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写作突围之话题作文素材大全(九) |
|
上传:火树银花 |
审核发布:火树银花 |
更新时间:2011-1-7 7:41:52 |
点击次数:685 |
|
高考写作突围之话题作文素材大全(九) 持恒 要成就事业,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努力。这是众周知的,只是真正能这样做的人并不太多。物欲的勾诱,功利的驱使,游乐的招引,你抵挡得住么?数载苦索,十年寒窗,乃至一生埋下头去,你承受得住么?一些人退却了,只得半途而废。一些人气馁了,只得前功尽弃。一些人一曝十寒,只得一事无成。只有持恒者迈着坚定不移的步伐义无反顾,终于沐浴到胜利的光辉。 可以这样说,持之不光是一个人意志的考验,而且是对一个人的品格测检。在它面前,一切伪作浮饰的东西都将原形毕露,经过它筛选的应该是物华人杰。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吧,如果你不甘于平庸的话! 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 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王充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 绳可锯木断,水可滴石穿。苦干加巧干,坚持持久战。——郭沫若 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柏拉图 成大事不在力量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塞·约翰生 只有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只有博学可以使你明辨世事。——席勒 全部秘决只有两句话:不屈不挠,坚持到底。——陀思妥耶夫斯基 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爱因斯坦 只要持之以恒,知识丰富了,终能发现其奥秘。——杨振宁 做学问要花工夫,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吴玉章 伟大的人做事决不半途而废。——维特兰 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贝多芬 一个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功的。——牛顿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汉族谚语 成功之因,在于不屈不挠。——荷兰俗语 孟子论“持之以恒” 最令人感佩的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孟子曾作过一个比喻:“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他说,学习就好比挖井,必须持续不断地努力才能见效。如果挖井挖下几丈不见水就放弃,那就只能是一口废井。持之以恒,是学习意志和持久力的表现,是学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的条件。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 一个读书少年向陶渊明求教。陶渊明带他来到田边,指着尺把高的稻禾问:“你仔细瞧瞧,它现在是否在长高呢?”少年蹲下目不转睛地盯着禾苗,看了半天,说:“没见长啊。”陶渊明反问:“真的没见长吗?那么,春天的秧苗又是怎样变成尺把高的呢?”少年不解地摇头。陶渊明开导说:“其实这禾苗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没学察到。读书学习也是这样。知识的增长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自己都觉察不到。但只要勤学不辍,持之以恒,就会由知之不多变为知之甚多。所以,有人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接着,陶渊明又指着一块大磨石问:“你看那磨石,为什么会出现像马鞍一样凹面呢?”少年答:“那是磨损的。”“那你可曾见到,它是哪一天被磨损成这样的呢?”少年说:“不曾见过。”陶渊明又进一不诱导说:“这是农夫们天天在它上面磨刀、磨镰、磨锄,久而久之,磨损而成。由此可见,‘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学习一旦间断,所学知识就会不知不学地慢慢忘掉。”循循善诱的开导,使少年悟到了为学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勤学则进,辍学则退”的道理。 名人的“每日”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每日黎明即起,坚持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六时的“科学知识讲座”; 著名画家黄宾虹生前每晚必画,一次可画8张; 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每天观察天气,记录气象日记; 孙中山在国外流亡时期,经济十分困难,但他省钱买书,每日必读,他说:“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够生活。” 俄国大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每天必写,1862年,他被沙皇政府关进牢房,在那里的778天,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写出了举世闻名的长篇小说《怎么办》等一系列作品。 成功的“铁律” 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 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20年。 哥白尼写《天体运行论》花了36年。 摩尔根写《古代社会》花了40年。 歌德写《浮士德》花了60年。 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37年。 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5年。 左思写《三都赋》花了10年。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 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10年。 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花了34年。 