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留言 | 网站帮助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取回密码>>
首页 | 小学作文 | 初中作文 | 高中作文 | 英文作文 | 各种范文 | 快乐阅读 | 快乐问吧 | 快教书城 | 游学天下
  快乐作文 - 跟我快乐学作文 - 高中作文 - 文章内容
高考作文有效备考(五)

上传:火树银花 审核发布:火树银花 更新时间:2010-12-16 8:48:17 点击次数:975
                                   高考作文有效备考(五)
                                                  语言表达
  【要义点拨】
  首先,语言要通顺。这是对作文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求语言运用规范、准确、连贯、得体,读起来文从字顺,通畅流利。其次,语言要有文采。这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高一层次的语言标准。或是词语生动,或是句式灵活,或是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或是文句有意蕴,这些都是有文采的表现。可以这样理解,考生在运用语言方面,只要有某一点闪光耀彩的地方,都应该加以肯定和鼓励,以使他们在通顺的基础上所展示的各种语言风采能够得到应有的评价。
  【方法点睛】
  一、语言通顺
  1.语言规范。在写作中,要符合语言规范的要求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用词要体会词义的轻重、词语适用范围的大小、词语的感情色彩,不能随自己心意生造词语;二是句子不能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和误用关联词语等毛病;三是除了在记叙性文章中为了描写风土人情的需要可以适当使用方言、俚语外,一般不使用方言俚语。
  2.语言准确。要符合语言准确的要求就要注意有些问题有些看法要表达得十分准确才行。“我认为”“大家都这样看”“一部分或者说是一小部分人的不良行为”“从全局看是好的”“这只是一个人或少部分人的看法”“不是有不少人这样去干吗?”“我愿意这样”等等,是全称还是特称,一定要搞清楚,千万不要以偏概全,以个别人的不良行为加到全体人员身上。有些说法还需要婉转。如:“发牢骚,是人们将内心积压的意见、见解、看法说出来,虽然有时态度或形式有些不太合适,但终究是一些真实的意见,当然里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但是我们干部一定要认真地对待啊!”这段文字,考生掌握的分寸就比较好,“有些不太合适”,“里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两个“有些”马上界定了牢骚的特点,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了“牢骚”的弊端。这正是语言“准确”的集中体现。
  3.语言连贯。要做到语言连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章中的每一段文字,都要统一于一个话题,围绕着一个中心;二是一段话要按照各句与中心的关系以及各句之间的关系合理地组织起来,可以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根据句子的意思和思路的展开依次排列,也可以凭借语法手段(关联词、方位词、数词、代词等)或修辞手段(排比、对偶、层递等)来组合各个句子;三是句子之间要有语言和语气上的联系,如用主语承前省略、利用代词呼应、使用关联词语、适当重复上下文的内容或语言等方法来确保语言呼应;四是增添必要的过渡性语言,避免由于思维的速度大大高于表达的速度而带来的中间环节被省略或淡化了的“跳跃”现象。
  4.语言得体。要达到语言得体的要求一要注意表达对象,“心中要有读者”是写作的重要原则,只要试题中规定了写作对象,语言的运用就要考虑到这一条件。二要注意区分不同的文体:记叙性文体要以情动人,以叙述、描写为主,语言形象生动;议论性文体要以理服人,以阐述、议论为主,语言严密概括;说明性文体要以知授人,以解说、说明为主,语言准确简明;应用性文体要以事告人,以叙述、说明为主,语言平实简洁。
  例文一[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从吵架开始
  观我中华俗文化,吵架堪为一大亮色。当然,并非夷人生来不吵架,本人曾有幸在欧罗巴短暂旅行,眼见多起夷人纠纷,但我中华之吵无论是频率还是方式均有国粹之特色。
  谁都知道,咱中国人凡事爱争个理。当然这理得向着自己,至于死理活理,正理歪理,一边先站着。于是坐出租要吵架,二楼拔了一楼一颗大蒜头也要吵,孩子在幼儿园打了一架,还要吵。吵就吵吧,还得带上两个帮腔的,于是一个电话,好,二姥爷受委屈了,我们晚辈能闲着吗?同去,同去。所以我们常看见一种群吵,一个人惹事,全家老小,三姑六婆一齐上阵,一起闹啊!结果,本来就背理,不分清红皂白一闹,更没话说,怎么办?丢人。
  我曾问过一位帮架的大妈,“您为什么帮您侄子吵架?”大妈很气愤:“我侄子我能不帮吗?他骂我祖宗,我能装没听见吗?”“那您知不知道本来就是您侄子的错,要是外人您还帮吗?”大妈不语。嗬!其实人说吵架一团气,全凭意气,不假。如此不分正误,是全凭意气。难道我们大伙真的就好坏不明吗?不可能。您又不傻,可为什么一时心急,上了贼船?为什么?因为那个吵架一方是你的至亲好友,感情深你对他有一种信任感和亲近感,而这正是一个陷阱,埋藏了是非正误,削弱了你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你想想,如果上文那个不是大妈的侄子,大妈恐怕就要想了,这到底是谁错谁对,自然不会去乱吵。
  光吵架这样吗?不。生活也一样,每一个人在做事时,都容易让主观左右自己,用自己的感情喜好迷了自己的眼睛,昏头昏脑犯了大错。关心时政的人都知道,萨达姆就是典型。当然,人是感情动物,做事意气很正常,遇上熟人乃至亲朋,印象分就上去了。但是,别忘了印象的背后还有基础分、客观分。一个社会,需要感情做它的润滑剂。但社会的存在有它的人间正道,有它的黑白天理。个人的感情在规律的面前,在正误的认识面前,过于主动过于激化,只会与正确背道而驰,只会蒙住你的双眼,因为感情代替不了认识,我们是理性的。
  从吵架开始,让感情不再拦住你正确的认识,给世界多一点公平。
  解析:本文在语言上很有特色。一是简洁生动。如说到吵架的原委,作者这样描述:“谁都知道,咱中国人凡事爱争个理。当然,这理得向着自己,至于死理活理,正理歪理,一边先站着。”如描述“群吵”,作者这样形容:“一个人惹事,全家老小,三姑六婆一齐上阵,一起闹啊!结果,本来就背理,不分青红皂白一闹,更没话说,忘么办?丢人。”这些鲜活的群众口语读来真有一种清新之感。二是诙谐风趣。如点评中国人的吵架,作者用一句“但我中华之吵无论是频率还是方式均有国粹之特色”来加以概括。如说到瞎帮腔时,作者这样说:“难道我们大伙真的就好坏不明吗?不可能,您又不傻。可为什么?一时性急,上了贼船。”说到滥用感情,作者这样说:“遇上熟人乃至亲朋,印象分就上去了,但是,别忘了印象的背后还有基础分、客观分。”这些幽默诙谐之语,妙趣横生,也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例文二[话题:买镜(2004年湖北高考作文题)]
  镜中日本
  湖北考生
  当大唐盛世的瓦当不再锃亮,当歌舞升平的霓裳不再绮丽,昨日繁华渐渐褪去。一叶带着一个名叫徐福的术士和追随而至的童男幻女的扁舟向一个小小的渔岛驶去,一个名叫日本的民族在中国的臂弯里成长。可这小小的渔岛却见证了泱泱中华的悲欢荣辱。
  前天,当驶向西域的驼铃叮当作响,笨重的骆驼身上滋滋地冒着热气,碧眼的狐狸四下张望。闭关锁国的清政府不过是一个戴着罂粟花冠的瞎眼老人。可是,另一个腐朽的帝国却在明治维新之后睁大眼睛,张开臂膀,接受挑战,重唤生机。于是,古老的中华惊醒了,在维新变法,洋务运动中寻找重新崛起的机会。开始在这面镜子的照应下迈出自己的脚步,只是,这一觉睡得太久,这一步迈得太迟。
  昨天,贴着膏药旗的军舰驶进了我们的海港,大力丸的广告贴在了整个中华的伤疤上,六朝古都被鲜血浸染。我们奋起反抗,高唱着“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保卫自己的家乡。当我们憎恨他们的时候,即发现这群禽兽却有钢铁一样的意志,难以想象的团结和纪律。于是,一团散沙的我们震惊了,也连起手臂,筑成统一战线,组成血肉的长城顽强对抗。终于,在这面镜了的反衬下,我们找到自己而最终取得胜利。
  今天,国门敞开了,华夏民族昂首于世界之林。可是,我们却发现常常以一步之差落后于人。陶瓷是中华之瑰宝,却无法走向世界;日本人却在茶杯上做了一个小小的改进让它更适合高鼻子的白种人,就把他的茶杯远销各地。动画,不是日本首创,却成为其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二大热点。中国少年的钞票源源不断输出,又让中国震惊。日本人并不比我们聪明,但他们的精明和细致却往往在最后成为胜利的筹码。我们面对这样的镜子,却不免让人感慨太多。
  中国,不是一个名词。日本,却是一个惊叹号。让泱泱中国从这样一面镜子上重新审视自己,可以看到自己的许多不足。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天,我们以日本为镜,也许有人不齿,也许有人怨恨。但是在竞争如此惨烈的今天,我们应当为有这样一面镜子而庆幸。昨天,我们已经为这面镜子付出高昂的代价;今天,我们应该提早预防。
  想起爷爷的一句老话:狼来了,你可曾准备好猎枪?让我们擦亮镜子,迎接明天。
  解剖:本文写得大气而又有才气,当褒则褒,当贬则贬;当赞则赞,当骂则骂;充分展示了—个当代高中生的胸怀开阔,站得高,看得远,看得深切,具有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深谋远虑。
  语言形象顺畅,意蕴深切悠长,无论是传说引用评史论实均信口道来,让人读得上口,信服在心。结尾借用爷爷的老话点出当前改革开放下的形势,耐人寻味地引导我们要摆正心态,正确对待外来的“狼”,从而巧妙归结全文。不足之处:一是题目不很准确。从文看当是我国以日本为镜。二是开头的徐福东渡发生在秦朝而非唐代。
  二、词语生动
