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转述论证材料的方法(学生版) |
|
上传:火树银花 |
审核发布:火树银花 |
更新时间:2011-3-15 18:35:22 |
点击次数:1726 |
|
有效转述论证材料的方法(学生版) 教学设计 光明中学高二语文组 许定凯 审核 兰云亮 探究课题:有效转述论证材料的方法 学习目标: 1、通过本次作文训练,学生能根据观点的需要,有效转述论证材料,从而使材料能有效的为观点服务。 2、通过本次作文训练,学生能将同一材料根据观点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有效的转述,从而实现一材多用的目标。 学习目标的达成过程 体验与感悟 训练 一个可作为论据的具体材料,往往具有多面性,如果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可能发掘出不同的意义,所以,一个论据往往能同时说明许多道理。如果用《曹刿论战》这篇课文中的故事为材料,要你证明以下三个论点,想想看,该怎么转述怎么分析。 材料 “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 (译文 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为此要去求见鲁庄公。他的一位同乡对他说:“有权位的人会去谋划的,你又何必去参与?”曹刿回答说:“有权位的人很浅陋,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进见鲁庄公。) 观点1、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 观点 2、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 观点3、位卑末敢忘忧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感悟 探究主题 有效转述论证材料的方法 1.题解 有效的内涵: 转述的关键: 2、转述材料的方法 三、探究论证材料的有效转述方法 知识钩铉 1、照搬法 2、概述法 3、裁剪法 4、叙议法 5、点化法 6、放大法 1、照搬法 适用于篇幅短小、内涵单一、与观点明显吻合的单则材料,可一字不易地转述。 四、探究方法2、概述法 1、揣摩【典范例段】1 单则原材料 传说华盛顿小时候曾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父亲发现后质问家人:“这是谁干的好事?”华盛顿心里有点紧张,但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带着羞惭的神色说:“爸爸,这是我干的。”父亲问道:“砍掉我的樱桃树,你不知道我要揍你吗?”华盛顿回答说:“可我告诉你的是一个事实呀!”父亲听后,不但没有惩罚华盛顿,反而赞扬说:“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转述 华盛顿小时候曾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但他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承认了,结果父亲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赞扬说:“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转述方法---摘要组合法) 2、揣摩【典范例段】2 多则原材料 《背影》 《红岩》《安徒生童话》《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略) 转述 眼泪为感动而流淌。为朱自清笔下父亲穿棉布袍子的笨重的背影而流淌,那朴素的文字下跳动着至爱的亲情;为《红岩》中的英雄群体而流淌,他们让人看到,信仰曾经具有抵抗死神的力量;为安徒生童话中海的女儿美人鱼公主而流淌,她为了获得王子的爱情,不惜牺牲生命;为苏联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那些年轻的女兵而流淌,她们用柔弱的身躯抗击侵略者,花朵般的生命陨灭在德寇的枪口下;也为美国犹太作家辛格笔下的吉姆佩尔而流淌,他受尽欺骗嘲弄,被人们称为傻瓜,却始终坚信‘好人’信念,以自己的善良、忠诚、以德报怨映衬世人精明乖巧背后的愚蠢堕落……他们体现了作为人的尊严,显示了爱与献身的价值,标举了正当的生活应该遵循的原则,让人仰望。 