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作文素材--人生哲理篇之二十五 |
|
上传:火树银花 |
审核发布:火树银花 |
更新时间:2011-1-15 12:33:42 |
点击次数:887 |
|
高考作文素材--人生哲理篇之二十五 人生哲理116 生活中有高潮也有低谷,人生中有得也有失。对得失成败抱持豁达的态度,辩证地看待问题,认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就少了许多挫折感,生活就会格外轻松愉快。 从失败中学到教训 “我在这儿已做了30年,”一位员工抱怨他没有升级,“我比你提拔的许多人多了20年的经验。” “不对,”老板说:“你只有一年的经验,你从自己的错误中,没学到任何教训,你仍在犯你第一年刚做时的错误。” 不能从失败中学到教训是悲哀的!即使是一些小小的错误,你都应从其中学到些什么。 “我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一位年轻的助手对爱迪生说:“我们已经试了2万次了,仍然没找到可以做白炽灯丝的物质!” “不!”爱迪生回答说,“我们的工作已经有了重大的进展。至少我们已知道有2万种不能当白炽灯丝的东西。” 这种精神使得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钨丝,发明了电灯,改变了历史。 错误对我们的损失是否非常严重,往往不在错误本身,而在于犯错人的态度。能从失败中获得教训的人,就能把错误的损失降至最低。 英国的索冉指出:“失败不该成为颓丧、失志的原因,应该成为新鲜的刺激。”唯一避免犯错的方法是什么事都不做,有些错误确实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然而,“失败为成功之母”,没有失败,没有挫折,就无法成就伟大的事。 第八章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门 人生的大门往往是没有钥匙的,在命运的关键时刻,人最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规的钥匙,而是一块砸碎障碍的石头! 人生哲理117 聪明人会从失败中学到教训。而失败者却常常是重复同样的错误,却不能从其中获得任何经验。 门 两个儿子大了,一个富翁老了。 这些日子富翁一直在苦苦思索,到底让哪个儿子继承遗产?富翁百思不得其解。 想起自己白手起家的青年时代,他忽然灵机一动,找到了考验他们的好办法。 他锁上宅门,把两个儿子带到一百里外的一座城市里,然后给他们出了个难题,谁答得好,就让谁继承遗产。 他交给他们一人一串钥匙、一匹快马,看他们谁先回到家,并把宅门打开。 马跑得飞快,所以兄弟两个几乎是同时回到家的。 但是面对紧锁的大门,两个人都犯愁了。 哥哥左试右试,苦于无法从那一大串钥匙中找到最合适的那把;弟弟呢,则苦于没有钥匙,因为他刚才光顾了赶路,钥匙不知什么时候掉在了路上。 两个人急得满头大汗。 突然,弟弟一拍脑门,有了办法,他找来一块石头,几下子就把锁砸了,他顺利进去了。 自然,继承权落在了弟弟手里。 人生哲理118 人生的大门往往是没有钥匙的,在命运的关键时刻,人最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规的钥匙,而是一块砸碎障碍的石头! 空 的 彩 蛋 杰里米一生下来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不但身体扭曲变形,反应迟钝,而且身患绝症,如今病魔正一点点地吞噬着他的生命。尽管如此,他的父母仍旧尽最大的努力让他过正常的生活,并且把他送到圣特丽萨小学读书。 杰里米12岁的时候,才读到小学二年级。很显然,他的学习能力非常有限。上课的时候,他会在座位上不停地扭动身子,嘴里流着口水,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有时他也能很清楚很明白地说话,就好像有一道亮光洞穿了脑中的重重黑暗。但是,这种情况非常稀少而且短暂。大多数时候,杰里米总是会使桃瑞丝·米勒老师发火。 一天,米勒老师打电话给杰里米的父母,请他们到学校来。 空荡荡的教室里,福里斯特夫妇惴惴不安地坐在座位上。桃瑞丝老师对他们说:“杰里米应该到特教学校去上学。让他和这些学习上没有障碍的比他年龄小5岁的孩子在一起学习对他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听了老师的话,福里斯特太太伤心地哭了起来。福里斯特先生说:“米勒小姐,你知道,这附近没有那种学校。如果我们把杰里米从这所学校带走的话,对他来说会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因为我们知道他很喜欢这里。” 福里斯特夫妇离开以后,桃瑞丝静静地凝视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独自一人在教室里坐了很久很久。她感到那冰雪的冷酷似乎已经渗透到她的灵魂深处了。她虽然很同情福里斯特夫妇,但继续让杰里米留在她的班级里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她还有其他18个孩子要教,而杰里米会使他们分散注意力、不安心学习的。此外,杰里米根本就学不会阅读和书写,为什么还要在他身上浪费更多的时间呢? 然而,她突然觉得有一种罪恶感笼罩了她的心灵。“哦,上帝,”她大声地祈祷着,“请您帮助我吧!让我对杰里米多些耐心吧!” 从那以后,桃瑞丝老师竭力不让自己老是去注意杰里米制造的噪音和他那茫然的目光。 有一天,杰里米拖着他那残疾的腿一瘸一拐地走到讲台前,“我爱您,米勒小姐!”他大声说道,声音大得全班同学都能听见。 同学们窃笑起来,桃瑞丝的脸一下子红了。“这很好啊,杰里米,谢谢你。现在,请你回到座位上去吧。” 不久,春天来了,孩子们都在兴奋地谈论着即将到来的复活节。桃瑞丝老师发给每个孩子一颗硕大的塑料彩蛋。她对孩子们说:“请大家把这个复活节彩蛋带回家去,明天再把它带回来,但要记住的是,明天在把彩蛋带回来的时候,彩蛋里面要放一个能够代表新生命的东西。” “是。”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答应着,除了杰里米。他的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桃瑞丝的脸,甚至没有像以往那样发出任何噪音。 第二天早晨,阳光明媚,鸟声啁啾。19个孩子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学校,他们把各自的彩蛋放进讲台上的一个大柳条篮子里。