  词语生动是指在恰当的基础上增强词语的表现力,就是要求我们选用恰当精妙的、新鲜传神的、具有形象性的、极具表现力的词语,使所描述的对象给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觉,以增强感染力;把所阐发的事理表达得清楚明白,深刻透彻,以增强说服力。
  1.精心锤炼动词。动词是文章活的灵魂,动词运用得妙,就能增强文章的精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使文章富有文采,令人耳目一新;动词运用得有灵气,还能增强文章的气韵,使文章活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描写地坛:“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强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由坦荡。”“剥蚀”“淡褪”“坍圮”本来都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而作者在此却突破常规,使它们都带上了宾语,精确而又形象地描述了作者当年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时的失魂落魄的精神状态。
  2.精心锤炼叠音词。运用叠音词,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同时使词语描述更形象,表情更细腻浓烈,增强语言的意境美。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写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如果说,仅仅把月光比作流水不算稀奇,那么一个“泻”字配上“静静地”这一叠音词,就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无声响,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思。
  3.精心锤炼色彩词。色彩词能增强语言的意境美、绘画美。如朱自清的《春》描绘春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作者抓住色彩的连锁关系,写景物色彩层次清晰、意趣盎然,洋溢着春之生命舞动的美感,烘托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之世界,如诗如画,意境优美。
  4.精心锤炼成语及其他四字短语。成语及其他四字短语能形成一种整体和谐美。成语的主要特点是形式简洁,意义蕴丰,可以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成语的连用有时还可以有增强情势的效果。
  5.精心锤炼词的活用。①巧借词语。一个词,由于词义不同,色彩不同,就有了约定俗成的种种规矩。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临时打破这些俗规,改变词的适用对象、场合、范围,改变词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这样就可以使语言富有风趣,充满生气,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②活用词性。活用词性,就是临时把某一类词转化为别的一类词使用。其中最常用的情形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等。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表情达意的需要,恰当地活用词性,同样是增强语言生动性的有效方法。
  例文一[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万紫千红总是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是啊,只因身在山中,才高八斗的苏轼亦不识庐山之真面目;庐山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身处这个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呢?无怪乎我们各人对世上事物的感觉都不同了。
  学者出一题目,众人各抒己见,见仁见智,高下难分……
  面对“开发西部”,各方献计献策,规划蓝图,各显神通……
  谈论辛弃疾诗词,或道用典精辟,或曰哲理深刻……
  评价加入“世贸”,或道机遇难得,或曰挑战严峻……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年年岁岁;关山冷月,敦煌清梦,岁岁年年。古往今来,千百年间,关于世间万物的争执辩论从未间断:或曰此长,或曰彼短,难以定夺。其实,在这些争论中,本来就难以断定孰是孰非。因为,在我们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中,答案原本就不是惟一的呀。恰如朱熹所道:“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正如许许多多的问题一样,我们今后如何投身于祖国建设的答案也不是惟一的。天南海北,山东关西,何处不是我们祖国的土地?大漠戈壁,塞外江南,何处不是我们祖国的疆土?在时代的号角声中,让我们的热血沸腾,奔向各个岗位,投身于伟大祖国的建设中吧!
  我们奔向浩瀚的大海,艰苦奋斗。在“古来青史谁不见,今日功名胜古人”的豪言中,石油为我们而喷涌……
  我们奔向神秘的沙漠,奋勇开发。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语中,绿洲为我们而出现……
  我们奔向荒凉的戈壁,努力工作。在“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的誓言中,长城为我们而颔首……
  我们奔向巍峨的天山,潜心探索。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的憧憬中,雪莲为我们摇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面对前贤志士的风流往事,面对大千世界的五彩缤纷,我们定将“长江后浪推前浪”,在各个岗位上创下伟绩。
  答案不是惟一的,道路不止一条,我们将恪守“万紫千红总是春”来从容面对五彩的世界,走上不同的道路投身于祖国建设!
  呵,万紫千红总是春!
  解析:本文以“万紫千红总是春”为题,文中两次点破,又以此为线,贯串全文,表达出作者的两层观点:人们对大千世界的认识“五彩缤纷”;作为青年学子的“我们”,为祖国作贡献的人生构式也是多姿多彩。结构严谨,一气呵成。作者用词精炼,善用整饬句式和排比段落,无雕琢锯凿之嫌,有大河奔涌之势,音韵铿锵,节奏和谐,颇有音乐美,体现了作者良好的语言艺术功底。
  例文二[话题:人文素养与发展(2004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单翼难飞翔
  浙江考生
  自然界的飞鸟,没有那一只不是双翼共同发育,同样发达的。只有两个翅膀一样强健,羽毛丰满,才能够在蓝天之上矫健地飞翔。反之,如果两翼之中,任何一只残缺、萎缩,或者无力,另一只如何发达强健,如何羽毛丰满,又如何天高云淡,浩宇辽远,它也一样难于飞翔。
  生活中,物质与精神,人文素养与经济建设,一样是我们前进与发展的双翼,两个翅膀,如果顾此失彼,不能协调发展,我们同样会举步维艰,更不用说飞翔了。
  由于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物质匮乏的年代太多了,所以,人们似乎对物质更为重视,“仓廪实而知礼节”“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物质主义,物质决定精神的思维方式,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就是这物质主义,物质决定精神的思维方式导致我们在现实生活里物质先行的行为习惯,于是,一味地强调经济发展,物质建设,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野蛮开采,“在我之后,哪怕洪水滔天”的污染生产,掺杂使假、尔虞我诈的商业运作等等,虚假的物质繁荣、经济发展的背后,掩盖着重重的人文道德危机,持续性发展之于现实,之于民众,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泡影。
  这些,正在为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慢慢酿造着一杯难以下咽的苦酒,而我们,在一个人文科学素养极度匮乏的时代,不得不吞咽下这难以下咽的苦酒,经受着人文素养与物质发展失衡而带来的折磨。
  2003年的春天,毒菌飞播,非典肆虐,整个中国,成为了一个可怕的春天,一个人人戴口罩的白色春天。
  据科学家分析,这一恶果,其根源就在于自然环境的恶化,现代科学技术的滥用。人类的无知与自大,偏失与固执,让人类自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自然环境如此,人类的生存环境如此。
  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一样如此,一样在经受着人文科学素养缺乏的折磨。
  2003年年底的一天,重庆市开县境内,一口石油天然气开采并发生井喷,死亡达数百人,这本已是非常沉重,非常悲哀的事件。
  但是,还有比事件本身让人更沉重,更悲哀的事情。
  事故平息后,有关部门开始向附近的受灾农户理赔,那些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幸存者一下子获得了几近天文数字的赔付,获得了一座座“金山银山”。
  但是,这一座座“金山银山”却压垮了人的精神,击毁了人的道德防线,山村生活的平静从此被打破,原有的人际秩序、道德构架面临重建,多少人大悲大喜,多少人啼笑皆非,多少人彻夜不眠……风骚妖艳的少女、少妇争着要嫁风烛残年的老翁,叔舅姑姨、大哥大嫂抢着要抚养父母双亡的遗孤……人们吵闹、哭叫,但目的非常明确,都是奔着巨额的赔付,奔着“金山银山”而来。这一切,无疑雪上加霜,让那些失去亲人,本已失去家园,本已悲痛欲绝的人,更感受人世、人生的冷漠、残酷,无耻与露骨。
  够了,不说了。
  这样的情境,这样的情况,社会可以快速发展,经济可以腾飞吗?