【精彩点击】 围绕“感动”,巧妙裁剪,从不同侧面高度概括值得感动的文学作品人物,具体回答了“感动的原因”,句式相同,体现了作者丰厚的阅读积累和高超的转述材料的技巧,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转述方法-----压缩组合法) 2、相关链接 【拓展阅读】 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整理搜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如果没有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没有他对人生的愤世嫉俗、深刻理解,哪里会有文学巨著《红楼梦》的出版?如果没有岳飞智勇双全、身经百战,没有他对国家民族的赤胆忠诚、侠肝义胆,哪里会有家喻户晓的精忠报国的佳话? 思考 从材料转述的角度,对文段作简要的分析。 3、知识方法提要 概述法 适用于篇幅比较长、内容比较丰富的单则或多则材料。转述时要根据观点的需要,用自己的话简要地加以概括。转述时要关注 1、根据中心的需要转述,要紧扣“契合点”。应做如下的思维转换:将抽象的观点用具体的材料来演绎,使之形象化。 常用方法 对应演绎 2、转述中要抓住几个要素 人物 事件经过 条件 结果 原因 4、当堂训练 原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位刚从柏林回到莫斯科的苏联将军向斯大林汇报工作。斯大林很满意,一个劲儿地夸奖他。 汇报结束后,将军依然坐在那里,吞吞吐吐,面露难色。斯大林关切地问道:“将军同志,你还有什么问题?” “我有一件私事,可不只怎么对您说……”“请讲吧!”将军犹豫片刻,说道,“我从德国弄了一些喜欢的东西回来,被边防检查站扣下了。如果有可能,我请求让他们还给我。”“可以。请你写一份清单。” 将军马上从口袋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被扣物品清单。斯大林立即批示如数归还。将军连连道谢,斯大林说:“不必。”将军仔细一看批示,见上面对他的称呼不是“将军”,而是“上校”,不由问道:“斯大林同志,您这里是不是写错了?”“不,完全正确,我们这是等价交换。上校同志!” 转述训练 用“压缩组合法”,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得到就要有付出,问题在于用什么换什么”为观点,转述上面的材料。 五、探究方法 3、裁剪法 1、体验与感悟 原材料: 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他小时候成绩不好,在一次只有35名学生参加的会考中,竟名列第32,因此父母和教师都没有对巴尔扎克抱什么希望,更不要说发现他什么天才。巴尔扎克大学毕业后便进了律师事务所,但年轻的巴尔扎克不顾家庭反对,辞去职位专心写作。在一处贫民窟的阁楼上,巴尔扎克开始他的作家生涯。第一部作品悲剧《克伦威尔》未获成功,尔后与人合作从事滑稽小说和神怪小说的创作也未引起注意,遂做出版商,经营印刷厂和铸字厂,均以赔本告终,负债累累。整整写了三年却没有发表一个字,反而欠了一堆债。但他并未消沉,在他书房中布置了一座拿破仑的小像,并写下了激励自己一生的座右铭:“我要用笔完成他用剑所未能完成的事业。”在自己的手杖上写着:“我能战胜一切挫折。” 巴尔扎克在生活中跌跌撞撞地前行,终于于1829年发表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迈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步。1931年出版的《驴皮记》使他声名大震。为使自己成为文学事业上的拿破仑,在30至40年代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作品,写出了91部小说,合称《人间喜剧》。 运用一: 整整写了三年却没有发表一个字,反而欠了一堆债,这可以算是一个一般人难以逾越的“高度”了,可是巴尔扎克却逾越了这一“高度”,巴尔扎克在自己的手杖上写着:“我能战胜一切挫折。”也许正是他具有这样的坚毅的品格,才使他跨越这一“高度”,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文豪,是他的作品永垂青史吧。 ——《谈高度》 运用二: 面对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挫折,选择勇气,还是选择退缩。 退一步,消极地沉浸在挫折带来的苦难中,你也许会被风浪淹没,而勇敢一些,积极地迎难而上,与困难斗争,也许风浪过后是无限美好的天空。 