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即是看戏 |
|
上传:火树银花 |
审核发布:火树银花 |
更新时间:2011-2-22 6:34:11 |
点击次数:956 |
|
读书即是看戏 江苏连云港市海滨中学 唐金龙 读闲书,颇有趣味。在梁章钜的《浪迹续谈》卷六中,有这样一个关于“读书看戏哪个好”的小故事很是耐人寻味: 在平凉当官的龚海峰宴请宾客,邀戏班子唱曲。他的四个公子,平时被关在书斋用功,这时都想看戏。老爷子叫来四人问话:“是读书好,还是看戏好啊?你们各自据实回答。” 小儿答道:“看戏好。”这一回答当下被父亲训斥一通。大儿回答说:“读书好。”老爷子嗤笑道:“老生常谈,谁不会说?”二儿斟酌片刻,说道:“书也需读,戏也要看。”老爷子皱眉喝斥:“调停两可之说,就像是你平日的为人。”最后,三儿子作了巧妙的回答:“读书即是看戏,看戏即是读书。”老爷子大笑,十分满意。 我们来分析一下。小儿被父亲训斥的原因很简单,他过于贪恋于玩乐了,只知道看戏玩乐而没有把心思用在读书上,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自然不是最好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说,大儿子的回答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他认准了是读书好呀,一门心思扑在读书上,甚至不受外界一点干扰,不是很好吗?而父亲的智慧此时表现出来了,老爷子“嗤笑”他,也在于他过于成规,疏于灵动,只有读死书的僵化。现实生活中,像老大的这样的官腔空话,着实在孩子们身上大有人在呢。常看到电视上孩子们发言,一个个老练深沉,背着远远超过孩子认知水平的官样话语,感觉特别别扭。听起来发现不到问题,可就是感觉没有孩子自己的东西。 对于老二的说法,老爷子不客气地指出了他的滑头,平面看似有道理,实际上是敷衍了事。老爷子最智慧的一点正是在这里,准确看出老二的“阴谋”,不但没有给他表扬,反而给予了“喝斥”,态度之严厉十分明显。这里边,我们所以感觉到的也是,绝不能让表面花哨的言词所迷糊。越是说的好听的,越要辩证地思考一下里面到底是多少真诚的成分。这几年在教育上,我们嘴上喊过好听的口号也真的是不少,但真正切合教育本原的教育观念还很落后,致使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培养还缺乏机制与创新等等方面的有效手段。 而最后三儿的回答老爷子“十分满意”确实有道理的。如果把看戏当成孩子学习之余的玩乐的话,三儿的回答则把读书与玩乐有机的融合为一体了,也是真正意义上懂得了学与玩的辩证关系: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习之中必须有玩乐,玩乐之中也渗透着玩乐。这一点更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因为我们总是觉得孩子提到玩乐了,就是不喜欢读书了。而在方方面面控制着孩子玩乐的时间和机会,总是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精力消耗在课业学习与兴趣班学习上。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本末倒置的。 生发到这儿,我要告诉你上面那个故事往下的趣闻了。 在甘肃有一个叫谭半仙的,能卜知未来。龚海峰把他请到官署住了几个月。临行前,谭半仙手绘了四把扇子,分别赠给四个公子。老大的扇子上是老梅数枝,略缀疏蕊;老二的扇子上是古柏一树,旁无他物;老四的扇子上是牡丹数本;而老三的扇子上,则是芦苇丛丛。谭半仙说,“将来四公子所成就,大略视此矣。” 谭半仙的预测你也许一时半回还看不明白,那就先想想玩乐可是孩子的天性呀。孩子在游戏上接触生活,感受生活,获得知识。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在游戏时,智慧总是会由此而紧张地活动,甚至常常会由此而得到磨练。” 有许多知识光从书本上教给孩子是远远不够的。孩子们在玩创造性游戏、建筑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时,常常是根据平时对各种角色,各种不同的物体形象,各种人物的不同神态的观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进行模仿,这是他们认识生活的最重要途径。孩子可以通过游戏尽快地、充分地接触并熟悉社会环境,通过游戏学习并适应各种社会道德观念和生活规则。以儿童互相扮演成人的角色为例,通过各种游戏,孩子可以学习到成人社会的各种社会规范。例如男童扮演警察抓坏蛋,这种活动可使儿童自小就懂得人类社会有好人也有坏人,从小形成是非观,把自己置于社会道德规范之下;又如女童扮演母亲,我们可看到他们煮饭、洗衣、做家务、抱娃娃等有趣的活动,这些活动,实际上在演习着母亲的义务与责任。由此可见,儿童在轻松的玩乐中培养了未来面对现实生活的各种反应能力。 此外孩子通过参加群体性的游戏,可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社会关系,和他人合作,从而使生活独立性增强,行为目的性、自觉性增加、性格开朗、愿意合作。这些品质对于孩子将来步入社会是十分重要的。在游戏玩乐中还可以培养孩子持之以恒、坚强的意志、进取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现在我们还是回到前面那个故事上。若干年后,龚海峰发现,当年谭半仙对四个公子的评价,竟与他们关于“读书和看戏哪个好”的答案,几乎相对应。三儿子的回答显示了他的智慧,谭半仙给他画了一丛丛芦苇,象征着他能逢春绽绿,蓬勃旺盛,而不像其他几个兄弟或死板或油滑或敷衍。 我们要像龚老爷子一样,有自己正确科学的评价标准。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不要觉得孩子的游戏玩乐就是浪费时间,不要鼓励孩子说空话套话,不要让孩子沉湎于题目堆里,不要让孩子养成敷衍了事的轻率人格。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