  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的腾飞,必须依赖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在过去的年代里,我们缺乏人文素养,如猛兽与强盗一样地活着,但这一切亦不为过,英国人不是说过,“一夜间可以出个暴发户,三代人也不一定培养出一位绅士。”
  不过,时不我待,重视人文科学素养的提高,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建设好我们的精神家园,已经成为刻不容缓。
  非洲有句谚语,“有时,好的心情比好的味道更重要”,应该对我们有所启发。不少时候,精神不好,即便物质条件再好,我们一样备受折磨,如坐针毡。重视人文科学素养的提高,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因为,那是我们自由翱翔,快速飞进的双翼之一。
  精神与物质,缺一不可!
  解剖:“单翼难飞翔”是一个比喻性题目,文章将人类的家园分为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两翼,单翼难飞翔的意思就是既要重视物质家园建设,又要重视精神家园建设。文中运用大量的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重视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性。语言生动流畅,修辞手法运用得当,是一篇文采飞扬的好文章。
  三、句式灵活
  句子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按结构分,有单句和复句;按功能分,有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等等,此外,还有主动句、被动句、把字句、是字句、肯定句、否定句、常式句、变式句等等。所谓“句式灵活”,就是指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灵活地运用多种句式。一篇文章,一段话,选择句式,要根据表达的目的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灵活变换,综合使用,这样,能使语段更为和谐流畅,从而达到文采飞扬。
  1.灵活运用长句与短句。长句字数比较多,结构比较复杂,节奏舒缓,表意严密、细致、精确。短句结构简明,节奏紧凑,表意简洁、明快、有力。因此,我们在缀句成篇时,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根据整篇的语言格调,慎重选择。或用长句,或用短句,或长短结合,如果调配得好,语言就能因此增色。如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开头就用这样一个长句:“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这句话初看上去有些啰嗦,把它重新组织一下,用简称改成几个短句读起来不是更顺畅一些吗?其实不然,如果改用简洁的短句来叙述,那就表达不出鲁迅先生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中那种沉郁、悲痛、激愤的感情和气势了。这是一篇祭文,烈士牺牲,刻骨铭心。日期、校名、遇害处所都一一用全称标示,以示痛切之感,隆重之情;之所以用紧凑、缜密的长句,既是以庄严示悲哀,同时也有申斥敌人,气如长虹的奔放之势。这显然是鲁迅先生经过精心选择的句式,如何能改!
  在一般情况下,记叙性文章多用短句,修饰成分较少,追求简洁明快的风格;议论性文章多用长句,有较多的修饰、限制成分,常常靠虚词来连接,追求严密周到的风格。
  2.灵活运用常式句与变式句。变式句是相对于常式句的句子形式,常式句就是按照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前因后果,先轻后重等正常语序组成的句子;变式句则是为突出表达某方面的内容,临时改变某些成分的位置的句子。变式句能取得常式句所无法达到的表达效果。变式句一般有下面几种:句子成分的倒装,正句和偏句倒装(如“虽然……但是”的倒装,“尽管……也”的倒装等)。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恰当的句式,可以更好的表达情意。如孙犁的《荷花淀》写水生嫂的问话:“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写水生嫂的问话,不用常式句,而用主谓倒装的变式句,就更能突出她对丈夫的关切,情感表现力大大增强。
  当然,如非特殊需要,尽量少用变式句。为了使句子生动,变式句偶尔用一用还可以,不能多用,毕竟我们说话和听话还是以常式句为主。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说法,变式句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确实能产生语言新鲜生动的效果,用不好,就会伤了自己。
  3.灵活运用整句与散句。运用整句即运用排比、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采用骈句、整句的形式,来议论点题、抒发感情、总领全文,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整句适用于抒情和议论为主的文章。如2001年高考作文《家》的开头:“远去的飞鸟,永恒的牵挂是故林;漂泊的船儿,始终的惦记是港湾;奔波的旅人,无论是匆匆夜归还是离家远去,心中千丝万缕、时时惦念的地方,还是家。”用三个结构相近的句子组成排比句,用“飞鸟”、“船儿”、“旅人”类比来点题,形象生动而极富吸引力。有时文章老是用整句,也会显得呆板而毫无生气,这时就得运用整散结合句,形成一种整齐错落有致之美。如2002年高考作文《你要问我选择什么》:“……你要问我选择什么?我愿做一粒运往非洲贫困地区的粮食,为饥饿的人们奉献我的微薄之力。我愿化作一只和平的鸽子,去扑灭那战争的烟火,去抚慰那已经遭受创伤的南联盟人民,使人们知道,和平总是会来的……”这段文字以整句为主,间以散句,开阖自如,这种表达效果显然要比单一的整句或散句好得多。
  例文一[话题:心灵的选择(200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选  择
  ——生命无悔
  当滔滔洪水席卷了村庄,冲破了堤坝,夹带着泥沙四处肆虐,一张答卷飘然浮在水中央。有人削尖了脑袋往高处挤,往不堪重负的救生艇上跳,全然不顾身后老人的呼喊孩子的哭号,懦夫的软弱充斥着他的答卷;高建成,把自己的救生衣强套在战士的身上,含着一种平静的微笑消失在茫茫水天之间,生命的真诚辉煌了他的答案。
  生与死,只在一念之间,卑微与崇高的区别,也往往只在一念之间。滔滔洪水冲过,冲出了一条泾谓分明的分水岭:一边是被连动物都有的求生欲望驱使的前者,一边是拥有不朽的生命,在水中完成了人生的涅槃的后者。孰轻孰重,在作出选择的最初一刻已晓然。
  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前者,因为生命确实很宝贵;但我们完全有理由颂扬后者,因为生命也有等级——虽然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人类本身并无尊卑之分。
  也许,这样的生死抉择太残酷,但对于一些日常小事,又何尝没有不同的选择呢?许多人最推崇的品格是助人为乐,而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却选择默默走开;许多人希望舍己为人者处处可见,却大干损人利己之事;许多人呼唤见义勇为者,而当面对暴力时,自己却永远躲在人群后面……人生的剧场幕起幕落,时刻都在上演着各种戏剧;人生的舞台上永远都有小丑和英雄,变幻不定的只是背景。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活着,就不能玷污生命的尊严,辱没自己的名字。而对人生各种情景,我们要懂得选择,学会选择。就如AB剧一样,在人生的剧场里,我们所饰演的角色要能够留给观众印象,我们要以满腔的真诚投入生命的演出!这样,在走到幕落之时,我们才能无愧于心!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我们无法选择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选择增加生命的厚度,拓展生命的深度,让有限的生命在无限的选择中历炼,升华,让我们的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闪光!
  勇敢地作出选择,适时地决定放弃,让青春绽放光彩,对心灵笑说无悔!
