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常用的表达方式可以分为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要使自己所描写的对象生动形象,可采用描写这种表达方式。所谓生动形象,无非是使描写对象有形、有声、有色地再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给人强烈而深刻的印象,易懂耐读也易接受。那么如何使描写的生动形象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入手:
一、使用多种描写方法。描写的方法有很多,从描写的角度来分,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从描写的手法来分,有白描和细描;从描写的对象来分,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又可分为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要使文章中的描写对象生动形象,就要在把握文体特征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各种描写方法。既可单独使用某一种描写方法,也可综合使用多种描写方法,扬长避短,渗透融合,进一步增强表达效果。刻画人物血肉丰满,创设意境景致深远,说明事物形象生动。下面我们看一些范例:
1.肖像描写。《车站一瞥》:时光如梭,星期天很快过去,我怀着依恋的心情踏上了返校的车。(真实的刻画出同学们的共同心声。)在车启动前的那一刹那,我回头远远的看见了母亲,她矮小的身躯在寒风中显得那么的单薄,她急速的向车站走来,手里拎着什么。风呼呼的吹起了她的衣裳,吹乱了她的发丝,猛然间我发现几根银丝倔强的直立着,在风中摇曳着,母亲的脚步失去了往昔的矫健。(短暂的“一瞥”间,母亲单薄的身影定格在作者的头脑中,作者极尽描写之能事,把母亲写得很形象。)当她气喘吁吁的走到车窗前,将早晨煮的几个鸡蛋塞与我时,我留心到她那额头上日益深的“沟壑”,看着她那日渐增多的鱼尾纹,不觉眼睛已潮湿。(采用由远及近手法,细腻的刻画出母亲:那额头上日益深的“沟壑”和那日渐增多的鱼尾纹,形象突出。)车启动了,再回头看着那依然挥着手的单薄的身躯,不觉泪已决堤。(以情动人,回味无穷)。
这段文字中的描写很出彩:作者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描写了离家——到车站——坐上车——车启动的过程。在车上回头一瞥的瞬间,母亲单薄的身影定格在作者的头脑中,作者极尽描写之能事,由远及近的刻画了母亲的形象。母亲的衣服、发丝和脚步,母亲苍老的外貌,蹒跚的行动,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读者面前。特别是最后那一特写镜头:母亲气喘吁吁的走到车窗前,将早晨煮的几个蛋塞与我时,我看到那额头上日益深的“沟壑”,那日渐增多的鱼尾纹。更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形象突出。
2.肖像描写,细节描写和动作描写。《车站一瞥》:在车站货柜前,站着一位头发花白、满脸皱纹、脊背弯曲的老大爷。他穿着洗得发白的解放鞋,打着补丁的衣服,裤腿卷起来,露出黝黑的脚踝。(简单的几笔,把一位乡村老大爷的形象跃然纸上。)他从衣服的里层摸出一个塑料袋,慢慢的打开,里面是裹得紧紧的手帕。他一圈一圈地把手帕展开,再展开同样被裹得紧紧的一叠钱。老大爷伸手沾了沾口水,从一叠零钱中抽出一张五角的纸币,又捻了捻,才递给售货员。(一连串的动词,把老人数钱的动作和对劳动成果珍惜的情怀表现出来,用词准确精妙。)售货员冷冷地不屑一顾的接过钱,然后扔出一只雪糕。(售货员不屑的眼神和动作显示出其素质的高下,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爱憎之情。)接过雪糕,老大爷转过身递给了身旁等候已久的小孙子,面带微笑的示意孙子快吃。售货员鄙视的目光中,老大爷抱着孙子走出了车站。(老大爷对孙子的疼爱通过那笑的示意尽现出来,离去的身影给人留下思索。)
