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南京市二模作文“必修课”写作指导与范文示例 |
|
上传:火树银花 |
审核发布:火树银花 |
更新时间:2010-12-29 12:50:16 |
点击次数:757 |
|
2010年南京市二模作文“必修课”写作指导与范文示例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必修课,与“选修课”相对,是指必须学习的课程。从小到大,从校内到校外,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一门又一门的必修课。有的是按规定必须学习的,有的是你自觉完成的;有的费时不多,有的需终生研习…… 请以“必修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题意理解】 认真研读提示语,是审题的第一步骤。提示语共有三句,第一句揭示了“必修课”的内涵性特征——“必须学习”,即要求“必修课”内容必须含有对人生成长、生命成熟、社会进步有着积极意义、正面推动的必要性因素,因此,“苦难”、“寂寞”、“失败”、“孤独”……不能算“必修课”,而“正视苦难”、“耐住寂寞”、“从失败中崛起”、“慎独”……才是“必修课”。第二句是从时间、空间角度开启思维,据“校内”理解,语数英自然可算是“必修课”。第三句话指出“必修课”的强制性及自觉性、阶段性与长期性特征。 “必修课”的命题意图在于引导考生思考人生、社会历程中那些必须时常加以温习、修炼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可能正处于逐渐消失、弱化的状态。“必修”二字强调的是该事物的必要性而非充分性,换言之,是该事物对人生成长、社会进步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价值。扣住“必修课”的“必要性”和“成长性”两个内涵,才算是至切题意。 【构思指瑕】 1. 停留于“是什么”式的表象描述,而缺少“为什么”的理性分析。比如有同学写“孝道”应成为人生必修课,此立意不错,可惜的是,文章主体部分罗列如今不孝的种种表现,而没有分析不孝带来的危害以及“孝道”对社会、人生的重要性意义。此算部分偏离题意,此属四类卷。 2. 并列式的“伪议论”。比如有同学的分论点是“奉献应成为必修课”、“诚信应成为必修课”、“责任应成为必修课”,全文缺少统一集中的中心,而且没有议论文应有的事理分析。此类卷属四类卷。洪培欣语文网 3. 停留于概念边缘的泛泛而谈,而没有对概念的精准剖析。比如视“必修课”为一个笼统性概念,谈“必修课”对人生的意义,开口大且浮于表层,此类卷当属三类下。 4. 穿靴戴帽的套作仿袭。比如有同学首尾指出“朴与华”是“必修课”,主体部分大谈“朴与华”而置“必修课”的特征于为顾,此类卷当属四类下或五类卷。 【评分细则】 本次评分严格按照五类卷来打分。一类卷63—70,二类卷56—62,三类卷42—55(三类上49—55,三类下42—48),四类卷28—41,五类卷27以下。 一类卷:切合题意,立意必须准确、深刻、独到,能紧扣“必要性”、“成长性”内涵阐发,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文体特征鲜明。 二类卷:符合题意,立意准确,能体现“必要性”、“成长性”内涵特征,但个性色彩不太鲜明;内容比较充实,语言通顺,符合文体要求。 三类卷:基本符合题意,“必要性”的特性不强;有部分内容未有扣住“必修课”来谈,内容基本充实,语言基本通顺,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四类卷:对题意的理解有较大偏差;内容空洞;语言基本功较差;文体不明。(有其中情况之一者,即归入此类。 【下水作】 必修课(提纲) 1.娱乐社会不可回避悲剧。感受悲剧,应成为人生的必修课。(入题句) 2.悲剧能凸显人类生存的困境,张显生命的强力。(必要性一) 3.因此,感受悲剧,就能触摸精神的伟大与崇高,从而唤醒人的价值感。(必要性二) 4.然而,中国人更喜欢大团圆式的喜剧结局,总不自觉地把生活中的悲剧改成艺术中的完美。(转折) 5.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感受悲剧,心灵容易浅薄,灵魂不易伟岸。(分析危害证) 6.其实,现实生活中并不缺少苦难这一悲剧性因素,但惨剧之悲与悲剧之悲有别。(联系现实) 7.当然,我们并不期待现实人生与悲剧同行,但悲剧感应成为我们的心灵养料,感受悲剧应成为一堂永远的必修课。(主题句) 必修课 在现代社会,娱乐正借助文化而大行其道,而那些文化中的经典悲剧也正离我们远去。