  解析:本文写作上成功的地方之一便是在议事明理的过程中选用灵活多样的句式。第一,长句与短句结合。如第二段中,“滔滔洪水冲过,冲出了一条泾谓分明的分水岭:一边是被连动物都有的求生欲望驱使的前者,一边是拥有不朽的生命,在水中完成人生涅槃的后者。”这个句子长达61个字,鲜明地写出了两种不同的“选择”,显得很有气势,很有力量。第五段开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一句仅仅8个字,就写出了要正确选择,“让我们的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闪光”的寓意。第二,整句与散句结合。特别是整句的使用,使文章很耐看。如第四段中“许多人……”这一排比句,高度概括了“许多人”的不同选择,说明“人生的舞台上永远都有小丑和英雄”,从而阐述了正确选择的重要性。又如第五段中“懂得选择,学会选择”一句,便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第三,单句与复句结合。文中多处运用了复句,使语言很严谨,如第四段便是由一个并列复句组成,这个并列复句的两个分句又各是一个因果复句,读起来很有哲理。
  例文二[话题:水的灵动,山的沉稳(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山明水秀
  一考生
  山是高大的,看着高大的山、高大的树,你会知道天空有多高;听着树叶宏亮的声音、鸟儿清脆的声音,你会知道云朵有多高;感受着树缝中的阳光,你会知道太阳有多高——全都在山顶,在树梢。因为高大,所以山明。
  水是柔美的。那小镇中几曲几折的溪流,缓缓地欣赏着同样柔美的地方;那春雨一丝丝,柔柔地染湿脸庞;露珠一颗颗,依偎在草尖,久久不愿落下——是水的柔,水的美。因为柔美,所以水秀。
  水是活泼的。那小河中的激流,那大江中的旋涡,是多么性急的孩子呀;显微镜下的分子们,又是多么淘气的互相追逐打闹的小宝贝。那哗哗的声音,是乐队的演奏还是嬉笑的响动?可是精灵藏在其中?水秀,因为精灵,因为活泼。
  山是稳重的,那长满了青苔的石头,那挺拔高大的树木,甚至就是这山,多少年来也没走过半步;显微镜前也不能见到你的身影。稳重的你可是在思考该怎么做才好?山明,因为思考,因为稳重。
  山是孤寂的。所以他时不时更换炫目的服装;那朝夕变化、季节更替,也只是为了吸引爱美的你去与他做伴。有孤寂,所以山明。
  水是悲伤的,因为想家而悲伤。这远游的旅人,一刻儿也不停下匆匆的脚步,不换去风尘仆仆的蓝衣。因为这一停下,可就想要飞奔回故乡。有悲伤,所以水秀。
  当孤寂的山融入活泼的水,就创造出了河底那些圆圆的小精灵。他们为了留住活泼的水,将所有艳丽的服装都展示了出来,反倒成了小丑一般,什么颜色都有了,却一件也没穿全。他们被叫做“雨花石”。有水(雨)有山(花),所以水秀山明。
  当悲伤的水流入稳重的山,水这可怜儿的悲伤也勾起了山的悲伤,于是他们的心一齐碎了;水把头埋入地下,山却把心的碎片一块块收好。于是就有了迷乱复杂的溶洞,就有了千姿百态的石笋,就有了洞口突突的泉水。有山有水,所以山明水秀。
  当高大的山与柔美的水交织在一起,高大的山庇护起柔美的水,所以有了清潭,有了池塘;柔美的水滋润着高大的山,所以有了花草,有了绿树;所以山水之间有了伊甸,有了桃园。有伊甸,有桃园,所以山明水秀。
  有山,山明;有水,水秀;有山有水,所以山明水秀,所以水秀山明。
  解析:这篇文章标题即紧扣话题要求,简明地提示出文章的主旨。文章一开始,作者紧承题目,分别阐释山明水秀。山是高大的,因为高大,所以山明。水是柔美的,因为柔美,所以水秀。继而从多个不同的方面展开论述;水秀,因为精灵,因为活泼;山明,因为思考,因为稳重;有孤寂,所以山明;有悲伤,所以水秀;有山有水,所以山明水秀。至此,作者便水到渠成地重申自己的观点:有山,山明;有水,水秀;有山有水,所以山明水秀,所以水秀山明。这篇文章的语言也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句式长短结合,整散结合,达到一种错落有致的审美效果。
  四、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就是修饰词句的意思。对于语言表达来说,语法是解决通不通的问题,逻辑是解决对不对的问题,修辞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广义的修辞包括炼词、炼句等许多问题;狭义的修辞是指运用修辞格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修辞手段使表达富有文采。运用多种修辞手段,使语言骈散结合,形象鲜明,气韵流畅。音调铿锵有力,这就是有文采;有文采往往可以使文章产生一种思辨的魅力。给读者以艺术的享受,或者使文章具有内在的气势,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例如1996年高考作文片断:“面对着无言的伤口,我们不仅想到风波亭上的岳武穆,德胜门边的袁督师,菜市口前的六君子,我们还会想到邓拓、吴晗、老舍、彭大将军,想到我们民族首屈一指的人物的历史悲剧!面对这无血的创面,我们不仅想到王安石变法废弃的奏折,莫高窟内断头的佛像,民族工业残破的厂房,我们还会想到被推倒的古长城,被污染的清江水,被喝掉的教育款……想到我们民族的坎坷历程!一只残手,简直就是我们民族一切苦难和艰辛的耻辱碑刻!”这段文字作者选用了十几个事例,在运用语言表述这些事例时,于遣词造句上狠下了一番功夫。首先作者将这些事例分成两大组,用近似于对偶的形式,并列推出,给人以凝重悲怆之感;每一大组中又分别以五六个句子构成的排比组成,一气呵成,气势逼人;最后一句以借喻作结,鲜明冷峻,振聋发聩。正因为语言有文采,所以所叙事例尽管比较平常,却仍能表现出勃勃生机,使赖以证明的观点得到有力的张扬。
  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一段文字:“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这一节文字描写可谓生动形象之极。字句之间平仄调配得体,声调变化有致,选词回环使用,从而收到了抑扬顿挫、委婉动听的艺术效果。研究这段文字神韵兼具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凡是能够形象地、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情绪,给人以美感的语言就是有文采的语言。
  2.力求铺排取势。表达能力强的考生在写作中,最好侧重排比,兼容对偶、比喻、拟人、引用等其他修辞,从而获得充沛畅达的气势。排比可以各式各样,有短语的排比,也有单句、复句的排比,还有段落的排比,交错使用能各得其宜,各尽其妙。“铺排”要讲究对事物、事理的“立体透视”,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地认知和剖析,避免单调重复。
  3.注意修辞新颖。作文中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能使文章语言形象鲜明,气势贯通,音韵和谐,显得文采飞扬。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荷花:“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本句连用了通感等修辞手法,新颖灵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描绘了荷花的情态,读之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4.注重情理美感。修辞,要合乎事物的情理、民族的习惯,要有审美情趣。汉族说“姑娘像花”,藏族说“姑娘像初升的太阳”,蒙古族说“姑娘像小羊羔”,都蕴含着各民族的愿望,都富有美感。如果我们说“美丽的姑娘像狗尾巴草”,那是不是有恶心的感觉?
  判定是否“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主要有两方面依据:①从量上看,整篇作文是否多次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②从质上看,这些修辞手法是否恰当、精彩,是否有助于表情达意。如果全文仅使用一次精彩修辞,那算不上“善于使用”,因为每人都有灵感突现的时候;同样,如果各种修辞手法贯穿始终,但大多庸俗、无聊、蹩脚,那更不属于“善于使用”。只有作文达到了一定的“量”和高品位的“质”,才当之无愧于“善于使用修辞手法”。
  例文一[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冬日小语
  如果说春天是一种全新的开始,那么冬季何尝不是一种孕育?
  时序更迭,四季循环。生命多像四季一样,需要从一种状态飞跃到另一种状态。四季自多情温柔的春天开始,然后由妩媚的夏进入成熟的秋,最后是金色的秋度向冰冷的冬。对于冬,人们是厌恶的。他们说冬的荒凉、冬的寂寞、冬的寒冷、冬的无情。
  我问:在你的眼中,冬是什么?
  别忘了在寒冷的季节去田野走一走,此时田野呈现他的胸膛,金黄沉甸的麦稻不再在清风中舞动,四下更没有了虫鸣蛙叫,此时的田野倒像进入了一种禅境。而农夫们正在堆肥,将一车车的希望注入这贫瘠的土地,在土地中酝酿来年的新梦。而凛冽的北风仍这样呼呼地吹着。可是朋友,你可感受到在这冰冷季节后的那团炽热的火焰了吗?
  我问:在你的眼里,冬代表着什么?
  在冬季,有些动物将去冬眠,但冬眠不是死亡,而是以一种静默的姿态在蕴藏能量,好在春暖花开的时候重新奋斗。在冬季,花木脱去一身绚丽与繁华,留着枯败的枝叶。但枯败不是腐朽,它们只是在孕育,孕育燕子回时那一声破土而出的兴奋。你在这样的季节,在孕育着什么,沉思着什么?难道仅仅是荒凉,是寂寞,是寒冷,是无情?
  我问:在你的眼里,冬象征着什么?
  现代人时常空虚,他们不是忘了去工作,而是忘了工作后去沉思。生命本来是需要不停地飞跃与完善,因此,生命一样需要沉思。而冬季不正是一个沉思的季节吗?
  智慧的诗人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问:在你的眼里,冬意味着什么?