这段文章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从老人站在车站柜台前到走出车站,从对老人外貌描写到买雪糕的动作刻画,都表现出作者是位描写的高手。只寥寥几笔勾勒出老人的外貌,更胜一筹的就是那成功的细节描写,那“一摸”“一打”“一沾”“一捻”“一递”极富层次感,而且把老人爱惜为数不多的钱的情怀也表现出来。对售货员虽一笔带过,但其丑态尽显。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3.语言描写。孙犁的《荷花淀》:“听说他们还没有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哪里碰得这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这段语言描写把第一位精明细心,第二位胆大爽朗,第三位是谨慎小心,第四位天真温顺的特点活现出来。人物形象鲜明。
4.环境描写。曹禺的《雷雨》:“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闷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这简单的几句环境描写,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烘托出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
5.场面描写。曹禺的《雷雨》:“周萍:打他!/鲁大海:(向周萍)你!(仆人们一齐打大海。大海流血)/周朴园:(厉声)不要打人!(仆人住手,仍拉住大海)/鲁大海:(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周萍(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周萍:你是谁?/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鲁大海: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鲁侍萍(呆呆地望着周萍的脸,又哭了起来)大海,走吧,我们走吧!大海为仆人们佣下,侍萍随下。”
这段场面描写,充分利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再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把鲁侍萍想认儿子却又不能相认的痛苦心情和周仆园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往往使语言新鲜活泼,生动有趣,很富表现力。一个巧妙的比喻胜过了大段呆板平直的说理文字。一个生动的拟人胜过大段绕弯子的说明。因此,如果我们写文章能用上合适的修辞手法,就可使描写生动形象。下面我们看一些范例:
1.比喻、排比的综合应用。郭保林的《八月的故乡——你好》:“汽车奔驰着,我伏在窗口,贪婪地、忘情地阅读着平原的八月——望不尽的莽莽苍苍,涌涌荡荡;望不尽的千顷秋色,万斛秋光——水稻黄了,微风里,金浪迭涌,棉花炸嘴,雪白银亮,宛如银河的繁星;花生秧儿、红薯蔓儿把地皮都盖严了,碧绿碧绿,如潮似海,如果不是车儿跑得快,说不定还能看到它们根部被饱的果实顶开的裂隙呢!八月的苍穹,一天碧落,是那样深邃,空阔,高朗,几只大雁横过蓝空,而圆圆的麦秸垛下,三五只母鸡却悠闲地刨着生活的安逸……”
这段文字使用了生动贴切比喻,酣畅淋漓排比,亲切感人拟人,形式整齐的对偶等修辞手法,把八月平原的丰收美景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行文在整齐中求变化,于对称中显错落,读来朗朗上口,音韵铿锵。
2.比喻、拟人的综合应用。丰自恺的散文《梧桐树》:“一个月以来,我又眼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
这段文字通过细腻的刻画把梧桐树叶由绿变黄的直至飘落的过程描写的形象逼真。特别是作者使用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梧桐树叶不忍落下而又不得不落下的情态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生动形象。
「原文展示」
那目光令我感动
安徽涡阳一中高三理(3) 国文
