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留言 | 网站帮助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取回密码>>
首页 | 小学作文 | 初中作文 | 高中作文 | 英文作文 | 各种范文 | 快乐阅读 | 快乐问吧 | 快教书城 | 游学天下
  快乐作文 - 跟我快乐学作文 - 高中作文 - 文章内容
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作文升格指导

上传:火树银花 审核发布:火树银花 更新时间:2011-3-4 20:47:33 点击次数:831
            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作文升格指导
                                             追寻真实
  如叔本华所言,我们眼中的,永远是作为意志与表象所存在的世界,像穆勒·莱尔错觉一样,认为两条长度相同的线段长短不一。我们早已习惯只用肉眼看见被主观意志扭曲的世界,只看见世界的表现。
  因此,我们被混沌包裹着,生活在意志与表象的世界里,庸庸碌碌,得过且过。但,总有一些高贵的心灵,意欲追寻真实——追寻真实的思想,真实的科学,真实的生命。
  追寻真实。因而李贽在那个万马齐喑的年代书写下《焚书》《藏书》,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冒天下之大不韪,说出不应以孔子之言为真理。是的,正如鲁迅所言,他不是不信儒学,恰恰是太信儒学了。为了追尊真实的儒学,他甘愿付出生命的代价。
  追寻真实。因而布鲁诺在那个神权至上的时代,依然有勇气疾呼“地球不是世界的中心”,依然有勇气在严刑拷打他的神职人员面前永不低下高贵的头颅。为了追寻真实的科学,他甘愿被烈火吞噬身躯,让涅槃的灵魂证实真理的尊严。
  追寻真实。因而海子在梦与现实的裂痛之中,以鲜血浇灌铁轨,用骨骼刺穿土地,追寻他用诗的眼睛所看见的真实。为了追寻真实的生命,他甘愿卧在铁轨之上,任硕大的车轮碾压而过,血液喷薄,犹如炽烈的红太阳。
  在肉眼所见的假象背后,他们追寻那些被我们遗忘的真实——他们都是如此高贵而痛苦的灵魂啊,在他们的身上,闪耀着人类生存的终极价值——追寻真实。
  永恒的他们,引领我们飞升。
  永远不要只用肉眼去看世界,用思想的眼睛,用科学的眼睛,用诗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吧。
  如此,你方能看见一个真实的世界。
  如此,你方能将真理放于手心。
  如此,你方能重拾生命最本初的感动。
  如此,你方能如那些高贵的灵魂一般,追寻真实。
  【评分】23+24+9=56
  【点评】这是一篇一类议论性散文。文章开篇将叔本华的名言反其意而用之,先声夺人,定下总纲。然后分别从科学、思想、诗的角度地阐述了作者对真实的认识与追寻,内容充实,情感真挚,结构清晰而完整。不足之处是对错觉阐释不够,且以海子为例不太妥当。                           
  【升格点拨】升格目标:59—60分
  建议作如下修改:1.三、四、五段开头分别改为:摒弃错觉,我们追寻真实的思想;摒弃错觉,我们追寻真实的科学;摒弃错觉,我们追寻真实的人性。2.将海子一例换成沈从文。将第五段相关文字修改为:因而沈从文在梦与现实的裂痛之中,以热情浇灌梦想,以灵魂俯视大地,追寻他用诗的眼睛所看到的真实。为了追寻真实的人性,他甘愿以乡下人自居,为麻木虚伪的城市人展现了一幅美丽而充满原始活力的边城画卷。
  眼见未必真
  古语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谬勒·莱尔错觉”却让我有了全新的认知:眼见未必真。
  眼见未必真,要探究全程。孔子让子路煮饭,进厨房的一刻却看见子路正捧着饭碗吃饭,便因此断定子路偷吃。事后经过了解,原来是饭上沾了灰尘,子路不愿浪费,便想将沾了灰尘的饭悄悄的吃掉。孔子看见的一幕是偷吃,但事实却是节俭,一好一坏相差甚远。可见,眼见未必真,眼睛看到的只有一幕、一个画面,如果只凭这些便做出子路偷吃的判断而忽略了前因后果,就太草率了。所以,眼见未必真,要探究全程。
  眼见未必真,要用心去感受。布朗太太对家对面刚搬来的女孩莉莎很有好感,但后来却渐渐疏远了,因为她认为丽莎的衣服从没洗干净过。一天,家里来了客人,布朗太太对客人抱怨,对面的女孩长得很漂亮,心地也好,就是洗衣服从来没洗干净过,客人好奇地走过去查看,在玻璃上一抹,竟是厚厚的一层灰,于是客人用干净的抹布把窗子擦干净,透过干净的玻璃窗望过去,丽莎家门口晾晒的衣服像白云一样干净。布朗太太恍然大悟,原来窗上的灰尘给它造成了错觉。我们总想确定事情的真相,但周围的环境却蒙上了我们的双眼。令我们产生错觉,进而影响我们的判断。心灵是最公正的法官,眼见未必真,用心去感受吧。
  眼见未必真,亲身去体验。现实生活中,总能见到这样的人:想学游泳,就站在岸边,观察人们的动作,在岸上模仿却从不下水,以为学会了,下水却仍是旱鸭子一只,只能瞎扑腾。在岸上观察别人的动作,继而模仿,看着好像一模一样,似乎学会了,孰不知在特定的环境中,一样的动作有不一样的用力方式,前进速度······学游泳不能只用眼睛看,要亲自下水体验。眼见未必真,要亲身体验。
  眼见未必真,不要盲目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探究真相,就可能断章取义;不用心感受,就可能做出错误判断。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感知事物的本质。当我们强调一件事情千真万确的时候,要想到:我亲眼看见的,也会有假。