  是啊,我们是青春的一群。我们有狂热的追求,有高尚的理想,有不怕失败的信念。可还缺什么?我说:我们还缺少在冬日之中的这份沉思。
  我不知道在你的眼里冬是否还是荒凉的,或是无情的。但我深深地明白,冬是什么,代表什么,象征什么,意味什么。
  我说:有雪花纷飞的日子,是沉思生命的日子,是孕育希望的日子。
  解析:读了这篇《冬日小语》,我们总觉得文章不仅语言流畅,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排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句子骈散错落,富有节奏感,而且好像是文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哲理,修辞手法上也不限于考纲上提到的那几种,因此,读来让人觉得余香满口,兴味盎然。
  例文二[话题: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200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山水的挫折
  云南考生
  山之仁,在于涵纳了苍天古木,也收容了遍野小草;孕育了豺狼的凶吼,也滋护了弱小的悲啸;或者环抱双手,让流水变成湖泊,或者裂开身躯,让瀑布倒挂前川,山谦卑地静立着,缄默地忍受着时间的风沙辗转的痛苦和人类的姿意妄为给他的挫折。
  水的流动,却更像是智慧的追求,个性并且张扬,流动便是它惟一的宿命。它并不会思索着怎样直面拦路的顽石,而是轻柔的绕开,只让几缕青苔去教会顽石流水的意义。它也从不化解,任由飘零的树叶,人类的污秽随着水流逝,却从不允许它们在水面上发芽,只叫无尽的孤独告诉他们水流的意义。在水的心中,无彼无此,遇曲遇直,一颗痛苦的小石子,就会换来水的澎湃。
  山和水并行着,让灵魂在岁月的风沙中磨练、轮回、遭遇。“你为何要一直流动呢?”山问,“难道万顷良田不值得你孕育?难道万千挫折不值得你面对?难道万种痛苦不值得你化解?”水没有回答,只是依然把痛苦放大,卷起千层浪,淹没村庄,狰狞得张扬。
  “我何尝不想面对挫折,我何尝不想化解痛苦!”水说,“只是我必须汇入海洋,必须放大这痛苦,在无尽的流动消逝中教会人们,用幻灭的海洋告诫人们,必须谦卑地做人。”
  山没有回答,只是打开了怀抱,让人们躲进怀中,让水在山脚下盘旋,让果实在树上生长,让人们得以生存。
  “有多少幻灭的海洋,便有多少山的希望。”山说,“我要面对挫折化解痛苦,给人们家园,忍受一切的风霜。”山静立着,水流动着。
  水,却史无前例地凌乱,两岸的风景,只是浪花翻起时的告别,水里的鱼儿,只是转身的一个再见。在水里,一切都走向终结,一切痛苦,都显得巨大。
  山和水对视着。
  “其实,你我并不是对立着的。”山说,“我们都在等待。等待有一个人,能理解挫折,能放大痛苦。等待一个人,在山的顶峰默读水的流动,在水的旁边诵颂山的倒影!”
  山开始流动,水开始静默。
  水开始坚强,去面对挫折。
  山开始柔弱,去放大痛苦。
  解剖:文章使用了拟人、象征和隐喻等手法,赋予山和水理性的思维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山的博大、包容和坚韧,水的自由、任性和张扬在文中都得到充分展现。山用宽容化解痛苦,让万物在希望中自由生长:水用放纵放大痛苦,让人们在幻灭中去寻觅做人的真谛,它们不同的理解和态度,启示读者多角度地认识和思考,不管是化解痛苦还是放大痛苦,目的都只有一个:丰富自己的人生,坚定地勇往直前!全文语言蕴藉深厚,文采飞扬,经得起细细品读。
  五、文句有意蕴
  “文句有意蕴”主要是指在叙事、抒情一类的文章中,语言不直白,不浅露,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让读者有咀嚼、回味的余地。文句富有意蕴,启迪人思考,给人以教益。
  1.形象表达。运用象征、比喻、拟人、双关、婉曲等等手法,形象化地抒发情感、发表见解。比如,不说“我很悲伤”,而说“我心灵的天空一直下着雨”;不说“女人和男人应有平等的社会地位”,而说“女人应是一株木棉,和橡树并立在一起”;不说“没有钱”,而说“囊中羞涩”,说“与孔方兄无缘”,说“‘老人头’不多”……都颇有意蕴。
  类比也是一种形象化方法,它通过此类与彼类的对比说明抽象的道理。如:“国画中有‘计白当黑’之法,其空白处,或天空,或烟霭,或流水,或远方,使得画面境界空灵,意趣无穷。……作为文学大师,鲁迅先生也喜爱‘空白’这一独特的艺术语言。”
  2.注重引用。恰当地引用一些精辟的名言警句,能收到言简意丰、增添文采的效果。如:“面对玫瑰的艳丽,‘离离原上草’的我不会叹息;面对高山的峻拔,‘低矮黄沙土丘堆’的我不会自卑;面对别人的荣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我不会忧伤……”
  但是,禁止以引用代替自己的议论。“引用”仅仅是表达个人观念的手段,不是目的。但是有考生以“引”代“议”,一“引”便万事大吉,造成了缺乏个性、潦草肤浅的弊病。
  3.移花接木。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以及寓言故事、成语典故、历史传说等,这些材料表现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概括和总结,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或哲理,具有永久的魅力。在写作时,恰当地借用,或者作为论据来形象说理,或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此予以加工、演绎、包装,即进行再创作……都能增强作文的意蕴。2002年高考有考生虚构了昭君在出塞前心灵抉择的故事,添加了幼蛾赴火等情节,极富意蕴。
  4.留有余地。质朴的语言让读者易于理解,平易近人,但质朴不等于简单,不等于浅陋。如果能在质朴的语言中感受到作者深刻的思想,让读者深入思考,这样质朴就和深邃结合在一起了。含蓄的语言能使读者体会朦胧美,使文句之中有言外之意。这种暗示的方法也会取得好的效果。别忘了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作品的真正魅力在于是否留下了读者再创作的空间。当作者的创作结束时,正是读者再创作的开始,这样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如果不能通过你的创作引发读者联想和想像,或是进行再创作的话,那么,这样的作品不是成功的。
  总之,优秀的文章不管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不管是明白如话还是委婉含蓄,总有一些文句言简意赅,辞约旨丰。或蕴含生活哲理,人生真谛,给人以理智的启发,使人深刻地思索;或饱含深厚的情感,独特的体验,使人感悟到人生的况味,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这样的文章,篇中有余意,句中有余味,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这类文章是最受阅卷者青睐的。
  例文一[话题:心灵的选择(200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轻重之间
  读过一些书,长久地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我终于发现人生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我也因此而洞悉了我自己,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很轻浮和随便的人,因此在我的心中,我为自己暗暗选择了沉重。
  与上几辈命运坎坷的知识者相比,我们当代青年确实算得上幸运,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据说是延续着永世长存的欢乐的年代。但是,这些却无法解释我心中不时袭来的焦灼,那是些黑暗的影子吗?读着胡风的受难史,我常常感到心悸。胡风鲠直,鲁迅的一句不相干的话多么像一条谶语。骨头像根鱼刺似的,其实根本不能跟强权一碰。
  足球所带来的举世狂欢刚刚结束,面对着他们的笑语的和谐谈,我只好强迫自己走开。巴德门松曾经说过:你只有一个问题,选择轻松或是沉重。我独自徘徊的结局,那是我自己选择的命运。
  我常常在想,生活并没有强加给我们这代人多少的磨难,我们何必自己折磨自己,使自己的心灵受苦呢。佛法说:人生是苦难。整个佛法说来说去都是在教给人们超脱的艺术。我想,我们这代人有关苦难的记忆都是书本加给我们的,我们内心的痛苦与颤栗皆来自上一代人的遗传。
  于是,我检点自己曾经阅读过的书籍。我发现那些所谓的给人快乐和轻松的文字都如一世浮云般随风而逝,惟有那些受难者的形象常留在我的心中:史迁笔下那个“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投水而死,魂归楚地的精神居士——空桑三山的屈原;鲁迅笔下那个永远也无法息下,不断走向黑暗坟墓的过客;张承志笔下那些为着自己的信仰,随时孕育着牺牲的渴念的战士。他们都一世受苦,但我却通过他们观照出了生的沉重和意义。于是我明白,在空中作毫无背负的舞蹈,虽行动自由而毫无意义。
  有好一段时间,我独自在自己家门口那个公园外一条偏僻的小路上徘徊,看着公园里那些或是兴奋或是疲倦的游客,却并不因此而有神往之意,我只能独自完成我所选择的如浩渺孤星般的一世逆行。
  解析:这篇文章通过写“我为自己暗暗选择了沉重”,反映了作者深沉的思考。“沉重”是一种责任感,是一种勇敢者的胸襟,是一种对待人生之路之难而进行的选择。全文内容意蕴深厚,让人回味不已。第一,多用警句。如第五段中“于是我明白,在空中做毫无背负的舞蹈,虽行动自由而毫无意义”,诠释了自己对“沉重”的理解。第二,多用凝练的句子。如“我只能独自完成我所选择的如浩渺孤星般的一世逆行”,语言非常凝练,表明了自己坚信于自己的选择而毫不动摇的信念。第三,用语形象。如“那些所谓的给人快乐和轻松的文字都如一世浮云般随风而逝”,形象地说明惟有“沉重”的文字才能流芳千古。第四,换一种说法。如“长久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实际上说的就是把别人的书看来看去这层意思,换了一种说法,读起来饶有趣味。
  例文二[话题:一个人物或人物形象(2004年福建高考作文题)]
  人生当如铁
  福建考生
  天,阴阴欲雨。
  我坐在桌前,一边看书,一边思索,这是一种习惯。
  看的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本我很喜欢的书。没有别的原因,只为书中蕴涵着的“硬汉形象”而深深吸引,这是一种很纯真也很质朴的感情。无形之中,却投射出一往无前的勇气与毅力,如同诠释着存在永恒的信念:人生当如铁。
  书中的主人公桑提亚哥连续出海八十四天了,一条鱼也没捕到。然而,他不沮丧,不伤心,也从不轻言放弃。因为他有自信,有不屈的斗志,在他看来,世界上是绝没有做不到的事情的。然而,往往事与愿违。似乎是幸运的女神背弃了他,一无所获的结果持续了许多天,唯一的伙伴,那个孩子,也选择了离他而去。孤独的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浩瀚无常的大海面前,也许,他最后的结果终是难逃一败。然而,即使如此,他还是未尝放弃求索的希望,毅然地在这一片苍茫而遥远的领域和各种困难纠缠,和穷凶极恶的海上霸主搏斗了三天三夜……最后拖回家的只有一副十八英尺长的鱼骨架和伤痕累累的身体。
  世俗的人们都认为他失败了,败得一塌糊涂,败得无可挽回,甚至昏头昏脑到将无用的鱼骨头当作“战利品”拉回来。但是,却不懂得,老渔夫所做的一切,就是人类意志力的记录,生命存在史上的奇迹。他们比起老渔夫来,是何其渺小,又何其的懦弱!