人们早已淡忘了普罗米修斯的被啄之痛、俄狄浦斯的放逐之悲,奥德塞的漂流之苦……当有一天,悲剧从视野中淡出,我们的泪腺还能分泌出清澈的液体吗?感受悲剧,理应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悲剧能凸显人类生存的困境,张显生命的强力。西西弗斯被罚永无休止地推石上山,其悲剧意义在于揭示了人类的苦难与生存困境。正如给太后唱戏的伶人所戴的纸枷锁,一层薄纸就将一个生命牢牢看锁,人生的渺小与无助,在悲剧中被揭露无遗。因此,哈姆莱特只能中剑身亡、刘兰芝也只能举身赴清池。然而,悲剧之真正价值在于明知毁灭而甘愿被毁,主人公也正在此过程中,实现了生命的张扬与价值的彰显。西西弗斯的坚忍、哈姆莱特的追索、刘兰芳的执着,已成为经典的人文标本镶嵌在人类精神的长廊中。 因此,感受悲剧,就能触摸精神的伟大与崇高,从而唤醒人的价值感。单就那些经典电影中的悲情片段就足以震撼人心:《勇敢的心》中威廉·华莱士临刑前那浑厚的“Freedom”,《海上钢琴师》中1900与邮轮同毁瞬间的冲天浪花、《美丽人生》中圭多被毙前给儿子留下的大步向前的一幕……感受这些悲剧,眼睛会在泪水中日益清明,心灵会在疼痛中逐渐充实。 然而,中国人更喜欢大团圆式的喜剧结局,总不自觉地把生活中的悲剧改成艺术中的完美。于是,便有了焦刘合葬,坟上枝叶交错,鸳鸯双飞;于是,便有了梁山伯与祝英台死后化蝶,永不分离;于是,便有了杜丽娘的还魂复活,与柳梦梅终成眷属……喜剧的结局固然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但容易屏蔽现实的种种苦难、人生的百般无奈。汤显祖的还魂童话,总抵不过欧·亨利含泪的微笑,令人心碎。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感受悲剧,心灵容易浅薄,灵魂不易伟岸。傅雷曾说:“没有悲痛的人生是轻佻的。”悲剧正是穿过肤浅的表象,直抵人心深处的力量。同样,一个民族如果只爱喜剧不爱悲剧,这个民族就容易在感性的哄笑中迷失方向。反之,一个民族喜爱悲剧,这个民族的理性思维会格外发达。在古希腊那两个世纪的悲剧时代中,哲学得到了空前发展,人类理性思维异常活跃。 其实,现实生活中并不缺少苦难这一悲剧性因素。近年来的震灾、矿殇一次次刺激着国人的情感,但人们的关注点似乎更多地集中在惨剧而非悲剧上。惨剧之悲,悲于“听任自然”的无奈与无助;而悲剧之悲,悲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绝境反抗。多感受一些悲剧,心灵将更为坚韧。 当然,我们并不期待现实人生与悲剧同行,但悲剧感应成为我们的心灵养料,感受悲剧应成为一堂永远的必修课。 【我来评判】(按第1篇文章后的“定位”、“点评”,写好后面几篇文章的“定位”、“点评”。 1.必修课 古人寒窗苦读数十载,不觉堪困,但只求金榜题名,能平步青云,能闻达于诸侯。于是,他们成才的必修课便是“四书五经”的背诵。但亦有沆、瀣等人,沆瀣一气,崔沆仅凭姓氏之亲单取崔瀣入仕,这件事被人揭露之后,其丑闻也浮出水面,遭人诟病。然后,和考官拉关系扯迎亲似乎就成了众考生的新的必修课了。 我在想,发展生存的必修课难道就是“走后门”、“潜规则”吗? 前不久爆出的“北影门”,某女分不及第却依然如愿以偿,为什么?因为考官从她身上也“如愿以偿”了。显然,类似事例多不胜举。为做女主角,一念之差把自己卖给了导演;为爬上官职,两袖之间不藏清风却暗送礼金;为求好功名,三思之后仍毅然走后门拉关系……难道这就是人成功路上所做的必修课?不以真正科学文化知识来武装自己,却坦裎露体向潜规则投怀送抱,这些人宁可“另辟蹊径”、“投机取巧”,闯进了各种“门”中,并自己以为是通天大道。可笑就好比原来日常所需的米饭或面食是一个人吃饭的“必修课”,但此人为满足更挑剔的口腹之欲开始以零食果腹来权当午饭。长期如此,此人健康状态还能得到保证吗?显然,不能。显然,那些“门”徒亦不能成功。于是一个人的生存发展的必修课不是“走后门”、“潜规则”。 那么,我们人生在世所要深入游刃于肯綮的必修课到底教些什么学些什么呢?笔末微提,成竹在胸,笔落生花,白石老人以“不教一日闲过”总结了他人生中的必修课,孜孜不倦地观察绘画,才能在一扎方寸之间钩勒泼墨出旖旎风景。一位旁听生似乎奋笔疾书着什么,“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好一个直面惨淡人生的猛士,鲁迅以他铿锵笔调和戕伐热情概括了他的人生必修课小结,针砭之气,纸不能掩。过道上走过一位手捧竹简、低头沉吟的素衣书生,口中吐纳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这团皓白之气氤氲了文天祥一生的必修课……毋庸讳言,对于他们来说,虽孔方匮乏,容貌不济,但真正的必修课依然是他们每个人心中各自坚定的信仰理想,“合乎礼义”,“学不可以已”,“两全忠义”,“德才兼备”…… 人所要学的必修课,不是逞一时之快的旁门左道或投机主义,而是立足于社会的信仰理想。 