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留言 | 网站帮助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取回密码>>
首页 | 小学作文 | 初中作文 | 高中作文 | 英文作文 | 各种范文 | 快乐阅读 | 快乐问吧 | 快教书城 | 游学天下
  快乐作文 - 作文素材宝库 - 社会生活篇 - 文章内容
风云人物素材刘亮程(一) 

上传:火树银花 审核发布:火树银花 更新时间:2011-1-10 12:10:47 点击次数:1446

              风云人物素材刘亮程(一) 

    村庄,曾不是那么遥远
  ——李响 
  目录索引
  ㈠乡村哲学的神话 3
  ㈡乡村的欢乐与哀愁 3
  ㈢虚拟村庄的诗意栖居者 6
  ㈣扯而不淡 9
  ㈤回望那一个村庄 10
  ㈥因为遥远,所以真切 16
  ㈦刘亮程经典文录 17
  ㈧对一朵花微笑 19
  ㈠乡村哲学的神话
  ---有感于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
  我是在一个夜晚展开对《一个人的村庄》的阅读。虽然这本书中的文章大多零零散散地读过,但整体接受一位“乡村哲学家”的泥土气息还是第一次。在阅读中我也时时警惕自己身在都市而对乡村抱以偏见的可能性。在刘亮程的笔下,贫瘠而荒凉的土地充满着童话色彩:“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弄笑了。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对一朵花微笑》)刘亮程对土地的感情绝对是真诚的,也许正是这种对土地对乡村的绝对真诚与信仰的原因,使刘亮程丧失了对土地对乡村的批判性反思。刘亮程沉湎于“一个人的村庄”里不能自拔,对狗对马对驴对牛对风对草对虫子对一切生物与植物的想象性的赞美,让我们感动之余,也有一种怀疑:现实里的乡村也是这样美丽吗?
  牧歌先生在阐释刘亮程的“乡村哲学”时说:“乡村哲学的最大特色是有一条巨大的根系,这条根系是连着人性的,甚至渗透着某种宗教气息。”然而在刘亮程的散文里,我们只看到对人性简单化的白描,人性的复杂与丑恶在刘亮程的笔下似乎全部消失了,贫瘠而落后的乡村居然是一处香格里拉式的桃源?我个人以为任何一位有良知的作家在试图逼近中国农村落后地区的真实境况时,不可能只是一味地赞美而缺乏必要的批判与反思。
  刘亮程对于“一个人的村庄”也不是完全没有怀疑的。在《寒风吹彻》一文里,他悲悯地写道:“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我的一小炉火,对这个贫寒一生的人来说,显然杯水车薪。他的寒冷太巨大。一个人老的时候,是那么渴望春天来临。尽管春天来了,她没有一片要抽芽的叶子,没有半瓣要开放的花朵。春天只是来到大地上,来到别人的生命中。但她还是渴望春天,她害怕寒冷。我围抱着火炉,烤热漫长一生的一个时刻。我知道,这一时刻之外,我其余的岁月,我的亲人们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风吹彻。”可惜这样的文字在刘亮程散文里实在太少了。过分的乡村偏爱,使刘亮程觉得自己有资格对城市进行批判:“这个城市正一天天长高,但我感到它是脆弱的、苍白的,我会在适当的时候给城市上点牛粪,我是个农民,只能用农民的方式做我能做到的,尽管无济于事。”(《城市牛哞》)然而乡村与农民的身份并不天然具有道德优越感,现实中的乡村与农民已经不代表美丽的田园风光与纯朴善良,我们不能对城市抱以信任,但对乡村同样不能抱以信任。更何况刘亮程的乡村哲学明显具有反现代性的一面,与历史潮流背道而驰。作家李锐对刘亮程有如此评价:“地域的偏远和辽阔,时间的舒缓和从容,生活的单纯和简练,不但使作者获得了天地万物的深情独处,对自己内心自由高远的开阔舒展;更使他远离了都市和都市各种各样的流行病。”水至清则无鱼,“一个人的村庄”的视界又岂能包涵村庄以外的大千世界、滚滚红尘?都市存在各种各样的流行病,乡村又何尝是一方净土一处桃源呢?对乡村的怀旧之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仅仅怀旧是不够的。刘亮程在“一个人的村庄”里打转时,他无法看到更辽阔的世界,村庄的历史养育与启蒙了他,但同时也局限了他的视域,如果刘亮程能够走出“一个人的村庄”,在城市里浮浮沉沉后,在对“鲜血淋漓”(李锐语)的反抗中,他的散文才有可能破茧而出,蜕化成新的自我。这样,走出村庄的刘亮程才会带给我们真正的惊喜。
