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留言 | 网站帮助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取回密码>>
首页 | 小学作文 | 初中作文 | 高中作文 | 英文作文 | 各种范文 | 快乐阅读 | 快乐问吧 | 快教书城 | 游学天下
  快乐作文 - 跟我快乐学作文 - 小学作文 - 文章内容
记叙文写作系列讲解--第十一讲 让记叙文的语言亮丽起来

上传:佐佐 审核发布:admin 更新时间:2011-1-27 18:04:47 点击次数:2075

第十一讲 让记叙文的语言亮丽起来

一、文采的重要性: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缺少文采,就不能广泛流传)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语言可以穷尽思想感情,文采可以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二、《考试说明》具体要求:

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三、高考作文体现"有文采"要注意几个方面:

1.用词要简练精当、形象传神,多用成语; 2.巧用句式,富于变化,长短整散,错落有致 3.恰当、妥帖引用名言诗句,起画龙点睛作用;4.关键之处有警策之句,文句蕴含哲理情趣;5.表达上适当追求半藏半露、回味悠长的效果;6.拟一个好题目(简明贴切、新奇醒目、耐人寻味);7.写一个好开头(精美点题、哲理警醒、善于煽情)

四、具体方法:

㈠词语生动

1"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象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鲁迅《药》)

2:如果我们惶惶不可终日,始终感到没有一个合适的位置,那麽周围的一切就会变成主人,我们得跑前跑后地伺候着,我们得忽左忽右地奉承着,我们得上窜下跳地迎合着,我们得内揣外度地恭维着。(《位置》)

启示:讲究用词,一字传神,使表达准确、贴切、形象、生动,语言因此而有文采。

1.精心锤炼动词。动词是文章活的灵魂,动词运用得妙,就能增强文章的精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使文章富有文采,令人耳目一新;动词运用得有灵气,还能增强文章的气韵,使文章活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如:①待到增加了秃头的老头子以后,空缺已经不多。而立刻又被一个赤膊的红鼻子大胖补满了。②但是后面的一个抱着孩子的老妈子想乘机挤进来。③……一个小学生奔上来,一手按住自己头上的小布帽,向人丛中直钻进去。④他(指工人似的粗人)于是仿佛自己就像犯了罪似的局促起来,终于慢慢退后,溜出去了。上面几句都用了表示进出动作的动词,但是各人形体不同,心情不同所选用的动词就不同。"胖子""""老妈子""""学生""""仿佛自己像犯了罪似的人用"退""",这样不仅用词准确而且生动形象。

2.精心锤炼叠音词。运用叠音词,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同时使词语描述更形象,表情更细腻浓烈,增强语言的意境美。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写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如果说,仅仅把月光比作流水不算稀奇,那么一个""字配上"静静地"这一叠音词,就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无声响,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思。

3.精心锤炼色彩词。色彩词能增强语言的意境美、绘画美。如朱自清的《春》描绘春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作者抓住色彩的连锁关系,写景物色彩层次清晰、意趣盎然,洋溢着春之生命舞动的美感,烘托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之世界,如诗如画,意境优美。

4.精心锤炼成语及其他四字短语。成语及其他四字短语能形成一种整体和谐美。成语的主要特点是形式简洁,意义蕴丰,可以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成语的连用有时还可以有增强情势的效果。

掌握丰富的词汇是"运用"的先决条件,怎样运用?无非是对已掌握的词语进行辨析和选择,选择运用得准确,恰如其分,往往化腐朽为神奇,是做到生动有文采的第一步。

㈡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基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反复、对偶、借代、双关、反语、设问等等。要求:综合恰当运用,表达生动传神。排比句式可增强文章的论证力度,或使情感的表达更充分;设问句式可提出重要的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比喻句式可使内容的表达更形象、更有文采、更有意蕴;对偶句式可使语言凝练,形式整齐……排比可以各式各样,有短语的排比,也有单句、复句的排比,还有段落的排比,交错使用能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的,你觉得真好,这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这就是语文;如血的残阳红了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别忘了,这也是语文。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那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渔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驶过的点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2000年山东考生《冷香飞上语文》

"青春"话题排比运用示例:青春是初春的一缕阳光,照耀着希望;青春是夏季的一瓣红荷,绽放着活力;青春是末秋的一丝桂香,飘逸着智慧;青春是残冬的一片雪花,飞舞着纯洁。

