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技巧点拨(十五)
描写的技巧 要义解读 描写就是用语言文字等对事物作具体的刻画和描绘,就是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文字把表述对象的状态,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给人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之感。它是一种“形神兼备”的表述法,是记人、叙事、写景类文章的主要表述方法之一。 在作文中,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大类,人物描写又分为神态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以及语言描写等,又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环境描写有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有着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在写作中,我们既要描写人物,又要描写环境,还要描写物体(即物体描写)。 技巧点拨 1.选取典型细节 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细致、深入的描写。它是一部作品、一篇文章的个性和亮点所在,是吸引读者、打动人心的表达中心的点睛之处。具体描写时,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经得起推敲,要注意精心选择,巧妙安排,切忌繁琐的自然主义的描写,此外,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服从人物刻画的需要,为了强调某一细节的重要作用,可对此进行反复的描写。 如2008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好奇心》有一处是这样描写的: 两个人都上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有什么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 那好。再有这种事发生时,我便捂住嘴,学爷爷的声音迟缓地答:“唉——”可每每奶奶都能辨别出来,无论我用布还是用棉花捂以求声音的逼真。“细丫头在这儿捣乱……”奶奶皱纹满布的手会轻拍我,以示责备。微微笑。 奶奶的言行,的确让孙女好奇。于是,调皮的“丫头”对奶奶进行了一番“侦察”,结果“侦察”到了“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濡湿了人们的心,美得如“花蕊中的一滴露”!此文是叙写日常生活的规范的记叙文,能在“尺水”中“兴波”,能用鲜活的细节描写展示澎湃的内心波澜,读来意味无穷。这是2008年高考记叙文的拔尖之作,相当难得。 再如2008年上海卷《他们》,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 我知道他们一定在外面等着。他们不像母亲们那样焦急地聚坐在一起,谈天谈地。他们一定就那么静静坐在角落旁,抽着根烟,不时看着这学校的大门,微微合一下眼,考虑着自己的孩子是否一切顺利。他们不说话,只抽着那危害了他们一辈子的烟,粗糙的指间有着烟熏的痕迹,脸上刻着令人生疼的岁月印迹。他们,是父亲。 “默默的父爱”——“等”“寻”“说”都是低调而平淡,都是默默给予而不说的“爱”!在“知”与“不知”的对比中,隐现女儿的愧疚,为我这样的“父亲”——“他们”而动容。 2.精心锤炼词语 写作中要反复推敲词语,力求语言力透纸背,逼真传神。如下面这段文字: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山林,潺潺的流水,熙熙攘攘的人群,忙忙碌碌的身影,平平静静的校园,琅琅的读书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们享受着天堂般美好的生活。(选自2008年陕西卷高考满分作文《不哭,中国人不哭》) 这是文章开头的一段话,开篇起笔不凡,语言如诗,描写了一幅美丽恬静的画面,更增强了我们对如此美景的留恋。一字一句都轻轻触动着我们柔软的心灵,文章开头就定下了这美的基调,正好和地震后悲惨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此大的落差与对比,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是很巧妙的一种开头方式。 3.巧妙运用修辞 在描写中,如能恰当地使用修辞,就能使文章表达生动,富有灵气,文章也就活起来了。请看下面的文字: 浓阴遮蔽,小草嫩绿而纤细、娇媚而脆弱;磨砺出宝剑,疾风生劲草,苦寒溢梅香。(2008年吉林高考满分作文《给生命多留一点空白》) 这几句话就使得文章语言文采斐然,修辞方法的巧妙运用,尽显作者对语言文字驾轻就熟的表现能力,也使文章气韵流畅,字句铿锵。前后两句的对比,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4.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 如2008年天津高考满分作文《人之常情》中的几段文字: 废墟中,她一手搂住一个学生,将其紧紧地拥在自己的身下,像母亲护卫着自己的孩儿!她的身体已经断为两截,脸部血肉模糊,人们怎么也无法掰开她那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原本,只需两秒钟便可离开教室,到达安全地带,但当她在疏散学生离开教室时,看到两个手足无措的学生,于是义无反顾地大步跨近学生,一手搂住一个,朝门外冲去,可此时,整座教学楼已轰然垮塌!她名叫向倩。似水流年再也不会带走她的青春,她的花样年华已经在人们心中定格,成为永恒! 你可以爱,爱得地老天荒;你可以恨,恨得天昏地暗。让爱的欢乐变成一朵朵花,五彩缤纷装点在画布上,成为耀眼的佳作。让恨的怒火喷射出一片片烟,乌七八黑污染着曾经很美的画面。人之常情的爱恨交加让你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文章以浓郁的抒情笔调,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抒发了情感,呈现了观点。优美的语言又不乏深厚的意蕴,值得细细品味,说出了“人之常情”的不凡意义。 作文描写的方法很多,但是我们也应注意,所有的描写,修辞手法的使用,都要服务于文章的中心,切忌为了描写而描写。 范文引航 高考回眸 (2008上海高考)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思考点拨 今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题目是“他们”,不存在审题难度。 首先,要给“他们”定位。“他们”是谁?