  老人不畏惧风吹雨打,因为他是弓,压力越大拉得越满,射出的箭越是强劲;老人永不言败,因为他是铁,沉甸甸压在心底,化作信念的基石;老人是鹰,纵横四海,飞得越高,看得越远……
  一个相信自己的人,是不会被狂暴的波浪所吞没的;一个相信自己的人,是不会被死一样宁静的孤夜压弯脊梁的;一个相信自己的人,所谓绝望,不过是他手中随风而扬空的屑粉;一个相信自己的人,他会在失败中拯救自己,在成功中摆正自己,在红尘的沧桑中升华自己,在多舛的命运中坚定自己!
  这部小说的真谛,它的精神内涵也就恰恰在于此。
  桑提亚哥,一个普普通通的老渔夫,却能及别人所不能及。无论在哪,只要遇到挫折,困苦,他总是默默地对自己说,“痛苦对男子汉来说不算一回事”,语气很坚定。即使面对死亡,他也没有皱过眉头,收回前进的脚步。人生如铁,一个无比亮丽的字眼,瞬间笼罩了他的生命,刺入他的血液,幻生出酽酽的豪迈,凛凛的英雄本色。
  合上书,我的脑海里出现了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说出的经典名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但他的精神是不可战胜的。”
  天,终是无雨。
  解剖:文章切合题意,内容充实,感情真挚。以景物描写开头,烘托“我”的心情,接着结合《老人与海》谈自己的读书体会,揭示桑提亚哥的形象意义。最后用小说中的精典名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但他的精神是不可战胜的”作结,并以“天,终是无雨”照应开头,收束全文,结构圆合。本文语言老到,文采飞扬,文句意蕴丰厚,不乏精警之句。
  【训练点击】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希尔•西尔弗斯坦在《失去的部件》中记述了这样一件故事:一个圆环失去了一个部件,它旋转着去寻找这部件。因为缺少了部件,它的滚动非常缓慢,这使得它有机会欣赏沿途的鲜花,可以与阳光对话,同蝴蝶吟唱,和地上的小虫聊天……而这是它在完整无缺、快速滚动时无法注意、没能享受到的。但当它找到那部件后,因为滚得太快,它失去了所有的朋友,不能从容欣赏花,也没有机会聊天,一切都变得稍纵即逝……请以“得到与失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人们忙于各种事务,疲于应付,神色憔悴,步履匆匆,少有时间静下来反思生活,检点人生,很容易在这物化的世界里迷失自己,陷于焦虑与矛盾的境地,《失去的部件》对我们很有启示。这里的“部件”理解可泛化,写作时既可写人们对被忽视的忙碌的生活本身的思考,也可从“失与得”的辩证关系切入。
  例文一
  圆•缺
  吴  婷
  在南山蜿蜒的小路上,东篱下,一个采菊的身影,挥罢衣袖,吟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深山。”在误落尘网三十年后,他选择了守拙归田园,失去了五斗米,却挺直了他的脊梁。
  在梦中的天姥山的石阶上,脚著谢公履,看海日,闻天鸡,醒来便仰天长啸出门去,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他选择了骑鹿游名山,失去了权势,却得到了开心颜。
  在惶恐滩头,在零丁洋里,他一身浩然正气,不被利禄所惑,不为强暴所服,失去了生命,却得到了千古赞颂。
  不是一切失去都只意味着缺憾。
  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了个人的恩怨,为了一己之私,他谗言献媚,一旨“莫须有”,断送了祖国大好河山。是的,他得到了满足,却留下了千古骂名。
  在列强任意践踏我们的民族的危难中,为了荣登大宝,圆皇帝梦,他泯灭良知,断然签下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是的,他得到了帝国主义的支持,最终却在绝望中死去。
  在国家蓬勃发展的时候,在人民需要体恤的时候,为了金钱,为了虚荣,他忘记了信仰,背叛了人民,伸出了贪污之手。是的,他得到了一时的荣华,却最终难逃法网。
  不是一切得到都意味着圆满。
  在人生道路上,在花花世界里,你是否看清:不是一切失去都意味着缺憾,不是一切得到都意味着圆满。
  不要为失去的追悔伤心,也许失去意味着更好的得到,只要你选择的是纯洁而又美好的理想;不要为得到的而沾沾自喜,也许得到代表着你失去了更多,如果你选择的是虚荣而又自私的目标。
  天台国清寺的两个诗僧,在幽静的林子里,在月光下对话。一问:世人谤我、欺我、辱我、恶我,如何?一答:你只需由他、任他、忍他,你且看他。
  是啊,无论失去或得到,只需用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缺也会是圆。
  解析:文章开篇以排比的句式,运用三个特写镜头展现了陶渊明、李白、文天祥在得失间的抉择,化用古诗圆熟浑合,不落斧凿痕迹,铺张扬厉,大气磅礴,文采斐然,灵动飞扬,出手不凡。三个事例后作一小结,此为一顿。接着又以三个排比句式转入反面,再作一小结,此为二顿。按一般的眼光看,文章至此文意已足,只消总结深化的功夫了。但作者在最后又是一翻,给我们展现了两个诗僧在幽静的林子里,在月光下对话的画面:一问:世人谤我、欺我、辱我、恶我,如何?一答:你只需由他、任他、忍他,你且看他。这一问一答将得失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并暗扣题意,让人们在玄理中领悟到了某种人生的真谛。
  例文二
  生命的节奏
  阿  碧
  每一个生命都伴着一份精彩,每一份精彩组成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而当我们沉浸在无尽的欢乐中时,却也不得不感受生命逝去的那份伤感和惋惜。或许,这就是生命的节奏,似《蓝色多瑙河》那样优美,又如《生命进行曲》那样凝重。
  (一)春的美丽
  绿色是春的颜色,象征着蓬勃的生机,预示着无尽的动力。细心的种下一粒种子,精心的浇水、施肥,祈祷来年丰收的愉悦,却也不得不无奈地望着部分的逝去。当我大声地朗读“天生我材必有用”时,却也不能不有一江春水向东去的感叹。春的美丽,存在于这一瞬间,也消逝于这一瞬间。
  (二)夏的果实
  金灿灿的阳光普照着大地,衬托着绿色,显得那样的富有活力。人们嬉戏于水中,尽情领略这无尽的欢乐。享受这盛夏的果实,略为苦涩却意味犹存。有人说,夏天是热闹的季节,是金子的季节。然而,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堑诉说着这金子颜色的百年沧桑。
  (三)秋的收获
  秋天,人们习惯于那是一种收获的代名词,充满了丰收的气味弥漫在这个季节中,人们洋溢着笑容,无限地感谢这些恩施。原本这就是辛勤劳作的结果,纵然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慨,也只能看着“无边落木萧萧下”。秋的收获,与生命的即将逝去也似乎就在这一线之隔。
  (四)冬的沉寂
  一片银装素裹,一切归于沉寂,原本缤纷的世界被冬姑娘用雪全部掩埋,寒冷夹杂着沉寂,似死亡的呼唤,却无意“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伴着生命的逝去,来年的生命正在孕育。
  花开花落总有时,一切都有它的所得,有它的所失。正如这生命的节奏,每一份快乐都带有一丝的惋惜。然而当我们正领悟生命的真谛时,也会明白“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
  解析:事有消长,物有枯荣,人有得失,大千世界都在这一辩证法之中。作者从春夏秋冬的季节中领悟到了“花开花落总有时,一切都有它的所得,有它的所失。正如这生命的节奏,每一份快乐都带有一丝的惋惜”,但作者并不消极,而是提出“当我们正领悟生命的真谛时,也会明白‘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给人以启迪。
  行文上,本文首尾圆合,结构精巧,文思流畅,简笔勾勒中给我们营造了几幅优美的画面,字理行间同时又寓含着深刻的哲理。古诗文的引用与化用,又增加了一定的文学色彩。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成功的人生需要胆识和能力、毅力和意志、坚定和果敢,需要大勇,有时更需要大智。有人说,勇者开拓了世界,而智者却把握了自己,最终也就把握了世界。也有人说,没有智慧的人生就如同缺了一根主弦的琴,难以弹奏出最为动听美妙的乐曲。关于人生智慧,你也许有过亲身的经历和体验,也许见过不少智者和愚人,也许浮想联翩之余感慨万端,也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那么,请以“人生智慧”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人生智慧”这一话题比“智慧”多了“人生”这一限制语,这就意味着,如果脱离“人生”这个大前提,泛言“智慧”就是不怎么切题的。比如,动物也有智慧,以动物智慧为题材显然就不够妥帖。当然,“人生智慧”是个大话题,具体行文时应该进行必要的分解和聚焦,切忌面面俱到。例如,对目标作低位处理是智慧,重视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是智慧,根据自身特点设计人生方向是智慧,善于利用环境优势是智慧,能够借助他力优化自己的人生是智慧,注意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是智慧,等等。对于人生智慧,还可以拓宽视野,掘深思维之井,提升文化底蕴。例如,中国古代哲人所倡导的“大智若愚”、“智者去谋”、“识时务者为智”、“同群为智”等。再例如,西方哲人的智慧既建立在严密的逻辑推理的基础上,又懂得从辩证思维中获取“思想弹性”。有时还可以反弹琵琶,从人生“不智”的角度进行阐述,警醒世人走出蒙昧,走向智慧。