  【评分】19+20+5=44分
  【点评】这是一篇二类议论文,本文以“眼见未必真”为论点,以“怎么样”的形式来扩充中心论点,形成三个分论点,结构上是并列形式,条理清晰。存在问题主要是,分论点之后缺乏阐释句,从而使观点与材料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升格点拨】升格目标:47—49分
  建议全文作如下修改:1.观点与材料的结合方面进行加工改造。分论点之后要对分论点进行阐释,然后再引出材料,使观点与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2.分论点“眼见未必真,要探究全程。”之后可加如下阐释:事情的发展变化是一个过程,如果我们只看到其中的一个环节,就会犯断章取义的错误。3.分论点“眼见未必真,要用心去感受。”之后可加如下阐释:人们在观察客观事物的时候,由于受环境、感情、知觉习惯的干扰,会做出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的判断。4.分论点“眼见未必真,要用心去感受。”之后可加如下阐释:视觉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通过实践知觉感受到的才是真实的,所以,判断事物,除了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去感受。5.开头对所给材料的引用要略微充实一些。
  透过现象看本质
  用肉眼去看这个“谬勒·莱尔错觉”,还真觉得图2比图1要长,可是仔细一比较,这两条线都是一样长。这真是小图片大智慧,它教会我们“亲眼所见,未必为实”的道理。有些时候,我们会被事物的表象所蒙蔽,看不清事物的本质,所以,凡事不能只看其表面,而要穿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能真正看清事物。
  亲眼所见,未必为实。将一支笔放入水中,你会看见笔好像从中间折断了,重新把它拿起来看,笔完好无损,明明是亲眼所见笔折断了,为什么实际上却没有断呢?这是物理当中光的折射作用所致。这个折射原理无疑为“眼见未必为实”提供了证据,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生活小常识也支持着我们的这个论点:一块硬币被放入杯里,你看不见它,但是往杯里倒上水,硬币好像“浮”了起来;打鱼的人在叉鱼的时候,往往会向鱼的下方叉过去,因为他看见的“鱼”只是虚影,实体在虚影的下面。诸如此类的例子是数之不尽,举之不竭。这就体现了“眼见未必为实”的道理。我们亲眼所见,认为它是千真万确的时候,它却是虚的、假的。究其本质,是因为我们只看见了事物的表面,被表象所蒙蔽欺骗,不能正确认清事物。
  眼见未必为实,这就要求我们穿过表象去看本质。可是如何才能穿过表象去看本质呢?关键在于,要用“心”去看事物,而非用“眼”。眼睛所及的只是事物的表面,真正的内里,它不能看见。心却不同,心看到的是事物的深处,它作为人类灵魂与智慧的结晶,它要探求的是事物的本质。茫茫沙漠中,一棵树的附近有一行人的脚印,脚印一深一浅,一直延伸至远方。树下草地的左半边被吃了不少,还有蚂蚁围着一滩枣汁,也许你的眼睛只看到这些。但如果你用心去看,你看到的就不止这些:脚印一深一浅——那个人是跛子,脚印延伸至远方——该方向是这个人的去向,草地左边的草被吃了——那个人的骆驼左眼是瞎的,一滩枣汁——那个人身上带有枣子。只用眼睛去看,我们只能看见表面的东西,用心去看,我们就能看见事物的本质,从而更准确地认清事物。
  人生在世,岂止一个“谬勒·莱尔错觉”在蒙蔽人的双眼?只是凭肉眼去看事物,必然会栽得很惨,只有用心去看事物,才能破解人生一个又一个错觉。
  【评分】17+18+5=40分
  【点评】这是一篇二类议论文,以“透过现象看本质”为中心论点,采用递进式的议论文结构:眼见未必为实;眼见未必为实,这要求我们穿过现象看本质。第二段用了三个物理现象——笔放入水中、硬币放入杯里、打鱼人叉鱼来佐证“眼见未必为实”,第三段用“沙漠行人”一例来论证“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存在问题是1.由于结构上缺一段,致使作者想用层进式结构,但这一结构类型不鲜明。2.分论点设置得不精心,使本文的层进式结构不鲜明。3.开头方式生硬。      
  【升格点拨】升格目标:43—45分
  建议全文作如下修改:1.开头改为“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谬勒·莱尔错觉’······”。2.在第二段之后再加多一段,使全文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
  结构来行文。3.文章第2段写“亲眼所见,未必为实”,第3段写眼见未必为实的原因是
  人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会产生错觉,第4段写要消除错觉就要透过现象看本质。4.修改语言,使其精炼而具有书面色彩。
  不同的表达方式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同一句话,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却会给人不同的感受。正如两条长短一样的线段,因为表达方式不同而让人产上长短不一的错觉。生活中,语言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培养自身良好的语言能力至关重要。
