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东高考作文:回到原点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认识,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2011广东高考作文点评:引导学生反思过去
2011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认识,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点评]这道作文题目最重要的是弄清“原点”的内涵,“原点”,词典给出的解释是出发的地方,题目中也举了几个例子。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人们习惯往前看,急着追寻名利、生活,很少回望过去,忘了最初出发的地方。本道题旨在引导学生反思过去,属于写人生态度和生活感悟的范畴。考生在审清题意后,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采取倒叙的写作手法,写自己经历的某件事,如果回到原点,你会选择怎么做,结果会不会和现在一样,从而抒发自己对“回到原点”的独特感悟。另外,这道作文题其实跟时空有关,如要有所创新,可以尝试“穿越体”的写作模式。但一定要慎用“穿越体”,因为要写一篇精彩绝伦的“穿越文”对学生来说难度还是很大,不好把握。
名师点评:高考作文回归本质不再是时事政治题
每年高考,语文作文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今年亦不例外。6月7日上午起,微博中就有很多网友发表对各地高考作文的评点。
笔者注意到,今年作文的一大特点是,较少与时事紧密挂钩,不是政治题,也非科技题,而重在考察学生的基本思辨能力、表达能力,这是对作文本质的一种回归。此前有些作文,就因与时事太紧密,学生对某个事件的相关背景不熟而导致无法下笔,作文就不是作文,而成了时事政治考题。
从各地的作文题来看,全国卷II的高考作文《诚信》是个老题目,我在考前曾给一考生随口说了些作文题目,就说到它,估计考生都会记得好多范文,但要写出特色、得高分不易。江苏卷作文《拒绝平庸》、浙江卷《我的时间》、山东卷《这世界需要你》的话题都很熟,但也难写好,一不小心就会得一个“平庸”的分数。江西卷“孟子三乐”,比较抽象,强调思辨,也属于难写的题目。广东《回到原点》,和2009年的高考作文《常识》有得一拼,这是一个比较好的题目,考验考生对“原点”的认识。而上海作文让考生议论 “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不会过去”,题目融合了生活态度、社会责任、历史使命等命题,如果这三者的关系能论述好,作文可以出彩。
总体看来,作文重在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是一个好的趋势。这体现了语文教育的基本功能,即培养公民素养和人文素养。但还需注意两点:
其一,作文强调思辨,这会给阅卷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不能再以主题先行、观念先行来评价一篇作文。观点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论据是否详实,论证是否严密、充分之别,如果某个学生在作文中提出 “另类”的观点,但却说理充分,阅卷者是不能轻易给判一个低的分数的,否则就会扼杀思辨,让学生畏首畏尾,学生只会写出没有个性的平庸文字。
其二,从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出发,作文应尝试出多个题目,供学生选择,而不是所有学生都做一道作文题。比如,法国的大学入学考试作文题,就按文科、理科和经济社会学科划分,不同科类有各自的作文考题,而且为每科考生提供若干个题目以供选择。 2008年法国高考理科作文题,有3个题目供选择,可用4个小时写作,分别是 《艺术是否改变我们的现实意识》、《演示是否是确认现实的唯一手段》、“评论叔本华《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的一段文字”。考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具备的背景知识,选取一个题目来写。这样的出题思路值得我们借鉴。
笔者设想,如果几个省的作文题目,放在一张卷子上,让学生自主选择,这可能更好。或许有人认为,这不利于评分标准统一,但如果阅卷者认真、细致,更关注考生的说理过程与表达能力,是不存在这一问题的。大学自主招生出不同的面试题,都可考察出不同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没有理由不能通过作文评价出学生的能力。
毫无疑问,高考作文具有选拔功能,因此,考出考生的作文水平很重要。但是,任何考试选拔都应兼具育人功能,从这一角度来看,出好作文题目,让学生有充分的表达空间,将是我国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