"我的梦想"话题排比运用示例:

我梦想,我来到了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

我梦想,坐在了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我梦想,登上了齐鲁的泰山,在云雾的缭绕中,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我梦想,来到了繁茂的松林里,在皎洁的月光下,观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

春天必然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张晓风《春之怀古》)

启示:巧用修辞,恰当的修辞能使语言生动、形象,文采斐然。

㈢句式灵活,即能够根据表达的对象、目的和具体语言环境变换不同的句式。

①多用短句,长短结合;②多用整句,巧用四字格;③适当选用变式句和不同语气,突出个性,增强表现力。

长句结构舒缓,表意严密、准确;短句结构简明,节奏紧凑,表意简洁明快。

整句的表达功能是气势贯通,形式对称,音节和谐;散句灵活自然,朗朗上口,能加强表达的亲切意味。

基本要求:在整齐中求变化,在常式中求变式,在重复中求省略,在和谐中求变化。长短交错运用,整散灵活配合,排比参差交换。

灵活运用常式句与变式句。变式句是相对于常式句的句子形式,常式句就是按照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前因后果,先轻后重等正常语序组成的句子;变式句则是为突出表达某方面的内容,临时改变某些成分的位置的句子。变式句能取得常式句所无法达到的表达效果。变式句一般有下面几种:句子成分的倒装,正句和偏句倒装("虽然……但是"的倒装,"尽管……也"的倒装等)。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恰当的句式,可以更好的表达情意。如孙犁的《荷花淀》写水生嫂的问话:"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写水生嫂的问话,不用常式句,而用主谓倒装的变式句,就更能突出她对丈夫的关切,情感表现力大大增强。

例如:⑴我们班会说话的人不止一种类型:唾沫横飞,手舞足蹈,声嘶力竭,据理力争,这是第一种;几人一窝,天南地北,谈古论今,滔滔不绝,这是第二种;故作愚笨,实则聪明,妙语连珠,专门搞笑,这是第三种……

⑵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适合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

㈣化用诗词名句。"如果有人问'春天是怎样的?'有人会说是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白居易说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苏轼说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李白说是'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杜牧说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答案》)

"面对玫瑰的艳丽,'离离原上草'的我不会叹息;面对高山的峻拔,'低矮黄沙土丘堆'的我不会自卑;面对别人的荣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我不会忧伤……"

㈤文句有意蕴

主要是指在叙事、抒情一类的文章中,语言不直白,不浅露,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让读者有咀嚼、回味的余地。文句富有意蕴,启迪人思考,给人以教益。①关键之处有警策;②文句要富有哲理情趣;③适当给读者留下空白

抒情性较强的文章,在用语上不可一览无余,过于平淡无味。文章描写要有情境,用语要含蓄,要能激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要能促使读者去思考;特别是关键地方的用语,含蓄、有意蕴会使内容更丰富,更耐人寻味,更有意境,更有深度。

当然,语言上的功夫不是一天两天能达到的,它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写作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提高。

1.形象表达。运用象征、比喻、拟人、双关、婉曲等等手法,形象化地抒发情感、发表见解。比如,不说"我很悲伤",而说"我心灵的天空一直下着雨";不说"女人和男人应有平等的社会地位",而说"女人应是一株木棉,和橡树并立在一起";不说"没有钱",而说"囊中羞涩",说"与孔方兄无缘",说"'老人头'不多"……都颇有意蕴。

2.注重引用。

3、留有余地。质朴的语言让读者易于理解,平易近人,但质朴不等于简单,不等于浅陋。如果能在质朴的语言中感受到作者深刻的思想,让读者深入思考,这样质朴就和深邃结合在一起了。含蓄的语言能使读者体会朦胧美,使文句之中有言外之意。这种暗示的方法也会取得好的效果。别忘了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作品的真正魅力在于是否留下了读者再创作的空间。当作者的创作结束时,正是读者再创作的开始,这样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如果不能通过你的创作引发读者联想和想像,或是进行再创作的话,那么,这样的作品不是成功的。

4、通过拟题目来增添文采

2003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是"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捕捉理性的灵光》《海棠依旧绿肥红瘦》《莫把情情云遮慧眼》《有色眼镜引发的联想》《保姆与家教》《隔着代沟,我望见了您》、《孙悟空下岗》