  ㈡乡村的欢乐与哀愁
  文坛上,每一部作品的横空出世都需要作家的一番艰苦体验与煎熬;每一位作家的出现都需要众人的等待与发现。刘亮程,就是在他历尽煎熬,在众人的耐心等待中出现了。
  刘亮程来自乡村,乡村是他的根。刘亮程生活在一个叫黄沙梁的地方,“黄沙梁,我会慢慢悟知你对我的全部教育。这一生中,我最应该把那条老死窝中的黑狗称师傅。将那只爱藏蛋的母鸡叫老师。它们教给我的,到现在我才用了十分之一。”从睁眼看世界的那一刻起,便与乡村结下了不解之缘。平常,他看到的是村庄的破屋与荒野沙漠,他感受的是北方的寒风与乡人的温情,他体验的是人畜共居的生活。这些早已化为气息沁入他的灵魂,想摆脱也摆脱不了。刘亮程没上过多少学。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放牛的时间、背柴火种地的时间、在村人中闲待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他在学校的时间。对于一个作家来说,生活本身是一本大书,生活的体验也就成了他写作的主要源泉。“曾经有人问我,对没上过大学,没受过高等教育是否感到遗憾。我说什么是高等教育?对一个作家来说,最高等的教育是生存对他的教育。”乡村养育了他,也教会了他他生存与思考。由于他深深地扎根于乡村,体验到众人不曾体验过的生存状态,思考别人未曾思考过的问题。这是他不幸中的大幸。
  《一个人的村庄》是刘亮程多年乡村体验的结晶。刘亮程曾这样对记者说:“《一个人的村庄》所描写的生活背景大致是我童年、青年时的生活———就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书中所出现的很多东西都是属于那个年代的,当时农业现代化还没有到来,村庄里还都是土房子、院落,非常接近自然,呈现的是人类在大地上最初居住的样子。新疆的村庄许多是移民村庄,从内地迁来一群人,在一片空地上开垦土地,没有规划地盖起房屋———东一个院落,西一间房子,那时候,人可以在大地上轻易而随便地居住,按照自己的愿望给自己安排一个家。我童年的生活就是这样一种境况,对于过去来讲它是真实的,对于现在来讲它可能不再是一个现实世界的村庄,但它绝不是虚假的‘世外桃源’。”与城市相比,乡村代表的是一种落后,一种卑污,一种生命生长的无望及自嘲。鲁迅笔下的乡村就是这样一种状态。生长在乡村中的润土、祥林嫂、阿Q、小D……就是这种状态下的畸形产物。鲁迅先生是洞察乡村落后卑污一面的猫头鹰,揭示的是乡村的无望、挣扎与自嘲自虐,是对当时乡村卑污落后的一种最真实的描述。不同的是,20世纪的新疆作家刘亮程笔下的乡村则是一种静谧、闲逸与生命的原始状态。刘亮程说:“农村的苦和难是我们国家的最大问题,谁能够回避?但生活在苦难中的农民,千百年来却以自己独具的方式消解着苦难。那种恬淡、不争、无求,正是消解苦难的方式之一。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吗?我的文字关注的只是这种生存状态下人的心境。一个农民稍稍自在快乐了点,就有人不愿意了。他应该整天哭丧着脸,见谁都诉苦是吧。我们的农民早已在艰难的生活中,找到我们不知道的自在和快乐。谁能回避他们的这点快乐呢?”他写作是一种过滤的写作。他过滤的是乡村所有的沧桑痕迹——他将多年的沧桑体验过滤成一种平和宁静的叙述。所有的东西在他面前都是那样的活泼自然,富有生命。这是需要多大的胸怀和勇气呀。所以,我敢自豪地说:刘亮程是20世纪末的沈从文。
  刘亮程说:“每一个作家都在寻找一种方式进入世界。我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首先是从一个村庄开始的。”世界上这种乡村有同艾略特的“荒原”、卡夫卡的“城堡”、梭罗的“瓦尔登湖”一样,是作家观察世界的窗口,也是作家寄托灵魂实现自身梦想的诗意栖居地。这个村庄也如同史铁生的“地坛”、苇岸的“大地”、张炜的“野地”一样,是作家进行文化探索的场地,也是作家进行灵魂拷问的起点。刘亮程在《对一个村庄的认识》中说:“我在天山北部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村庄里度过人生最初的二十多年。放过牛,种过地,上过几年初中。后来在乡农机站当农机管理员,一当就是十几年。这份差事相当于大半个农民。虽然不用下地干活,但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也还是在田地里转。