  良好的语言能力可以更好地表达自我的情感,同样的感受,同样的心情,有的人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有的人却一下子说到点子上。
  在一个冬天,一个瞎眼乞丐在路边乞讨,地上有张纸,上面写着“我看不见东西”。但人们都没有领会,一诗人经过,把那句话改了一下,人们看到后都能同情这乞丐,纷纷慷慨解囊,上面写着“春天就要来了,但我看不见”。这位诗人就是拜伦。同一句话,同一个意思,却因为表达的不同而让人有不同的心灵触动。其实乞丐还是那个乞丐,瞎子还是那个瞎子,人们却同情他,因为看到地上的字。由此可见,一句话不同的表达有不同的感受,良好的语言能力能更好地表达你的情感。
  良好的语言能力,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使相处更加和谐友好。许多纷争都是因为表达不当而引起的,其实没有恶意,但表达出来的话却让人觉得不是,换种方式就完全不同了。
  作家马克·吐温在一酒店住宿,登记时几只蚊子在大作家面前飞来飞去,这让服务员很尴尬,马克·吐温笑着说:“当地的蚊子真聪明,竟预先来看我的房间,好让它们晚上来找我。”这让在场的人都大笑起来,而且当晚店员也很卖力地为他赶蚊子。马克·吐温幽默的语言化解了难堪的局面,若换了其他客人,也许就会因此与酒店发生不快,若马克·吐温直白地告诉服务员蚊子很多,也许店员也不会那么卖力地为他赶蚊子。可见,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不同的效果。
  有人言,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有的人穿起来赏心悦目,有的人穿起来却古怪可笑,但他们穿的却是同一件衣裳。不同的表达有不同的感受和效果。如“穆勒·莱尔错觉”,长度一样的线段却表达不同的感觉。良好的语言能力让我们的表达方式更好,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友好。
  【评分】14+16=30
  【点评】这是一篇三类议论文。文章层次清晰,但只是把材料当作踏板,却大谈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属于套作。如能紧扣材料,准确阐释错觉与真知的关系,变换行文切入点,完全可以使文章上升一个档次。       
  【升格点拨】升格目标:40—45分
  建议作如下修改:1.修改标题,将其改为“真知还会远吗?”2.将第一段划线句改为:正确的表达方式可以让我们远离错觉,触摸真知。3.分别提炼出两个分论点,真知源于艺术的表达方式,真知源于幽默的表达方式,替换二、四自然段,使行文清晰有条理,同时在论证过程中充实相关内容,段末回应论点。4.修改结尾,呼应开头。将结尾段(划线段)改为:由此可见,真知离我们并不遥远,当我们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时,我们就表达了真知,消除了隔膜与误会。错觉消除,真知还会远吗?
评论区  
当前1/1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末页 直接到 页  共 0 条记录
 

最新信息
2022年北京卷作文真题:学不....
2022·全国甲卷:《红楼梦》....
2021全国新高考Ⅰ卷:结合材....
2021全国乙卷:根据材料给....
衡水中学2013年尖子生必练的....
“擦亮心窗”导写
语文作文写作指导:只言片语尽显....
语文写作指导:写前埋伏奇兵,写....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指导之六:智慧....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指导之五:打造....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指导之四:细节....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指导之三:改变....
热门信息
2010年高考作文试题及考场佳....
作文训练与讲评 心音共鸣,写....
写人的记叙文范文(5)妈妈的手
例说议论文常见论证结构
以“转身”为题的材料作文
2011届高考作文专题突破:十....
“擦亮心窗”导写
材料命题作文“青年精神”写作导....
高考记叙文范文(4)难忘的军训
 作文,小菜一碟(六)
高中作文素材大全
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以拒绝....
[上一篇]材料作文“理智与激情”升格示例及佳作展示
[下一篇]材料作文“渤海口的鱼”升格作文示例
[关闭窗口]
 
 快乐新课程 快乐语文教学网 快乐数学教学网 快乐英语教学网  快乐物理教学网 快乐化学教学网 快乐生物教学网 | 快乐政治教学网 | 快乐历史教学网 
 快乐地理教学网 | 快乐大综合 快乐教学在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后台管理   |   在线联系
lxw863.com版权 东安县乐学互联网工作室 通讯地址: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白牙市镇文生路11号 425900
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备案信息:湘ICP备19025487号 
技术支持:广州市今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