巴尔扎克在自己的手杖上写着:“我能战胜一切挫折。”也许正是这种坚毅的品格,使他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文豪,也许正是这种坚强的信念使他的作品永垂青史。 ——《面对挫折》 2、【精彩点击】 论证材料的思想内涵往往是多义的,从不同侧面用之可以证明不同的论点。事实论据都存在于自己的体系之中,并非专为某人写议论文而存在,因此在议论文的写作中,论点需要什么样的材料,就要集中“截取”什么样的材料,也就是突出论证论点所需要的那部分内容,而舍去不相干的或者貌似相干而实际上无用的材料。 转述材料最大的误区在于随意性,致使引述材料的文字缺乏向心力。克服的方法:先定中心论点,后引述材料,剔除原材料中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做到要言不烦,中心明确。另材料转述过于繁冗,在文中占过大的比例,也是常见的毛病。解决的办法是力求简洁,尽量少引述材料,把重点放在分析说理上。 3、知识方法提要 (1)在转述材料的时候,要着力突出论点(或分论点)所需要的侧面,其余则舍弃。 (2)转述的方式可叙述、可描写,应注意的是这种叙述描写跟记叙文不同,不能全面铺开,也不能尽情描写,只能突出论点需要的那部分内容和侧面,文字力求扼要概括。 (3)突出论点的某一侧面后,还要分析和挖掘,通过分析直接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事实论据与论点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是间接联系,只有把事实论据所蕴含的含义挖掘出来,这个含义才能与论点之间真正发生内在联系,直接证实论点。 4、相关连接 原材料 《邰丽华:带着感恩的心面对人生》(全文6613字)(参见《青年文摘》)(略) 运用:当金光闪闪的“千手观音”映现入人们的眼帘的时候,我们被这群残疾人震服了。生命在他们身上如花灿烂,生命让他们演绎得令人窒息。聋哑人邰丽华选择了在沉重之路上找寻轻盈。700多节拍的《雀之灵》对她来说只有记忆,重复,再记忆。在她的锻炼过程中,生活的沉重让她付出了太多,练得青一块,紫一块。她怕母亲看了心疼,夏天总捂着一条长裤子。正凭这种执著与天赋,她走向了自己辉煌的人生。正如诗人食指所说“我们曾乞丐般的光着脊背走过大地,深知感情风霜雨雪的寒冷和骄阳如火的毒烈,但这将使我们百倍地珍惜过去和未来的每一份温情。” ----选自《热爱生活,在沉重与轻盈之间》 思考 从材料转述的角度,对文段作简要的分析。 六、探究方法4、叙议法 1、体验与感悟 【典范例段】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之所以屡遭挫折而不衰,屡遭磨难而不竭,反而愈加昌盛,一步步走向繁荣,正是因为有无数忧国忧民的炎黄子孙,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精神支柱。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生存发展而历尽艰辛。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为他心中挂记着人民的安危;卫青、霍去病转战边塞,击败匈奴血染疆场,因为他们想着国家的安危;岳飞、文天祥、戚继光在民族敌人面前表现出气壮山河、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因为他们以天下为己任。 【精彩点击】 这一段边举例边评论,是评析中较活跃的形式。从形式来看,它是一个排比句,借助这一句式,使理寓于事中,又使事得以揭示本质,达到了事与理的高度凝缩,增强了说服力。 2、方法提升 转述材料时,把叙与议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事与理融合”的境界。 注意:材料转述应简洁、概括,必须根据观点的需要进行定向叙述。所谓定向叙述,首先要分析论点中所限定的要素,其次按照限定的要素进行叙述。例如提炼的论点是“勤能补拙”,转述的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三个要素:①要有“拙”;②要有“勤”;③勤能补“拙”,并出成果。这里的“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缺少了“拙”就难以分析出论点。在转述材料时不能忽视关于因素的转述。 3、相关链接 [仿写语段] 汉代大将霍去病,在抵御匈奴侵扰获得一些胜利后,汉武帝为表彰他的功勋,要为他建造华丽的宅邸,霍去病却慨然道:"匈奴末灭,何以家为!"