原则:①贴切;②简明;③新奇醒目;④耐人寻味。

方法:①化用诗句格言;②运用修辞格式;③设置悬念疑问;④巧用公式符号;⑤套用大小标题;⑥借用歌名书名。

提醒:一般不用话题本身做题目,以免失去一次展现才华的机会。

5、写好开头,展现文采,先声夺人。

原则:精美点题,哲理警醒,巧设悬念,善于煽情。

提示:至少要采用引用、比喻和排比这三种修辞方法。

优秀的记叙文,不管是明白如话还是委婉含蓄,总有一些文句言简意赅,辞约旨丰。或蕴含生活哲理,人生真谛,给人以理智的启发,使人深刻地思索;或饱含深厚的情感,独特的体验,使人感悟到人生的况味,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这类文章是最受阅卷者青睐的。

作文语言创新技法

1、新瓶装旧酒。此法就是对旧的材料进行组装、修饰,作文就在有限的材料中出新出采,显出无限的意蕴。

示例:古代女子的生命是貂禅轻舞的团扇,是昭君出塞的黄沙,是杨玉环抛上树的白绸,是西子坠湖的涟漪,是绿珠溅落的鲜血,是黛玉葬花的悲吟,是窦娥赴刑场的怒火……

简析:文中的历史人物、文学形象,同学们都熟悉,巧妙的语言表达,充满诗请的议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我们不得不佩服其语言驾驭的能力。

2、褒词贬用。示例:今日美国已是螃蟹十足了。今天到中东上思想政治课,明天到东亚办人权学习班,刚在南斯拉夫踢完了热身赛,又跑到印度半岛当裁判。

简析:一个霸气十足的国际警察形象跃然纸上。

3、巧借俗语。示例:美国之所以多年来与台湾保持着暧昧关系,全然是为了自己的被窝温暖。换句话说,如果台湾这只热水袋不能保障美国伸在亚太地区的脚趾暖和,甚至还倒灌冷风,他马上就会把台湾蹬出被窝去。

简析:日常用语在分析美国与台湾的关系上,极尽揶揄嘲讽之能事,用语巧妙,叫人拍案叫绝。

4、旧词新用。示例:小学时,桌上的"三八线"总是一厘米一毫米量得丝毫不差,常常由于不慎侵入了同桌的"领土",爆发"自卫反击战"……"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到了初中,同桌就有了两种关系:一种是民族融合式,一种是和平演变式。

简析:旧词新用,格调清新,意蕴深厚。

5、古诗词连用整句。在文中适时引用,形成整句,既展示了考生的文化底蕴,又展示了迷人的灵动风采。示例:如果有人问"春天是什么?"有人会说是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白居易说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苏轼说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十";李白说是"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杜牧说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6、排比式整句。它主要通过修辞的方式来连缀展示。一是内容上排比,增强了丰富的内涵;二是意义上递进,增强了说服力,喧染了气氛,提高了气势。示例: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的,你觉得真好,这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这就是语文;如血的残阳映红了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别忘了,这也是语文。

又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不会有两双相同的眼睛。不同的国度给了我们不同眼睛。或许大洋彼岸美利坚的阳光正在你眼中折射成永远活泼自信的微笑;或许北欧的冰雪正在你眼中融化为沉静与深邃;或许长江昆仑的清风正在你眼前幻成中国式的内敛与神秘。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土地,不同的风不同的雨不同的阳光,灌溉出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并在上面牢牢地打上了民族的标签。

7、比喻式整句。它是运用一系列比喻、用形象、具体、感性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深邃的内涵的语段。

示例: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那秦皇岛外滔天白浪的打鱼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

8假设式整句。就是利用假设的句式,利用排比、推理的方式构成相对整齐的句子。主要通过"退一步,进一步"的方式来完成假设命题的,通过推理、论证,达到自己的目的。

示例:试想,若爱迪生在失败了几次后便轻言放弃,电灯的发明不知将被向后推延多长时间,人类文明又怎能得到如此飞速发展?在工作学习上如此,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难道不也是如此吗?蒲松龄七次赶考均榜上无名,而他并没有给自己唯一的答案,他选择了人生的另一答案,放下功名,铺开笔墨,这样才有了流芳百世的《聊斋志异》。

拣麦穗   (张洁)

当我刚刚能够歪歪咧咧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我就跟在大姐姐身后拣麦穗了。那篮子显得太大,总是磕碰着我的腿和地面,闹得我老是跌交。我也很少有拣满一个篮子的时候,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而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拣到的麦穗,还会从篮子里重新掉回地里去。

有一天,二姨看着我那盛着稀稀拉拉几个麦穗的篮子说:"看看,我家大雁也会拣麦穗了。"然后,她又戏谑地问我:"大雁,告诉二姨,你拣麦穗做哈?"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

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还向围在我们周围的姑娘、婆姨们眨了眨她那双不大的眼睛:"你要嫁谁嘛!"

