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留言 | 网站帮助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取回密码>>
课题研究首页 | 课题报告 | 论文展示 | 合作学校 | 特聘专家 | 活动策划 | 征文大赛 | 世界之窗 | 全民讨论 | 经验交流
  课题研究 - 论文展示 - 文章内容
中国大学教育忧思录

上传:admin 审核发布:admin 更新时间:2011-11-20 21:54:42 点击次数:1165
中国大学教育忧思录

远 方 

                    大学扩招,即使播下龙种,也多是收获跳蚤

    目前的教育产业化和市场化造成大学教育的本末倒置。本来灌输国家意志、延续人文传统,作为大学的起码职责,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成为大学的核心目标,这个核心目标的核心又必须围绕教育这个实际环节。只有在今天,才会有所谓“为教育、学术而经济”还是“为经济而教育、学术”的问题。教育“产业化”应该是教育机构包括大学可以进行产业开发,但绝对不能把教育本身作为产业来经营。比如将大学的科研成果产品化。目前产业化的结果是大家都将教育本身作为资本甚至赌本,去发展所谓教育经济。由于市场化在大学里的非常规演进(这里的非常规,指大学进入市场没有遵循起码的经济原则,仅仅是将国家资产作为资本进行简单的买卖,买卖权以及价格的定位完全掌握在没有起码经济训练的人手中,用行政事业的方式从事着经济行为,连成本核算概念、市场——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也不考虑),教育腐败应运而生,无限膨胀的欲望从此笼罩在大学上空。
    大学纷纷扩招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为了滚滚财源。因为大学是从市场角度来考虑其规模,生源实际上就是市场的代名词,高昂的学费成为大学滚滚财源的保证!但是这样的结果就几乎是放弃教育。就我所见,在我的学校(相信所有的学校都一样),每年招生季节是最让某些人兴奋的时候。我身处的大学不足350亩的校园,教师不到1000名,只有一栋8层的教学楼,居然能够接受13000多名学生。过重的负担以至于使教师成为讲课机器,因为教室不够,很多课程就安排在周末和晚上,学生可以轮流上课,而教师和教室永远没有轮空的时候,有相当部分老师每周上30多节课,最多的每天要从早到晚上10节课。因为如此重压,我们学校把大学标准课时从每节50分钟压缩到40分钟,每天上午安排5节课,下午安排3节课,晚上安排3节课,也就是每天11节课。不仅如此,由于学生多,教师少、教室少,很多专业必修课还得采取大班制,一个大的教室常常容纳近200人。这样长期疲惫地上课和这样超规模的班制,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老师在无奈地完成教学任务,所谓任务就是在讲台上站满那几十分钟,挣得他该得的课时费,他们在为任务忙碌。在紧张的教学任务中,教授们已经无暇顾及所谓学理、知性的建立,连标准的装配都谈不上了,更不能期望所谓人文传统的延续。在市场欲望膨胀下的教育里,除了残次品和市侩外,我们还能向社会输送什么?
    成人教育被看成是大学的另一棵摇钱树。在没有市场化以前,成人教育的确可以被认为是大学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的重要一翼,行使着特别重要的职责,也收到很好的效果。然而一旦沾染了金钱的臭味,一切都变得可疑。须知,在上世纪80年代,被授以成人教育权利的老师都必须是精心挑选的,上课扎实而深入,而那时的成人学生都经过严格的考试和筛选,都是各地推选出来的精英,教学双方都十分珍惜十分努力。而现在情况则大不相同。鄙人作为全国最差行列的大学中最优秀的教师,每年必然会被派往一个又一个成人教育面授点。就我所上的课程来说,有几个关键问题让我“出离愤怒”。一是学生来源万分可疑,因为上课的过程中你可以感觉到他们完全没有知识储备,对你费力讲授的东西一脸茫然,起初我检讨自己的讲课方式,继而怀疑课程设置,但很快我就明白他们茫然的原因了。因为这些学生大多数拿的专科文凭都不是本专业的。他们来上学是因为所在单位强迫他们读本科,为本单位学历结构作贡献。这个难堪的现实,就把大学推到了与学生以文凭合谋欺骗社会的轨道上。二是教育目的异化,因为在每次面授动员的时候,我听得最多的就是要保证及格率和过关率,这个保证完全可以翻译为对市场占有率的保证,对收入的保证!谁都不必管什么教学效果人才质量!其他课程其他系科我不知道,对于大多数缺乏专业知识水平的学生来说,我保证他们及格的手段只有一个——放水!一般在校本科生必须一学期才能学完的课程,在函授时仅仅安排三四天时间集中学完,即使老师、学生都是天才也不能胜此重任。
    每当我看见充斥学校各个角落的学生,看见由最简易的民工房改成的学生宿舍,看见他们在酒吧、在夜总会流连的时候,每当我看见学生越多图书馆越冷清的时候,我都不禁要问:这样的大学能给他们什么?对财富的欲望、对知识的轻慢,还有对大学精神本身的侮辱!如果仅仅是为了将大量中学毕业生赶进一个有围墙的地方圈养起来,以暂时缓解社会就业与治安的问题,我们又何必这样去寻找光明的理由?