他毅然拒绝。在匈奴骚扰边陲时有兵祸之秋,身为大将的霍去病,胸中只装着国家的安危,而把一己的安富尊荣视如敝履。这种先国后家,先忧后乐的精神,在霍去病之后,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发扬光大。到了北宋,一代名臣范仲淹在他的革新朝政的许多措施不得实行,受到排挤遭到贬斥之后,身处逆境,并无悲观颓废而纵情于山林诗酒,而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满怀忧国忧民之情一起倾注于他的传世名篇《岳阳楼记》之中。脍炙人口的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集中休现了他的"先忧后乐"的伟大品格。此后我们从岳飞身上,从文天祥身上,从于谦身上,从方志敏身上,从彭德怀身上,都能看到这种伟大精神的闪光。 思考 从材料转述的角度,对文段作简要的分析。 4、当堂训练 用叙议法,转述下面的材料 原材料 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了个实验。他将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了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六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在不停地坚韧地围着花盆团团转。一连走了七天七夜。毛毛虫们终于因为饥饿和筋疲力尽而死去。其实,只要有一只毛毛虫稍微与众不同,偏离这个圆圈,就会发现花盆周围的松针,而避免死亡的命运。 七、探究方法5、点化法 1、体验与感悟 【典范例段】 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有一次,列宁外出打猎时,看到一棵小松树被压在一棵大树下。列宁搬开大树,小心地把松树扶起,并用一根小棍加以固定。一位年过半百的伐木工人见到了,问列宁:"先生,看您的年龄和我也差不多,等您把这棵树培养成材能享用吗?恐怕您早就见上帝了。"列宁听后,故作惊讶地答道:"是这样吗?真遗憾,假如我们仅仅为了自己享用的话,今天出门就把斧头带来了。" 列宁幽默诙谐、富有哲理的回答告诉我们:不能仅仅从自己享用着眼,而要为子孙后代的长远幸福着想。列宁的一生就是充满 "栽树"精神的一生。他为着人类的解放,为着建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进行了艰巨的革命理论创立和革命运动的组织工作,终其一生而不懈。在培养共产主义这棵遮荫后人、造福万代的大树的过程中,列宁是贡献最杰出的巨大者之一. 感悟: 例段中的第二段是归纳了前面的事例,对事例做了更深刻的分析.经过这样的一番阐发,明白揭示了例证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使之更能切合题旨。 对原材料作一点分析,它的好处是:①告诉读者,我的立论是有根据的,使立论站住脚跟;②蓄势。对材料的分析是围绕立论进行的,这样,就为进一步论证作了必要的准备。 2、方法提升 所谓点化,就是要挖掘阐发或扩充材料的思想内涵,使之紧扣论点,充分发挥论据的论证作用。简言之,有“例”还要有“证”,将“例” 与“证”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例”才能直接有效的证明论点。如果缺少“点化”这道工序,只是罗列堆砌论据,那就成了“论点+论据=结论” ,缺少论证的力量,中心论点也站不住脚。当然,对材料的分析要力求简洁,一二句话即可。 3、当堂训练 用点化法,转述下面的材料 原材料 卢梭,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思想家,他在自传 《忏悔录》里,大胆地把见不得人的隐私公之于众。详尽地承认自己说过谎,行过骗,调戏过妇女,偷过乐西-…可他逝世后,人们却把他这冲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赞誉为 "自巴斯喀以来最伟大的革命",还把他的遗体移葬到伟人公墓。想肯定自己最终却否定了自己,勇于否定自己,无形中却肯定了自己。 六、探究方法6、放大法 1、体验与感悟 【典范例段】 对于我的朋友,我很重要。相处多年,知面知心,有时言语都显得多余。仅凭一个微蹙的眉尖、一次睫毛的抖动,一眼呆呆的凝望,就可以明了对方的心情。一个眼神,让彼此宁静;一句问候,让彼此感怀;一次紧握,能给我信心;一声歌唱,能给她感动。我会因她的感动而鼓舞;她会因我重拾信心而雀跃。