数学课上完后,就是打开这些复活节彩蛋的时候了。 在第一颗彩蛋里,桃瑞丝发现了一朵美丽的花。“哦,很好。花儿当然是新生命的象征!”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小女孩挥舞着双臂叫道:“那是我的!” 接着,桃瑞丝打开了第二颗彩蛋。彩蛋里放的是一只惟妙惟肖的塑料蝴蝶,“美丽的蝴蝶是由毛毛虫长大以后变化来的。因此,它也是新生命的象征。”桃瑞丝又打开一颗彩蛋,里面放着的是一块长着苔藓的小石头。 接下来,桃瑞丝打开了第四颗彩蛋,她一下子惊讶得屏住了气。彩蛋里竟然空空如也!这一定是杰里米的,她想,当然,他根本就不明白她布置的作业。为了不使杰里米感到难堪,她轻轻地把那颗彩蛋放到了一边,伸手去拿另外一颗彩蛋。 突然,杰里米大声叫道:“米勒小姐,您不打算说说我的彩蛋吗?” 对于杰里米这冷不防的问话,桃瑞丝没有任何准备,她惊慌失措地答道:“但是,杰里米,你的彩蛋是空的啊!” 杰里米凝视着桃瑞丝的眼睛,轻声地说:“是的,但耶稣的坟墓也是空的啊!” 顿时,大家都惊呆了,教室里鸦雀无声,时间也仿佛停止了。良久,桃瑞丝才回过神来,她问道:“你知道为什么耶稣的坟墓是空的吗?” “哦,当然知道啦!”杰里米大声说道,“耶稣被杀死以后,遗体就放在坟墓里,但是天父又让他复活了!” 人生哲理119 每个人都可能有独特的思维,见人之所不能见,想人之所不能想。一个弱智的儿童尚且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呢? 万花筒里的世界 布莱克有一个玻璃柜,里面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小东西,有田黄、鸡血印石、有花卉浮雕的水晶玻璃,玉雕的小动物,以及两个万花筒。 论价钱,万花筒是较便宜的,布莱克却把它们藏在柜子的最上层,因为他知道,家里若来了小朋友,对他柜中的东西多半不会感兴趣,唯有万花筒,是他们抢着玩的。 问题是,孩子们虽然看不到,带孩子来的大人却少不了好奇心,他们在隔着柜门欣赏每一件小东西之后,最后总是会把眼睛停在万花筒上:“这是什么东西,亮亮的挺有意思,拿出来借我看看吧!” 于是总会出现一家老小,争看万花筒的场面。 有学者研究,人类除了吮吸、性这些生理的本能之外,还有掏小动物的巢穴、向蚂蚁窝灌水等不用教、就必然会做的本能。或许,还认为应该加一项,就是“爱看万花筒”。 不论是3岁大的小孩,或80岁的老人,几乎对万花筒都有兴趣。就算在儿孙面前,老人家装作不感兴趣,心里还是挺好奇。如果把万花筒留在桌上,其余人都躲出去,那老人多半会禁不住地过去偷窥一下。 所以在美国,玩具店里有便宜的纸制万花筒,博物馆商店里有较讲究的万花筒,古董店里更有价值千元的珍品。 万花筒可以是哄小孩子的玩具,买给女朋友的礼物,也可以是把玩兼收藏的宝贝。 布莱克更是常常从那窄小的观景窗,看里面无穷的天地,向上下左右搜寻,试着找那天地的尽头,只是弄不懂,不过三片玻璃组成的小东西,竟然能不断不断地折射,成为无限的画面,难道我们在现实中所见的无限穹苍、浩瀚宇宙,也不过是在上天制成的一管万花筒中所虚幻变化出来的——看似无垠,实则有限的世界? 人生哲理120 生活中,许多看似复杂的东西,都是由非常简单的要素组成的。我们不仅要看现象,更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这样才能把握生活。 认真思考别人提出的问题 有成就人往往喜欢思考,经常问“为什么”,而且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也非常关注。 1921年,印度科学家拉曼在英国皇家学会上作了声学与光学的研究报告,取道地中海乘船回国。甲板上漫步的人群中,一对印度母子的对话引起了拉曼的注意。 “妈妈,这个大海叫什么名字?” “地中海!” “为什么叫地中海?” “因为它夹在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 “那它为什么是蓝色的?” 年轻的母亲一时语塞,求助的目光正好遇上了在一旁饶有兴味倾听他们谈话的拉曼。拉曼告诉男孩:“海水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可这一解释。它出自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勋爵,这位以发现惰性气体而闻名于世的大科学家,曾用太阳光被大气分子散射的理论解释过天空的颜色。并由此推断,海水的蓝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颜色所致。 但不知为什么,在告别了那一对母子之后,拉曼总对自己的解释心存疑惑,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稚童,那双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为什么”,使拉曼深感愧疚。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男孩那种到所有的“已知”中去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不禁为之一震! 拉曼回到加尔各答后,立即着手研究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发现瑞利的解释实验证据不足,令人难以信服,决心重新进行研究。 他从光线散射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入手,运用爱因斯坦等人的涨落理论,获得了光线穿过净水、冰块及其他材料时散射现象的充分数据,证明出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显出蓝色的机理,与大气分子散射太阳光而使天空呈现蓝色的机理完全相同。进而又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被人们统称为“拉曼效应”,为20世纪初科学界最终接受光的粒子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930年,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成为印度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科学家。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