  例文一
  一个运动员的智慧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故弄玄虚。马拉松是靠体力和耐力的,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才有望夺冠,暴发力和速度都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好像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冠军。记者在采访中间他:上次在你的国家比赛,你获得了世界冠军,这一次远征米兰,在异国他乡又压倒所有对手取得第一名,你能谈一谈经验吗?
  山田本一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回答记者的仍是上次那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凭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只是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十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第一个目标,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几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四十公里外的终点线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在山田本一的自传中发现这段话的时候,我正在读法国轮船家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流年》,这部作者花了16年写成的七卷本鸿篇巨制,有很多次让我望而却步,要不是山田本一给我的启示,这部书可能还会像一座小山横在我的眼前,现在它已被我踏平了。
  我曾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成功离我们较远,确切地说,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在人生的旅途中,假如我们具备一点山田本一的智慧,一生中也许会少一些懊悔和惋惜。
  解析:在一些抱有偏见的人看来,体育运动员大多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者。站在这一背景之上,章选择日本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的故事来说明成功者的智慧,也许更具说明力。一项凭体力和耐力的运动竟然说是“凭智慧战胜对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山田本一“性格内向,不善言谈”,这种人居然还满腹智慧?谜底一揭开,其实很简单,就是善于“分解目标”,化大为小。作者还联系自身实际,谈到受山田本一的启示,踏平七卷本鸿篇巨制《追忆似水流年》这座小山。末段将特殊事例上升到普遍哲理的高度,完成了理性的结晶过程。
  例文二
  被苍蝇击倒的世界冠军
  1965年9月7日,世界台球冠军争夺战在纽约举行。路易斯•福克斯十分得意,因为他远远领先于对手,只要再得几分就可以登上冠军宝座了。然而,正当他全力以赴拿下比赛时,发生了一件意外的小事:一只苍蝇落在主球上。路易斯原本没在意,一挥手赶走苍蝇,俯下身准备击球。可当他的目光落到主球上时,这只可恶的苍蝇又落到了主球上。在观众的笑声中,路易斯又去赶苍蝇,情绪也受到了影响。然而,这只苍蝇好像故意要和他作对,他一回到球台,它也跟着飞了回来,惹得在场的观众哄堂大笑。路易斯的情绪恶劣到了极点,终于失去了冷静和理智,愤怒地用球杆去打击苍蝇,不小心球杆碰动了主球,被裁判判为击球,从而失去了一轮机会。本以为败局已定的竞争对手约翰•边瑞见状勇气大增,信心十足,最终赶上并超过了路易斯,夺得了冠军。路易斯沮丧地离开后,第二天早上,有人在河里发现了他的尸体。他投水自杀了。
  这件30年多前的往事,的确值得我们深思:在生活中,当“苍蝇”影响我们的情绪时,我们该如何对待?一个人也许能够处理好意料之中的大挫折、大变故,因为他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但是,如果对突如其来的“小苍蝇”没有心理准备而导致情绪恶化,那么最终只能使自己的工作或事业功亏一篑。
  路易斯并不是没有能力拿世界冠军,可眼看金光闪闪的奖杯就要到手时,他却暴露了心理方面的致命弱点:对待影响自己情绪的小事不够冷静和理智,不能用意志来控制自己,最终失掉了冠军甚至生命。事实上,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有可能碰到这类偶然事件。比如你正在苦思冥想解题,同桌却在喋喋不休地小声讲话;考试最紧张的时候,钢笔里却没有墨水了;当你正卖力地主持一台晚会时,话筒却突然没有了声音……这些突然发生的小事,常常伴随人们一生,成为影响我们情绪的罪魁祸首。这时,我们必须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受到这些小事左右,从容应付突发事件。如果一时冲动,甚至因此怒火中烧,那很有可能把事情弄砸,蒙受不必要的损失与失败,最终害的还是自己。
  善于控制情绪是一种智慧,无论对于人生还是事业来说,被自造的坏心绪所击倒都是栖为可惜的。看清自己的弱点,切忌逞一时之愤从而因小失大,这就是路易斯用生命换来的教训,这就是人生智慧的反面教员。
  解析:以“智慧”为话题的文章大多从正面落笔,本文则从反面切入,角度可谓“刁钻”。标题“被苍蝇击倒的世界冠军”很能激发阅读欲望:苍蝇击倒世界冠军,这是怎么回事?一只落在主球上的苍蝇,使路易斯的情绪恶劣到了极点,终于失去了冷静和理智,拱手把取胜的机会让给了败局几乎已定的对手。路易斯也许是个特例,而现实生活中因情绪失控而做出事后懊悔不迭的傻事者恐怕是数不胜数的,这便是本文主题深化的基点。文章因事入理,夹叙夹议,最终揭示出“善于控制情绪是一种智慧”的普遍道理,于卒章显志后戛然而止。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生活了十多年,对教师、对课堂、对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都应该最有发言权。那么,未来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预测教育的未来,以“教育的未来”为话题作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这个话题的构思成文应符合两个要求:①写作范围不可脱离教育,而且这里的“教育”应指学校教育;②时间上落在“未来”,是对未来教育的预测。构思时既要充分展开想像的翅膀,心神驰骋于未来的时空,又要从现实出发,立足于现实的发展,以现实作基础展望未来,这种想像才更具有“真实”感。未来是信息化的社会,未来的科技高度发达,未来的环境会更加美丽,未来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会更高,竞争也会更加激烈,那么未来的学校会是什么样的?未来的课堂会有什么变化?未来的教学方式、学习内容会有什么不同?可从整体上抒写对未来教育的想像,也可以具体到一节课、一次活动、一天的学习生活,通过叙述、描写来表达自己对未来教育的思考和展望。
  例文
  梦中的校园生活
  某日下午第4节自习课,鄙人正在题海中游弋,忽见一道难题,篇幅竟占整整一版。琢磨许久,不知所措,额头搁在课桌上,昏昏睡去……
  忽然,耳边响起琅琅的读书声,睁开惺忪睡眼,见教室里安静无人。跑至室外,竟见偌大的校园,到处都是学生,在草坪上、树林里、花丛中沐浴着朝阳,尽情晨读。这氛围使人顿生学习激情,于是,我也手捧语文书,走出教室,走进这美妙的环境中。
  清脆的铃声响起,同学们纷纷走进教室。和蔼可亲的语文老师首先跨进门,由互联网上调出一则关于现代人生活的调查,以此为切人点,老师与大家展开了丰富而激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百家齐鸣,最后老师略作小结。作业便是一篇小论文,一星期后交卷。接下去是英语课。十分钟的语法知识后,剩下的就是轻松的实景模拟,台上台下everybody(每个人)都融人English(英语)的天堂。头痛的数学考试不再恐怖,教室里竟没有老师监考。分数的压迫开始消失,同学们不再做分数的奴隶,不再有作弊的行为,而是真正为了弄通弄懂,掌握知识。
  下午的课程只安排—主—副。两节课结束后,我随同学们奔向室外,奔向操场。你可以在跑道上、绿茵中、篮球架下寻觅到少男少女生龙活虎的身影。在一小时的回归自然、享受氧气后,学校的各大实验室、研究组全面开放。•在图书馆的阅读大厅里,大家在静心汲取知识;英语角也正热闹;电脑室里冲浪者更是不亦“爽”乎;生物实验室,一项小科研正汇集许多爱好者们倾情投入……
  晚饭后,有一个多小时的晚自修,对付作业已绰绰有余,接下来的时间自行安排。科教片译制片正在上映;精彩的校际辩论赛,今天的题目是“克隆人道德吗”;班际的篮球赛正在体育馆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所有这些,如果你都不愿参与的话,躲在月光下数星星也未尝不可……
  想人非非的我,竟用口水将眼前的作业簿全弄湿了。此时的我,也被老师厉声拉回现实。抬头惊望四周,人头稀落,然奋笔疾书,为时已晚,叫苦不迭矣。
  梦中的校园,众里寻它千百度,那园却在猴年马月处。唉!