夜深人静时,手指在揿了几个电话键码后,骤然停住,那一串数字再也用不着默诵;逢年过节时,她写下一沓贺卡。轮到写我的地址时,她闭上眼睛……假如我不在了,就像计算机丢失了一份不曾复制的文件,胶卷里翻出了一张没有图像的底片,她的记忆库里留下不可填补的黑洞。许久之后,她将一张没有地址只有姓名的贺卡填好,在无人的风口将它焚化。然后,她一个人恍如走入茫茫沙漠……面对这般友情,能说我不重要吗?(毕淑敏《我很重要》) 【精彩点击】 有时用来证明分论点的材料不必惊天动地,列举身边的琐屑小事即可。这些“小事”宛如散落一地的珍珠,主旨句(分论点)就是一条彩线,只要能够发挥彩线的作用,就能串成精美的项链。围绕一个分论点,恰当地组织大量的琐细材料来展开论证的方法。这种以小见大的方法就是放大法。 关键是如何组织,使材料有情,有理,有序。 上面的例段,材料非常丰富,它是怎样展开并组织的呢?首先明确分论点“对于我们的朋友,我很重要”。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我”对于朋友来说很重要呢?从最细微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说起,列举我们相知的程度,说明我离不开她,她也离不开我。这里全部用的是整句,句式整齐对称,有时还有对比。接下来用散句,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后面的“假如我不在了”和“许久之后”是作者用想象中的情景来拓展充实。这些琐屑的材料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组织起来的。本段文字,在评卷教师看来不仅是理性的感受,也是对他自己生活的一种体悟。文段收到这样的效果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以情动人。 2、相关链接【典范例段】 我也明白了。上海男人竟然如此可爱:他可以买菜烧饭拖地而不觉得自己低下,他可以洗女人的衣服而不觉得自己卑贱,他可以轻声细语地和女人说话而不觉得自己少了男子气概,他可以让女人逞强而不觉得自己懦弱,他可以欣赏妻子成功而不觉得自己就是失败。上海的男人不需要像黑猩猩一样砰砰捶打自己的胸膛、展露自己的毛发来证明自己男性的价值。啊,这才是真正海阔天空的男人!我们20世纪追求解放的新女性所梦寐以求的,不就是这种从英雄的迷思中解放出来的、既温柔又坦荡的男人吗?原来他们在上海。(龙应台《啊,上海男人!》) 思考 从材料转述的角度,对文段作简要的分析。 3、当堂训练 请以“这,也是我的责任”为观点,结合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用放大法转述生活材料。 八、综合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比尔·盖茨在写给高中和大学毕业生的书里列了几项他们在学校没有学到的事情:(1)生活不是公平的,要去适应它;(2)这世界在你有成就前不会在意你的自尊;(3)高中刚毕业别指望拥有大多;(4)在老板前别认为你老师严厉,而老板是没有任期限制的;(5)你的困境不是你父母的过错;(6)你的父母一直为你付账单才变成现在乏味;(7)你的学校不可能不分优等生和劣等生;但这与现实生活没有任何相似之处;(8)生命中你没有暑假可以休息,也无人帮你发现自我;(9)电视不是真实的生活;(10)善待乏味的人,你可能为乏味的人工作。 请你根据这10条中的一条或几条内容,以“生活不是牧歌”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提供的材料可用也可不用。 1、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生于19世纪的俄国,从小生活拮据,患有癫痫,自1850年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流放。在寒冷的西伯利亚,他不知已经死过几次,然而沉重的生活并没有压垮巨人。《罪与罚》《白痴》《死屋手记》,一篇篇从心中流淌而出。 2、聋哑人邰丽华 700多节拍的《雀之灵》对她来说只有记忆,重复,再记忆。在她的锻炼过程中,生活的沉重让她付出了太多,练得青一块,紫一块。她怕母亲看了心疼,夏天总捂着一条长裤子。凭这种执著与天赋,她走向了自己辉煌的人生。 3、霍金全身患疾,但有《世间简史》名作的诞生。 4、鲨鱼生来无鳔,不可以自由的上下浮动,可是正是因为这先天的不足,才促使它要不停的游动。这就是它成为“海上霸主‘的原因。 5、“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