所以说我是个农民肯定是没错的。”刘亮程太熟悉乡村了。在作家看来,乡村是纯朴。在乡村,人与地、人与牲畜、人与花草树木,构成了天然纯朴的关系。这种关系毫无功利的利益关系,维系它的是最真实的感情,这是世界上最为简单而崇高的关系。在乡村的大地上,任何生命似乎都有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生命与生命之间毫无怨恨与残忍,有的是相互偎依和照顾。作家在《鸟叫》一文中这样写到:“我们到黄沙梁时,这片土地上的东西已经不多了:树、牲畜、野动物、人、草地,少一个我便能觉察出。我知道有些东西不能再少下去。……在这个村庄里,人可以再少几个,再走掉一些。那些树却不能再少了。那些鸟叫与虫鸣再不能没有。”这些生命一旦进入到人的生命中去,他们必将会成为人生命中的一部分。有时,作家会在草丛间躺下,任由虫子爬来爬去;有时,作家会在一个荒野上,对着一株并不起眼的花微笑;有时,作家会在深更半夜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关心起一只鸟来;有时,作家会由一棵树的死亡联想起人的死亡,会为此而黯然忧伤……“一棵草,一棵树,一片云,一只小虫……它替匆忙的我们在土中挣扎,在空中驻足,在风中浅唱……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任何一棵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任何一粒虫的鸣叫也是人的鸣叫。”好久没有听见这样的声音了!这是生命的谛唱,也是乡村社会铁的定律:任何一个生命都是相通的,任何一个生命都有他的生活方式。
  有这样两类作家,一类作家是属于大地的,他会大地当作自己的归宿;一类作家是属于天堂,他会把自己的梦想写满天空。显然,刘亮程是属于大地的,是乡村的儿子。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一种写作,也就有了“乡村哲学家”的称呼。 贺雄飞先生认为刘亮程的书中包含着强烈的“乡村哲学”:“乡村哲学的最大特色是有一条巨大的根系,这条根系是连着人性的,甚至渗透着某种宗教息。”这是刘亮程散文的一大亮点,也是一种最朴实的表达。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作家,他对大地上黑暗不会视而不见的,而是会逼近大地最真实的部分,会用一种怜悯的目光去抚慰大地的沧桑。不错,刘亮程笔下的乡村也有它的不幸、苦痛与哀愁,自有它的广度和深度。《狗这一辈子》、《城市牛哞》、《逃跑的马》,是我认为写得含蓄而深刻的文章,读这样的文章的确是浸透泪水和充满悲悯之情的好文章。在乡村里,“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太解人意了均不行。总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了肉剥了皮。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一头驴也一样。一匹乡村里的马,会无援无故地奔跑远去。一群膘肥体壮的牛会被人眼睁睁地运往城市,而他们对自己的命运却一无所知。作家在《城市牛哞》一文中这样感叹道:“牛只是作为肉和皮子被运到城市。他们为了牛肉的新鲜才把活牛运到城里。一头牛从宰杀到骨肉被分食,这段时间体现了一个城市的胃口和消化速度。早晨还活蹦乱跳的一头牛,中午已摆上市民的餐桌,进入肠胃转化成热量和情欲。”这是一篇充满血泪的文字,当我读完最后一个字时,我感到一种生命的窒息,仿佛听到了远处的牛哞渐渐向我逼近。林贤治先生说:“这是狂哞,是撕心裂肺的声音。惊恐、愤怒、决绝,整个文坛听不到这种声音。没有一个来自乡土的作家,能够如此看待自己的出身、处境和命运。”这是绝望的呼叫,生命在黄昏的昏暗中颤栗。