是呀,我要嫁谁呢?我忽然想起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我说:"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

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着。笑啥嘛!我生气了。难道做我的男

人,他有什么不体面的地方吗?

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我不知道。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当他挑着担子赶路的时候,他那剃得像半个葫芦样的后脑勺上的长长的白发,便随着颤悠悠的扁担一同忽闪着。

我的话,很快就传进了他的耳朵。

那天,他挑着担子来到我们村,见到我就乐了。说:"娃呀,你要给我做媳妇吗?""对呀!"

他张着大嘴笑了,露出, , 了一嘴的黄牙。他那长在半个葫芦样的头上的白发,也随着笑声一齐抖动着。"你为啥要给我做媳妇呢?"

"我要天天吃灶糖哩!"

他把旱烟锅子朝鞋底上磕着:"娃呀,你太小哩。"

"你等我长大嘛!"

他摸着我的头顶说:"不等你长大,我可该进土啦。"

听了他的话,我着急了。他要是死了,那可咋办呢?我那淡淡的眉毛,在满是金黄色的茸毛的脑门上,拧成了疙瘩。我的脸也皱巴得像个核桃。

他赶紧拿块灶糖塞进了我的手里。看着那块灶糖,我又咧着嘴笑了:"你别死啊,等着

我长大。"他又乐了。答应着我:"我等你长大。"

"你家住哪哒呢?"

"这担子就是我的家,走到哪哒,就歇在哪哒!"

我犯愁了:"等我长大,去哪哒寻你呀!"

"你莫愁,等你长大,我来接你!"

这以后,每逢经过我们这个村子,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我。一块灶糖,一个甜瓜,一把红枣……还乐呵呵地对我说:"看看我的小媳妇来呀!"

我呢,也学着大姑娘的样子--我偷偷地瞧见过--要我娘找块碎布,给我剪了个烟荷包,还让我娘在布上描了花。我缝呀,绣呀……烟荷包缝好了,我娘笑得个前仰后合,说那不是烟荷包,皱皱巴巴,倒像个猪肚子。我让我娘给我收了起来,我说了,等我出嫁的时候,我要送给我男人。

我渐渐地长大了。到了知道认真地拣麦穗的年龄了。懂得了我说过的那些个话,都是让人害臊的话。卖灶糖的老汉也不再开那玩笑--叫我是他的小媳妇了。不过他还是常带些小礼物给我。我知道,他真疼我呢。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倒真是越来越依恋他,每逢他经过我们村子,我都会送他好远。我站在土坎坎上,看着他的背影,渐渐地消失在山坳坳里。

年复一年,我看得出来,他的背更弯了,步履也更加蹒跚了。这时,我真的担心了,担心他早晚有一天会死去。

有一年,过腊八的前一天,我约摸着卖灶糖的老汉,那一天该会经过我们村。我站在村口上一棵已经落尽叶子的柿子树下,朝沟底下的那条大路上望着,等着。(那棵柿子树的顶梢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那个柿子多半是因为长在太高的树梢上,才没有让人摘下来。真怪,可它也没让风刮下来,雨打下来,雪压下。)

路上来了一个挑担子的人。走近一看,担子上挑的也是灶糖,人可不是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我向他打听卖灶糖的老汉,他告诉我,卖灶糖的老汉老去了。

我仍旧站在那个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的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可是我却哭了,哭得很伤心。哭那陌生的、但却疼爱我的卖灶糖的老汉。

后来,我常想,他为什么疼爱我呢?无非我是一个贪吃的,因为生得极其丑陋而又没人疼爱的小女孩吧?我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找到我那个皱皱巴巴象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丢到哪里去了。