“他们”应该是某一个群体,某一类人,“他们”或者有某种共同的遭遇,或者有某种共同的鲜明特征。考生本人一定要把“他们”具体化,要非常明确,这一点是写好本文的前提。 第二,确定文体。虽然除了诗歌之外,文体不限,但是必须选择某一种文体来写。比如写记叙文,就应该通过典型事例,重点表现你所确定的“他们”的典型性格,表现“他们”的独特情感,通过写“他们”的故事,来感染人,教育人,启发人。如果写议论文,就应该通过你所看到的、观察到的,通过摆事实、讲道理,阐述观点。 第三,具体写什么内容,这道作文题给考生的空间是很大的,属于开放型的作文题。考生可以根据平时的积累,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平时比较关注的、有过一定思考的“他们”来写。 佳作示例 他 们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抑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息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而高兴。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亮点透析 这篇作文有五大优点,首先,作文将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很真实地描绘出来,从农村到城市的不自然、不适应,再到他们心态的逐渐成熟,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其次,作文的文字很流畅,可以看出考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但是并无炫耀,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自己的情感和视野,文字和主题很匹配;第三,总体上看作文表达了作者对同龄人的同情、关注和企盼,言为心声,也正是作文题目要求的体现;第四,这篇文章的描写非常细腻,“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最后,文章关键还写出农民工子女的变化,“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考生没有一味抱怨,写出了变化和希望。 实战演练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点儿危险。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是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不去吃它。” “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需付出任何代价。”小鱼说。 “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出的代价是整个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钓钩?” “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问。 “那原则就是刚才说的。”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理解这则寓言的思想内容,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以“成长中的诱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诱惑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阻碍我们的成长进步,干扰我们的事业成功,影响我们的幸福生活,容易使我们偏离正常的人生轨道。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良诱惑,才会有健康幸福的生活。为了打开文章的思路,应先思考以下两个问题:我们的生活中面临哪些诱惑?在享受方面,我们可能面临着对吃、穿、住、行、用的过分追求的诱惑;在学习方面,我们可能面临着贪图玩耍娱乐的诱惑;在交往方面,我们常常不能正确地处理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着的各种问题,如吸烟、吸毒、赌博、浏览不健康的书刊和网页或者玩电子游戏等等。怎样才能拒绝和战胜诱惑呢?我们必须有战胜诱惑的信心和勇气,必须有战胜诱惑的毅力和耐得住寂寞的精神,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智慧和高度的自制力。 优秀例文 紫风铃 想拥有那串风铃,已经很久了。 那一天我去同学家玩,惊喜地发现她的小屋里挂着各式各样的风铃。微风吹来,风铃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就在它们随风摆动的那一瞬,那串紫风铃照亮了我的双眼。它小巧玲珑,银白色细绳吊着紫色的小铃铛。 紫色的金属圆环。微风吹来,小铃铛撞着圆环,圆环碰着小铃铛,发出的声音像小鸟鸣叫,又像山谷里泉水的歌唱。 回到家,我仍想着那串风铃,想着它挂在我小屋窗口的妙处。心晴的时候,我可以摇响它,让它陪我欢快地笑;心雨的时候,我可以倚在窗口,望着外面的天,静静地聆听它清脆的话语。我忽然发现,我对那串风铃竟然是那么痴情! 有一天走在大街上,忽然瞥见一家精品屋里正摇摆着幽幽的紫色。我快步走过去,惊喜地欣赏那串风铃。店主人立刻微笑着走过来。她向我介绍它的诸般好处,还不时夸我好眼力。这更加深了我对那串风铃的痴情,我决定买下它。问好价格,我便赶回家取钱。回到家,妈妈正在看电视,告诉我节目很感人。我瞥了一眼荧光屏,看到了一双双充满渴望和忧虑的眼睛,那一双双属于山村孩子渴求知识的眼睛使我坐了下来,我的心也被深深地震撼了。 我拿着钱走在路上,却没有了那份急切。我依然想拥有那串风铃,手中的钱却不想为它付出。路过银行,发现给希望工程捐款的有关注意事项,我看清了数额——50元。我手里恰恰有50元,要是数额少点就好了!这么想着我走开了。说不清为什么,我内心里矛盾起来。脑海里一会儿是风铃,一会儿是那些充满渴望的眼睛,两者似乎在打架,而且实力不分上下。我索性站在原地不动,等待它们决出胜负。最后,风铃输了,我决定过几天再买它。我把50元捐给了贫困山区的孩子。 过了几天,我再次看见了那串紫风铃,却发现它不再那么美丽了。在众多的小饰品中,它只不过是极其普通的一种。 我忽然明白自己被欺骗了,被诱惑欺骗了。可值得庆幸的是,我战胜了诱惑,同时也获得了快乐。 亮点透析 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记叙文。作者用笔精妙、构思精巧。文章娓娓道来,如涓涓流水倾泻而出,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读后让人动容。全文构思也颇为别致,开头几段一再铺陈“紫风铃”的“诱惑”,为下文蓄势,后半部分叙写“战胜诱惑”也极有波折,结尾收束自然得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