  乡村中的人也一样。卡夫卡说:“无论什么人,只要你在活着的时候应付不了生活,就应该用一只手挡开点笼罩着你的命运的绝望……但同时,你可以用另一只手草草记下你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因为你和别人看到的不同,而且更多;总之,你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已经死了,但你却是真正的获救者。”刘亮程做到了,他不是一个带着面纱的作家。在现代社会里,个体人的孤独是在所难免的,它几乎成现代人的通病。虽然这乡村还尚未遭受到工业社会的污染,但毕竟已进入现代社会。在《剩下的事情》一文,作家感到了人忙碌后的无聊:“随着剩下的活儿一点一点地干完,莫名的空虚感开始笼罩草棚。活儿干完了,镰刀和铁锨扔到一边。孤单成了一件事情。寂寞和恐惧成了一件大事情。”但这种孤独与恐惧又是一个人的,他人感受不到。“在每个人最后都是独自面对剩下的寂寞和恐惧,无论在人群中还是在荒野上。那是他一个人的。就像一粒虫、一棵草在它浩荡的群落中孤单地面对自己的那份欢乐和痛苦。其他的虫、草不知道。”一个寒冷的夜晚,一个老人被活活冻僵了,再也没有起来。刘量程说:“我不敢相信他已经死了。他的生命中肯定还深藏着一点温暖,只是我们看不见。一个人最后的微弱挣扎我们看不见;呼唤和呻吟我们听不见。”老人不是病死的,也不是自杀的,而是在孤独的恐惧中死去的,但没有人知道他是什么离开人世的。这对生活在乡村中的人来说,是一种无奈,亦是一种绝望的呻吟与反抗。
  《一个人的村庄》是我们阅读中国西部乡村的窗口,在这个窗口里,我们看到了乡村的绿洲与欢乐,也看到了乡村的荒漠与哀愁。诗人布莱克说:
  在一粒沙子里看见宇宙,
  在一朵野花里看见天堂,
  把永恒放进一个钟点,
  把无限握在你的手掌。
  啊,乡村,谁能摆脱它呢?刘亮程不能,“是的,我正一步步地走近它。我所有的文学写作其实一直在为自己寻找一条走回去的近路。”一个写满欢乐与哀愁的乡村,才是他的归宿。路在脚下,他没有天堂,只有故土。 ㈢虚拟村庄的诗意栖居者
  ——刘亮程散文解析
  放下刘亮程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阅读时的愉悦和感动仍未平息。刘亮程,这个自称“农民”的寂寞写作者,终于实现他出发时的梦想--“以沉默十年为代价换得一两声高亢鸣叫”(《通驴性的人》),让慌不择路的整个中国文坛赧然侧目。至今我仍为两年多前在几家报纸的“豆腐块”里初识刘亮程时的判断暗自得意。尽管在向朋友们推荐时反应冷淡,但我还是认定写出那些超尘脱俗文字的刘亮程,是一位真正的诗人。时隔半年,当一位朋友拿着一张整版介绍刘亮程的《南方周末》向我“隆重推荐”时,就像知道惊蛰过后,冬眠的动物迟早会从沉睡中醒来,除了高兴,我毫不奇怪。但一本三百多页的散文集读过之后会怎样?对此,我心里着实没底。好在,刘亮程没让我失望。
      我不知道“总共只上过五年学”(《只有故土》)的刘亮程是否潜心研读过老庄,但他文字里四处流淌的玄学成分--清虚、静笃、自然、无为、守拙等等--正可见出道家思想的流风余绪。有人把刘亮程的散文称作“乡村哲学”,而乡村在中国历史上,从来都是道家哲学的集散地。我们不难给扛着一把铁锨到处转悠的刘亮程找到精神上的远祖和师承:柱下漆园的老庄,采菊东篱的陶潜,以及古往今来的贤人隐士……幸运的是,刘亮程的乡村情结并没有经历一个庙堂理想破灭之后的放逐过程,因而他的“保持着自己的速度”才显得本真而纯粹。作为一个写作者,刘亮程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和那些“体验生活”的“乡土作家”们划清了界限。
      我投生到荒凉僻远的黄沙梁,来得如此匆忙,就是为了从头到尾看完一村人漫长一生的寂寞演出。我是唯一的旁观者,我坐在更荒远处。和那些偶尔路过村庄,看到几个生活场景便激动不已,大肆抒怀的人相比,我看到的是一大段岁月。我的眼睛和那些朝路的窗户、破墙洞、老树窟一起,一动不动,注视着一百年后还会发生的永恒事情。(《冯四》)
      这和老子在两千多年前所持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的观点如出一辙。在另一篇文章里,他又说:“我喜欢在一个地方长久地生活下去——具体点说,是在一个村庄的一间房子里。”“我一直庆幸自己没有离开这个村庄,没有把时间和精力白白耗费在另一片土地上。……我的生命上抵高天,下达深地。这都是我在一个地方地久天长生活的结果。” (《住多久才算是家》)这又几乎是老子“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的隐逸思想的现代版了。以当年那帮背着一包笔记本到处“采风”的名作家们的眼光看,玩这样的“行为艺术”显然有些不合时宜,而且成本太大。
      我的阅读是从习惯的挑拣开始的——这未尝不是一种挑剔,但最后的结果是:我没有漏掉一篇文,一个字。我自信不是一个对陈词滥调和虚情假意特别“饥渴”的人,但读完全书我真的意犹未尽,而且同时产生相反的念头,就是希望这个叫刘亮程的人到此为止吧,——难道你真的指望还能跳过自己设置的标杆吗?