                          浮夸风泛滥制造大学教育神话

    首先是学校升级成风,专科向本科、学院向大学、普通大学向重点大学、专科大学向综合大学。……等等,而升级的条件据说有若干软硬指标。但是,就目前我校升级的过程来看,几乎就是一场闹剧!在迎接检查、考评之前的突击冲刺、各项指标的东拼西凑就不再去谈它了,单是在上级考评小组到来之前我们手中接到的校当局用于统一口径的小纸条就让人大倒胃口,上面有这样一些数据:正教授多少、副教授多少(有许多是外校临时借来的),博士学科多少(当时根本就没有)、重点学科多少,图书馆藏书多少等,数据都是虚假的。“我院”成功地升为“我校”以后,校门重新修建,花园更加洋气,但公共设施却没有添加的迹象……升级,甚至某种程度上是学校当局领导下的一场集体舞弊!本来,学校升级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它依靠实力作证良心保底。
    其次是以适应社会的名义,大兴增设学科之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社会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大学新兴学科应运而生,这本来是十分正常的现象,问题是当大学搭乘市场的快车,以追求效益为目标的学科建设一旦蔚然成风,势必形成这样的现象:许多大学不管自己师资情况如何,也不管对该学科有无实际研究,只要是能赚钱的学科就盲目上马。一时间,各个大学竞相开设广告专业、影视专业、商品学专业、经济管理专业、文秘与公关专业等等,而这些专业很多是市场泡沫。我所在的大学,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师范学院,老师们也大多不过是这个学院或别的师范大学的毕业生,但是,这些没有实际经验的人,突然之间就开始对市场指手画脚。最不可忍受的是,学校开设这样的课程,从来就不愿意在师资培训上下功夫;尽管知道老师们对这样的学科也只是门外汉,但是培训需要金钱,这个投入在当权者看来是不划算的,所以这些新学科的老师们在学生面前的优势只是早一天熟悉教材而已。恰恰是这样的学科竟然成了当今大学的显学,也成为大学开拓市场树立形象的一张标签,似乎没有这样的专业就没有市场,就不是现代化的大学。究竟这样的专业对社会有多大贡献,大学是不会去考虑的。随着学料泡沫的膨胀,出现的是学位过热和文凭过热现象。为了充实所谓的学科梯队,硕士博士成为当然的条件,于是各类学科的硕士博士点也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出来,而这些冒出的“点”多是滥竽充数,“点”的情形与新开专业同出一辙,不过是为金钱而设,教育学科审批机构在这中间没有少拿好处。我所在的系,就曾经在一年之中考上一个兄弟学校5名博士,在报考之前,两个学校的频繁往来和亲密接触不在话下。这中间体现的就是一种市场操作。我校需要学位来装点门面,兄弟大学需要通过代培博士来找钱,至于考试本身和攻读本身,只是一个过场。大家都深恶痛绝的文凭买卖和交易,大学是始作俑者。