等我长大以后,我总感到除了母亲以外,再也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

铺采摘文  流光溢彩

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一般以对称美为审美观照,由于文化与审美的渊源,中国人讲究文采一般偏重于匀称的形式,注重句式与段落的匀称美。句式一般以整句(对偶、排比、顶真、回环等)句式为美。这就是我国最具文采的文体——“的写法。尽量运用整句或整散句,抓住运用语言的表现点,充分运用各种表现技巧,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铺陈、渲染,使其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使文章的文势更突出,情感更洋溢。同时读起来上口,富有节奏美。

1.充分利用恰当的修饰语,添加相关的信息材料,进行描绘和渲染,使表现对象更加形象、丰满、生动,使表达效果更加具有意蕴。如在夏夜,很概念化。如果对中心词夏夜加上修饰语,如在一个月明清风的夏夜在一个蝉躁蛙鸣的夏夜,这就形象多了,情感也隐约可现了。

2.充分发挥联想和想像,对所叙写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扩充,增加表现力和感染力。

成就事业需要自信仅是一个观点的陈述,如果将它扩充,那就具体可感了。如因为自信,诸葛孔明演绎出七擒孟获的经典战役;因为自信,王勃的文章在滕王阁留下了永恒的印记;因为自信,爱迪生终于找到了梦想中的耐用的灯丝;因为自信,贝多芬用感觉给世人留下了华美的乐章。

3.充分运用对称语言,即排列、组合具有一一对应关系的语言,对表现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描摹、铺陈、渲染,不仅可以构成优美的语言形式,同时丰富了表达的意蕴。如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几个句子:

(1)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2)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3)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时常多雨而少风。

这种对称的语言,或横向的并列,或反向的转折,或纵向的层递,可以说是,形美以悦目,音美以悦耳,义美以悦心。

4.充分调用一切可以强化渲染的词法、句法和修辞手段,为文章造势煽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如:

(1)我第一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梅雨潭的绿了。(运用色彩鲜明的词语)

(2)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运用设问和反问)

(3)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叠韵、拟人、比喻、排比)

5.要增强文章的结构美,段落结构上可运用排比段、对比段,形成一种匀称美,以增添文采。文句结构匀称,语脉贯通,言辞畅达,气势恢弘,不仅增强了韵律美,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如: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

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作者善于用排比的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说理效果和感染力。运用大量的排比段,几个排比段整齐而不呆板,结构严谨而不落俗套。

二、精雕细刻  绘声绘色

要使文章通过细微逼真的刻画把描写对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能感觉、能想象、能体会出所描写的情景,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关键在于精雕细刻地描写和绘声绘色地刻画。

1.善用工笔,精雕细刻

就是抓住突出主题的重点部分,进行细致入微、具体充分的描绘,如同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把表现人或事物特点的部分清晰地展示出来。

(1)抓住事物特征,表现个性。世界万物,千姿百态,但林林总总的物类均有各自的特征,并以其独有的特色呈现于人的视野。只有抓住了它的独特之处,才能反映独特的个性,并且将这独特个性,用细腻的笔法雕刻,使所描写的对象纤毫毕现,给人以真切的感受,体现出作者对此独特形象所蕴含的意旨来,这就需要我们敏锐精细的观察和对其特征的事物深深地感受。如《故乡》中的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寥寥几笔,就绘出了她的外貌特征,通过这个特征,可粗知她尖酸刻薄的性格。

(2)多角度描写,绘声绘色。或全面绘景,概括描写;或局部观察,精雕细刻;或粗笔的略写,或细笔的详写;或闲适的静态描写,或活泼的动态刻画;或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或由近而远、由远而近,或由高到低、由低到高;或联系时间的变化,或联系地点的转变……总之,只有通过这些具体细微的描写,才能收到栩栩如生的效果。如峻青《海滨仲夏夜》中描写色彩的句子: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通过深红——绯红——浅红一系列描写色彩变化的词语,形象地描绘出了霞光随着色彩的变化由浓而淡逐渐消失的过程,暗示了时间的变化,写出了仲夏夜的美景。

(3)充满情味,寄寓旨意。写人应描摹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语言、肖像,不论是细节刻画还是白描手法,都要紧抓主题捕捉特征,以形传神,不可为描写而描写。状物也是这样,状物的目的不在于客观再现物的本来面貌,而是借物的个性、特色的描摹,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表达作者的某种情味、趣致、情感,体现某种哲理、神韵、美感,以使文章旨远意深、形神俱备。如《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过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人物行动的过程,写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揭示了父亲的舐犊深情,而儿子看到父亲的背影时,眼泪一下子出来了,这样儿子对父亲的挚爱也自然流溢于纸上。如此,就鲜明有力地突出了中心思想。

