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满分作文36计(十四) |
|
上传:火树银花 |
审核发布:火树银花 |
更新时间:2011-1-14 13:40:41 |
点击次数:759 |
|
高考满分作文36计(十四) 36计之11:打磨材料,升华主题——材料选用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是古人丰富文章内容的经验之谈,但是,我们说有了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还要善于充分合理的使用。 1. 选用材料的原则。 ①真。一是触动自己灵魂的生活故事应该成为考场作文的首选,只有感动过自己的材料,才有可能写出真情实感,才有可能打动别人。二是材料要符合历史事实。引用名言、名句,作者不可张冠李戴;转述历史事实,不能信口开河。三是编述故事要有生活依据,要反映现实人生,不可怪异猎奇。 ②新。就是用新颖别致、与众不同的材料表现文章的主题,新材料主要是指来自生活、与生活同步的新人、新事、新物。 ③小。就是小处落笔,借小事情,表现大主题。生活是浩瀚的海洋,我 们只写一束浪花,生活是雄浑的大合奏,我们只写一支插曲。这朵浪花使生活更加千姿百态;这支插曲使生活的乐章更加丰富多采。 ④深。鲁迅先生主张对文章选用的材料要往深处开掘 ,即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入的感受、领悟、思考,对其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的精加工,力求在生活的矿石中,提炼出珍贵的人生之“金”。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而作者对材料的深入开掘则是使“血肉”中生出“灵魂”的手段和过程,否则文章不会有深刻的思想。 2.选用材料的方法。 1 浮想联翩,2 聚合材料。 考场作文选材的关键是充分利用自己的材料库,考生要善于以高考作文试题 的材料、话题、引语等为媒介,展开联想,聚合材料。在这方面,读一读习作《学会倾听,善莫大焉》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 文章先以强势排比造势,在不容置疑的氛围中提出中心论点。 倾听是一种美德,倾听是一种修养,倾听是一种气度,因此,学会倾听,你就能够道德高尚;学会倾听,你就能够胸襟开阔;学会倾听,你就能够受益无穷。一句话,学会倾听,善莫大焉! 接着便展开了跨越时空的联想: 伯牙弹琴,弹到描绘高山的曲调时,听琴的钟子期就说:“善哉!峨峨兮泰山。”弹到描绘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更懂得他的音乐。因为学会倾听,世上便有了这一段有关知音的千古佳话。 白居易做完一首诗,总要吟唱给一些老妪听,以倾听她们的意见,然后对诗句进行修改。因为学会倾听,白居易的诗才明白如话,平实易懂,有“平民诗人”的美誉。 蒲松龄一间草棚,一枝毛笔,几张板凳,几壶茶水,他长期倾听无数路人讲述民间故事,因而我国便有了第一部既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又给人以现实主义真实感的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 学会倾听,不仅能让我们交得知心朋友,写出精妙文章,还能让统治者、领导人在体察民情、安邦定国方面有所作为,取得成就。 在生活、艺术领域尽展其才之后,又用一个轻巧的过渡,将笔触转入了“治国平天下”。 唐太宗广开言路,他善于倾听魏征等忠臣的进谏,改革时弊,这才是唐代的“贞观之治”。 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不就是为了倾听各民主党派提出的关于革命和建设的合理意见吗?中国共产党人学会了倾听,因此才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建设的突飞猛进! 现在全国各地的“市长热线”,不也是为了倾听社情民意而设立的吗?因为学会倾听,密切了干群关系,推动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可见,学会倾听,在历史上,在现实里,都是有极大好处的。相反,如果不会倾听,则于己、于人、于家、于国都会造成或大或小的伤害。 在完成了正面的说理之后,又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向了问题的反面。 周厉王闭目塞听,把百姓的意见当成洪水猛兽,把提意见的人抓来杀掉,周厉王最终也没有好下场。 西楚霸王项羽听不进谋士范增的建议,最后落得个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 马谡恃才自傲听不进部将王平的劝告,屯兵山上而被魏军断了汲水道,结果街亭失守,蜀军败退,马谡的脑袋也搬了家。 正因为我们没有学会倾听,于是我们把父母的关爱当成唠叨,把老师的善意批评理解成蓄意中伤,把朋友的逆耳忠言当成落井下石,结果不仅自己情绪低落,还伤了父母、老师、朋友的心。 作者“思接千载”,联想到不愿“倾听”的周厉王、西楚霸王、马谡,三个典型例子足以警醒世人。 无论如何,因不懂得倾听而造成的不良后果应该成为前车之鉴,而由善于倾听所带来的无穷好处则应成为后事之师。只有做到牢记前车之鉴,不忘后事之师,我们才能不断地发展进步,不断地创造新的辉煌。 我们之所以生有两个耳朵而只有一张嘴巴,或许就是上天为了让我们少说废话,多听忠言。因此,让我们大家都学会倾听吧!学会倾听,善莫大焉。 最后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严密的收拢,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综观全文,钟子期、白居易、蒲松龄、唐玄宗与周厉王、项羽、马谡等正、反事例,聚于一篇之中,材料丰赡,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②打磨材料,升华主题。 鲁迅先生主张对文章选用的材料要往深处开掘 ,即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入的感受、领悟、思考,对其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的精加工,力求在生活的矿石中,提炼出珍贵的人生之“金”。如习作《沸腾生命》一文的一段文字: “放寒假在家时,父亲向我问起学校里的生活,我告诉他说:‘其实真的很没劲。’我父亲是一个铁匠。他听了我的话的后,一脸惊愕。沉默了半晌之后,转过身用他那双粗壮的手操起了一把大铁钳,从火炉中夹起一块被烧得红通通的铁块丢入身边的冷水中。‘滋’的一声响,水沸腾起来,一缕缕白汽向空中飘散。父亲说:‘你看,水是冷的,然而铁却是热的。当把热热的铁块丢入水中之后,水和铁就开始了较量。他们都有自己的目的,水想使铁冷却,同时,铁也想使水沸腾。现实中,何尝不是如此呢?生活好比是冷水,你就是热铁,如果你不想使自己被水冷却,就得让水沸腾。’我听后感动不已。” 其实这时读者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已经做到了“以情动人”,但作者以为还没有给读者以理性的启迪,主题思想还不够深刻,于是作者又在结尾加了一段文字: “如果你不想被平庸无色的生活冷却了你的斗志,你就用生命的激情与辛勤的汗水把这盆冷水煮沸。” 作者在充满情感的故事里,融入了理性的思考,读者由此也得到了理性的沉淀和永恒的启悟:沸腾生命。 考生作文选材联想的方面是广泛的,如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课外阅读等;对材料的“打磨”,要学会“小中见大”之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