生不了孩子。”[钟院士所言,极有震撼力。] 二是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极度受损。这次“三鹿奶粉”事件,不仅使中国食品出口的信誉大大受损,也不仅使中国制造的信誉进一步受损,更使党和国家的形象,使民族形象受到负面影响。这些天来,中国出口食品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国际性道德壁垒,那些反华反共势力也为自己找到了攻击中国的口实而手舞足蹈,痛乎!哀乎!中国政府数年苦心经营出来的光辉的奥运形象,短短几天就在三聚氰胺污染的奶粉事件中抵消大半,悲乎!恨乎![注意此处的“四乎”,评事言理,岂可毫无感情?] 三是造害者的自伤和毁灭,如三鹿集团这次就等于是自杀了,连“一蹶不振”这个词也没机会用了,目前正等着被并购。蒙牛、伊利、光明等名牌虽无毁业之忧,已现“砸牌”之虞。[三鹿固然自作自受,民族奶业遭此重创,也是国家之大挫。] 四是民众的心理恐慌和信任危机。2004年7月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根据一项调查,有82%的中国民众担心食品安全问题。调查还发现,有超过90%的受访者表示,曾经在生活中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对于具体的食品安全问题,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达不到国家卫生标准的食品最令人担心,其次是假冒知名品牌的食品,也有人担心过了保质期却还在销售的食品。这项调查是当年五六月份进行的,范围涵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另据权威部门透露:国内消费者对任何一类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均低于50%。[权威数据最有说服力。物质的损失有底,心理恐慌和信任危机属于精神的伤害,医治它们将会付出极大的代价。]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原因之分析 当人为的灾难频频发生时,要消除它们就必须追问原因。一切的回避躲闪,一切的敷衍搪塞,一切的隔靴搔痒,一切的浮皮潦草,一切的扬汤止沸……都不能杜灾源,拔祸根。 ■体制层面■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规范不“规”。尽管涉及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有几十部之多,但这些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很差。很多法规和政策都是不同部门追逐利益的产物,因此数量众多的法律规范并没有构成一个“从农田到餐桌”的规则系统。[健全规则,遵守规则,规范过程,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二是执行混乱。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运行中存在明显的政出多门、职能交叉重叠等问题,包括工商、卫生、海关、公安、质量监督、环保、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9个部门都对食品安全负有监管职责,但不同部门仅负责食品生产链条的不同环节。这种部门众多、分段执法的监管权分配和行使体制,不仅增加了食品监管执法成本,而且容易导致明显的执法漏洞,大大削弱了食品监管的有效性。老百姓对此类现象有一种生动形象的说法,叫做“猫多不欺鼠”。[根子可能在于有利则猛争,无利则冷漠,有责则躲避。] 三是地方保护。中央和地方多层级的执法权配置结构,进一步使食品监管有效性受到侵蚀。一些地方政府基于狭隘的地方利益考虑,甚至对食品违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本质上是一种以群体形式,以政府面目出现的狭隘和自私。] 四是忽视常态。在执法手段上,现有执法体制过分依赖非常规化的“运动式执法”,缺乏日常化的、可持续的执法技术,造成食品安全执法过程中出现“食品安全事件泛滥——打击——问题缓解——再度泛滥——再打击”的轮回。[何时能彻底消除“运动情结”,回归常恒?] 五是出祸拜佛。对危害食品安全的隐患不能严防于前,只是重惩于后(何况有的还是轻处),不重堵源,只顾截流。不出事情人人清闲,出了事情个个头大。[重于“防”需要投入成本,重于“防”,就得正常性地勤政。] 六是技术落伍。1998年以来,我国相继发生18起“瘦肉精”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1 700多人,死亡1人。据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督处负责人讲:他们现行的对猪肉流通领域的管理还是沿用50年代、60年代兽医卫生检验的规则,而没有把猪的一些饲料添加物的残留作为强制性检验的范围,还没有列入进去。具有“东方明珠”之称的国际大都会这样,其他地方的状况可想而知。[国家税收年年大增,地方财政同样日日攀高,为什么就不能花一部分钱在食品安全上呢?] 食品监管规范、执法体系和检验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是现实中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的根本症结所在;这些“病根”和不时发作的各种各样的“症状”,凸现了我国食品安全的体制性缺陷。 ■文化层面■ “民以食为天”,是自古以来中国人重视“吃”和“食”在日常生活与历史传统中的重要地位的一种妥帖而形象的表达。