从以上几个数字里,我们可以看到要成就一项事业,需要持久的恒心。所以,巴尔扎克说:“持续不断的劳动是人生的铁律,也是艺术的铁律。” 成功在于持恒 音乐家冼星海,练奏乐谱缺少钢琴,就用碗、碟、盆、罐作为替代,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苦练,终于孕育出了振奋人心的、史诗般的歌曲——《黄河大合唱》。 梅兰芳年轻时为了演好戏,每天一大早起床,盯着远飞的信鸽练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一时间断,终于矫正了眼皮下垂、眼神不能外露的弱点,成为一代京剧表演大师。 爱迪生为了解决灯丝材料问题,先后试验了6000多种材料,最后成功。 中国科学家王林鹤在试制高压电桥时所获 得的成功,也正是积370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并坚持不懈地努力进取的结果。 蜂蜜如何酿出 一只蜜蜂要酿出一公斤蜂蜜需往来飞行30万公里,吸吮1200万个花朵的汁液,每次采集归来,还要把汁液从胃里吐出,由另一只蜜蜂吸到自己胃里,如此吞吞吐吐120次到340次,汁液成蜜汁,但这时的蜂蜜,还有大量的水分,不适宜储藏,蜜蜂还要不断地鼓翅扇风,使水分蒸发掉,最后变成浓稠的蜜糖。由此观之,蜂蜜 酿自于蜜蜂的锲而不舍中。 铁杵磨成针 相传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念书缺乏耐心,常常逃学。有一天,他来到一座高山脚下,见一位老太太在磨一根铁棒。李白很疑惑,,就上前追问。老太太告诉他要磨出一根绣花针。李白惊讶不已,铁棒如何磨成针呢?老太太说:只要有恒心,不怕不成功。李白深受启发,自此他发愤读书,毫不懈怠,终于成为一代“诗仙”。 薛谭学讴 古代,有位叫薛谭的人,向歌唱家秦青学习唱歌,但还没有学会秦青的全部本领,就自以为统统学到手了,于是向秦青告辞回家。秦青亲自送他到城郊大路旁,弹琴唱歌为他饯行。秦青那高昂的歌声,在林间回荡,使流云也停立倾听。薛谭学悟到自己还没有把老师的本领真正学到手,便向秦青谢罪,要求回去继续学习,再也不提回家的事了。后来他终于成了一位像秦青一样的歌唱家。 鲁迅长期坚持写日记 鲁迅从1907~1936年30年间写作(包括翻译)了500多万字的著作。在此期间,他不管工作、写作再忙,客观环境如何艰苦、恶劣,身体条件再差,都一直坚持写日记。20余年,从不间断,只有到最后病危的时候,才被迫停下笔来。 生命不息笔不辍 勤劳是齐白石一辈子艺术生活的特点,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不断刻苦努力,至老不衰。在70余年的画画生涯中,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作画。27岁以后,只有两次害病,一次遭父母之丧才搁过笔。他的勤奋是持久有恒的,即使到了晚年,也没睡过早觉,每天照例黎明即起,吃过早饭,便要画上几幅。对艺术真是孜孜不倦。1957年他逝世这一年的春夏之际,他的精神有些不济了,健康情况已大不如以前,还丝毫不服老,顽强地和衰老作斗争,画了一幅花中之王——牡丹,这是他一生中画的最后一幅画。 恒兀穷年 徐特立认为读书固贵理解,也须记忆。要理解得好,必须记忆一些基本的东西。但老年人的记忆力衰退了,今天看的书,明天又忘了。因此他就把书中重要的地方,或精当的语句,用大字摘录出来,张贴在壁上,就寝前向壁朗读或默念第二天起床,又是这样,一直到能背诵为止。1976年,他已经90高龄,仍坚持这样做。 居贫苦而志不倦 汉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王充是在十分清贫的情况下开始专心治学著书的。他先后著有《大儒》、《讥俗》、《节义》、《政务》、《养性》等 书。王充从34岁开始,前后用30多年时间,写成《论衡》一书。为了专心著作,他闭门谢客,拒绝一切婚丧喜庆的应酬活动。在他卧室的窗台书架上,到处放着刀笔和竹木简,他一有想法就随时记下来。直到临死前不久,他才完成这本对汉代唯心主义哲学和神学迷信进行系统批判的巨著。 坚持的胜利 英国医学家罗斯为了证实蚊子是疟疾病菌的媒介,日复一日地和蚊子打交道。1983年的一天,他在显微镜下看了8个小时,眼睛酸痛,视力模糊,外加天气炎热,蚊叮蝇咬,观察难以继续。可是,还有两只蚊子未观察。放弃它们呢?还是再坚持一下?他定了定神,咬了咬牙,继续在显微镱下观察。最后的胜利,往往就在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突然,他发现这两只蚊子身上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细而圆的细胞,其中含有黑色物质组成的小颗粒,和疟疾寄生虫的色素完全一样。就这样,他终于找到了传播疟疾病的根源。 科尔的“报告” 1903年10月,在纽约举行的一次数学会议上,大家要求科尔教授 作学术报告。科尔走到黑板前,用粉笔写下了一个算式,接着又进行计算,得到结果以后,科尔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会员们立即报以暴风雨般的掌声。因为他通过这不说话的报告,证明了2的67次方-1这个数是合数,而不是200年来被人怀疑的质数。尔后,有人问科尔:为论证这一问题,花了多少时间?科尔回答:“3年里的全部星期天。” 欧立希的“六零六” 细菌学家欧立希,为了医治当时流行的“昏睡病”,发现一种叫“阿托什尔”的化学药品,可杀死引起昏睡病的锥虫,但是,美中不足,这种药物又会给人带来双目失明。欧立希和他的助手坚韧不拔,经过606次试验,失败605次,终于成功地制造 出一种既能挽救昏睡病人,又不伤害病 人视学的药品,取名叫“六零六”。 米开朗琪罗绘成巨幅壁画 1508年,意大利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接受了为罗马西斯廷教堂绘屋顶大壁画的任务。任务相当艰巨:屋顶高达20多米,面积300平方米,画中人物340多个。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多少次从脚手架上摔下来,还摔成过重伤。经过4年零3个月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这幅轰动全意大利的巨幅壁画,但他的身体已摔成畸形。 无恒埋隐患 据史书记载,楚霸王项羽年少时对待学习用心不一,学书识字不多久就没兴趣了,想去学剑术,练剑时间不长又腻了,又欲学兵法。其叔父项梁对此大为光火然而项羽却是“壮志凌云”,回答起来振振有词:“学书识字,能认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足够了;剑术学得再精,也不过是学了‘一人敌’的本事,微不足道;要学就学‘万人敌’的本领。“这番话打动了项梁,于是便又开始向他抟授起兵法。起初,项羽还学得挺有兴致,孰料时间一长,又故态复萌,依然溢于言浅尝辄止。结果没有一样能够坚持到底。项羽少年时代养成的这种坏毛病给他日后的“霸王事业”埋下了深深的隐患。他在楚汉战争中最终败北,其性情浮躁、缺乏恒心、谋略不足当属重要原因之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