2.调动五官,绘声绘色

运用绘声绘色的关键是调动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诸多方面,描摹事物的形状、神态、声音、色彩、气味、质地等特征,使其面目精神跃然纸上,勃勃欲生,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

(1)绘色,即语言形象生动,叙事写人,要避免使用抽象的字眼,尽量选用图画般鲜明的词句。例如,她眼睛很美就很抽象,而如果添加上绘色的形容词,写成她的眼睛碧蓝,闪动着明亮的眸子,甜甜地望着我就形象多了。又如,这完全是多此一举,就像很好的事情再作改动,就比较抽象,而莎士比亚写成替精炼的黄金镀金,替百合花上油彩,把香水洒在紫罗兰上就是色彩鲜明的图画。高考作文也可以用绘色的方法,使语言形象化。

(2)绘态,静与动同是事物存在的两种基本方式。我们写文章要善于选用生动形象的词语准确地描写出事物的存在状态。一般来说,事物的存在状态可以分为静态、动态两种,作文中用形象的词语以静衬动或化静为动,往往能收到好的效果。如《听潮》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涛冲击岩石的声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幕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

(3)绘声,描绘人或事物的声音,可以传神地写出事物的特点,人物的个性。拟声词可从声音方面抓住读者。如俄罗斯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辅导学员写作时,让学员用一个句子写吝啬绅士给乞丐一个小钱的情景。

学员写的句子是:他把一个钱投到乞丐的手里。

陀斯妥耶夫斯基修改的语句:他把一个小钱向乞丐投下,叮叮当当地滚到乞丐脚边。

这个句子动态声响兼备,让人想象得到绅士鄙视乞丐的神态和乞丐的可怜。

此外,还有用以动衬静、化静为动的刻画手法。

以动衬静,如园子里静悄悄的,远处传来唧唧的虫声,在歌唱愉快的夜晚。从黄浦江边吹过来的微风,掠过树梢,吹拂过水面,平静的水池漾开涟漪,圆圆的月亮和圆圆的灯光仿佛在水中喝醉了酒,摇晃着。映在水池两边的树的倒影,也轻轻摆动。公园里各色各样的花朵,徐徐吐露着芳香,给微风一吹,四散开来。”(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化静为动,如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鲁迅《社戏》)

三、善用修辞  生动形象

修辞能修饰文词,使语言得到调整、修饰和美化,从而使语句生动形象,使观点鞭辟入里,使文章富有文采,气势宏伟。中学生如能巧用各种修辞方法,定能写出文采飞扬韵好文章。如何巧用?

1.巧用比喻,文采飞扬

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刘勰说:喻巧而理至。在介绍或描写不熟悉的事物时,可以用读者熟悉的事物作比方,把事物描绘得具体可感、栩栩如生;在阐述抽象的道理时,可以用具体的形象作比方,使道理通俗易懂;在为了强调时,可以用某一鲜明的形象来比喻事物的某一特征。如:

诚信不是盛开的腊梅,芳香四溢;不是山间的清泉,清新动听;它更像是茫茫雪域高原上的一朵雪莲,世人只能仰慕它的璀璨,只有意志坚强的攀登者才能得到它;它更像湛蓝大海中的一朵浪花,你只能远观却不可亵玩,只有百折不挠的弄潮儿才能驾驭它。

这位考生用比喻来说明怎样才能得到诚信,形象鲜活,形神兼备,别具灵性。考生将自己的感悟倾注其间,通过连珠般的妙语,生发出新颖的立意,在形象的喻体中嵌入严肃深刻的道理,增添了文章的理性美。

2.运用对比,突出鲜明

在为了突出某个观点或事物,让人更加清晰的认识其本质区别时,可以用两种正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两个不同的方面作对比,使不同事物的矛盾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本质揭示得更加深刻透彻;或是互相映衬,对比鲜明,彼此补充,相得益彰,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常见的有古今对比,正反对比等。

3.排比行文,气贯长虹

作文里恰如其分地运用排比,能够增加文章的色彩,增强表达的气势,并给人一种整齐匀称的美感。用来叙述,可以把事物写得更细致、详尽;用来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更鲜明、强烈;用来说理,可以把道理讲得更充分、透彻。如:

创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创新是灯,照亮前行之路;创新是路,引导我们前行!相信,横看成岭侧成峰,只有创新才不同,只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者语言文采飞扬,排比句式使语意连贯延伸,归纳了全篇,深化了主旨,更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4.引用诗文,运笔如风

谚语,诗词名句和中外名人名言,历来具有表达精练、含义深刻、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等特点。引用得好,往往有助于表达的精练和生动。在考场作文中若能恰当借用,必能使文章神采飞扬,意蕴深刻。展示出考生丰富的文化底蕴,让阅卷者刮目相看。如:

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这段文字直接引用古人诗词,阐释了生命的内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无疑设问,引起悬念

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6.反问诘难,扣问心灵

同平铺直叙相比,反问这种说法语言强烈,能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在行文中,一般而言,设问往往用于语段的开头,表示问题的提出反问则常用于语段的结尾,表示对问题的强调。

7.妙设比拟,浓化情感

运用比拟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拟人就是赋予物以人的某些方面的特征,即当成人来写,它追求一种对读者强烈的印象感、情感的冲击力,动人的情趣美。如:

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的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话说知音》),此句中发出细微的声响催促人们两句运用比拟手法;表现出知音的传说可以让人们得到美好的感受;还可以催促人们奋进,有强烈的震撼力。

8.巧用对偶,和谐节奏

对偶句铿锵、凝练、有力,形式整齐,音节匀称,内容概括,是对语言的诗化,可使语言形式上更为整齐、顺口,内容上更为周详、严密,对偶句是对语言进行润色的较高级别的要求,对偶句用得恰到好处,会使文章亮点凸现,增色不少。如:

深居城市,我喜爱柏油路,它光滑平坦,有绿阴映衬。清晨,朝霞给它披彩;夜晚,华灯为它增辉。漫步公园,我陶醉于园中小径,蝉鸣给它增幽,鲜花为它润香。然而,我最钟情的,还是家乡的黄泥路。这是《家乡的黄泥路》中的一段文字。文章使用对偶句,写城市里的清晨和夜晚,写公园里的蝉鸣和鲜花,节奏鲜明,句式整齐,富于抒情意味,给人一种流连忘返的感觉。

9.恰当夸张,妙趣横生

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可以让美者更美,让丑者更丑,更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感情和态度,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更加突出了康大叔的凶狠和老栓的懦弱。

10.仿写翻新,显示机灵

对现成的语言成果进行改造,也能达到活用语言的目的。现成的语言成果如成语、格言、俗语等凝固化语言形式本来就有表现力,不过是作为一个整体使用的,如果把它们的各个构件拆开,依据表达的需要重新组合,进一步发挥,那么它们的表达作用就会更上一层楼,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如:

正如水感特好的人有可能成为世界级游泳运动员一样,让有球感的人去打球踢球,有生意感的人去担任厂长经理,有新闻感的人去当记者,群众感特强的人当干部,这于本人于国家于事业都大有好处。”(《文汇报》)这一段文字中的水感球感生意感新闻感群众感,等是仿手感词而创造出来的,读后颇能让人领略到一种好戏连台似的独特的幽默情趣。

11.适当反复,一唱三叹

反复句,可以突出、强调感情的抒发,使文章产生一唱三叹的音韵美,绘人以余韵无穷之感,还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完整,思路更清晰,加快阅卷速度,给阅卷者良好的印象。如:

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报秋》)句中反复便,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暗含的意思是强调时间的飞逝。

佳作导读

   贾平凹

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的;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然后一切都在旋,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往上扭,往上扭,落叶冲起一个偌大的蘑菇长在了空中。哗地一声,乱了满天黑点,绿全然又压扁开来,清清楚楚看见了里边的房舍,墙头。(观察细致)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霎那问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那片芦苇便全然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响着破裂的颤声。

一头断了牵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观察细致,描写细腻,富有文采)

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屈蜷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无数的苍蝇都集中在屋檐下的电线上了,一只挨着一只,再不飞动,也不嗡叫,黑乎乎的,电线愈来愈粗,下坠成弯弯的弧形。(观察细致,用词生动准确。)