汽车已经启动,父亲抱着我的行李箱用力的往车上挤。看着人群中父亲的身影,我的心再次被感动了。特别是父亲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永远都会留在我的心里。
车已经走了,父亲依旧站在那儿。我回过头,再次接触到父亲的目光,那是一种复杂的目光,目光中充满希冀,充满期盼,也充满哀伤。此时,我们四目相望,我尽力地吮吸着父亲的目光,读着父亲的目光,直到父亲的身影消逝在视野中,但父亲的目光却一点点也没有消失,却越来越来强,越发的炯炯有神……
啊!父亲的目光已永远地融入我的血液,进入我的心中,遍布我身体的每个角落,此时,我感到不知何时,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全都在父亲的目光之下。
记得小时候,当我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而郁郁寡欢的时候,父亲就会来安慰我,他认真地听我倾诉,听我抱怨,让我把烦恼忧愁全部说出来,与我共同承担。每当这时候,我都会看到父亲那慈爱的目光,十分祥和,充满关爱,充满鼓励。那目光令我感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求学一般被认为是一个农村孩子的唯一出路,求学才有希望走出贫瘠的土壤,才有希望摆脱贫穷的生活,才有希望走进灯火辉煌的都市。我从父亲的目光中看到了他对我的希望。希望孩子荣归故里,希望孩子衣锦还乡。那希冀令我感动。在他们眼里,那是他们最大的荣耀。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父母的希望,无论何时何地,我的心中总有父亲那期望的眼神。那目光的一丝一毫都令我落泪。当我厌烦的时候,父亲那充满希冀的目光就浮现在我的眼前;当我疲倦的时候,父亲那充满希冀的目光就浮现在我的面前。那目光让我知道我肩上的担子多重。
父亲的目光又充满哀伤,哀伤令我感动。毕竟我在父亲的身旁飞翔多年,一旦离去,没有音信,怎不哀伤。思念可算是最苦的一件事,每次当我想家的时候,父亲的目光就会浮现在我眼前,目光中的那份哀伤也一同进驻我的心里。
当我闭上眼睛,父亲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那矮矮的身材,那一身衣服,那爬满皱纹的脸,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连同那一连串的复杂的目光:希冀、期盼和哀伤。
「失误剖析」这是一篇情理并茂,感悟深刻的考场优秀散文。作者选取父亲的目光作为描写对象,并抓住父亲送自己求学的瞬间来感悟父亲的目光的内涵,在感悟中思考人生,领悟人生,寄托自己对父亲的赞美与歌颂,折射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文章用了不少笔墨写“目光给我的感动,给我的鼓励”突出了生活的主旋律,字里行间传达出一种昂扬奋进的精神。主题十分鲜明。但此文也有不足之处需要修改。具体分析如下:一是文章标题《那目光令我感动》,文章应突出那目光的含义,特别要突出描写那目光是什么样的目光,那目光为什么令我感动。文章在为什么方面分析较好,但在描写方面不足。二是文章抒情成分较多,缺少必要的叙事描写。应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去抒情,这样才会有抒情的基础。三是文章中人物的肖像描写不足,场面描写缺乏。升格时可从这个方面入手,增加肖像描写和场面描写,并恰当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描写的生动形象性。
「升格佳作」
那目光令我感动
安徽涡阳一中高三理(3) 国文
汽车已经启动,(改为“汽车门已经打开”更真实。)父亲抱着我的行李箱用力的往车上挤。看着人群中父亲的身影(改为“看着人群中父亲矮小的身体,看着父亲身上那已经跟随多年的衣服,看着父亲的已经花白头发和已经爬满皱纹的额头”增加外貌描写,首先让人对父亲形象有个整体了解。)我的心再次被感动了。特别是父亲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增加“那眼神中复杂的目光”这样会更扣题)永远都会留在我的心里。
