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 |
|
上传:admin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0-11-24 10:51:44 |
点击次数:1543 |
|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 《新课标》中的“个性化”表达训练及《考试大纲》中的“其他文体”训练要求中,散文写作应是重要训练内容之一,多年的实践也说明,散文写作技能是实现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目标的利器,语文基础好的考生,应努力掌握它。 一、记叙性散文的主要特点 一般记叙文与狭义的散文的主要区别在以下三个方面: 同学们写过的记人、记事、记游作文,往往是对表现对象观察后的客观记叙,教师不要求大家表现强烈的主体意识,也不要求学生使用文学笔调,更不会提出刻画意境的要求,而这三项正是构成散文的主要因素。 1.散文是长于抒情的文体,任何散文都有作者强烈的生活感受和思想见解,有鲜明的自我主体意识及散文形象意识。像《岳阳楼记》中的先忧后乐观念,《游褒禅山记》中的议论等,作者所记之人、事、景,都经过了思维的过滤、感情的渲染,已成“第二客观”,这是“文学化”的过程, 2.散文使用文学语言构成散文笔调。写记叙文可以完全用日常生活语言表述,然而散文语言要凝炼、优美,要有语言魅力。如上文的《雪地里的红棉袄》,如用生活语言表述,第二段话可以写为: 我8岁时,母亲过世了,父亲又当爹又当妈,忙里忙外,愁吃愁穿忙不过来,家里事没人专管,一大堆孩子日子过得糟糕。 而作者只用了二十余字来表述: 母亲不在了,一群孩子挤在父亲的脊梁上,讨吃讨穿,日子十分凄惶。 “挤在父亲的脊梁上,讨吃讨穿”,是精练的形象化表述,这个真切可感的句子,表达了极丰富的内容,它给人的印象,不仅是听觉联想,而是令你听觉、视觉、思维同时启动,构成鲜明而又难以一言以蔽之的图像,这就是文学语言的功能。 3.典型的散文注重动人意境的营造,注重个性风格的熔铸。一般性的记叙文不把创造意境作为必要条件,不要求文章具有作者独特风格及作品的个性韵味。 二、考场“散文形象”的塑造 每篇成功的散文,都是作者自己生活、阅读积累的展示,也必定是作者对“美”感悟、联想的展示。 下文是2004年全国卷“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话题作文的答卷,作者描绘的“可以穿越荆棘”的风,是文章用以表现主题的散文形象,作者写了“吹着号角呼啸而过”的自然界实实在在的风,也写了没有质感的无声无息的生命之风。风把四个古今中外人物牵引到我们眼前,这四人的经磨历劫又超越苦难的心路历程,为文末“唯有学习风,我们才能藐视一切挫折”的主旨作了注释,使“风”的散文形象明晰可见,易于理解。 风,可以穿越荆棘(节选) 四川一考生 生命如风。 好一个亘古的比喻。你也许感慨于它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着一丝痕迹。我却跋山涉水,在时空里淘尽沙砾,找到了这个比喻的真谛: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顿悟。 于是他逍遥红尘,寄情山水,最终文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了…… 梵高看见了风。他在向日葵田地中懒散地躺着,纠结于一个难解的疑问与痛苦:耗尽心血的画作,竟是一幅也无人理解,一幅也卖不出去!对于一个把艺术当生命的人来说,无人欣赏自己的艺术好比无人重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被轻视、被鄙视的痛苦!这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挫折! 幸而他看见了一阵风穿过向日葵田地。那阵风被阻挡了,发出愤怒的吼叫。然而它们向前!向前!全然不顾被招摇的枝干划破的身躯,它们成功了。 于是他也成功了。 《向日葵》等画作从他死后不久,直至今日,都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 …… 关于风的故事太多。 在风吹着号角呼啸而过一座又一座沉默的荆棘林时,相信很多睿智的眼睛看到了它在昭示什么。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唯有学习风,我们才能藐视一切挫折,让痛苦烟消云散,让快乐洒满旅途! 