一个鸟巢从高, 高的, 树端掉下来,在地上滚了几滚,散了。几只鸟尖着飞来要守住,却飞不下来,向右一飘,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颤,羽毛翻成一团乱花,旋了一个转儿,倏乎在空中停止了,瞬间石子般掉在地上,连声响儿也没有。

窄窄的巷道里,一张废纸,一会儿贴在东墙上,一会儿贴在西墙上,突然冲出墙头,立即不见了。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地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飘,却突然就垂直落下,碎成一堆。

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水一下子聚起来,长时间的凝固成一个锥形;啪地摔下来,砸出一个坑,浮萍冲上了四边塘岸,几条鱼儿在案上的草窝里蹦跳。

最北边的那间小屋里,木架在吱吱地响着。门被关住了,窗被关住了,油灯还是点不着。土炕的席上,老头在使劲捶着腰腿,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

误区导诊

在运用上述方法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有:

()铺采摘文,是最常用的从整体上创造文采的方法。但在实际写作中,容易陷入盲目铺陈,刻意制造,显得造作,而失去自然本色。

1.刻意铺陈,生造语汇,想象低幼化,用语稚气。

2.铺陈时不顾及文章或语段的整体意境,行文花哨,华而不实。

3.刻意排比,但不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层次进行表述,而是同一意思的重复,造成语言赘余。

()运用精雕细刻、绘声绘色的手法,确实是丰富文章内容、刻画形象、增加文采的常用方法。但在写作中,应注意避免下面失误:

1.在描绘事物时,不顾文章中心,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事无巨细,不作选择地描写。详略处理不当,不能突出主体。

2.在描绘时,概括性描述多,或是平铺直叙,平平淡淡,让人感觉不仅没有文章,反而觉得烦琐。

3.只着眼事物外在特征的描写,而不忽视事物的内在本质,形似而无神韵。我们说刻画事物不仅要写得逼真,还要追求形神兼备以形传神

()在运用修辞方面,判定是否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主要有两方面依据:从量上看,整篇作文是否多次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从质上看,这些修辞手法是否恰当、精彩,是否有助于表情达意。如果全文仅使用一次精彩修辞,那算不上善于使用,因为每人都有灵感突现的时候;同样,如果各种修辞手法贯穿始终,但大多庸俗、无聊、蹩脚,那更不属于善于使用。只有作文达到了一定的和高品位的,只有比较灵活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才能更好地使语言富有文采。

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时,要注意避免以下误区:

1.比喻:比喻的喻体是比本体还不常见、还难懂的事物;

2.比拟:进行比拟的人和物或物和物,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不相似或不相近,感情与所描写的环境气氛不协调一致;

3.借代:借体没有明显的代表性,使人听了不明白所指的事物。

4.夸张:不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又像夸张,又像事实。

5.对偶:上下联字数相差太大、结构不一致、音节不和谐,形式与内容不统一。

6.排比:生拼硬凑排比的形式。

评论区  
当前1/1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末页 直接到 页  共 0 条记录
 

最新信息
2022年北京卷作文真题:学不....
2022·全国甲卷:《红楼梦》....
2021全国新高考Ⅰ卷:结合材....
2021全国乙卷:根据材料给....
衡水中学2013年尖子生必练的....
“擦亮心窗”导写
语文作文写作指导:只言片语尽显....
语文写作指导:写前埋伏奇兵,写....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指导之六:智慧....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指导之五:打造....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指导之四:细节....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指导之三:改变....
热门信息
2010年高考作文试题及考场佳....
作文训练与讲评 心音共鸣,写....
写人的记叙文范文(5)妈妈的手
例说议论文常见论证结构
以“转身”为题的材料作文
2011届高考作文专题突破:十....
“擦亮心窗”导写
材料命题作文“青年精神”写作导....
高考记叙文范文(4)难忘的军训
 作文,小菜一碟(六)
高中作文素材大全
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以拒绝....
[上一篇]我爱我家
[下一篇]五年级作文教案--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
[关闭窗口]
 
 快乐新课程 快乐语文教学网 快乐数学教学网 快乐英语教学网  快乐物理教学网 快乐化学教学网 快乐生物教学网 | 快乐政治教学网 | 快乐历史教学网 
 快乐地理教学网 | 快乐大综合 快乐教学在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后台管理   |   在线联系
lxw863.com版权 东安县乐学互联网工作室 通讯地址: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白牙市镇文生路11号 425900
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备案信息:湘ICP备19025487号 
技术支持:广州市今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