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届精品作文素材(5) |
|
上传:火树银花 |
审核发布:火树银花 |
更新时间:2011-3-15 20:06:43 |
点击次数:1214 |
|
2011届精品作文素材(5) 中学生集体不让座是否“不道德”? 来源: 华西都市报 7名中学生集体不让座(来源:扬子晚报) 近日,7名中学生在南京公交车上“集体不让座”,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大爷站在身边。这组照片被西祠网友发了出来,与另外一篇“老人给孕妇让座,学生无动于衷”的帖子,一同受到了网友的关注。这两篇帖子受到近2万名网友关注,有网友说“90后没素质”,有网友说“让座不是义务”,还有学生上网跟帖说“我们比他们这些老人累多了”! 这样的话题引爆舆论已然不是一次两次的问题了,依我所见,更像是道德大棒的间歇性狂舞。而事实上,道德的力量越是高高在上,越是习惯于寻找批判的快感,道德情操就极容易成为某种消费品,对于道德现状的改变不会有太多的影响。而事实上,“中学生集体不让座”亦是如此,除了让批判者寻找自身虚无的道德优越感之外,恐怕对社会而言并不会有多大的裨益,除非每一个公民都能发自肺腑地对此产生集体认知,并付诸实际行动。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提倡给老幼病残弱让座固然是对公民道德要求,但是这需要靠整个道德环境的潜在影响,而不是拍照上网这样生硬规范。依靠道德的优越感羞辱我们身边的社会成员,无益于巩固社会的文明体系,反倒容易引发道德混战。 笔者很喜欢北京地铁里的一句提示语:“请将座位让给需要的乘客”,原因不是别的,主要是这样的一句提示语脱离了生硬的道德要求,而是对公民的个体认知做了人性化的提示。教育的力量让中学生稚嫩的肩膀难以承受之重,他们是“需要座位”的人,而老人身体虚弱同样也是需要帮助的人,这时候不能以老幼来判定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只有尊重个人实际需要、尊重人性的道德才不至于演绎为暴力和审判。 正是如此,站在人性化的道德角度,我们真不应该凭着自己的道德优越感去充当道德判官,向7名背着沉重书包且需要座位的中学生抡起道德的大棒,这不但不公平也很缺乏人性的温暖。而我希望的是,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对有人需要让座的时候,是否平衡好自己的诉求和他人的需要,并合理地作出选择。 对于7名中学生大可不必上纲上线,如果他们书包重旅程远,那么我们应该尊重他们不让座的选择。因为道德不是强制的工具,而是内心的认知,是有温度的力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