定位:一类文 点评:切合题意,审题、立意准确、深刻。 2. 必修课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近日,网上又爆出一则消息,一人在某看守所内离奇死亡,经调查小组核实,此人因洗脸而死。这不禁让我想起前些日子的“躲猫猫”事件,今后是否还会有“洗脚”死,“吃饭”死,也就无从知晓了。虽然这件事在网友的评论中已渐渐平息,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一点思考:难道我们就不能为一个人的生命负责吗? 生命如儿戏,这是我所领悟出来的。一句不负责任的话就给一个人的死而盖棺论定,这也未免有些草率了吧。可所谓的专家却还壮着胆子说这是事实,是经过调查核实的。他们肩上有这一条人命的重任,有中国整个法律体系的重担,这样做也未免太儿戏了。这不免让我想起波兰客机失事,国家领导人不幸遇难的事情。一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何波兰总统仍旧会用一架已经服役了27年的,期间还经过了几次大修的飞机。后来仔细想想,波兰有这一套严格的监督体系以及法律体系,人们把重担交托给他们,他们尽力完成,相信在波兰,这种“洗脸死”的定论就大不可能出现了。与之相比,我们是否应该更好地反思一下。 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机制,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体系。但制定一套完善的法律体制是每个国家的必修课,它是公平的体现,更是承担责任的准绳。 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前段时间中闹得沸沸扬扬的赌球事件,那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对国家的不负责任。他们背着满心的期待,却做出了让人失望的事,是利益的驱使,腰包是鼓了,可我却看到了中国的眼泪。为什么此类事件屡禁不止?这不免也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或许这问题也出在了体制身上。一套完善的体质,或许不能约束每个人的行为,但可以相信的是“洗脸死”事件,赌球事件的发生会微乎其微。当一个人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当一个国家有完备的武器,他还能不强大吗? 责任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一套完备的体制则是每一个国家的必修课。 定位: 点评: 3. 必修课 去年长江大学三名大学生为救落水儿童而英勇牺牲的报导犹在耳畔。今年清明将至,人们纷纷赶来英雄离开的地方,举行各种吊唁和纪念活动。只见在摄像机镜头前,一群衣着笔挺的老人朗诵了诗歌,内容无外乎“多么年轻的生命啊”云云。接着,少先队员们赶忙在一旁栽种起了“英雄树”。围观的人群也是凑热闹的多。少见真正面色凝重的。在失望之余,我深切地感到:“静思已成为全社会应加强的一门必修课。” 洪培欣语文网 首先,静思的基础是静,而这静正是我们所缺失的。光从上面这件事来说,在纪念死者时喧哗作势本已不合常理,而以各种形式宣读出“他们的某某精神值得学习”更是剥夺了人们静思这行为背后的意义的权利。可见,在静思这门必修课上,人们的基础还很不扎实。 其次,“思”是这门必修课的关键。在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倡导交流与合作之时,思考的力量却被淡化了。一堂课上,学生若不是在解题,那必是在听讲,若是什么也不做,则会被认为是在浪费时间。恐怕那个“吾尝终日而思矣”的荀子在今天会被认为是个游手好闲之徒吧。由此可见,这门课上,我们尚在及格线上挣扎。 那么,怎么做才能在这门必修课上取得进步呢?第一,摒功利心是十分重要的。举行纪念活动不应以引起媒体观注或造成某种社会效应并带来经济利益为目的。功利心使人盲目,浮躁并远离静思的境界。第二,养成对事件客观评判冷静分析的能力。不要被报刊上作者的观点所牵引而版面看待。我一直认为,好的文字不直接呈现观点,而是给人多个思考的角度。童话是一种,小说也是。 学好了静思这门必修课,我们才不至于在快节奏的生活和爆炸着的信息中迷失自我。要知道,任何人在外部特征和日常琐事上都相关无几,唯一使你与芸芸众生不同的便是内部的思考能力和深度。静思是通向成功和内涵的捷径。 微茫中,看到一个母亲牵着年幼的儿子,手里捧着白花,静静地站在江边。母亲说:“那里,曾有三个哥哥……” 定位: 点评: 4. 