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满分作文36计(十) |
|
上传:火树银花 |
审核发布:火树银花 |
更新时间:2011-1-14 13:35:04 |
点击次数:756 |
|
高考满分作文36计(十) 36计之8:条分缕析,深入透彻——怎样议论 中学生写议论文,感到头痛的是不会议论说理。议论文的结构不难掌握,懂得“引论——本论——结论”的基本思路,懂得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等基本结构方式,几乎所有学生都能搭起一篇议论文的框架。但是围绕一个论点条分缕析地说理,深入透彻地论证,很多学生就感到十分困难,于是很多学生的议论文便写成了“观点+例子”的模样。 怎样才能让中学生学会展开议论呢? 1.掌握方法。 ① 对比分析法。就是将相反的或有差异的两种情况加以比较,通过比较分析使正确观点鲜明突出。例如: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学贵于疑》) 这段话论述的不怀疑和常怀疑两种情况及其所导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突出了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的正确观点。 ②因果分析法。就是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种现象所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结果。例如: 我国的火箭专家钱学森,坚持几十年如一日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科学知识讲座,电台的同志以为是传说。一次,记者当面考他:“今天早上科学知识节目讲的什么内容?”钱学森脱口而出:“南京天文台的趣事。”我们可以由大科学家听广播这件小事,想到钱学森之所以成为大科学家,正是因为他对科学的热爱。这是科学家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最为重要也最为持久的一种动力。(《热爱科学》) 这段话采用因果分析法。通过一件生活琐事,分析出钱学森成为科学家的重要原因是热爱科学,并进一步指出了热爱科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运用这种方法,通常是先摆事实,后分析因果,这种方法用得好便能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深度。 ③层进分析法。此法步步推进地论述,用两个以上的理由证明论点,形式上采用递进关系或承接关系的句式。例如,习作《“错误”与“进步”》: 人们从事各项活动,总是希望获得成功,避免失败。可是实际上,往往事与愿违。这原因,从认识论讲,是由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并不是显露在外,而是潜藏在内的;不仅如此,它有时还以颠倒的形式——“假象”出现,就像达尔文有一次半认真地说的那样:“大自然是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加上人们认识能力、水平、经验有限,就难免发生错误了。 作者为了论述“人们从事各项活动往往失败”的观点,说了三个理由,用递进关系句式表达,第三与第二个理由则用承接关系的句式阐述。 ④并列分析法。此法是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展开议论。可以用复句的形式,也可以用句群的形式。例如: 理想是有社会性、阶级性的。在什么样的社会,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理想;什么样的阶级,确切地说,站在什么样的阶级立场上,就有什么样的理想。在封建社会,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往往是那些地主阶级或者向往地主阶级生活的人的理想;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的理想是希望钱越赚越多,利润越来越高;而且希望这个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是“永恒”的。而无产阶级,却要打破这个“永恒”,把这个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推翻。在社会主义社会,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就成为广大人民共同的理想。 (《崇高的理想》) 这段论述,用了两组话展开议论。第一组两个方面并列,论述理想的社会性和阶级性。第二组三个方面并列,论述在三种社会形态里理想的不同的社会特点和阶级特点。由于从多方面并列展开议论,论点“理想是有社会性、阶级性的”就论述得很充分。 ⑤转折分析法。此法首先肯定问题的一个方面,然后用“但是”一转,论述与之对立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使问题论证得更加严密、全面。一般用转折关系的句式表达。例如: 科学有世袭的吗?否,科学无世袭。当然,出身在科学之家,从小便能接触到科学,熟悉科学,耳濡目染,会养成深厚的科学兴趣。然而科学家的子女攀登科学高峰,依旧要靠他们自己的双脚,而无法坐父母的“直升机”,不费吹灰之力踏上峰颠。 (叶永烈《科学无世袭》) 这段论述先肯定出身于科学之家的有利的一面,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一面,因此用“然而”一转,论述靠自己努力这个更重要的一面。这就全面而深刻地论证了“科学无世袭”的论点,使论述逻辑严密,无懈可击。 ⑥假设分析法。此法先假设一种情况,然后据此推出结果,从而阐明观点。可以从正面假设与观点一致的情况,也可以从反面假设与观点相反的情况。例如: 一个人若要有发现,有创造,就不应当畏惧错误。倘若你想把一切错误都关在门外,那你也必将被关在真理门外;倘若你想避免任何失败,那你也必定永远得不到成功。(章炳元《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这段论述从反面假设畏惧错误害怕失败的情况,然后推论出得不到真理得不到成功的结果,使中心论点得到充分阐述。 ⑦条件分析法。此法论述得到某种结果需要满足何种条件,以此支持论点成立。一般用条件关系句式表达。 例如,科学规律是铁面无私的,只允许人们遵守,不容违反。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只有精字当先,严字当头,精密地推理论证,精细地测量计算,精确地搞好试验,才能在科学规律面前获得“自由”。(刘绍楹《治学的秘诀》) 在这段论述中,作者用了一个必要条件关系的复句进行论述,阐明了精细、严格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⑧对比法。此法论述相反的或有差异的两种情况,加以比较,通过比较使正确观点鲜明突出。 例如,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顾颉刚《怀疑与学问》) 这段话论述的不怀疑和常怀疑两种情况及其所导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突出了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的正确观点。 以上八种展开议论分析的方法,是就形式而言的。这些形式是思维过程的反映,是运用概念作出判断和进行推理的思维活动的语言表达,既符合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符合思维科学的一般原理,又浅显具体,好理解,易掌握,而且角度多,思路宽广,便于充分论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