散文写作中,“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是常用的手法,即是散文写作中,宜把概念性、抽象性的理念(虚)用形象化、具体化的物像(实)体现;把过于具体、世俗的事物(实),用空灵超脱的意象表现。话题是“虚”,“风”是实,狄金森、梭罗、苏轼、梵高是“实”,他们看见的“风”,又是虚,而这种虚实之变,靠作者的想象力、艺术虚构力来完成。这种练习,高中生进行得很少,这是当前学生作文中联想力不丰富的症结。本文作者勾勒散文形象“风”的手法及散文诗韵味的语言,给人印象殊深。下面的文章及作者的感悟,也可给我提供塑造散文形象的借鉴。 三、考场散文的蒙太奇技巧 “蒙太奇”是电影术语,指把一个个镜头按创作构思有机地组接,产生连贯、呼应、悬念、对比、暗示、联想等作用,形成有组织的场面、段落,最终构成完整的影片。散文写作借用这个术语,表示用文字描绘出图像,用图像构成画面及段落再用它构成全文。 由于考场的时间、篇幅限制,有的考生为了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设计的意境,往往采用两组或三组画面拼接,来表述主题,这样就省略了很多过渡性、说明性叙述,表意更为形象、集中、精粹。 下面是2004年全国卷以“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为话题的答卷,作者用三组镜头来演示话题内涵,在最后二段用议论点明主旨。 快乐幸福的源泉 不同的立场、世界观、价值观 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改变思维的角度和方式 我们就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 ——题记 一 春天的午后,伴随着声声春雷,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同住一个院的男孩和女孩来到院中,男孩满头大汗抱着自己心爱的足球,女孩则兴高采烈地蹦蹦跳跳。 男孩:下雨糟透了,我们下午的球赛又泡汤了。 女孩:下雨真好,前天种下的花很快就会发芽了。 二 古时候有一个妇女,丈夫在外勤劳耕作,自己在家勤俭操劳。 一天,去集市买东西,回来发现水晶耳坠丢了。邻居的老太太听说了这件事,想妇人一定很难过,便准备去好好安慰她一番。但是她看见妇人在家一边纺线一边哼着小曲,没有一丝痛苦的表情。 老太:你的耳坠都丢失了,为什么还这么快乐呢? 妇人:可我的耳朵还在呀! 三 寂静的考场中,只听见笔尖在纸上沙沙的声音。或许是碰到了难题,或许是写错了答案,或许是因为其他的原因,一考生在不停地唉声叹气。 考生甲:唉什么唉!自己不会答就算了,弄得别人也心情不好。 考生乙:嘿嘿!他又碰到难题了,我又少了一个对手。 这时,考生甲眉头紧皱,心中烦躁,无心答题,而考生乙的笔转得飞快,一会儿就答完两道大题。 或许,生活就是这样,各人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或许,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改变自己的观点。 生活中,我们站在不同的立场想想,我们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想想,我们再改变一下看事物的角度。其实不难发现,我们会产生新的感受和发现,会感到幸福快乐时时相随,事事相伴! 严格地说,作者对话题的理解并不深刻,话题中的“思维方式”,虽然表现为看问题的角度方法,实质上是由以价值观念为基础的人生态度确定的,是与人的胸襟怀抱密切相关,本文只有“二”最为切题。然而文章新颖的构思,简洁明快的语言弥补了其他方面的不足,故仍获高分。 本节说的“蒙太奇”方法,其实与上文所谈的细节运用作用类同,不过是画面感强而已,无论是“镜头”还是“细节”,都应有向心力,即各个小部分的内容取向扣紧主旨。 并非所有的记叙性散文都要用“蒙太奇”似的结构方式,但记叙性散文务必要有感人的散文形象和艺术构图,练写散文,或宜从描绘图像开始。 [训练题] 毛竹是生长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竹类,据植物学家研究,它一生中的前5年,一直在地下繁殖根系,过了5年,它就像被施了魔法一般迅速成长,幼笋出土后,每天平均长0.6米,在6周内可达到27米,而它的根系也长达几英里。 人们常用毛竹的生长来比喻事物基础因素与发展后劲的关系,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感悟?请借鉴蒙太奇手法,以“根•笋•竹”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散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