必修课 雄鹰想要搏击长空,它将飞翔作为它的必修课;狮子想要成为百兽之王,它将奔跑作为它的必修课。 必修课是什么?必修课是你不得不上的一些课。为什么你不得不上?因为它教会你一些最基本的本领。 雄鹰只有练习好飞翔,它才有搏击长空的可能;狮子只有练习好奔跑,它才有成为百兽之王的可能。 认真上好必修课,让你拥有坚实的基础。钢琴之王弗朗兹李斯特,在他只有十岁的时候,就已苦练钢琴,异常刻苦。他先是演奏一些前人的曲子,不断地演奏,不断地进步。这些刻苦的演奏正是李斯特的必修课,最终他的琴技日臻完美,为他成为钢琴之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世界篮坛第一人,科比布莱恩特,在他以高中生身份进入NBA联盟,他并不被看好。但他坚持每天刻苦的训练,光投篮每天就至少一千次。这些刻苦的训练正是科比的必修课,最终他的球技登峰造极,为他一统篮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认真上好必修课,让你拥有坚实的基础,让你跨出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便是光有必修课就足够了吗?麻雀也会飞翔,为什么不能搏击长空?小狗也会奔跑,为什么不能成为百兽之王?因为我们不仅需要必修课,还需要选修课。 认真上好选修课,让你拥有辉煌的成功。李斯特若只止步于演奏前人的曲子,他最多只是一个出色的演奏家。造就他钢琴之王的荣耀的,是他在钢琴上创造极具表现力的管弦乐效果,首创的交响诗体裁,发展的自由转调手法,树立的浪漫主义原则。这些创新是李斯特的选修课,是这些选修课造就钢琴之王的荣耀。科比若只止步于单一的投篮训练,他最多只是一个出色的投手。造就他篮坛桂冠的辉煌的,是他在场上的洞察力,是他敏锐的嗅觉,是他霸气十足的统治力。这些是科比的选修课,是这些选修课让科比主宰比赛,造就篮坛桂冠的辉煌。认真上好选修课,让你真正走向成功,拥有辉煌的成功。 必修课是用来夯实基础,选修课是用来深层发展。基础是成功的第一步,但帮你真正走向成功的是选修课。我们应该在认真上好必修课的基础上,认真上好适合自己发展的选修课。必修课,选修课,它们终将把你推向成功。 定位: 点评: 5. 必修课 都说“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作为长辈,首先就应得到尊重,何况他们还抚养我们长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倡导我们,首先要孝顺自己家的长辈,然后还要尊重其他长辈。孝顺父母,无疑是我们的必修课。 但又有人说,这谁都知道,难道这还用得着给我们上课?是的,所有人都知道要孝顺,但真的人人都做到了吗?君不见,多少老人被遗弃;君不见,多少父母无人问……这样的事例,社会上还少吗?随着这不再鲜见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堂必修课是时候给人们上一上了。 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虽然富裕了,但思想观念都有些不正确。自私、冷漠,这样的心理导致一些儿女不愿照顾家里的老人。他们觉得自己忙,觉得照顾父母累,便想着把父母推给其他兄弟姐妹照料。但一旦人人都这么想,老人最后到底谁照顾?父母养大了一群孩子,但最后却像皮球一样从孩子们手中抛来抛去,无人愿接。我曾亲眼见到一个老太太,年纪太大,躺在椅子上,已无动手能力。一旁几个儿女们一旁边为了瞻养问题吵得面红耳赤。我当时才三年级,都觉得好寒心……报纸上的这类报道,谁家老人几年无人问,最终饿死在家,好几天才被发现的文章也开始屡见不鲜。我想,这还是我们中华儿女以孝为先的结果吗? 当然,这类现象还只是少数,会遭到大部分人的唾弃。但是,养老人的子女,都能真正孝顺父母吗?虽然父母在家,但一天都晚受到训斥。子女们待父母极没有理貌,常常嫌他们唠叨,烦人,或是哪里不顺眼,也常为些小事吵得不可开交。他们就孝顺了吗?他们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大家自己想一想,平时同父母说话,一直是客客气气的吗?即使父母有错,但他们也是长辈,作子女的理应受到宽容。 现在,还有一种兴起的方式便是将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子女确实忙,但站在父母的角度想一想,把孩子养大,自己年纪大了都要住在公寓里自己生活,由一些非亲非故的职工照料,难道这就是他们想要的结果吗?洪培欣语文网 我想,孝顺父母,是每个人心里都明白的,但现实的不容乐观,让我们发现,这还是一堂所有人学习的必修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