                    学校衙门化、学术官僚化折断了大学的脊梁

    一是校长负责制在现实中往往成为校长及其他行政主管的独断制。所谓改革方案也好,教师考评也好,很多都是自上而下强力推行的,这种改革成为带着个人色彩的盲动,权力效应在大学里越来越明显。在一切以市场化为标准,而法律尚不健全的今天,权力普遍地意味着对利益的侵占,这在我校正在实施的改革方案中成为了一个“亮点”。而这种侵害总是因为有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得以合法化。规章制度和考核标准的制定以及考核程序的实施实际上就掌握在同一组人手中,并且一旦规章发出就成为标准,任何教师有无不同意见一律视为默认,余下的工作就会非常顺利!更为荒唐的还是,同一级别的教授和行政人员居然实行双重标准,一个副教授要升教授,除了教学工作量以外,还必须有科研成果、教学成果,还必须通过学生对其教学效果的打分等,但对于一个副处长升任处长,无非就是上面的态度和本人的要求而已……这些大家都明白的不公平,其实要算到“教育”弊政上似乎还很勉强,但是这个本身属于人事制度的东西,它无处不在左右着教育。
    二是种种机械的考评方式、各类压人的条条框框,促使大学学术研究飞速泡沫化和无质化,虚假学术、官僚学术、諂媚学术在大学蔚为大观!由于职称、学位几乎成为大学教师唯一的价值判定,它也就成为大学教师狭窄的角逐场所,同时它也就成为少数学阀和官僚捞取好处、分配利益的黑洞,在学术科研的幌子背后是种种令人发指的交易和勾当。与教育弊政相联系,学术的再分配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每年的课题申报过程几乎就是一个揣摩上级部门心态和需求的过程,老师们往往不从自己的科研实际情况出发去申报课题,而是从现实功利、时势政治。主管兴趣等方面去迎合,因为谁都明白,课题能否成功申报取决于权力系统的认可。那些掌握权力的人实际成为课题的发包商,在发包的同时,他们自己往往也成为重大课题的承担者甚至带头者。
    曾几何时,大学成为全社会有志青年向往的圣地。大学,总是和这样一些庄严而美好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的:殿堂、学府、精神家园、学术前沿、净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栋梁、自由民主、天之骄子、民族未来等等。从苏格拉底的大学理念开始,大学一直是作为一种文明延续和发展的空间而存在。她的职责是以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关怀、创新意识和理性精神的独立个体为目标,为理性的国家培养合法的公民。大学,她不应该只是培养工具的场所,也不应该成为一个交易市场。大学也最不应该是一个道德普遍堕落的场所,一个被迫放弃良知的最后证据。但是,从十多年来中国大学所忽视和牺牲掉的大学精神,虚假繁荣背后所潜藏的人文危机,大学扩招大跃进下的生命虚掷,学校当权者盲目的所谓大学升级运动,对大学教育体制被金钱、权利锈蚀后种种弊端的无视。一些教育者对道义和真理的放弃等等乱象来看,说中国的大学已经病入膏肓,似乎并非危言耸听!
   (《环球视野》刊摘)

评论区  
当前1/1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末页 直接到 页  共 0 条记录
 
最新课题
魏书生:教育就是发现优点,守住....
《射雕英雄传》其实是一部教育真....
教师要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认识“当代教师的三项历史使命”
创新德育工作,大力推进课改,铸....
鹿马桥中学心理辅导成功案例
鹿马桥中学206班自治班会小结
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
让“德育自治、智育合作”之光闪....
鹿马桥中学德育工作汇报
东安一小实验学校德育暨课改工作....
禁令能拦住幼儿园“小学化”?
热门课题
农村中小快乐高效教学方式研究开....
快乐高效教学方式研究课题报告(....
快乐学习问卷调查(学生填写)
斯芬克斯之谜——“人,认识你自....
各科导学案模板精选/各种最新教....
著名作家王朔:是什么把中国人变....
《中小学生快乐学习•....
高效课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如何整合小学科学课程的三维目标
实施语文快乐高效课堂教学存在的....
课题调研报告《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暑期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上一篇]大班额:老师麦克风讲课,学生望远镜看黑板
[下一篇]大班之忧: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调查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版权说明   |   后台管理   |   在线联系
lxw863.com版权 东安县乐学互联网工作室 通讯地址: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白牙市镇文生路11号 425900
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备案信息:湘ICP备19025487号 
技术支持:广州市今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