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写作指导之 妙手开篇(1) 拟写:张汝友 2011-03-15
一、导入 浔阳江边的琵琶女,“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用的便是“先声夺人”之法,一开始就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与个性,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作文也是如此,清代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丢弃。”古人作文讲究“凤头”,即要求文章开篇要漂亮,惟如此方能吸引读者的目光。考场作文,篇幅短小,更需重视开头的设计。古人说“凤头豹尾”,就是说开头要写得有姿有彩,像凤凰的头那样,有人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这些都说明了开头的重要。 那么,什么样的开头是好的呢?文无定法,开头无固定的格式,衡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它是不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否为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服务,能否吸引读者读下去。 二、一般开头遵循的原则: 向心性。开头必须与全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紧密相联,为突出中心服务。 简:古人以凤头来形容文章开头,足可见简之重要,在考试中时间又紧,由此,更应见开篇短小之重要。 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文章开头给人以美感,或文采斐然,或意境深远,或情趣盎然,那么,必会打动阅卷教师的心。 奇:人人都有好奇心,如果能把握住此,据此设计,出悬念,出疑问,出矛盾,其效果自不待言。 理:哲理,是一种深度,一种高度。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易达到的,如果你做到了,那效果绝佳。 三、开头常见的毛病: 1.拐弯抹角离题千里。落笔时,总爱兜圈子。有人把它比作大头娃娃。 2.千篇一律格式固定。开头写来写去就是这么几句话。 3.追求花样弄巧成拙。写得很好,表达思想感情不明白,不清楚,不真实。 四、常见的作文开头: 1. 点题式(天门中断楚江开―――首句入题法)开门见山,不拐弯抹角,开头第一句就点文章的题目。初学者最好用这种方法。 ①《翠鸟》的开头:“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 ②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散文选刊 2000 7 P32 寒冷的味道》 ③边缘是一个暧昧的词。《散文 1999 5 P42 边缘》 2. 交代式。开头就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大要素”, 如《视死如归》的开头:“一九三一年深秋(时间),王若飞同志(人物)在包头(地点)不幸被捕(事件)” 3. 描写式。(此时无声胜有声―――造境生韵法)或描写人物外貌,或描写动物外形,或描写建筑外观,或描写周围环境。给人一个鲜明的印象。 ①《燕子》的开头:“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 ②贵生书院青瓦红墙,一抹月光,一泓夜露,一片清香凉爽。《散文 2000 11 P45 戏剧之梦》 目光初涉,便被这清幽的景所迷,被这迷离惝恍的境所醉。读完全篇,我的感情深深浸入其中,也随着作者的戏剧之梦飞翔,入境,切情。 4. 设问式。(日暮乡关何处是―――设问定向法)开头就提出问题,或引起读者注意,或激发读者思考,或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①《海底世界》的开头:“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②《万紫千红的花》开头设问:“花为什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呢?” ③为什么叫大雁塔?《散文选刊 2000 8 P35 大雁塔》 此一问,我不禁一怔,大雁塔,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是啊,这个名字多么熟悉,可是我从来也没想过要弄清它名字的由来。今天,我不禁要看一看,它名字的来历。它的来源,不同于常见的塔以形状功能命名,而是一种理念,一种感悟,一种对人生的执着。为玄奘而建?为取回的经卷而建?似是,似又不是。“雁塔题名”难道只是一个形式? 这种开头形式要注意巧妙运用,避免单一、或追求形式上的好奇。 (其实,这种开头的形式是很丰富的,如: ① 先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② 先截取一个精彩的事件片断。 ③ 先交待一个起线索作用的物件。 ④ 先安排一个引发故事的场景。 ⑤ 先介绍与故事情节紧密相关的人物。) 5. 引用式。开头或引用名言警句,点明中心;或引用人物语言,突出人物性格;或引用诗歌,唤起读者共鸣;或引用俗语谚语,说明事理等等。 ①《桂林山水》的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②《怀疑与学问》开头引用了程颐的话:“学者先要会疑” ③在中世纪的一个教堂里,一位圣者开始了他的演讲:“我之所以成为圣者,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我的就是大家的。”悠悠岁月,弹指一挥。在跨世纪时的一所监狱里,一个小偷开始了他的人生独白:“我之所以会成为小偷,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大家的就是我的。”(《圣者与小偷》) 名言警句式开头运用得自如,往往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突兀、峥嵘、高远。当然,引用时要尽量准确,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6. 抒情式。开头直抒胸臆,以情感人。 如《别了,我爱的中国》的开头:“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爱国深情一下子就出来了。 7. 总起式。(雄鸡一叫天下白―――一句摄魂法)开头总领全文。 如《伟大的友谊》开头:“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共同……” 有时我们自以为了解的人,其实并不真正了解。《散文选刊 2000 8 P16胡适为何被围剿》 在我们的心目中,胡适,是一个不能说与人民为敌,也是一个评价不太好的这么一个人,因为他曾得到鲁迅等人的批判。可是他得到国民党的批判,却知者不多。本文通过对此一反常现象的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胡适,是站在公正的立场,不受党派的左右,批评所有不民主、反科学的行为,作政府的诤友与谏臣。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由此,作者感叹:过去,我们对他误解太深,现在看来,对他真该刮目相看了。确实如此啊! 8. 联想式。(山雨欲来风满楼―――铺陈造势法)文章的开头或从远到近,或由此及彼,从别的事物写起,再联想到要写的事物上来,供以烘托要写的事物。 如《春蚕》,开头从春天联想到养蚕,从养蚕联想到母亲,再回忆母亲养蚕的情景。 提起瑞士,你会想到什么,手表、军刀、巧克力?雪山、绿地、湖光山色?中立、福利?安居乐业、世外桃源?《青年文摘 1998 8 P32 天堂是人造的》这里是在询问吗?是,又不是。其实,这是在多方铺叙瑞士的美,瑞士的天堂之美。加深、强化你对瑞士的美好印象。接下来,作者叙述了在瑞士的见闻,指出瑞士的天堂是靠着完善的制度,靠着每一个公民的自觉意识而建造成的,最后,作者设了这样一问:“天堂是人造的。说起来一点儿也不稀奇,可是世界上为什么只有一个瑞士呢?”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9. 倒叙式。(万绿丛中红一点———强调驻目法)从事情的结果写起,引人入胜,再回过头来叙述事情的原因和经过。 ①《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一九二七年四月十八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有十六年了。” ②总也忘不了小时候的那次经历。《散文 2002 5 P47 走是灯笼》 为什么?什么事情有如此之震撼力?读完此句,一种迫切欲知详情的渴望,使我欲罢不能,你呢?原来是一种感悟,一种人生真谛的解读。孤独风雨路,小小少年行,多少次跤被扔在路上,已不可知,唯一可知的,是他到了家,他的心灵也到了家,得以安顿,他的人生,也因此而欣然。无法忘记那个秋天的黄昏。《2001年高考作文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 一山西考生》 10.一枝红杏出墙来―――突兀叙事法 导演又领来一个男孩。《青年文摘 1998 2 P42 第十个流浪儿》 照常,应是从头开始,叙述事件经过,而这却直入中间,再介绍背景,并略去前九个,根本不提,从第十个开始。读此,我顿生兴趣,直到读完,才领悟到,想让流浪儿哭,是很难,因为,他们已没有哭的习惯。 11.山重水复疑无路―――对比引思法 ①秀是山里的姑娘,却总喜欢望着山外那座城出神。《散文 1999 11 P13 秀儿》 山里姑娘的心中,城里是美好的。而入城之后,听她说来自山里,城里人却羡慕异常,她不禁迷惑,“到底是山美,还是城美?”也许,这,并不仅仅是她的困惑。 ②牛买了,父亲的魂丢了。《高考作文 》 12.道是无情却有情―――欲扬先抑法 母亲是属虎的。特凶,不仅对她的五个儿子凶,而且对我的父亲也凶。我们都挺怕她。《散文 1999 5 P35 今天我已经懂你》 母亲的凶,表现在每天只做一顿饭,不许“我们”睡懒觉,过年因生活的艰辛而向父亲发脾气,“我们”结婚只给200元,而这一切,在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后,发生了变化,母亲再也不凶了,并拿出积蓄的两万元,交给“我”妻子,让她灵活处理。而我们谁也没花这钱,存入银行,到期了,再存,过了许多年,两万元,不知不觉,到了三万。这时,作者才终于明白,母亲的凶,是生活所迫,母亲的凶,是出自对儿女的爱。也终于赢得了儿子们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