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正情感 |
|
上传:火树银花 |
审核发布:火树银花 |
更新时间:2011-3-3 11:10:39 |
点击次数:734 |
|
校正情感 山东考生 我们常因情感而美丽,却也常因情感而视眼膜防。如古代那个“智子疑邻”的人,又如认为“邹忌美于城北徐公”的邹忌之妻,再如常说“孩子是自己的好”的人。这种因情感亲疏,而造成的认知上的偏差,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无疑是可笑的;若发生在举贤任能的政治生活中,则必定是可悲的了。 因为这种偏差,尤其是主观故意“以情感影响了认知”为理由专门造成的偏差,使官场充斥任人唯亲的风气,造成“有贤不知,有贤不举”的局面,进而使“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制度,变成“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闹剧。并且造成上下国人,日以“联络感情为当务之急”,致使酒店桑拿等奢靡“产业”昌盛不衰,致使送礼之法“从金钱珠宝,到豪宅别墅,从春药美女,到学历文凭,从宝马香车,到学识虚名”,层出不穷。 如何按正情感,改变这种局面呢? 有人建议,加强道德修养、理性修养,用道德的自我约束力校正情感偏差,用理性认知驾驭感性认知。但是,沉睡者易醒,假睡者难叫。毕竟,道德理性像祁黄羊那样“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人少之又少。而且,这种方式既不能保证人人都是理性道德的,更不能保证人人时时都是理性道德的。谁知道坚强的理性卫兵何时突然打吃呢? 有人建议,建立“举荐责任制度”。即谁举荐谁负责,如果被荐者“行污其职”,则举荐者亦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据说这种制度在秦汉之际就已经产生了,历代沿用,到了明代更是将“举荐不洁”的处罚加重到剥皮囊革的程度。但是后人也未见明朝吏治有怎样的清明。究其原因,“举荐责任制度”虽然可以增加荐者的谨慎程度,却也形成一旦举荐,死命相保的朋党风气,形成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产业。 有人建议,取消一人或简单几人说了算的举荐制度,用选举制度代替举荐制度,用众人的理性去校正一人或少数几人的情感认知。这种建议的确有些创意。 我不知道这种方法能否凑孩,但我相信,历史上人类求知的代价都不会白白付出的。我们从摸索中走来,一定能够克服这种人类自身的弱点,否则,人类何以自称“地球生命的灵光”呢! 【点评】 本文语言流畅,说理充分。虽寥寥《语,却已将“情感亲疏造成认知偏差”这一合速现象定位清晰。对于杯决问份,作者来用了列举的方式进行驳立,虽无明显的情感指向任言,却能让读者从字里行间,清晰地领悟到作者的驳立倾向。行文颇有杂文气度,且能反映出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恩伯欢度。尤其可贵的是“劳而不怨”,“识而不贪’的理性文风、充分显示青年思考者的理性光芒。 (山东威武二中冯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