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对问题] 如何通过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来提高教育活动的效果与效率?
沟通是综合传达、交换和交流等意思为一体的表达方式,它表示人与人之间在思想、感情和信息方面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由此可见,我们的一切教育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师生双方借助于交往和沟通而实现的,没有交往和沟通,教育关系便不能成立,教育活动便不可能产生。在日常教育实践中我们教师最常用的沟通方式是面对面的谈话,批评教育成了我们教育中的“法宝”,但有时这个“法宝”会失灵,甚至让学生逆烦,于是让教师一筹莫展。所以,如何通过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来提高教育活动的效果与效率?这是每一名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下面讲述的是我在教育实践中与学生沟通的一个真实案例。
二、案例再现:
小刚曾是我校出了名的“人物”。虽然只有四年级,但是逃课、打人、顶撞老师样样在行,任凭老师怎么教育他也不会有丝毫收敛。老师们一提起他个个摇头,“当了这种学生的班主任,真是倒了八辈子霉。”“我宁愿教十个成绩差一点的学生,也不愿教他这样的一个”……同事们都有这样的想法。可是,这样的学生总得有人教呀,我还是接纳了他。
果然,开学的第一周,他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他连续三次没有交作业。把他请进办公室,他却一副“刘胡兰”的架势,任凭怎么问,他就是一句也不开口。
这以后,我几次找他谈话沟通,可每一次他都以敌视的眼光看着我,一言不发。我找到孩子的妈妈,她却哭着告诉我:“孩子的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在家里他只要一不如意就会来个大闹天空,骂他几句,他只当耳边风,打一 顿,他就逃学。”
因为在中师时学过《心理学》和《教育学》,加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期刊一直是我的“好朋友”。我看到过 “皮革马里翁效应”和“罗森塔尔现象”,意思是说,教师如果能够真正地爱护学生,关心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如老师希望的那样进步。我深受启发,我决定以一颗真诚的心,去点燃他冷漠的心灵。可是,小刚拒绝与我面对面的谈话,那能不能通过书信的方式来沟通,从而将我爱的信息传播给他呢?
于是,我第一次认真地和小刚进行了第一次交流:“也许,你不愿和老师说话,但是,我很想和你成为好朋友,老师多么希望看到你变了,变成一个爱学习、懂道理的孩子……”听了这番话,他的嘴角动了动,但没有作声。第二天我在校门口值班,他出乎意料的叫了我一声:“向老师!”尽管声音很轻,但是我还是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微笑着回答了他。第三天一早,我发现办公桌上放着他的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句:“向老师,从来没有老师喜欢过我,从来没有老师表扬过我,你是第一个……”我欣喜之极,这简单言语在我看来,字字闪着金光,那光,是爱的折射。我忙不迭的拿起笔来……
之后,我格外留心他的一言一行,只要他稍有进步,我便会毫不吝啬地表扬他。我倾听他的心声,解答他的疑虑,教育他做人的道理。慢慢地,他感受到了老师是关爱他的,他对我也能敞开心扉了。慢慢地,我发现他开始进步了,和同学打架争吵少了,为班级做事多了;和老师顶撞少了,课堂积极举手多了;作业不做的时候少了,字写得好多了……那次家长接待日,孩子的妈妈握着成绩单激动地告诉我:“这孩子,得到您的表扬后,高兴地睡不着觉,他把您说的话向我们说了又说……”而今,小刚已经毕业,每次与他相遇,他总是不忘叫一声——“向老师”这亲切的招呼声时常会让我倍感欣慰。
三、对案例的分析
几句真诚的鼓励却打开了一个孩子紧锁的心灵之窗,下面是我从这个案例中得到的一些启示:
(一)师生沟通的内涵——相互尊重与平
等、互动
其一,教育是师生双方作为平等主体共同参与、影响和分享的一种活动,而不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进行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教学或美德教育活动。既然强调师生双方的平等参与性,因而师生沟通应该是双向的、理解性的。
其二,师生沟通反映的是师生双方的平等主体地位,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或以学生为中心的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很明显,在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因其年龄、知识和权威使自己处于优势与控制地位,学生的低下与顺从地位只能使他们感到被控与无助,而这显然无益甚至损害他们的精神成长。
其三,师生沟通不仅指向学生知识的增长、智能的开发、美德的锤炼,还指向学生人格和精神的成长与发展,沟通的过程不仅是完成上述任务之必需,而且它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是教育活动本身的体现,因为它是师生双方人格与精神的相遇、感染、碰撞和交流。因此,师生沟通不是教育或教学过程中的副产品,不止是教育或教学活动的工具或手段。
(二)师生沟通的要素及其要求——理解、尊重和真诚。
1、站在学生立场上,理解学生
许多教师在对理解学生这一点上,并无异议。但对如何理解学生,却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要真正理解学生,其关键是教师暂时放弃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尤其要抛弃自己对学生的固有偏见与主观判断,站在学生立场上 设身处地,以学生的眼睛来观察,以学生的心灵来感受,以学生的观点来思考,从而走入并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与学生心灵的相通与共感,即罗杰斯所说的“移情性理解”。
2、相信并珍视学生的价值和潜能,尊重学生
师生沟通要求教师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价值和尊严,并且这种平等和尊重不是教师好心恩赐给学生的,也不是教师被迫给予学生的,而是教师相信、看到并珍视每一个学生的价值、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改变和成长的动力与能力,而不是他的成绩好坏、品行优劣、出身贵贱、相貌美丑。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真正视学生为平等的伙伴,是与自己一样值得尊重、应该被尊重的一个人。
3、真诚与学生分享自己
对于师生沟通,教师往往将着眼点立足于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而自己的内心世界则无需与学生分享,造成沟通的不平等。由于沟通缺乏互动,效果就难如人意。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主动打开自己的心灵之门,将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所思所想、经历经验、情绪感受、观点态度等适时适度地、自然真实地与学生分享,让学生看到角色面具之外的、具有人格魅力的鲜活的教师,从而达到双方真正的心灵互动和平等沟通。
|