“世界上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这就是毛泽东在初出茅庐时对中国社会的认知。而现在中国的13亿人口,面对毛泽东所讲的最大问题“吃”却到了谈食色变的地步,这不能不让人感到中华食文化的堕落和悲哀。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以被指为贵族情结,但“因食丢命”是否走得太远了?[伟人、圣人若知如今的食品安全危机,将作何感想?] 中国的食文化中本来就有“食洁心纯”的优质因子,后来受佛教素食主义影响,也有过“素食清心”“食必清毒,心必涤秽”的纯良成分。但后来随着皇家奢侈之风的弥散扩衍,食物文化中便掺入了一味追求“满汉全席”的摆阔风气,掺入了一味追求“珍异野味”的猎奇风气。虽然“非典”病毒与果子狸是否有必然联系,至今尚在探讨,但“乱食不洁”导致“病从口入”,乃种种食祸的重要原因已是不争的事实。现在,制食者丧失良知,罔顾民生,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而且国民对此也渐渐适应,甚至有些职能部门,不是惩治肇祸者,而是反复教诲百姓学会识假辨毒之技,似乎不把国人培养成食品鉴定专家不肯罢休。中国的食文化确有“霉变”之忧,国人应当警惕自守。[知晓文化“霉变”之迹,警钟应当常敲。] ■道德层面■ 食物是人类赖以存活与繁衍的必备物质,同时也是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根本!目前这种食品安全的现状,都是我们多年来疯狂透支的必然结果:透支信仰、透支环境、透支亲情、透支信任……透支使有些人失去了道德底线,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的,这也是导致食品安全日异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道德透支的结果,必然需要付出几倍的“利息”!] 不久前,康师傅饮用矿物质水深陷“水源门”,扯出了瓶装饮用水生产行业的一个内幕:用自来水生产矿物质水或纯净水是该行业普遍现象。这就是潜规则。所有的恶性“潜规则”都是集体性的道德滑坡所致。广义的“三鹿事件”不是偶然事件,不是个别商家丧心病狂的举动,22家婴幼儿奶粉厂家69批次产品检出三聚氰胺的事实,让人们为社会道德的集体自杀而震惊。[联想到演艺界那龌龊的“潜规则”,我们不能不为道德的集体沦陷而悲哀。] 令人更为震惊的是,在几年前的一次中国食品安全年会上,三鹿集团荣获“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荣誉称号,集团公司董事长、总裁田文华被授予“全国食品安全优秀管理个人”。这就是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实![最大的讽刺剧和滑稽剧,总是由历史导演的。] 追根究底,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金钱至上,拜金主义,渗透在相当多人的灵魂之中。现在,为了利润,为了赚钱,连人自身的健康和生命也不顾了,这不可怕吗?有人说“道德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三鹿奶粉”事件正是给了我们基石不稳的警示。[是官场劣迹污染社会风气,还是社会歪风劣化官场生态,还是交叉感染,值得深思。] ■人性层面■ 市场经济天生具有如下弊端:一是将人性自私的一面极端调动起来,导致私欲膨胀、物欲横流;二是为了赚最多的钱不择手段,导致社会价值观畸变,犯罪增加。饲料经销商、奶农、收奶的商家,往食品中填加有毒的化学品是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乱纪行为,也是人性的劣化和堕落。[市场发展和人性变化是互动的,关键是互动的方向,而方向要靠人去把握。] 目前,涉嫌犯罪的正定县耿氏兄弟,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耿氏兄弟自2007年底开始,从行唐县一化工商店购进三聚氰胺,勾兑后掺入销往三鹿集团的牛奶中。以后每天生产、销售这种掺加三聚氰胺的牛奶约3吨。耿某接受警方讯问时供认,他本人清楚“三鹿集团要的是纯的鲜牛奶,不能掺任何东西,而且这些牛奶是要加工给人吃的,化工原料不是人吃的东西”。当被警方问及是否知道这种行为的后果时,耿某说:“没问过,也没想过,只知道对人体无益。”耿某同时承认,他本人和家人从不食用这种掺加了三聚氰胺的牛奶。(9月16日《中国青年报》) 自己不吃给别人吃,这就是耿氏兄弟的人性逻辑!这些人利欲熏心,丧尽天良,将毒手伸向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弱小生命在商业利益的黑手下痛苦啼哭,骇人听闻。[这无疑于谋财害命,人性泯灭,天良丧尽。] 与那些制假泡毒的人相比,明星为了钱代言不义广告虽说也是人性有瑕,但毕竟有不知情可为托辞。丁俊晖、刘国梁各自对其代言“蒙牛”、“伊利”产品向消费者及广大球迷郑重道歉,表现了良知发现的勇气。眼下要追问一句的是:两位体育明星就代言的事情道歉了,别的代言者呢,依然沉默下去吗?有网友告诉我们,代言广告的邓婕、蒋勤勤、陈建斌均“失声”。众目睽睽之下,保持沉默是非常不明智的,是人性蒙垢的表现。[公众人物可以有隐私,但没有道德豁免权。明星是人,做广告赚钱是资源利用,无可厚非,但明星影响力大于普通人,做事应该考虑社会影响。不直接为恶,却在不自觉中助恶伤善,理应道歉。人-I生的完美包括自省的意识和承担过错的勇气。] [结语] 笔者希望(但愿不是奢望),但愿生产者不再为食品安全脸红,国人不再为食品安全担心,国家不再为食品安全丢脸,我们的思考不再为食品安全沉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