车已经走了,父亲依旧站在那儿。(增加“呆呆的望着我坐的汽车离去”这样能让人感到父亲的心思都儿子身上,现在还没回过神来。)我回过头,再次接触到父亲的目光,感受到那是一种复杂的目光,目光中充满希冀,充满期盼,(此处的“希冀,期盼”重复,可把“希冀”改为“鼓励”,即为“目光中充满鼓励,充满期盼”。)也充满哀伤。(增加“我那不争气的泪水再次充盈我的眼眶”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表现出此时的交流,更符合实际情况,描写也更生动。)此时,我们四目相望,我尽力地吮吸着父亲的目光,读着父亲的目光,直到父亲的身影消逝在视野中,但父亲的目光却一点点也没有消失,却越来越来强,越发的炯炯有神,(增加“激起了我的回忆”这句,巧妙过渡)……
啊!父亲的目光已永远地融入我的血液,进入我的心中,遍布我身体的每个角落,此时,我感到不知何时,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全都在父亲的目光之下。
记得小时候,当我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而郁郁寡欢的时候,父亲就会来安慰我,他认真地听我倾诉,听我抱怨,让我把烦恼忧愁全部说出来,与我共同承担。每当这时候,我都会看到父亲那慈爱的目光,十分祥和,充满关爱,充满鼓励。那目光令我感动。(增加“它犹如一股温泉,慢慢地流入我的心田,流遍我的全身,冲淡了烦恼,冲散了忧愁,让我沉醉在幸福和喜悦之中”,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目光的作用,形象生动。并把“那目光令我感动”后的“句号”改为“逗号”。)
随着年龄的增长,求学一般被认为是一个农村孩子的唯一出路,求学才有希望走出贫瘠的土壤,才有希望摆脱贫穷的生活,才有希望走进灯火辉煌的都市。(使用排比句,表达更强烈的感情。)我从父亲的目光中看到了他对我的期盼,期盼孩子荣归故里,期盼孩子衣锦还乡。(增加“每当我放假回家时,父亲的眼睛总是在我身上打量来打量去,好象要寻求什么似的。有时那眼睛有一丝丝晶莹的光。每当我踏上求学之路时,父亲的眼睛也久久的望着我前去的方向,有时竟一动不动,我知道那目光中满含着希望、充满着期盼”此段描写,使父亲的形象更突出。)那期盼令我感动。在他们眼里,我们是他们最大的荣耀。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父母的希望,父母的期盼。无论何时何地,我的心中有总有父亲那期望的眼神。那目光的一丝一毫都令我落泪。当我厌烦的时候,父亲那充满希冀的目光就浮现在我的眼前;当我疲倦的时候,父亲那充满期盼的目光就浮现在我的面前。那目光让我知道我肩上的担子多重。
父亲的目光又充满哀伤,那哀伤令我感动。毕竟我在父亲的身旁飞翔多年,一旦离去,没有音信,怎不哀伤。思念可算是最苦的一件事,每次当我想家的时候,父亲的目光就会浮现在我眼前,目光中的那份哀伤也一同进驻我的心里。
当我闭上眼睛,父亲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那矮矮的身材,那破旧的衣服,那爬满皱纹的脸,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连同那一连串的复杂的目光:希冀、期盼和哀伤。(寥寥话语,粗笔勾勒出父亲的形象,真实感人,呼应开头。)
「升格评点」
该作升格后成为一篇情理并茂,感悟深刻的考场优秀散文。升格时,针对原文中出现的诸多失误,一一作了修改。其一增加了肖像描写和场景描写。如开头“看着人群中父亲的身影”过于简单,改为“看着人群中父亲矮小的身体,看着父亲身上那已经跟随多年的衣服,看着父亲的已经花白头发和已经爬满皱纹的额头”这样的外貌描写,首先让人对父亲形象有个整体了解,形象生动多了。还有增加对父亲期盼眼神的描写“每当我放假回家时,父亲的眼睛总是在我身上打量来打量去,好象要寻求什么似的。有时那眼睛有一丝丝晶莹的光。每当我踏上求学之路时,父亲的眼睛也久久的望着我前去的方向,有时竟一动不动,我知道那目光中满含着希望、充满着期盼”,使父亲的形象更突出。其二是增加一些修辞手法,来使描写生动形象。如对我禁不住流泪的描写和父亲鼓励眼神的描写等使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其三,行文修改了几处用词不妥和前后不衔接的毛病。总之,修改后的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气蕴。特别是场面的描写和感悟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与感染力。
或者这种形式
「升格佳作」
那目光令我感动
安徽涡阳一中高三理(3) 国文