      透过文字的背后,刘亮程特有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以及与此相应的价值判断深深吸引了我。在当下的这个无主名时代,一个小人物的价值从没有像在《我改变的事物》里表现得那么富有才华。刘亮程写出了“一个胡乱地生活着,找不到值得一干的大事”的平凡人的从容和高贵:用一根草绳把一棵长歪的胡杨拉直,从而“改变了两棵树的长势”;把一棵树上的麻雀赶到另一棵树上,把一条渠里的水引进另一条渠;还促狭地赶开一头正在交配的黑公羊,让一头急得乱跳的白公羊爬上去,使“本该下黑羊羔的这只母羊,因此只能下只白羊羔”……文中的“我”总在为自己找这些闲事做,并相信自己的每个行为都不同寻常地充满意义:
      当我五十岁的时候,我会很自豪地目睹因为我而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的大小事物,在长达一生的时间里,我有意无意地改变了它们,让本来黑的变成白,本来向东的去了西边……而这一切,只有我一个人清楚。
      与其说这是一种原汁原味的农民的精神境界,倒不如说它是作者在天地之间找到的一种“真人”的情怀。从功利的眼光看,这是一个被前进的时代列车漏载的乡村闲人的精神胜利法;但谁又能说其中没有隐含着一种当代社会稀有紧缺的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认同和自信呢?想想看,我们这些活在城市的所谓“文明”里的人们,在汲汲于给肉体寻找一个妥帖的物质存放地的同时,可曾用怜爱的目光打量过那日渐枯萎的灵魂,可曾在做着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时,无限感恩地想到“天”、“地”、“人”的交感共振?这里,刘亮程自觉充当了一个荒凉村庄日常生活细节的见证者和代言人,因为他深感那些在“荒凉”中“活着”的人们正患着事实上的“失语症”。——“除了荒凉这惟一的读物,我的目光无处可栖。大地把最艰涩难读的章节留给这群没啥文化的人。”(《黄沙梁》)
  因为背负着这样的使命,刘亮程摒弃了这个时代的知识人在观照“苍生”时不约而同的“他者”目光,而用陶渊明式“纵浪大化”、“不喜不惧”的达者胸怀打量一个人的“一辈子”。他关注甚至“偷窥”着村里像冯四那样的小人物的生生死死,喜怒哀乐,从中领略生命给予每一个人的同样的尊严和高贵:“天从不为哪个人单独黑一次……谁知道谁过得更实在些呢?”“与一生这个漫长宏大的工程相比,任何事业都显得渺小而无意义。”(《冯四》)“我们干完的事,将是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大的事情。”(《剩下的事情》)

评论区  
当前1/1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末页 直接到 页  共 0 条记录
 

最新信息
2022年北京卷作文真题:学不....
2022·全国甲卷:《红楼梦》....
2021全国新高考Ⅰ卷:结合材....
2021全国乙卷:根据材料给....
衡水中学2013年尖子生必练的....
“擦亮心窗”导写
语文作文写作指导:只言片语尽显....
语文写作指导:写前埋伏奇兵,写....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指导之六:智慧....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指导之五:打造....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指导之四:细节....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指导之三:改变....
热门信息
2010年高考作文试题及考场佳....
作文训练与讲评 心音共鸣,写....
写人的记叙文范文(5)妈妈的手
例说议论文常见论证结构
以“转身”为题的材料作文
2011届高考作文专题突破:十....
“擦亮心窗”导写
材料命题作文“青年精神”写作导....
高考记叙文范文(4)难忘的军训
 作文,小菜一碟(六)
高中作文素材大全
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以拒绝....
[上一篇]小故事大智慧(五十二) 
[下一篇]风云人物素材刘亮程(二)
[关闭窗口]
 
 快乐新课程 快乐语文教学网 快乐数学教学网 快乐英语教学网  快乐物理教学网 快乐化学教学网 快乐生物教学网 | 快乐政治教学网 | 快乐历史教学网 
 快乐地理教学网 | 快乐大综合 快乐教学在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后台管理   |   在线联系
lxw863.com版权 东安县乐学互联网工作室 通讯地址: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白牙市镇文生路11号 425900
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备案信息:湘ICP备19025487号 
技术支持:广州市今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