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网友在无锡一论坛发帖称,他朋友孩子的物理作业本上充斥着“恶心”、“没脑子”、“真牛B”等评语,对此,学生家长气愤不已。但也有网友认为这位老师比较率真,能在评语中抒发自己的情绪,不拘一格,很幽默,很潇洒。——《广州日报》
“个性化”需排斥语言暴力
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了“个性化教学”主张:“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学生的人格与天性,应得到教师的充分尊重,而不是肆意扼杀。“注重学生个性”的教学理念,如今备受推崇,并被许多老师奉为准则。
但令人忧心的是,“个性化教学”遭到了现实误读。很多人的解读是,教师在教学方法、施教观念上,要有特色、个性,拒绝形式上的照本宣科、内容上的僵化呆板。在此情形下,老师的“情绪化表现”、“不拘一格”,也都披着“个性化教学”的外套获得合法性。就拿无锡这名老师在学生作业批语中写脏话来说,很多人就断定,这种“个性化教学”,体现了老师的率真天性,难能可贵。
坚持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人格,是个性化教学的题中之意。单纯地将老师“直言不讳”划归个性化教学范畴,无疑失之主观。要知道,通过不加掩饰、厉声呵斥式的批语,老师也许是逞了口舌之快,泄了心中之恨,可其后果,却不能不被正视。
语言暴力绝非良好的施教之方,它无关教学宽严,而关乎方式正确与否。较之循循善诱的和风细雨式教导、贴心的关怀,它弊端重重。只有加以克服,教学才能回归到“学生本位”的轨道上来,真善美才会浸润孩子们的心。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陶行知在谈及教师教学时,这么说道。个性化教学,必须杜绝语言暴力,在尊重与关怀下,教育自然走得更远。(佘宗明)
“个性化”的教师是负责任的教师
今年11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规定教师对学生有批评权。听起来,这是一个“弱智规定”,可是从现实层面讲,若没有这个为批评权的“正名”,教师还真可能没有批评权。因为,在“侮辱”与“批评”之间,谁也拿捏不准,于是还不如来个“不作为”。如此一来,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的教育现状就出现了。
笔者做过几年高中教师,在笔者所在的学校里,即便学校规定老师要“全批全改”,可更多的老师会选择草草画钩结束,甚至是像市长信箱的回复中那样写上个“已阅”或“阅”字。老师要备课、讲课、制学案、制课件,对于一般老师而言,“全批全改”就意味着加班,或者是额外付出。所以,在笔者的心目中,这位老师首先是位极负责任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在现在来说,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只不过,这位老师的“批语”有些过于随意。这种随意对学生及家长是一种无意伤害,但“麻辣教师”的初衷仍然是好的,是值得肯定的。
相比“麻辣教师”,对学生成长危害更大的,应该是没有“麻辣教师”的出现。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学生的成长阶段本来就是一个接受批评教育的时段。从这个意义上讲,“麻辣教师”的出现并非坏事。只不过,他还要改变一些涉嫌语言暴力的“个性化”用语,仅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