  解析:本文用梦境形式构思成文,以未来学校生活的一天为主要内容,通过在美妙环境里“晨读”以互联网切入的课堂、实景模拟学英语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展示了未来学校的生活模式,令人神往。全文构思严密,情意浓烈。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充满了矛盾。我们一方面对自己说对人要有爱心,爱人如爱己;一方面在外头又怕跟陌生人说话。我们一边叹息人际关系逐渐冷漠,一边又不愿意伸手去帮助路旁车子抛了锚的人。我们的借口是:怕自己被坏人骗了,怕自己在路边与麻烦事或麻烦人惹上关系。我们的怕,大概已经快要把我们的爱吃掉。
  要求:请以“生活中的矛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矛盾”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词汇,包容了太多的概念和倾向,审题的时候必须把它具体化,否则中心不易明确。而命题中的限制更要引起大家的注意:“生活中”,也就是说,我们在立意的时候,既要紧扣“矛盾”,又要不脱离生活。通过分析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几个例子都说明了人的真实的思想品质与世俗观念之间的冲突,也就涉及到我们常说的人情冷暖的问题。“矛盾”由此解开。必须注意的是:“矛盾”包含了对立的两方面,只单纯论述其中的一面是不对的,写作时要立足于如何解决矛盾,克服矛盾,从对立面的关系入手。也就是说,只停留在材料表面,去累赘地记叙事件是肤浅的,必须要对这些现象有自己的分析和认识,从而升华,提炼出中心。
  比如我们可以整理出这样一个思路:怎样才能解决矛盾呢?要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材料中涉及到的做人原则又是什么呢?是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要有爱心,不自私。在坚持这样的原则的前提下,抵制世俗眼光。应该说,只有这样的立意倾向才算是吻合了出题者的基本意图。
  这则话题还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有的同学大量去记叙描写沉重的人际关系,立意阴暗,没有进取意识,是不可取的。
  例文
  今天,昨天
  幽州台上停留着一双孤独的眼睛,从昨天的一千年望穿了明天的一千年,幽州的白日,寒冷得发亮,幽州的黑夜,寂寞得疼痛。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眼睛里千年孤绝的泪滴始终不曾落下,难道是在等待明天的黎明?
  一半的孤独漂泊在历史的乡愁里,而一半的寂寞留给了虚幻的未来,就是没有今天。
  有那么多邀月醉行的乐,汉武铜人眼泪的重,只听见曹操悲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全是哀伤嘶哑的声昔,只看见魏晋的人们站在生命的山岗上,向尽头眺望,带着流水一样的忧伤。
  然而,站在今天的瞬息之中。向前、向后,无限延伸,向前、向后得到的都是矛盾,现实的矛盾。
  陶潜的菊花不再绽放,取而代之的是一朵朵娇艳欲滴的玫瑰在说“我爱你”。红楼梦里的梦也不再真实,只能化作无人问津的桃花源,伴随着玛利亚。凯丽劲爆的歌唱,桃花扇也不再缤纷,而是化作一双双美丽眼睛,充满了矛盾、充满了痛苦。
  我总是敞开自己的天边,让王勃的落霞挂着,敞开自己的四月,让李贺的红雨乱落,也许这还不够,我要让那个有橙色瞳孔的画家画完他永远也画不完的向日葵,我要让那个狮子一样坚韧的音乐家谱完他的第十交响曲。
  可是,当黎明的第一丝光茫穿透我的天边时,一切都将结束。今天开始了,现实开始了,昨天的色彩归于黑暗,只剩下苍白得发亮的眸子,等待着,等待着明天的鸡鸣。
  矛盾,拉伸了昨天与今天的距离,我需要一个滂沱的雨季,可以溶下过去的每一朵云,我需要一个很深的夜晚,可以度过昨天的每一个黄昏。
  在现实里仰望,得到的只是瞬息,在现实里回眸,是一段悠长的历史在现实里眺望,是一片灿烂的光明。
  在矛盾中寻觅一千年,又一个一千年,历史踱了进来,充满了现实。
  也许有一天,陶潜的菊花再一次绽放,长沟流月,杏花疏影,吹笛到了天明。
  生命只有一次,让昨天的缤纷再一次在今天演绎,那么明天呢,明天已经在今天度完。
  解析:这篇作文以优美生动的语言剖析了“生活中的矛盾似乎无法避开”的道理,可是并没有提出解决办法,不能给人以启迪。此外,高考作文语言要好,但并不是说语言唯上。立意鲜明、观点深刻也是不可忽视的。
评论区  
当前1/1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末页 直接到 页  共 0 条记录
 

最新信息
2022年北京卷作文真题:学不....
2022·全国甲卷:《红楼梦》....
2021全国新高考Ⅰ卷:结合材....
2021全国乙卷:根据材料给....
衡水中学2013年尖子生必练的....
“擦亮心窗”导写
语文作文写作指导:只言片语尽显....
语文写作指导:写前埋伏奇兵,写....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指导之六:智慧....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指导之五:打造....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指导之四:细节....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指导之三:改变....
热门信息
2010年高考作文试题及考场佳....
作文训练与讲评 心音共鸣,写....
写人的记叙文范文(5)妈妈的手
例说议论文常见论证结构
以“转身”为题的材料作文
2011届高考作文专题突破:十....
“擦亮心窗”导写
材料命题作文“青年精神”写作导....
高考记叙文范文(4)难忘的军训
 作文,小菜一碟(六)
高中作文素材大全
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以拒绝....
[上一篇]高考作文有效备考(四)
[下一篇]高考作文有效备考(六)
[关闭窗口]
 
 快乐新课程 快乐语文教学网 快乐数学教学网 快乐英语教学网  快乐物理教学网 快乐化学教学网 快乐生物教学网 | 快乐政治教学网 | 快乐历史教学网 
 快乐地理教学网 | 快乐大综合 快乐教学在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后台管理   |   在线联系
lxw863.com版权 东安县乐学互联网工作室 通讯地址: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白牙市镇文生路11号 425900
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备案信息:湘ICP备19025487号 
技术支持:广州市今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