汽车门已经打开,父亲抱着我的行李箱用力的往车上挤。看着人群中父亲矮小的身体,看着父亲身上那已经跟随多年的衣服,看着父亲的已经花白头发和已经爬满皱纹的额头。我的心再次被感动了。特别是父亲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那眼神中复杂的目光,永远都会留在我的心里。
车已经走了,父亲依旧站在那儿,呆呆的望着我坐的汽车离去。我回过头,再次接触到父亲的目光,那是一种复杂的目光,目光中充满鼓励,充满期盼,也充满哀伤。我那不争气的泪水再次充盈我的眼眶。此时,我们四目相望,我尽力地吮吸着父亲的目光,读着父亲的目光,直到父亲的身影消逝在视野中,但父亲的目光却一点点也没有消失,却越来越来强,越发的炯炯有神……
啊!父亲的目光已永远地融入我的血液,进入我的心中,遍布我身体的每个角落,从此,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全都在父亲的目光之下。
记得小时候,当我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而郁郁寡欢的时候,父亲就会来安慰我,他认真地听我倾诉,听我抱怨,让我把烦恼忧愁全部说出来,与我共同承担。每当这时候,我都会看到父亲那慈爱的目光,十分祥和,充满关爱,充满鼓励。那目光令我感动,它犹如一股温泉,慢慢地流入我的心田,流遍我的全身,冲淡了烦恼,冲散了忧愁,让我沉醉在幸福和喜悦之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求学一般被认为是一个农村孩子的唯一出路,求学才有希望走出贫瘠的土壤,才有希望摆脱贫穷的生活,才有希望走进灯火辉煌的都市。我从父亲的目光中看到了他对我的希望。希望孩子荣归故里,希望孩子衣锦还乡。每当我放假回家时,父亲的眼睛总是在我身上打量来打量去,好象要寻求什么似的。有时那眼睛有一丝丝晶莹的光。每当我踏上求学之路时,父亲的眼睛也久久的望着我前去的方向,有时竟一动不动,我知道那目光中满含着希望、充满着期盼。那期盼令我感动。在他们眼里,他们是他最大的荣耀。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父母的希望,无论何时何地,我的心中总有父亲那期望的眼神。那目光的一丝一毫都令我落泪。当我厌烦的时候,父亲那充满希冀的目光就浮现在我的眼前;当我疲倦的时候,父亲那充满期盼的目光就浮现在我的面前。那目光让我知道我肩上的担子多重。
父亲的目光又充满哀伤,那哀伤令我感动。毕竟我在父亲的身旁飞翔多年,一旦离去,没有音信,怎不哀伤。思念可算是最苦的一件事,每次当我想家的时候,父亲的目光就会浮现在我眼前,目光中的那份哀伤也一同进驻我的心里。
当我闭上眼睛,父亲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那矮矮的身材,那破旧的衣服,那爬满皱纹的脸,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连同那一连串的复杂的目光:鼓励、期盼和哀伤。
「升格评点」
该作升格后成为一篇情理并茂,感悟深刻的考场优秀散文。升格时,针对原文中出现的诸多失误,一一作了修改。其一增加了肖像描写和场景描写。如开头“看着人群中父亲的身影”过于简单,改为“看着人群中父亲矮小的身体,看着父亲身上那已经跟随多年的衣服,看着父亲的已经花白头发和已经爬满皱纹的额头”这样的外貌描写,首先让人对父亲形象有个整体了解,形象生动多了。还有增加对父亲期盼眼神的描写“每当我放假回家时,父亲的眼睛总是在我身上打量来打量去,好象要寻求什么似的。有时那眼睛有一丝丝晶莹的光。每当我踏上求学之路时,父亲的眼睛也久久的望着我前去的方向,有时竟一动不动,我知道那目光中满含着希望、充满着期盼”,使父亲的形象更突出。其二是增加一些修辞手法,来使描写生动形象。如对我禁不住流泪的描写和父亲鼓励眼神的描写等使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其三,行文修改了几处用词不妥和前后不衔接的毛病。总之,修改后的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气蕴。特别是场面的描写和感悟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与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